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构图-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128191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构图-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构图-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构图-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构图-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构图-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1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是人类的童年(氏族是基本的生活单位,通过氏族会议管理集体事务)生产力:生产力低下。旧石器时代(绝大多数时间):采集为主;新石器时代(约一万年前):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生产关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土地私有标志私有制产生)解体:(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家庭个体劳动代替氏族共同劳动;家庭私有代替氏族公有;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不平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产生了国家;国家实质是阶级矛盾

2、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生产力:掌握了青铜技术,进入金石并用时代,之后又进入青铜器时代。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了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评价:历史的进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使用金属工具,出现城市、发明文字、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奴隶社会原因: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生产力:铁制农具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进步;水利事业、手工业发展(冶铁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生产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

3、地租(高利贷、徭役)等方式,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占有少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外在表现: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地主阶级还传播封建道德、散布封建迷信、鼓吹“君权神授”)封建社会标志:(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生产力:机器大生产、生产社会化、科技快速发展并应用于生产,生产力实现巨大飞跃。生产关系: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

4、料;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主要矛盾是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体现)趋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积极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消极方面:发生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过剩相对过剩;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与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

5、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分3个阶段: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莫尔);18世纪(马布里);19世纪初(圣西门、欧文)思想来源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无产阶级力量,未找到灭资的强大力量,未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局限表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历史前提:工人运动兴起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6、,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产生条件意义地位:为“科社”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创立: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意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历史主体作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规律的基础上。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创立: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意义: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诞生标志“共

7、产党宣言”的发表(意义)社会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亡和“社”胜的历史必然性。领导力量: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以及它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未来社会: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根本特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理论成果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地位: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自身解放的道路。评价: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发展的理论(始终与时俱进,

8、站在时代前沿,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仅存在72天)建立:1917年,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生产关系: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剥削制度,在生产中互助合作;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苏联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二战后,社会主义获得大发展,实现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

9、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趋势: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特”是“科社”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21世纪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结论:社会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曲折性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必修1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中国处境: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创造了灿烂文化。近代中国落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前提和基础,是目的和动力)艰辛探索:(结论)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缺乏先进阶级、政党领导和正确理论指导,未充分发动群众)背景领导力量:中共。中共是中

10、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开端:五四运动(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过程五四运动的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革”走向“新革”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阶段: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成功标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革”是“社革”的必要准备,“

11、社革”是“新革”的必然趋势)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特点新在哪里领导权: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革命前途: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革命范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结束了

12、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的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共功绩把马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为指导思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时间: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49

13、年-1956年)原因:国营经济成为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个体农业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新形势;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总任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社会主义革命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党的作用: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改造道路,完成了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人民做出的决定性的选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社会变革;激发了人民建

14、设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成功历史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我国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结合中国实际,艰辛探索。方向引领:中共八大(主要贡献:对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主要矛盾:人民対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矛盾,是人民対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方面)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

15、求(农业方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方面)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科教方面)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成就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提出创造新理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曲折:在探索过程中,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经历三个时期,我

16、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评价必修1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1978年12月党的11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性转移,意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

17、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开端改革: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12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第一阶段伟大的改革开放第二阶段改革: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4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16届三中部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2001年,我国成功加

18、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历程改革:2013年党的18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开放: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2017年19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2021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第三阶段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共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特”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

19、特”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主体: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意义趋势: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创立标志:1982年党的12大开幕式,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邓小平理论:11届三中全会后,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创立的(贡献:实现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初”基本路线,回答

20、了建设“中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三步走”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届四中全会以后提出(贡献: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把“中特”推向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党的16大以后胡锦涛提出(贡献: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8大以来提出(贡献: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特”进入新时代)发展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共带领人民开辟了“中特”道路

21、,形成了“中特”理论体系,确立了“中特”制度,发展了“中特”文化。道路(实现途径):“中特”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理论(行动指南):“中特”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制度(根本保障):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特”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能够持续推动我国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文化(精神力量):“中特”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22、路理论制度文化内容四者关系:“中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特”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求必修1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特”胜利的时代(伟大事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期待)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23、兴的时代(历史使命)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世界意义)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特”旗帜(政治意义)“中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世界意义)意义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原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虽然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的不平衡

24、不充分成为主要制约。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牢牢把握“社初”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初”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主要矛盾要求是什么:国家富强(现代化强国)、民族振兴(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人民幸福(人全面发展,实现共富)意义:中国梦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民族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25、中国梦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深厚源泉、根本归宿在人民)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特点中共初心使命内涵: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求: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特”伟大事业。关系:四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战略安排:2020

26、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建成现代化的强国要求具体措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党建要抓住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负时代要求、历史期待新时代历史机遇期,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是“中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是中共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干秋伟业的机遇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思想”是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科学理论世情:(积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

27、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消极)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挑战。党情: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科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习思想是对“科社”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创立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位:是习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思想的“四梁八柱”。内容:中共领导、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改革总目标、依法治国总目标、强军目标、外交、基本经

28、济制度、全面从严治党“十个明确”(理论概括)新理念新思想与新战略地位:是对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内容: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改革、党统军队、“社价”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国两制、总体国家安全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有机融合统一核心内容“十四个坚持”(实践指南)金钥匙: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思想活的灵魂)贡献: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理论创新的广度);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使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理论创新的深度)。地位: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国化新飞跃。要求: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坚持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湘教版(2019) > 必修 第一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构图-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