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峨眉山月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2.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3.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完题目后,问:你知道了什么?你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儿?(峨眉山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也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四川所做。)峨眉山峨眉山走近作者走近作者 李白(
2、李白(701年年762年),字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谪仙人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诗仙”。与杜。与杜甫并称为甫并称为“李杜李杜”,为了与另两,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小李杜杜”。与杜甫并称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杜”。峨眉山月歌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左右),是李白岁左右),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即将出蜀时所作。诗境中无处不渗
3、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思念。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思念。美丽的峨眉山整体感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了解诗意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想意境,悟诗情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想象诗
4、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说一说 问: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答:同意。本文的诗眼是答: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思”。“月月”贯串整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见,使“思君不见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的感慨更加深沉。本诗的章法写景(一、二句)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抒情(三、四句)抒写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想一
5、想想一想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主旨峨眉山月歌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人在()的()乘船远行,从()出发,驶向(),最后到 达()。“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发”是()的意思,“下”是()的意思。途中见到月亮,勾起诗人思念()、()的感情。小练笔小练笔唐唐李白李白峨眉山峨眉山平羌江平
6、羌江清溪清溪三峡三峡渝州渝州出发出发向下游走向下游走友人友人故乡故乡夜雨寄北走近作者走近作者 李商隐(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小李杜”。有有李义山诗集李义山诗集传世。传世。解诗题解诗题这首诗的诗题或作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夜雨寄内”,“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北北”,即在北方的人,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李商隐李商隐夜雨寄
7、北夜雨寄北君问君问/归期归期/未有期,巴山未有期,巴山/夜雨夜雨/涨秋池。涨秋池。何当何当/共剪共剪/西窗烛,却话西窗烛,却话/巴山巴山/夜雨时。夜雨时。字词释意字词释意1.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您”。2.归期:指回家的日期。归期:指回家的日期。3.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这里泛指巴蜀一带。4.秋池:秋天的池塘。秋池:秋天的池塘。5.何当:什么时候。何当:什么时候。6.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
8、同发生的。可译为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一起”。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话雨”“”“西窗剪烛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的思念之情。)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
9、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诗歌译读诗歌译读君问归期未有期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一句之中两个“期期”字,先停顿后转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逐句解析逐句解析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
10、愁思之绵绵深重。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话巴山夜雨时向向“君君”追话今夜追话今夜“我我”思思“君君”而不得归的情景。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巴山夜雨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何当当”紧扣紧扣“未有期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有力地
11、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思归的急切心情。诗歌主旨诗歌主旨 纪昀评说此诗:纪昀评说此诗:“作不尽语,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作不尽语,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此意更深。”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名家点评名家点评小结: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诗人羁旅他
12、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期”字和字和“巴山夜雨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1.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第一句中的两个第一句中的两个“期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B.一个一个“涨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
13、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D.诗中诗中“期期”字和字和“巴山夜雨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君”的深情,觉得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有点累赘。D2.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