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省 2020 年高三 3 月全省第 3 次联合考试 语 文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从上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 上海的几位学者提出“重写文学史”
2、, 不光影响到现代文 学作品和理论研究,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古代文学研究。一些上海本埠女作家如王晓玉、唐 颖、陈丹燕、陆星儿等人的都市小说,最大程度地再造和运用了上海的“主体形象”,一种 独特的上海韵味形成在她们的作品中,海派文学在她们的笔下完全家长里短、风花雪月、活 色生香起来。与此同时,海派曾经建立在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之上,1949 年以后,由于新 中国的户籍制度,上海人逐渐建立起一种主客观合一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积淀了 30 年以 后变得固执而胶着,这与海派原有的开放、混乱、多变以及由之而产生的先锋性恰恰背道而 驰。 因此, 对上海的描写似乎变得越来越鲜明而有特征, 但另一方面, 某种“上
3、海本位主义” 的保守也发生了。 这种保守性最明显地与世纪之交的怀旧话语连接了起来, 如王安忆的写作与城市传统的 深度结合。长恨歌中,一方面,小说所塑造的弄堂女儿的形象被迅速编织进“上海本位 主义”的话语系列中,另一方面,王安忆也正是从长恨歌开始获得了超越这一话语系列 的可能,90 年代弄堂女儿的死于非命意味着一曲怀旧之歌已被更直接的“欲望”力量粗暴 打断。王安忆的一系列作品,如果从海派文学的角度来看,表现出对城市空间性的种种新的 领悟与强大的拓展。 (摘编自张屏瑾新中国 70 年海派文学创作:流动与沉浮) 材料二: 柳青和路遥的创作几乎都有着同样的根基和底色,那就是对“人民性”的坚守和发扬。
4、柳青的 创业史 可以说开创了不仅仅局限于农村题材而对于当代文学具有普遍意义的 文学范式。 创业史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作品,虽历经磨难和争议,但柳青身上 所体现的一种“与时代共歌哭,与人民血肉融通”的文学精神是可贵而永存的。 创业史 的价值和意义已远远溢出了它的文本本身,特别是对于当下文学所存在的诸如“精神的缺 钙”“庸俗的泛滥”“思想的迷失”“恶俗的流布”等一些不良文坛怪象、 病象, 有警示和 反拨作用。 柳青的可贵之处, 首先体现在他对于作家身份的清醒认知意识和对这种认知的全身心践 行。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一待就是 14 年,他以执着的“为人民”书写的精神,进一步 验证和丰富了“生活
5、是文学的唯一源泉”的美学内涵, 而且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人民性”精 神指向树立了样板。 创业史的文学史意义和价值,还在于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中国农民形象。梁生 宝既不同于鲁迅、茅盾等笔下的那些麻木、愚昧、贫苦、愁容满布的旧式农民形象,也不同 于赵树理笔下的小二黑、 小芹、 李有才等民间新人。 梁生宝是一个没有“前史”的农村新人, 他对新中国、新社会、新制度的认同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柳青通过这一形象,完成了对中国 农民创造历史的想象性建构和本质化书写, 这也是他所追求的“为人民”而写作的理想化实 现。 路遥的写作卓然践行了“以人民为本位”的根本原则。 这首先表现在他将作家的身份定 位、 写作行为与
6、书写对象并置, 深入贯穿到“人民”的身份意识之中。 路遥视文学创作如“父 亲在土地上的劳动一样”, 提醒作家“永远不要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正是这种对 作家自我身份的清醒认识, 使他的创作总是不满足于社会问题的再现, 而是苦苦求索社会问 题的发现; 人民不再是作家代为发言的群体或深受同情的阶层, 而是作家个人及其作品的主 体性存在。 平凡的世界不妨看作创业史在改革时代的文学延伸,孙少平也是梁生宝的生命 延续。路遥把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学价值追求的实践理性,积极投身新时期的文 化建设和文学变革。对现实的积极参与,是路遥创作的主要目的。他的现实主义文学一方面 把握当代中国现实生活的
7、各种关系; 另一方面又发掘潜藏在生活深处的理想之光, 将其熔铸 到人物形象和生活图景之中。 由书写个人的命运到对历史走向的判断, 从对民族历史的把握 深入到对民族精神的探察, 路遥的创作将对宏伟历史与繁复现实的表现上升到新的审美层次, 使他的现实主义追求具有了更加广博的内涵。 路遥的作品有一种大悲悯、大同情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的形成,源于他“对中国农村 的状况和农民命运的关注尤为深切” 。这种对于民众的强烈感情色彩的关注,充分体现在他 对于民众创造历史的“苦难”书写。在路遥的文学世界中,普通民众苦难的奋斗史沉郁、悲 壮而崇高。在这种苦难的奋斗史中,容纳着他们对历史、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对生
8、命 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和牺牲精神,充满着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我们从这样的苦难的奋斗 史中得到的不是忧伤、凄婉和悲哀,而是厚重、刚健、满怀着昂扬激情的精神力量。正是在 这样的意义上, 平凡的世界成为一部被读者“读”出来的经典。 (摘编自于敏、赵学勇“人民性”的精神坚守与时代品格) 材料三: 传统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创作决定着文学作品的基本面貌。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最 终都是文学创作的直接结果; 文学创作也是文学活动中最能体现主体性的环节, 从构思到写 作,都是创作主体的精神劳动。 中国古典文论对文学创作主体性的强调更为突出,“言志说”“缘情说”“物感 说”“养气说”“载道说”等, 尽管具体针对
9、性各有不同, 但都一致肯定了作家主体性在文 学创作中的主导作用。 以作者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之所以在中、 西文学传统中都长期占据主流 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文学创作的主体性的高度重视。 20 世纪以来,上述关于文学创作的两个基本认识都遭到了质疑和挑战。一方面,文学 的阅读和接受环节受到空前的重视, 读者通过文学阅读过程不仅参与了文学意义的生产, 而 且读者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也可能直接影响到作家的创作。 因此, 文学创作不再是由作家 及其创作过程单方面决定的,读者和文学接受同样参与了创作过程。另一方面,在后结构主 义的冲击下,主体性哲学摇摇欲坠,主体不再是一个固有的、稳定的存在,而是被各种
10、社会 因素建构起来的,并始终处于不断被重构的状态。因此,对于文学创作的主体性,也有必要 进行重新认识。 (摘编自中国古典和西方文论,强调文学创作主体性,时至今日有什么变化?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受海派学者“重写文学史”的影响,上海本埠作家再造了上海的“主体形象” ,使其文学 形成一种家长里短、风花雪月、活色生香的上海韵味。 B柳青和路遥对文学主体的坚守和发扬,使创业史和平凡的世界具有了农村题材 的文学范式及对医治文坛乱象的警示反拨作用。 C路遥作品的大悲悯、大同情的精神境界,源于中国民众的苦难历史,表现在路遥对中国 农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带有强烈感情的
11、关注。 D材料三认为中西方对文学主体性的认知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传统理论对文学创作主体 的强调确认了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主导作用。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海派曾基于新中国的户籍制度而逐渐建立起一种主客观合一、固执而胶着的身份认同, 与海派因开放、混乱、多变而产生的先锋性背道而驰。 B伴随着海派文学对上海的描写越发鲜明而有特征, “上海本位主义”的保守性与世纪之交 的怀旧话语在某些上海作家的作品中也有表现。 C按照传统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文学创作中从构思到写作,均属创作主 体活动,是文学创作决定性作用的具体体现。 D读者通过文学阅读过程参与文学意义
12、的生产,其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均可能影响到作家 创作,故读者和文学接受同样参与了创作过程。 3下列说法中,对海派文学创作特征形成原因的论据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海本埠女作家王晓玉、唐颖、 陈丹燕、陆星儿等作为创作主体及其都市小说对上海“主 体形象”进行了最大程度再造和运用。 B海派学者“重写文学史”的观点,既是海派女作家作品中的上海韵味产生的原因之一, 也直接导致“上海本位主义”创作现象的产生。 C海派文学是基于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建立的以书写上海人故事为主体,展现上海变迁, 以凸显上海 70 年文学成就为目的的文学流派。 D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对弄堂女儿形象的塑造使其实现了对“上海本位主义
13、”的超越, 表现出对上海城市空间性的领悟与拓展。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 分) 5选文围绕文学创作主体性展开,联系材料,简要概括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14、。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
15、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选自诗刊1981 年 6 月刊)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中,诗人以充满激情的音符赞美理想,以富有哲理的语言诠释理想
16、,以春风化雨的 神韵启迪人们奋发向上的心灵去执着地追求理想。 B诗歌起笔写“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从“火”写起,借助火、灯、路、黎明等, 化抽象为具体,逐步写出了理想的意义。 C诗歌首节总说理想作用,统领全诗,诗歌中间则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形象阐释, 最后总结全诗。全诗结构严谨,节奏鲜明,感染力强。 D诗歌第二节,诗人以饥寒、温饱、离乱、安定四种不同环境下理想的不同内容,凸显了 诗人对生活观察之细致,表达之准确。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综合运用了排比、对偶、顶真、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艺术再现了不同环境及不同 际遇中人们的不同理想,给人以荡气回肠
17、之感。 B诗人借助联想和想象,选择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形象,借助不同的表现手法,以自身 独特的视角与体验,通过品味具体形象感受理想的魅力。 C 诗歌中, 诗人用连环比喻的方法, 借助 “路上春色正好” “理想之马” 等借代、 夸张手法, 将理想的美好逐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D诗歌中,诗人多次使用“是”字句和“使”字句,使得诗歌句式整齐,有反复咏叹之效, 同时,诗歌节与节之间、节中句子之间也呈现对称之美。 8联系全诗,简要回答诗歌在音韵美方面的特点。 (4 分) 9诗人认为,“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请以屈原、杜甫为例,谈谈你 对此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8、(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王敦字处仲,司徒导之从父兄也。父基,治书侍御史。敦少有奇人之目,尚武帝女襄城 公主, 拜驸马都尉, 除太子舍人 。 及太子迁许昌, 诏东宫 官属不得送。 敦及洗马江统、 潘滔, 舍人杜蕤、鲁瑶等,冒禁于路侧望拜流涕,时论称之。迁给事黄门侍郎。赵王伦篡位,敦叔 父彦为兖州刺史,伦遣敦慰劳之。会诸王起义兵,彦被齐王冏檄,惧伦兵强,不敢应命,敦 劝彦起兵应诸王,故彦遂立勋绩。惠帝反正,敦迁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出除青州刺史。永 嘉初, 征为中书监。 于时天下大乱, 敦悉以公主时侍婢百余人配给将士, 金银宝物散之于众
19、, 单车还洛。东海王越自荥阳来朝,敦谓所亲曰: “今威权悉在太傅,而选用表请,尚书犹以 旧制裁之, 太傅今至, 必有诛罚。 ” 俄而越收中书令缪播等十余人杀之。 越以敦为扬州刺史, 潘滔说越曰: “今树处仲于江外, 使其肆豪强之心, 是见贼也。 ” 越不从。 会扬州刺史刘陶卒, 元帝复以敦为扬州刺史,寻进都督征讨诸军事、假节。帝初镇江东 ,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 等同心翼戴, 以隆中兴 。 时人为之语曰: “王与马, 共天下。 ” 敦眉目疏朗, 性简脱, 有鉴裁, 学通左氏 ,口不言财利,尤好清谈,时人莫知,惟族兄戎异之。经略指麾,千里之外肃 然, 而麾下扰而不能整。 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
20、人皆有所说惟敦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 言知击鼓因振袖扬枹音节谐韵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又尝荒恣于色, 体为之弊, 左右谏之, 敦曰: “此甚易耳。 ”乃开后閤,驱诸婢妾数十人并放之,时人叹异焉。 (摘编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八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人皆有所说惟敦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击 鼓因振袖扬枹音节谐韵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B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人皆有所说惟敦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 击鼓因振袖扬枹音节谐韵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C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人皆有所说惟敦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 知击鼓因振袖扬枹音节谐韵傍若无人举坐
21、叹其雄爽 D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人皆有所说惟敦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 击鼓因振袖扬枹音节谐韵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舍人,官名。指君王亲近左右之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 秦汉时为太子属官,魏晋以后职掌与名称略有差异。 B东宫,汉代太后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以东宫称太后所居之宫。后指太子所居之宫, 亦指太子。如李密陈情表 : “当侍东宫。 ” C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呈西南、东北流向,故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如李清照乌江诗: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D中兴,中途振兴;转衰为盛。如
22、诗经大雅烝民序 “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中 的“中兴” ,即与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敦出身官宦世家,年少之时即平步青云,官运亨达。其父和堂弟均居高位,本人则娶 襄城公主为妻,并被授予驸马都尉之职。 B王敦明察朝局,洞悉大势,堪称高瞻远瞩。司马伦篡夺帝位,王敦力排众议,说服叔父 王彦举兵响应诸王平叛,并建立不世功勋。 C王敦不仅有奇人之目,而且学识渊博,精通左传 。他不谈论钱财名利,当时之人除了 族兄王戎外,没有人了解他的志向抱负。 D王敦面容清秀,性格落拓不羁,且能虚心纳谏。他曾沉湎于女色,左右亲近之人劝说, 王敦则将全部婢妾释放回家
23、。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今威权悉在太傅,而选用表请,尚书犹以旧制裁之,太傅今至,必有诛罚。 (4 分) (2)经略指麾,千里之外肃然,而麾下扰而不能整。 (4 分) 14选文摹写王敦时,曾几次借“第三方”反应来塑造人物形象,请概括回答。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送陈章甫 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 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24、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 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注【注】本诗为李颀写给友人陈章甫的赠别之作。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陈章甫曾应 制科及第,却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其上书力争,破例录用。陈章甫因此备受 天下士子推崇,仕途却坎坷不顺,其也无官场进取之心。郑国游人:因陈章甫曾隐居在嵩 山, 河南又是战国郑国故地, 故称。 洛阳行子: 李颀自称, 因其曾任新乡县尉, 地近洛阳, 故名“洛阳行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起笔四句,摹写了“南风大麦黄” “枣花桐叶长” “青山做伴” “嘶马思乡”的送 别
25、场景,笔调轻松,情怀旷达,奠定情感基调。 B诗歌用“虬须虎眉” “大颡”等外貌细节描写,既与上句“立身何坦荡”相呼应,又 反衬出陈仕途之险恶坎坷,以实衬虚,构思精巧。 C诗歌结尾四句,分写行者和送者,一个“未及家” ,一个“空叹息” ;而末二句以试 问语气,想象陈返乡后的境况,有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 D全诗用语轻松,格调豪放,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虽为送别之作,但 绝无儿女沾巾之态,别具一格。 16诗歌是如何刻画友人形象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用“ , ”两句,道出躬耕南阳时的心
26、 态,同时,也被历代文人士子奉为处世格言。 (2) 唐宋诗醇中对琵琶行中“ , ”两句,有“满腔迁谪 之感,借商妇以发之”的赞誉。 (3)罗大经鹤林玉露对杜甫登高中“ , ”两句,有“十 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的评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11 分) 当我们试图与每一座城市对话, 感受每一座城市的心跳, 品读每一座城市的成长历程时, 歌曲, ,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城市历史文化通道的大门,短短一支歌,便是一座 城市的文化密码。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走近“未来之城”雄安,走近“东方巴黎”上海, 走近“天府之国”成都,走近“太湖明珠”无锡它们风
27、情各异,风流尽显,透过或婉转 悠扬,或铿锵有力的歌声,热烈地诉说着有关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许许多多的城市故事汇集 起来,讲述的是一个辉煌灿烂的“中国梦”的故事;千人合唱、万籁齐鸣的城市之歌,奏响 的是神州大地万象更新、磅礴浩荡的时代强音。这首波澜壮阔的交响曲,是由千千万万个既 平凡又伟大的追梦者写就的,他们是一个个小小的音符, ,照亮了许许多多的 城市,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奋进征程。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拟人 夸张 引用 B比喻 拟人 借代 C拟人 比喻 排比 D引用 夸张 象征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 “城市之歌千人合唱、万籁齐鸣,奏响的是神州大地万象更 新、 磅礴浩
28、荡的时代强音” 。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 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 (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 (4 分) 2020 年 1 月 11 日,“中国天眼”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灵敏度达到全球第二大单 口径射电望远镜的 25 倍以上。从器不如人到技高一筹,中国望远镜实现了从追赶到局 部领先的跨越的愿望。通过国家验收,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成功的标志,意味着 “中国天眼”完成了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
29、的交接棒, 同时吹响了凝练科学方向、 集中科研力 量、全天候观测、加快科学研究的集结。“中国天眼”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占据制高点,见 证了我国大科学装置从奋力追赶、模仿学习到局部超越、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科学无国 界,星辰大海,是人类共同的征途。“中国天眼”已开展多领域国际合作研究,并将逐步 向全球科学界开放。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100 字。 (5 分) 目前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已超过 13 亿人, 覆盖 93%以上人口, 开通 100 多项持卡应用, 广泛应用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多项民生服务领域;电子社保卡自去年启动以来, 签发
30、量已经超过 8000 万张。1999 年 12 月 22 日,社会保障卡全国主密钥在上海生成,并现 场制发了全国第一张社会保障卡。经过 20 年发展,社会保障卡已经成为政府民生服务的重 要载体和基础设施。到 2025 年社会保障卡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 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要大力发展电子社保卡,形成线上线下综合服务能力,在民生服务领 域实现一网通办、一卡通行。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图片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个未满 3 岁的“小病号”病愈出院,护士长按惯例送 病人出门。 临别之际, 小男孩突然向她鞠
31、了一躬, 护士长立马还礼! 这幅画面, 被称为 “2020 年,感动中国最美的画面” 。 图片二:英国医学博士梅藤更 26 岁来杭州,创办了广济医院(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 院) ,18811926 年任院长。图片讲述的是梅医师查房,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礼地向他鞠躬, 深谙中国礼数的梅医师也深深鞠躬回礼这一温馨场景。 观察这两幅画,你有何认识和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与答案与全解全析全解全析 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A B A D C D A B B C 1 【参考答案】A 【
32、解析】B 项, “柳青和路遥对文学主体的坚守和发扬”错,偷换概念,原文为“柳青和路 遥的创作几乎都有着同样的根基和底色, 那就是对 人民性 的坚守和发扬” , 且 “ 创业史 和平凡的世界 具有了农村题材的文学范式反拨作用”无中生有,原文为 “ 创业史 的价值和意义已远远溢出了它的文本本身文坛怪象、病象,有警示和反拨作用” ;C 项, “源于中国民众的苦难历史, 表现在路遥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带有强烈感情的关注” 错,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原文为“路遥的作品有一种大悲悯对于民众创造历史的苦 难书写” ;D 项, “中西方对文学主体性的认知有着明显的差异”错,曲解文意,由原文“以 作者为中心
33、的理论体系之所以在中、西文学传统中都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可知。 2 【参考答案】B 【解析】B 项, “伴随着海派文学对上海的描写越发鲜明而有特征”错,曲解文意,淆乱时 序,原文为“对上海的描写似乎变得越来越鲜明而有特征” 。 3 【参考答案】A 【解析】B 项, “也直接导致上海本位主义创作现象的产生”错,强加因果关系,根据 原文, “上海本位主义”产生的原因是“海派曾经建立在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之上,1949 年 以后,由于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上海人逐渐建立起一种主客观合一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积 淀了 30 年以后变得固执而胶着” ;C 项, “海派文学是基于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建立的以书 写上海
34、人故事为主体” 错, 偷换概念, 原文为 “海派曾经建立在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之上” , 且“展现上海变迁” “以书写上海人故事为主体”于文无据;D 项, “对弄堂女儿形象的塑造 使其实现了对上海本位主义的超越”错,淆乱时序,曲解文意,原文为“王安忆也正是 从长恨歌开始获得了超越这一话语系列的可能” ,是对论据的或然性阐释,而选项则为 必然性阐释。 4 【参考答案】选文以“柳青和路遥对人民性的坚守和发扬是其文学创作的根基和底 色”为论点,从柳青和路遥的文学创作实践角度予以阐释论证;(2 分)选文主体用“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证思路和“总分式”的论证结构,阐释了柳青创业史的意义和 价值,论述了路
35、遥对现实主义的追求及对人民苦难的强烈关注; (1 分)文本主要采用例 证法和引证法进行论证分析。 (1 分) 5 【参考答案】材料一从文学流派角度,阐释了海派的作家构成特征、上海“主体形象” 的韵味特征、形成原因及其个案表现;(2 分)材料二从作家创作的文学形象角度,以柳 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阐释了梁生宝和孙少平文学形象的意义,说 明坚守和发扬“人民性”是坚持人民文学主体的时代品格;(2 分)材料三从文学创作主 体角度,用对比方法,阐释了传统文学主体理论所受到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文学创作主体性 进行重新认识。(2 分) 6 【参考答案】D 【解析】D 项, “凸显了诗人对生活观察之
36、细致,表达之准确”错,诗歌第二节中用理想在 四种不同环境下的内涵,来表现理想的重要性。 7【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中,C 项,“借助路上春色正好 理想之马等借代、夸张手法”错,诗 歌中,“路上春色正好” “理想之马”是象征手法。 8 【参考答案】大量运用比喻、排比还有顶真修辞手法,尤其是节内排比的运用,使得诗 歌颇有气势,极富表现力; (1 分)诗歌节奏感强,全诗分为 12 小节,每节 4 句,不仅朗 朗上口,而且句式整齐,一贯到底; (1 分)诗歌富有韵律美,诗歌有几节押韵或近似押 韵,使得诗歌抑扬顿挫,起伏有致; (1 分)诗歌节与节之间意义上有关联,形式上环环 相扣,内容上层层递进,
37、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达到音韵与内容的有机结合。(1 分) 9 【参考答案】屈原的理想是“美政” , 且“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其“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表现出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 (1 分)即使被逐朝外, 依然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 且郑重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 甘愿为理想牺牲。 (2 分)杜甫的理想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奉赠韦左丞 丈二十二韵 ) , (1 分)他疾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 揭露,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同情人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38、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甘愿做自我牺牲,表现出 可贵的文人的家国情怀。 (2 分) (答出“理想”得 1 分,答出其为理想实现“牺牲”得 2 分。 意思对即可) 10 【参考答案】D 【解析】首先,疏通画线语句文意:武帝曾经召集时贤共同谈论伎艺的事情,人人都有自己 喜欢的,唯独王敦没有什么关心的,神色显得很是厌恶。他自己说懂得击鼓,接着挥起袖子 舞动击鼓槌,鼓声音节与韵律谐和,旁若无人,满座的人都叹服他雄武豪爽。其次,梳理出 句子主干,明确陈述对象及句子谓语。本句中,陈述对象为“武帝” “敦” “举坐”等,梳理 出其关涉的位置,然后结合谓语动词进
39、行判断。其中,A 项, “人人皆有所说”是一个完整 句子,不可断开;B 项, “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与“人人皆有所说”是两个结构完 整的语句,不可混淆妄断;C 项, “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 不能断开,且“惟敦都无所关”与“意色殊恶”是两个句子,不可混杂在一起。 11 【参考答案】A 【解析】A 项,举例错,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 的通称” ,而非“君王与太子属官” 。 12 【参考答案】B 【解析】B 项, “王敦力排众议” “并建立不世功勋”错,前者于文无据,后者张冠李戴,原 文为“敦劝彦起兵应诸王,故彦遂立勋绩” 。
40、13 【参考译文】 (1)现在威势权力全都在太傅那里,但是选用官吏上书问事,尚书还是按 原来的制度来裁断,太傅这次到来,一定要诛罚人。 (2)他治理和指挥军队,千里之外都能 安定平静,军纪严肃,但是身边的部下却纷乱不能整肃。 【解析】就(1)而言,得分点为“选用” “裁” “诛罚”等词语,每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就(2)而言,得分点为“经略” “指麾” “麾下”等词语,每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14 【参考答案】王敦和江统、潘滔、杜蕤、鲁瑶等冒犯禁令在路边望拜流泪以送太子, “时论称之” ;王敦和堂弟王导等同心拥戴皇帝,用以强盛复兴帝业, “时人为之语曰” ; 王敦口不言财利
41、,尤好清谈, “时人莫知,惟族兄戎异之” ;王敦接受左右谏言,于是打 开后閤,把几十个婢妾都赶出去放了, “时人叹异焉” 。 (每点 1 分,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王敦字处仲,是司徒王导的从父兄。父亲王基,是治书侍御史。王敦年少时就 有一双奇特的眼睛,娶武帝的女儿襄城公主,拜任驸马都尉,任太子舍人。到了太子迁往许 昌时,下诏说东宫的官员不得送行。王敦和洗马江统、潘滔,舍人杜蕤、鲁瑶等,冒犯禁令 在路边望拜流泪, 当时的言论称赞他们。 王敦升迁任给事黄门侍郎。 赵王司马伦篡夺帝位时, 王敦的叔父王彦做兖州刺史,司马伦派王敦去慰劳他。适逢诸王兴起义兵,王彦接到齐王司 马冏的檄文,害怕司马伦兵
42、力强盛,不敢响应,王敦劝王彦起兵响应诸王,所以王彦就建立 了功勋。惠帝恢复帝位,王敦升迁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离京担任青州刺史。永嘉初年,征 召王敦为中书监。当时天下大乱,王敦把公主当时的侍婢一百多人全都分给众将士,金银宝 物散发给大家,自己独自坐车回洛阳。东海王司马越从荥阳来朝见皇帝,王敦对其亲近的人 说: “现在威势权力全都在太傅那里,但是选用官吏上书问事,尚书还是按原来的制度来裁 断,太傅这次到来,一定要诛罚人。 ”没多久司马越把中书令缪播等十多人抓起来杀了。司 马越让王敦做扬州刺史,潘滔劝说司马越道: “现在把处仲培植在江南,会使他更加放纵自 己横行称霸的心志,这是害了自己。 ”司马越不
43、听从。适逢扬州刺史刘陶死去,皇帝又让王 敦做扬州刺史,不久进升他为都督征讨诸军事、假节。皇帝刚刚镇管江东,威势名声还没有 显赫,王敦和堂弟王导等人同心拥戴,用以强盛复兴帝业,当时人们给他们编了首歌谣道: “王家与司马家,一同分享天下。 ”王敦眉目疏朗,性情简脱,有鉴识裁定的才能,他的学 识通晓左氏传 ,言谈从不涉及钱财利益,尤其喜欢清谈,当时的人们都不了解他,只有 族兄王戎对他感到惊异。他治理和指挥军队,千里之外都能安定平静,军纪严肃,但是身边 的部下却纷乱不能整肃。武帝曾经召集时贤共同谈论伎艺的事情,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唯 独王敦没有什么关心的, 神色显得很是厌恶。 他自己说懂得击鼓, 接着
44、挥起袖子舞动击鼓槌, 鼓声音节与韵律谐和,旁若无人,满座的人都叹服他雄武豪爽。王敦又曾经沉迷女色,身体 因此而受损害,侍从们规谏他,王敦说: “这太容易了。 ”于是打开后閤,把几十个婢妾都赶 出去放了,当时的人们都对他感到惊叹诧异。 15 【参考答案】B 【解析】B 项, “又反衬出陈仕途之险恶坎坷,以实衬虚”错,诗歌写陈章甫相貌堂堂,意 在烘托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形象。 16 【参考答案】诗人以“立身何坦荡”显其性格,以“虬须虎眉仍大颡”画其容貌,以 貌衬神; (1 分)以“腹中贮书一万卷”的夸张手法写其才学, “不肯低头在草莽”在神态 描写中凸显其志节;(1 分)以“酤酒” “醉卧” “
45、空望孤云”等细节写陈章甫虽仕实隐, 表述其与官场不合而借酒隐德;(1 分)“长河浪头”“津口停舟”则以比兴手法,虚实 结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1 分)诗人以艺术的概括,生动地描写了陈章甫光明磊 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 旷达不羁的性格, 抒发了诗人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的深 挚情谊。(2 分) 17【参考答案】(1)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 何必曾相识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每空 1 分, 句中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18 【参考答案】C 【解析】排比: “走近未来之城雄安,走近东方巴黎上海,走近天府之国成 都,走近太湖明珠无锡”
46、;拟人“当我们试图与每一座城市对话,感受每一座城市的 心跳” ;比喻: “他们是一个个小小的音符” ;拟人: “它们风情各异,风流尽显,透过或 婉转悠扬,或铿锵有力的歌声,热烈地诉说着有关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 19 【参考答案】与原文句相比,虽然陈述对象均为“城市之歌” ,但改后语句由单句变为 复句,第一个分句陈述“城市之歌”的组成,第二个分句则陈述“城市之歌”的内容,结构 变得复杂; (1 分)改后的语句的主语是“城市之歌” ,与后面“这首波澜壮阔的交响曲” 衔接不好,因“波澜壮阔”照应“千人合唱、万籁齐鸣” ; (2 分)原句结构与分号前面的 “讲述的是一个辉煌灿烂的中国梦 的故事”的结
47、构相同,句式大体一致,合乎连贯原则。 (1 分) 20 【参考答案】成为了一把钥匙 汇聚萤火之光(每处 2 分) 【解析】由横线后面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城市历史文化通道的大门” “便是一座城市的 文化密码”等可知,横线处所填写内容应是“一把钥匙”之类的话;由横线前的“他们是 一个个小小的音符”可知,所填写语句也是一个比喻句,再结合横线后面“照亮了许许多多 的城市,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奋进征程”可知,应填写有关“细小的灯或光”之类的语句,且 结构应与前面语句大体一致。如此,即可轻松填出相关内容。 21 【参考答案】“ 中国天眼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成分赘余,应删掉“检查” ; “中国望远镜实现了从追
48、赶到局部领先的跨越的愿望”句式杂糅,是“实现了跨越”和 “实现了愿望”的杂糅,删去“的愿望” ;“同时吹响了凝练科学方向、集中科研力 量、全天候观测、加快科学研究的集结”中“吹响”与“集结”搭配不当,应将“集结”改 为“集结号” ;“从奋力追赶、模仿学习到局部超越、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语序不当, 不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应调整为“从模仿学习、奋力追赶到自主创新、局部超越的发 展历程” 。 (每处 1 分) 22 【参考答案】关键信息:我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超 13 亿;社会保障卡已经成为政府民 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设施; 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 发展 电子社保卡,实现一网通办、一卡通行。(意思对即可得 5 分) 23 【写作指津】观察两幅图片应注意:一是要仔细观察两幅图片,体察图片的场景、人物 及背后蕴含的信息;二是比较两幅图片的异同,在时间节点与历史背景迥异之下,审察图片 相似的内涵。立意提示:医者仁心的延续,跨越国界;感恩与尊重;“礼”之下的温 度;平等待人的人文内蕴;跨越时间的温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