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参考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416004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参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参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参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参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参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个成语叫做“居安思危”,意思是在平安稳定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灾难。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

2、章也是阐释这一道理。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2背景简介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从事教育、著书立说。另外,他的一生又是战斗的一生,当时的社会“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扬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孔子之道不著。孟子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勇敢地担

3、起发扬儒家学说的重担,顽强地击败了一个个强大的对手,终于使“邪说者不得作”。所以,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他人生经验的一部分。三、课文朗读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折戟/沉沙/铁未销,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4、也。四、词句翻译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筑,捣土用的杵。 翻译:舜是从田地间被任用的,傅说是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的。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名夷吾)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

5、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翻译: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举用起来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举用的,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人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翻译: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百里奚是从市场上被买来并重用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行拂乱其所为

6、: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曾益:增加。曾,同“增”。翻译: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本来所不具有的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恒过:常常犯错误。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7、。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翻译: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过;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入:指在国内。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翻译: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

8、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五、课文研读1作者开篇一下子列举了六位名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他们都出身卑微,都经历过磨练,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作者列举六位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练,即忧患可以激人奋发有为,人才是在逆境中造就的。这也为下文论理奠定了事实基础。 2文章第2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阐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运用排比作用分析法。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短促有力,多方面地描写了担大任的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从而突

9、出作者的观点:艰苦磨难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增长人担当大任的能力。3“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喻”,这段文字论述了什么?由人及国,从内外两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虽是从反面论证,但正面的意思很清楚:一个国君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和人才一样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磨练。4第3段的论证思路是什么?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磨难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然后从反面深入论述国家没有磨难,安乐无忧就会灭亡。六、合作交流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

10、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2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意义,请谈谈对此观点的看法。这一观点不正确。越是生活条件优越,越要居安思危。优越的条件能消磨人的意志,导致人的颓废和堕落。即使在优越的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挫

11、折,要想战胜这些挫折,必须树立忧患意识。经历过困境的人,才干会得以增长,应对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的能力得以提高。所以,生活条件优越与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识并不矛盾。3比较本章节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论证方面的不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 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

12、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论证 “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4结合本文,谈谈中学生为迎接时代赋予的使命应作好怎样的准备。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能激发斗志,增强凝聚力,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富强。作为中学生,担负着将来建设国家的重大使命,就必须抛弃物质、精神上的各种享受,勇闯困境,磨炼意志,树立信心,为将来报效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七、文言积累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2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古今异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被任用。 今:送出,交付。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被举用。 今:举起。3管夷吾举于士 古:狱官。 今:士兵。4所以动心忍性 古: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征于色 古:征验,表现。 今:出征。6发于声,而后喻 古:明白,了解。 今:比喻。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孟子三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参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