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纪念碑的结构特点。2.指导学生理解本文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3.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理解本文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2.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教学难点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
2、英雄纪念碑于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 ,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周定舫,生于1931年11月13日,浙江省定海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着,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周定舫主要从事首都的城市建设、工业、财贸、农业、文教、政治等方面的采访,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泽东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先后发表了几千篇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调查报告和评论。他在
3、20世纪50年代,曾连续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们去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而献身。2背景简介本文发表于1958年4月23日,即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后的第二天,当时纪念碑还没有揭幕。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物,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它是中国革命历史一百多年的见证,是无数革命先烈生命的象征,更是广大人民对死难烈士的缅怀和崇仰的寄托。三、自我研学镏金(li) 上溯(s) 重幔(zhng mn) 庑殿(w) 挑衅(tio xn) 逾越(y) 天堑(qin) 巍峨(wi ) 矗立(ch) 发髻(
4、j) 镶嵌(xing qin) 旌旗(jng) 五卅(s)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挡。四、整体感知1.从总体上看,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走的路线是怎样的?作者的瞻仰路线: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踏上台阶到了平台。按行走路线由远到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2.当作者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站立在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
5、碑前时,他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和造型的?空间顺序。(1)由上而下:台阶平台(碑身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正面题字、背面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2)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3)有正面到背面:题词碑文。3.作者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不按“台阶大碑座小碑座碑身”的顺序介绍,而是先介绍“碑身”,而后才介绍“小碑座”“大碑座”呢?(1)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把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花纹和小碑座四周的雕刻花圈集中起来写,阐发花纹和花圈的象征意义,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寄寓对先烈的崇敬之前。(2)大碑座四周的10块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作者另列开来说明,为的是突
6、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3)从纪念碑的结构来看,这是先主后次的顺序。五、课文研读1.碑文中三个时间的含义是什么?可见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三年以来”指1946年以来的解放战争;“三十年以来”指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一千八百四十年”指鸦片战争,即旧民主主义革命。表达了人民对历史各阶段的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2.快速阅读课文6-10段,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答:东 南 西 北;(1839年-1851年)(1911年-1925年 )(1927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条明确的线索,表明此部分是以时
7、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进行介绍的。3.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请同学们结合浮雕内容来讨论。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正面(北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边一小幅“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一组浮雕,刻画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4.
8、研读第一幅浮雕。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个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一股股”与“升起”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第四局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5.研读第二幅浮
9、雕。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六、合作交流1.找出记叙性、描写性的语言,体会其生动性及作用。(1)“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描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这幅浮雕,连用了“吹起”“举”“登上”等动词,突出
10、了渡江战役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雄壮景象。(2)“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落成”,含有庄重、庆贺的意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意义十分重大。“瞻仰”,指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自古以来”是时间限定词,强调了时间的久远,突出了纪念碑对我国的重大历史意义。2.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言,体会其严密性。说明文中记叙、描写的作用: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和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3.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列
11、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突出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点。(1)“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长40.68米。”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描述了浮雕的高大壮观。(2)“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的南部”,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巍峨。(3)“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突出了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征。七、拓展应用1.如果要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增加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为
12、什么?抗美援朝;中越反击战;1998年抗洪;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2008年汶川抗震英雄等。八、课堂小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活动顺序: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由远到近)空间顺序: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由远到近)东西两侧上部碑顶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巧妙结合: 东 南 西 北(1839年-1851年) (1911年-1925年)(1927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本文作者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远近)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东南西北)顺序为辅,并在介绍浮雕时运用时间顺序(历史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九、布置作业如果今天有客人来我们学校听课,学校让我们班的同学做向导,向客人介绍我们的校园。请同学们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材料。要求能运用空间说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