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总结(共66张PPT).ppt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1791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总结(共66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总结(共66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一、知识点回顾:,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一般来讲,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假设为不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个运动,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是标量。,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x/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 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v/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二、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中的地球不能看作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作质点 B、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

3、时,火车可看作质点 C、研究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孔令辉打出的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 例2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 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 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CD,CD,例3 小球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4m,4m B、3m,1m C、3m,2m D、4m,2m

4、 例4 下列关于位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初速度方向即为位移方向 B 位移为负值时,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 C 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只决定于始末位置 D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与路程相等,D,C,例5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正确的有( )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例6 物体以5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槽向上做直线运动,经4s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为5m/s,则物体的速度变化为 ,加速度为 。 (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AD,-10m/s,-2.5m/s

5、2,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的方向物体速度的方向无关 B 、加速度反映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C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其速度可能减小 D 、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仍可能增大 例8 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则物体在整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3.75m/s B、12.5m/s C、12m/s D、11.75m/s,ABCD,C,例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B 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C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D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是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6、,例10、质点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B 质点的速度每经1s增加2m/s C 质点在任1s内的位移比前1s内位移大2m D 质点在任1s内的平均速度比前1s内的平均速度大2m/s,ACD,BC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速度与位移关系式,(4)平均速度公式,一、知识点回顾:,3、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2)某段

7、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方和的一半再开方。,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1)每秒末的速度比:123n (2)前n秒内的位移比:149,二、典型例题:,例1 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X=4t+2t2(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 0、4m/s2 B 4m/s、2m/s2 C 4m/s、1m/s2 D 4m/s、4m/s2 例2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三秒内的位移2m, 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m, 那么可以知道( ) A 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1.25m/s B

8、第三秒末瞬时速度是2.25m/s 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2,D,BD,2.25m/s,例3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对于任意1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这1末的速度比这1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 B 物体在这1末的速度比这1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 C 物体在这1末的速度可能比前1末的速度大3 m/s D 物体在这1末的速度一定比前1初的速度大6 m/s,例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值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一定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B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

9、负值 C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负值 D 只有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才取正值,C,B,例5、物体从A点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过程中( ) A 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B 两次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等 C 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D 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 例6、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钟内该物体的(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大小可能小于10m/s2,C,

10、AD,例7、以v=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第2s末关闭发动机,第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m/s2 。汽车10s内的位移是_m 。 例8、站台上有一观察者,在火车开动时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附近,第一节车厢在5秒内驶过此人。假设火车做匀加速运动,则第十节车厢驶过此人需要的时间为 。,2,45,例9、客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同轨前方120m处有一列车正以6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于是客车紧急刹车,以0.8m/s2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试判断两车是否相撞?,例10、火车站台上有一位观察者, 站立在火车的第一节车厢前, 火车起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观察者测

11、量出第4节车厢通过他眼前所用的时间是4s, 若车厢的长度是20m, 求火车起动时的加速度.,当客车速度减为列车速度时:时间为17.5s 此时客车前进的位移为227.5m大于225m 所以两车相撞,a=0.18m/s2,解得第一节车厢通过的时间,运动图像 自由落体运动,一、知识点回顾:,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3、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竖直上抛运动

12、规律,4、图象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 xt图象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表示物体向相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交点三个物体在同一时刻相遇,(2)vt图象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交点表示在某一时刻三个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A,D,例3、在图示的v-t图中,A、B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由A、B二图线表示,下述叙述正确的是( ) A t=1s时,B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13、t=2s时,A、B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 C A、B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D 在t=4s时,A、B相遇,C,例4、从某一高度相隔1s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们在空中任一时刻( ) A 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 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 C 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D 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例5、甲物体的重力比乙物体的重力大5倍,甲从H米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

14、率比乙大 B 下落1秒末,它们的速度相等 C 各自下落1米,它们的速度相等 D 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C,BC,例6、气球吊着物体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吊着物体的绳子断了,则在绳断的瞬间,物体将具有( ) A 重力加速度g,没有速度 B 有向上的速度,没有加速度 C 有向上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 D 物体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例7、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如图规定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其中能表示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C,A,例8 、某质点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在1-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质点在0-1s、2-4s时间内做

15、匀速直线运动,1-2s时间内静止 C 质点在2-4s时间内离初始位置越来越远 D 质点在0-1s时间内比在2-4s时间内运动快,例9 、雨滴从高空中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的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图8B8可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 ),BCD,D,例10 、竖直悬挂在某点的绳子,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若全绳经过悬点的正下方20m处的A点的时间是1s,则该绳长是_m(取g=10m/s2),15,20,t1,t2,20-L=1/2gt1 =14,20=1/2gt2,2,2,t1=1s,t2=2s,20-L=5m,L=15m,例11 、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16、, 在某一时刻经过乙车身边, 此时乙车的速度为2m/s, 加速度为0.2m/s2, 若甲、乙两车同向运动, 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 (1) 当乙车的速度多大时? 乙车落后于甲车的距离最远? 这个最远距离是多大? (2) 当乙车的速度多大时, 乙车追上甲车, 乙车追上甲车用多少时间?,乙车速度为10m/s时 乙落后于甲车最远, 距离为160m; (2) 乙车速为18m/s时, 追上甲车, 用时间80s.,(1),当v1=v2时,Vt=10m/s vo=2m/s,t=vt -vo /a=40s,X甲=vt=40s,X乙=vot+1/2at,2,=2m/s*40s-1/2*10m/s*60s,

17、2,=240m,X甲-x乙=400m-240m=160m,(2),X甲=x乙,思路,三种性质力,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改变运动状态,一、知识点回顾,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

18、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接触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

19、所在的直线。) (4)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首先必须判定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若是滑动摩擦,则F=FN,若是静摩擦,0F静Fm,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1.关

20、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无论什么性质的力都是成对出现的 B 在任何地方,1千克力都等于9.8牛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D 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 B 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在绳、杆的直线上 C 两物体相互接触可能有弹力存在 D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AB,B,3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

21、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D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4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体的静摩擦力的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C,ABCD,5.如图所示,物体受水平力F作用,物体和放在水平面上的斜面都处于静止,若水平力F增大一些,整个装置仍处于静止,则 A 斜面对物体的弹力一定增大; B 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C 水平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D 水平面对斜面的弹力一定增大;,A,6 如图所示,质量m=10kg和M=20kg的两物块,叠放在动摩擦因数为=0.50的

22、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m的物块通过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与竖直墙连接,初始弹簧处于原长,弹簧的劲度系数k=250Nm现将一水平力F作用在物块上,使其缓慢地向墙壁靠近,当移动40cm时,两物块间开始滑动,此时水平推力F的大小为多少?,F=250N,M,f1,f2,G,F压,F,N,:,N=G+F压,F=f1+f2,F弹=k*x,=250*0.4,=100,f2=u*N,=u*(M+m)g,=0.5*(10+20)*10N/kg,=150N,F=250N,力的合成分解 共点力平衡,一、知识点回顾,1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

23、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F合Fl+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

24、为零 (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3受力分析: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4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

25、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5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

26、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1物体的平衡: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平衡条件:F=0或Fx=0,Fy=0,1下面关于两个力的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一定大于两个力中较大者 B合力一定大于两个力中较小者而小于两个力中较大者 C合力可以大于两个力中较大者,也可以小于两个力中较小者 D合力一定大于或等于两个力绝对值之差而小于或等于两个力绝对值之

27、和 2 共点力F1和F2的合力F与F1的夹角为30,Fl10N,则F2的最小值为 N,在此情况下,合力F N,二、典型例题,CD,5N,8.7N,3作用在物体上某一点的三个力,大小均为100N,彼此之间夹角为120O ,则此三个力的合力为 ( ) A、300N B、100N C、100/3 N D、0,4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而没动,则 ( )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g 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Fsin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小于mg D、物体所受摩擦力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D,CD,5 有两个大小恒定的力,作用在一点上,当两力同向时,合力为A,

28、反向时合力为B, 当两力相互垂直时,其合力大小为: A,B,C,D,B,同向:F1+F2=A 反向:F1-F2=B 求 (F1+F2),1/2,6如图所示,小球被轻质细绳系着,斜吊着放在光滑劈面上,小球质量为m,斜面倾角为 ,向右缓慢推动劈,在这个过程中( ) A绳上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B绳上张力先减小后增大 C斜劈对小球支持力减小 D斜劈对小球支持力增大,BD,F先增大后减小 N增大,G,N,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29、(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一、知识点回顾,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合ma 理解: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3牛顿第三定律: (

30、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B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的速度大时惯性大 D力是改变惯性的

31、原因 E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二、典型例题,E,2. 如图所示,一弹簧一端系在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将一小物体m压住弹簧,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一直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从A到B的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加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加速度越来越大 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一直做减速运动 D物体从A到B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B到C加速度越来越大,CD,3如图所示,物体A和B之间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物体A受一水平推力F作用,使A、B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做加速运动,已知物体B的质量为

32、m,物体A的斜面倾角为,则A对B的弹力大小为 ( ) A. mgcos Bmg/cos Cma/sin D,BCD,分析:,N,F合,G,Q,F合=ma或直角三角形,mg,4马拉车匀速前进时( ) A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马拉车的力与地面对车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对马的摩擦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平衡力,5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运动,前方固定有一个弹簧,对木块压缩弹簧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木块一直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 B木块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C木块的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大小也不断减小 D木块的速

33、度不断减小,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BCD,A,6车厢顶部固定一滑轮,在跨过定滑轮绳子的两端各系二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l、m2,且m2ml,m2静止在车厢底板上,当车厢向右运动时,系m1的那段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如图所示,若滑轮、绳子的质量和摩擦忽略不计,求:(1)车厢的加速度;(2)车厢底板对m2的支持力和摩擦力,m1,G,F合=ma,T,Q,a=g*tanQ,G,f=m2a=m2gtanQ T=T N=m2g-m1g/cosQ,N,T,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知识点回顾,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

34、,正交分解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1)选取最佳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

35、力基本解题思路是: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4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

36、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 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二、典型例题,例1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升降机中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当升降机

37、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时,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那么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 ) A. 大小为m(g+a),方向竖直向上 B大小为m(g+a)cos,方向与斜面垂直 C. 大小为mgcos,方向与斜面垂直 D大小为m(g+a),方向与斜面垂直,A,G,f,mg-f=1/2m,G,f ,N,M g +m g,例3如图,质量为60kg的人通过光滑定滑轮,用绳拉着m20kg的物体上升,当物体的加速度为5ms2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可能是( ) A200N B300N C.600N D500N 例4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所受阻力跟车重成正比,洒水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原来是匀速的,开始洒水后,它的运动情况将( )

38、A 继续做匀速运动 B 变为做匀加速运动 C 变为做变加速运动 D 变为做匀减速运动,BD,C,m=20kg 压力上或下 ma=20*5=100 F压=600-100=500,F压=600-300=300,例5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滑块质量m11.5kg,通过定滑轮用细线与质量m20.5kg的物体相连,m1的加速度为1.5ms2,试求: (1)绳中张力的大小。 (2)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4.25N,2/15,F合=ma=0.5kg*1.5kg=0.75N,实验,1、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

39、B、C、D、E点的对应速度vB=_m/s, vC=_m/s, vD=_m/s, vE=_m/s,由此推得F点的速度vF=_m/s.,0.2525,0.3275,0.4025,0.4775,0.5520,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 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40、控制变量法,CD,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 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2)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小车与木板间有摩擦阻力(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为了平衡摩擦力,需要在长木板的下面垫一木块(木块垫在没有滑轮的一端),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测出小车所拖纸带上的各个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都_为止这时小车在斜面上所做的是_运动,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的_平衡,相等,匀速,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4)某两个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图中A为小车,B为带滑轮的长木板,C为

41、水平桌面),分别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间的关系实验中,各自得到的图象如图中甲和乙所示,则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 甲是 , 乙是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小,(5)某同学在做“当外力一定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请使用a-1/m图象来处理这些数据,并说明为什么不用a-m图象来处理数据。 根据作出的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加速度与它的 ,质量成反比,3.某同学在做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下图甲所示; 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下图乙所示

42、,(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案_,原因是_; (2)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B,1、图甲要匀速运动 F=f 2、图甲弹簧秤在运动,不方便读数,木块的质量,弹簧秤的示数,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测出木板和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是_。,(3)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g的配重若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取g=10 m/s2),并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0.25,4、演示实验 (1)如图甲所示为一拉力传感器,某实验小组在用拉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中,获得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2)如果实验时保持一只手不动,另一只手拉动,与两只手同时对拉得到的结论有没有变化? (填“有”或“没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知识总结(共66张PPT).ppt)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