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单元写作任务审题与立意语语 文文高 中 同 步 学 案高 中 同 步 学 案202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学以致用,能较为精准地审题、立意,进一步提高写作实战能力。3.养成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材料的好习惯,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技法指导技法指导俗话说:“意犹帅也。”作文,首先要注意审题立意。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有的同学下笔千言,思接千载,思想像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结果导致离题万里,
2、进而可能因为一篇作文,在考场上就一溃千里,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提笔作文之前,一定要先过审题立意这一关。1.明确对象即明确材料陈述的对象。一则材料中如果出现好几个对象,还要注意分清材料陈述的对象的主次。尽管材料涉及很多人或很多事,但有的人或物只是议论的对象,在文中不起什么作用。审题时,要全面理解材料,分清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要从重要人或物的角度入手思考。几个对象有轻有重,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就从哪个对象入手,这是立意的根本点。2.提炼中心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作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3.
3、抓关键句即抓材料中的关键句或关键点。材料中往往有对重点对象评论的句子,暗示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整个事件的关键点。抓住关键句或关键点来立论将事半功倍。同时我们还要对这些关键语句辨明是非,这些关键语句是对是错,是善是恶,是肯定还是否定,材料陈述对象的做法对不对,材料塑造形象的寓意是什么,这往往就是命题人出题的意图。所以,材料作文的题干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往往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材料中的评议性语句。4.由果溯因即分析材料表述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世间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就有很多。因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写材料作文,审题时
4、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一般来说,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写作的角度。5.由物及人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6.多向辐射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
5、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7.舍次求主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佳作赏读佳作赏读“鲲龙”AG600、港珠澳大桥近年来,科技创新领域的“国之重器”不断涌现,提振了国人信心,也惊艳了世界。在这些大国重器的加持下,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得到提升。而这些关乎国家命运、关系民族盛衰的大国重器背后,始终有一批“非常之人”,他们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不负强国使命,挺起了民族脊梁,锻造了中国力量。佳作赏读 大国重器托举强国名片1武志军大国重器,
6、国之名片,民族脊梁。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间,一项项宏伟工程,一个个“大国重器”正承载起更多为全人类探寻未知、解答未知的使命,为民族复兴汇聚前行之力,让眺望苍穹的“国之重器”变得触手可摘,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2 大国重器为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从“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到“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从荣获诸多“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铁到被誉为“世纪工程”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从“鲲龙”出水到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无数重大工程的不断突破,彰显了中国的“领跑”之志。近年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战略制高点,我国在多个领域布
7、局了一批重大工程,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支撑。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载人深潜等重大成果和关键性突破,为我国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3 大国重器为惠及民生提供坚强保证。一个个以重大工程为代表的大国重器织就保障了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工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在保障用水、修复生态、抗旱排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缓解了受水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被誉为“世纪工程”的港珠澳大桥,一桥连三地,不仅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同时也让大湾区旅游业获得新契机。重大工程以民为基,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从体制改革到科技创新,无处不体现“民生”二字,老百姓的获得
8、感随之增加。4 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唯有自力更生。人是大国重器背后最关键的因素。没有“非常之人”,则难有“非常之功”,难有“国之重器”的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一项项大国重器的诞生无一不是自力更生的结果。5 择一事,终一生。无数大国工匠们用勇敢和毅力升华了自身价值,也为时代价值标注了前行的坐标与航向。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程开甲,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隐姓埋名20余年,他曾说过:“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正是“程开甲们”的不懈奋斗与坚守,为科技强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支持,我国才得以挺起民族脊梁,铸就不朽伟业。6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9、70年不懈奋斗,以大国重器托举起的强国名片,正逐步成为现实。7(摘自中国品牌,有删改)亮点赏析 1 标题直陈观点,简洁大气,意蕴深刻。2 照应标题,阐述大国重器的重大作用。3 组合用例,以各领域重大工程的事例来论述分论点,论证有力。4 选用南水北调工程和港珠澳大桥为社会民生带来便利的例子论证分论点,用例精准,说服力强。5 论述“人”的重要性,为下文做铺垫。6 紧承前文,自然引出“大国工匠”的贡献,详细介绍程开甲事例,以点带面,肯定“大国工匠”的贡献。7 结尾引用诗句,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点评文章标题直指观点。开篇从“大国重器”入题,鲜明地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从“大国重器为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
10、撑”“大国重器为惠及民生提供坚强保证”两个角度(分论点)阐述大国重器的重大作用,其间运用了“两弹一星”“嫦娥四号”“鲲龙”“南水北调工程”“港珠澳大桥”等事例论证观点。然后由事及人,论述“人”的重要性,详细介绍程开甲事例,以点带面,肯定“大国工匠”的贡献。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文章审题准确,观点鲜明,立意高远;思维严谨,逻辑缜密,语言铿锵有力。考场实练考场实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叶嘉莹一生致力于用传统的方式传承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她恪守“诗以咏怀”的传统,养成作诗的习惯;潜心诗词研究,著作等身;坚持口授心传,吟诵涵泳,培养了大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
11、古典文学人才。材料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牛年新春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并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营造“故事讲述场”,生动演绎中华典籍精华。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班级召开讨论交流会,请写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材料由两部分组成,材料一侧重表现叶嘉莹用传统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侧重表现用创新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综合两则材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可用传统方式,又可用创新方式。驱动任务部分直接
12、给学生写作提示,“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作文立意的基础,指出写作的重点在于“如何传承”上。传承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而材料确定了范围。材料一侧重用传统的方式(热爱、坚守、坚持等),材料二侧重创新的手段(结合现代传媒、新科技手段等),因此作文应围绕这两点来写,既要谈传统方式,又要谈创新方式。写作时,可突出某一种方式,也可二者结合。这是作文立意的核心。作文设置了具体情境班级召开讨论交流会;写作指令具体明确写一篇发言稿。这要求学生既要对实用文体(注意发言稿格式,语言要有感染力)有着清晰地了解,也要将自己融入特定的身份、具体的情境中。华夏芬芳自古来,守正出新透酒香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
13、我发言的主题是“华夏芬芳自古来,守正出新透酒香”。中华文化浩浩汤汤,传承于上下五千年,先是醉心于蜀绣、千里江山图,袅袅泛崇光,沉湎于颐和园、故宫,匠心独运;此去经年,种种文化经烈火峥嵘熔铸,“故宫口红”爆红于网络,博物馆文创热销中华文化韵味深远,又如地下的泉水,汩汩涌动,生生不息。参考例文 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当今时代,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传承应是学会坚守,巧借创新活水,为文化赋能,才能为文化拂去历史尘埃,重新“活”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
14、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我们要坚守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领悟其中的内涵,共筑我们的精神家园。樊锦诗,“敦煌的女儿”,一个如诗的名字,一位耄耋老人,一场注定的宿命,一生执着的追寻,她与风沙为伴,将敦煌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视为自己的使命;“任尔斗转星移,我自岿然不动”,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满怀着对文物的热忱,在小小的钟表上埋头苦干,沉心静气,力图精准,将自己活成了一座时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只要文化传承之志永镌于心,中华优秀文化的长河还将长久地流淌下去。文化不是已经完成的画作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改,它恰似三月阳春,革故鼎新,与时偕行。当现代科技与古典文化碰撞,经典咏流传不仅唱出了古人的婉转情思,而且适应了时代发展中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世世代代传承的修复师们与手中的文物永远在进行着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这是一场奇幻的相遇,威严与活泼并存,现代与传统共生。我们不断改变形式,让传统与现代技术相融合,使中华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失去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是灰暗的,病态的,死气沉沉的,即使表面美丽繁华,也终究是没有根的浮木。文化需传承,创新铸辉煌。我们需要学会坚守与创新,引领时代征程,切莫让中华文化渐行渐远,切莫让文明圣火逐渐暗淡。云海苍苍,江水泱泱,文化之风,山高水长。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本课结束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