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检测试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下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经专家分析鉴定,这些稻谷属于人工栽培稻,且产量可观。这说明当时( )A.主要通过采集获取食物B.食物来源相对比较稳定C.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D.黄河中上游经济较发达2.有学者指出,从陕西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数百件石网坠和制作精美的骨鱼叉、鱼钓钩,可以了解到鱼类为当时饥寒交迫的人们提供了急需的生活资料,因此,多数考古学家把鱼纹图形确认为半坡人的图腾也不足为奇。这可用于说明,在当时( )A.母系氏族社会走向衰落B.原始农业得到较快发展C.图腾崇拜受
2、到广泛推崇D.采集渔猎仍占重要地位3.如图是法国三友洞里的“巫师”岩画,是描绘巫师的最早的画。画上画的是一个男子,身披鹿皮,头顶一对牡鹿角,脸像猫头鹰,长着两只狼耳朵,上肢似熊臂,还拖着一条马尾巴。这副画表明( )A.人类已产生原始宗教仪式B.法国最早出现人类关于巫师的记载C.巫师乞求动物神灵的保佑D.信仰动物图腾能确保食物来源丰盛4.如图为西汉农业分布图。图中信息反映出当时( )A.铁犁牛耕普遍使用B.巴蜀地区农业得到了开发C.农业生产结构变革D.农业分布取决于水利工程5.据现有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8000年前后,出现栽培稻和定居村落;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
3、农具,水坝和宫殿等遗址也被发现。这说明( )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农业进步B.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C.长江流域成为当时经济中心D.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6.油画巧克力描绘了17世纪引人注意的消费体验。富有的欧洲人像阿兹特克上层社会人士一样把巧克力作为一种奢侈的饮料,他们从墨西哥进口昂贵的巧克力到西班牙、再用从中国进口的更昂贵的瓷杯来饮用。这幅作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欧亚之间开始建立商业联系B.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C.中国的瓷器远销至美洲大陆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7.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
4、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逐渐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这说明马铃薯的种植( )A.提高了欧洲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B.改变了区域食物结构,影响饮食习惯C.延缓了殖民扩张过程,推动文明发展D.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庄稼歉收8.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人口的迅速膨胀B.商品的世界性流动C.传统粮食结构不合理D.农业资本主义发展9.1531年玉米
5、传入广西,据建始县志记载:“居民倍增,稻谷不给,则于山上种苞谷、洋芋或蕨薯之类,深林幽谷、升辟无遗。“到康熙三士九年,玉米种植已遍及辽宁、山西等二十省、据此分析。玉米( )A.养活了中国众多人口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D.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10.16世纪中叶,东方的香料和调味品在西欧的销量是一个世纪前的3倍多;中国的茶和非洲的咖啡,逐渐成为欧洲人餐桌上的主要饮料: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红薯、烟草、可可、西红柿等开始逐步成为全世界到处都有的东西。由此可知( )A.亚洲成为新的世界贸易中心B.欧洲饮食结构发生彻底改变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遍及全
6、球11.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1923年瑞典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逐渐越来越多的食用。1958年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A.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C.科技进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
7、改变12.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给康师傅、统一等企业提供老坛酸菜的湖南企业“插旗菜业”及“锦瑞食品”存在卫生不达标、生产无保障等诸多问题。此次曝光引发网友热议“过去吃不起,现在不敢吃”。为改善食品领域安全问题,我们需要( )A.严禁使用农药化肥B.提高监管水平与能力C.坚决取缔涉事企业D.改善农业与畜牧品种13.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创造世界新记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 )A.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B.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形式C.消除了人类食物短缺的现象D.导致粮
8、食储备不再重视14.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应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选项中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杂交水稻”的培育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气候变化、战争与地区冲突、经济危机导致粮食短缺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根本上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各国重视并且制订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A.B.C.D.15.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各国政府应该( )把保障粮
9、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国际合作应对粮食安全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的生产与供应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本国粮食安全A.B.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16.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产业革命只是促使这种情况达到顶点,把工人完全变成了简单的机器,把他们最后剩下的一点独立活动的自由都剥夺了,可是,它却以此迫使他们思考,迫使他们争取人应有的地位。像法国的政治一样,英国的工业和整个市民社会运动把最后的一些还对人类共同利益漠不关心的阶级卷入了历史的巨流。产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像政治革命对于法国,哲
10、学革命对于德国一样。而且1760年的英国和1844年的英国之间的差别,至少像ancienrgime旧制度下的法国和七月革命的法国之间的差别一样大。但这个产业革命的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对人手的需要;工资提高了,因此,工人成群结队地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人口以令人难以相信的速度增长起来,而且增加的差不多全是工人阶级。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从图一到图二人类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2)概括材料二中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并结合所学分析“产业革命只是促使这种情况达到顶点”。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材料二 咖啡原产于非洲,6
11、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推广到北美。据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三 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是昆明市的“母亲湖”,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强滇池治理的力度。19821995年,由巴西引入水葫芦,净化了滇池水质,增加了水面绿色植被,但也抑制了湖内其他植物生长。1997年后,从墨西哥引入小龙虾,有效治理了绿藻、红藻污染,滇池水质明显改善,但小龙虾繁殖过盛,影响了本土鱼类生长。据
12、李玲玲、刘秋琳从启动治滇到精准治滇,细数滇池治理历程及转变(1)有学者认为,材料一中的现象引发了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变动,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咖啡为例,说明全球性物种交流的重大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种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王事惟农是务”观点。战国时,商鞅把“耕织”视为本业,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凉不以时,致有
13、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首先解决农村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适应发展农村信贷事业的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应当积极做好农村的信贷工作”,2017年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1994年国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6年将“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写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此外,在粮食补贴、粮食购销储运等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摘编自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材料三 1972-1974年发生世界性粮食危机。1小麦期货价格创下了125年新高,大豆价格从每蒲式耳3.31美元急升到12.90美元
14、。全球粮食价格在1972-1974年间,上涨了2倍。世界粮食库存锐减,谷物库存降至年消费类的10%。摘编自中华粮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72-1974粮食危机发生的原因,并简要谈谈启示。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能够人工栽培稻,且产量可观,说明当时原始农业产生并有所发展,使得食物来源相对比较稳定,B项正确;主要通过采集获取食物与“(河姆渡人的)稻谷属于人工栽培稻,且产量可观”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人
15、类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排除C项;河姆渡遗址在长江下游而非黄河中上游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解析:根据“可以了解到鱼类为当时饥寒交迫的人们提供了急需的生活资料,因此,多数考古学家把鱼纹图形确认为半坡人的图腾也不足为奇。”可得出从考古的发现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生活中采集渔猎,因此出土了大量相关的骨鱼叉、鱼钓钩等,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母系还是父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采集渔猎,而不是原始农业,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图腾,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C解析:根据“岩画,是描绘巫师的最早的画。画上画的是一个男子,身披鹿皮,头顶一对牡鹿角,脸像猫头鹰,长着两只狼耳朵,上肢似熊臂,还拖着一
16、条马尾巴”体现了人与神的关系,C项正确;与宗教仪式无关,排除A项;无法得出是最早,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B解析:从图片看出,巴蜀地区成为主要农业区,说明巴蜀地区农业得到了开发,B项正确;汉代铁犁牛耕在南方地区普遍使用,东北地区游牧文明为主,排除A项;农业生产结构从投入方面用农林牧副渔各业所占用的劳动力或资金的比重来说明,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长江流域农业的发展状况,没有涉及水利工程的影响,且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D解析:时隔3000年,长江下游地区的先民,从栽培水稻、村落定居,发展到生产规模化、农具复杂化,能够修建水坝和宫殿
17、等,说明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早期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排除A项;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长江流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网逐渐形成,富有的欧洲人得以用中国生产的容器饮用源于美洲的“饮料”,这体现了饮食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欧亚之间建立商业联系不晚于公元前2千纪早期,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美洲人是否购买中国瓷器,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材料中“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
18、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逐渐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可以看出马铃薯的种植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B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的是马铃薯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与人口增长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殖民扩张进程无关,排除C项;马铃薯的种植并没有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庄稼歉收,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B解析:根据“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可得出其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产品外传,这属于“商业革命”的范围,即商品的
19、世界性流动,B项正确;A项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项;餐桌革命的出现不是因为传统粮食结构不合理,在新物种传播之前,传统粮食结构就已经长期存在,排除C项;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玉米的种植逐渐遍及辽宁、山西等二十省的深林幽谷、高山旱地,说明玉米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玉米养活了中国众多人口,排除A项;材料与农产品的商品化无关,排除B项;玉米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C项正确;
20、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排除A项;“彻底改变”说法绝对,玉米、红薯、可可、西红柿等农产品丰富了欧洲饮食结构,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这些农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但不代表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遍及全球,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到“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与储藏的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饮食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与食品种类创新无关,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体现食物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
21、故选A项。12.答案:B解析:根据“过去吃不起,现在不敢吃”可得出现在食品安全存在很大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监管,保障食品安全,B项正确;AC项太绝对,排除AC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创造世界新记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可以看出我国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可以极大提高水稻的亩产,产量更高意味着粮食更多,有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国博弈,排除B项;“消除”表述绝对,排除C项;“不再重视”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杂交水稻”的培育为人类消除
22、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气候变化、战争与地区冲突、经济危机导致粮食短缺;各国重视并且制订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B项正确;“根本上”的说法错误,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5.答案:A解析:面对粮食安全问题,各国政府应该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应对粮食安全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的生产与供应,正确,A项正确;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本国粮食安全不利于解决粮食危机,甚至可能会恶化粮食安全问题,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6.答案:(1)生产方式:从采集捕猎到原始农耕和畜牧的出现(学会了选择、驯化动植物);生活方式:从迁徙群居生活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
23、。(2)工人阶级人数剧增;工资有所提高,但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工厂出现了,工厂制度形成,倒班制、严格的规章制度及生产流水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传染病和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解析:(1)生产方式:根据材料“图一和图二”得出从采集捕猎到原始农耕和畜牧的出现(学会了选择、驯化动植物);生活方式:根据材料“图一和图二”得出从迁徙群居生活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2)根据材料“工人成群结队地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得出工人阶级人数剧增;根据材料“工资提高了”得出工资有所提高,但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根据材料“英国的工业和整个
24、市民社会运动把最后的一些还对人类共同利益漠不关心的阶级卷入了历史的巨流。根据材料“英国的工业和整个市民社会运动把最后的一些还对人类共同利益漠不关心的阶级卷入了历史的巨流”得出工人运动兴起。根据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得出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工厂出现了,工厂制度形成,倒班制、严格的规章制度及生产流水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传染病和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17.答案:(1)说明:高产作物的大量引入,缓解人地矛盾,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使明清经济发生变动;改变了人们的食物结构,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推动
25、社会生活发生变化。(2)意义: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加强了世界联系,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问题:应从国情出发因势利导;注重生态平衡。解析:说明:根据材料一中玉米、土豆的传播,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高产作物的大量引入,缓解人地矛盾,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使明清经济发生变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改变了人们的食物结构,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变化。(2)意义:根据材料“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可分析出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根据材料“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推广到北美”可分析出加强了世界联系,有利于构建人
26、类命运共同体。(3)问题:根据玉米、红薯的传入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可分析出应从国情出发因势利导;根据材料“从墨西哥引入小龙虾,有效治理了绿藻、红藻污染,滇池水质明显改善,但小龙虾繁殖过盛,影响了本土鱼类生长”可分析出注重生态平衡。18.答案:(1)粮食安全意识产生较早;统治者重视;政策保障;法律保障;(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业科技;政府制定政策(信贷保障、鼓励新型农业经营);法律法规保障;发放粮食补贴;保障粮食购销储运。意义:提高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为世界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3)中东战争;石油危机;西方经济滞涨;自然灾害;启示:重视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加强
27、制度政策保障;提高粮食安全意识等。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得出粮食安全意识产生较早;依据材料“王事惟农是务”,得出统治者重视;依据材料“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得出政策保障;依据材料“唐律疏议规定”,得出法律保障。(2)措施:依据材料“为了适应发展农村信贷事业的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应当积极做好农村的信贷工作”,得出政府制定政策;依据材料“1994年国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得出法律法规保障;依据材料“在粮食补贴、粮食购销储运等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得出发放粮食补贴;保障粮食购销储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8、发展农业科技。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提高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为世界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3)原因:依据材料“1972-1974”,结合所学可知,中东战争;石油危机;西方经济滞涨;自然灾害。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视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制度政策保障;提高粮食安全意识等。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测试卷2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A.旧石器时代B.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C.早期国家产生D.王位世袭制产生2.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们要求有更好更方便的生产工具和
29、生活用品,需要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材料旨在说明(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3.“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出现了政府、军队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此材料旨在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B.人类文明产生前提是农业和畜牧业产生C.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是阶级、国家、文字D.生产力发展是剩余产品出现、社会
30、分化的结果4.据史书记载,一个古代玛雅农民使用石器、木器和骨器,就可以供给12口人充足的粮食;在盛产粮食的地区,一个玛雅农民花两个月的劳动就能生产出全家一年的食物以及须交纳的赋税和贡物。由此可推知( )A.玛雅人农业经营规模较大B.玛雅地区农耕条件优越C.玛雅人农业商业化程度高D.玛雅文明盛行精耕细作5.下图为公元前6世纪末的古希腊陶瓶,瓶上的画描绘了雅典人收获橄榄的情景。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古希腊( )A.将橄榄作为主要粮食作物B.进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C.在土地肥沃的地方种植橄榄D.存在着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6.查尔斯曼恩在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指出,为了装载更多美洲的烟叶运往伦敦,欧
31、洲水手们抛掉了船上的泥土,而抛下的泥土中藏有美洲缺少的物种蚯蚓。蚯蚓每1020年就能将土壤翻动一次,这些微小的生态工程师重塑了整片大地。据此可知( )A.物种传播是殖民侵略的有效手段B.物种交流促成美洲地区社会转型C.物种传入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D.外来物种导致了美洲文明的覆亡7.咖啡、可可和茶是世界三大饮料。可可树原产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茶则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这表明( )A.世界贸易推动社会生活变迁B.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物种交换C.早期殖民扩张以农业为主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8.下图是16
32、世纪西欧人绘制的马铃薯图和番茄植株图。这些物种在16世纪之前,并不为欧洲人所知晓。之所以西欧会出现下图,主要是由于( )A.原产美洲的物种传入欧洲B.欧洲农作物栽培技术进步C.欧洲的印刷技术水平提高D.跨太平洋贸易的不断发展9.除了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导致亚非拉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C.推动了物种在世界范围的交流D.导致美洲等地区日益贫困落后10.某高中生在准备以“人类食物物种发展史”为题的发言时,整理出下列资料,其中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葡萄、苜蓿通
33、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B.传到欧洲的番茄经过培育的新品种又传回到美洲C.原产于美洲的甘薯、咖啡,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D.新航路开辟以后,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欧洲11.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需要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的是( )A.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发展进步B.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C.配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D.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12.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极端气候、地缘冲突等影响,2020年全世界有多达8.11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比2019年增加1.61亿;全球23.
34、7亿人陷入粮食危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比2019年增加3.2亿人,这是历史上饥饿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之一,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世界各国应( )A.以农业经济建设为中心B.关注食品安全问题C.加强国际合作开放市场D.重视食物物种交流13.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下列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以来,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工作效率B.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小麦新品种C.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的杂交水稻在南亚推广D.21世纪以来,人们主要利用腌制和风干加工保存食品14.粽子、水饺、汤圆、八宝粥等食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仍由祖辈、父辈钻进厨房亲手烹制。如今,它
35、们大多也都穿上了“外衣”有了法定技术标准并被摆上货架,让人们吃起来更简单、放心。这表明( )A.现代食物安全隐患较大B.科技进步便利了民众生活C.传统食品销路一向较好D.现代农业发展使食物丰富15.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肉类、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积极建设、 发展全国各地肉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冷链物流体系。这一规划有助于( )A.增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能力B.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C.提高全国各地物流运输水平D.增强我国粮食储备能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业的采用和向定居社会的转变,将人类暴露于以前从未遇到的
36、大范围疾病面前,结果是健康的严重退化。定居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渐多的人口最终得挨在一块生活,或者至少得时常地相互接触,这一点对人类的直接环境和他们的疾病都有深远的影响。主要的变化是人类日益暴露于传染性疾病之下,这些疾病的爆发构成世界大部分地区复杂社会演化的永久背景。【英】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材料二 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
37、椅。【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材料三 “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是考场。”叶金人类瘟疫报告:非常时刻的人类生存之战(1)根据材料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些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古代中国为“远离坟场”采取了哪些方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
38、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材料二 “在旧世界,没有哪个大规律的人类群体比中国人更快地接纳了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可以在土质糟糕到令人惊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快速生长,其成熟时间比大麦、小麦和粟都短。甘薯则能在连玉米都不能生长的地方种植,它甚至不需要太多阳光。16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小冰期的两个高峰,福建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饥荒.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展示了甘薯,并受命进行实验性种植,结果“秋收大获,远近食裕,荒不为害”。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甘薯种植国,产量超过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
39、换开创的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物种交换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物全球化的认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朝代春秋战国秦汉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粮食单产(kg/hm2)712.5825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人口/万人32006000人均占粮/kg320.5492.9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
40、食安全问题研究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
41、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图一反映的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图二反映了不同规模的墓葬陪葬品的数量有很大的差距。依据所学可知,这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出现,B项正确;图二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夏朝的建立反映了早期国家的产生,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禹的职位,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解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牧业产生,社会分工更加细密,而细密的社会分工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的产生,由此可知,
4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人类文明产生的曲折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不同行业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A解析: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国家的出现,这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A项正确;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文明产生的标志,排除C项;D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玛雅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但是农业产量高,能够满足家庭的生活和消费的需要,说明玛雅地区农耕条件优越,B项正确;玛雅人采取极为原始的刀耕
43、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农业经营规模较小,不是精耕细作,排除AD项;玛雅人农业生产程度较高,商业发展程度较低,排除C项。故选:B。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城邦中,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材料“瓶上的画描绘了雅典人收获橄榄的情景”可以佐证古希腊存在着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D项正确;橄榄并非是古希腊的粮食作物,主要用于制作橄榄油,排除A项;古希腊的葡萄酒和橄榄油并非是自给自足,主要用于商业交换,排除B项;种植橄榄的地力较为贫瘠,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C解析:蚯蚓被欧洲殖民者意外带入美洲,最终影响了美洲的生态,C项正确;蚯蚓是意外传入,不
44、是被殖民者作为侵略手段,排除A项;社会转型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C项;美洲文明并未覆亡,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贸易促进了物种的交流,影响社会生活的变化,A项正确;B项开始错误,排除B项;早期殖民扩张以掠夺为主,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A解析:欧洲人绘制美洲作物的植株,说明原产美洲的物种传入欧洲,A项正确;绘制植株图不能反映出农业栽培技术,排除B项;材内容与印刷术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属于贸易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C解析:材料“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
45、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引发的物种大交换,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对贸易中心转移的影响,排除A项;B项是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导致美洲等地区日益贫困落后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到欧洲的番茄经过培育的新品种又传回到美洲,B项正确;西汉时期葡萄、苜蓿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排除A项;咖啡不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排除C项;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传入欧洲,当时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B项正确;
46、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发展进步是有利于粮食储存,排除A项;配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排除C项;养殖场的推广与提高粮食产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目前国际粮食安全问题仍然严峻,威胁世界的和平稳定。加强国际合作和团结开放市场,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C项正确;A项说法明显错误,且材料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开放市场,排除A项;材料要解决的是饥饿问题而不是食品安全问题,排除B项;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各国都重视物种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A项正确;1
47、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一带推广,排除C项;古代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B解析:粽子、水饺等传统食品由家庭手工制作走向标准化生产且被摆上货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B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现象与食品安全隐患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传统食品的销路状况,排除C项。故选B项。15.答案:A解析:冷链物流与食品保鲜、运输相关,发展冷链物流体系,有助于食品在各地的安全流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