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件:谏太宗十思疏.ppt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19037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49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件:谏太宗十思疏.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件:谏太宗十思疏.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件:谏太宗十思疏.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件:谏太宗十思疏.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件:谏太宗十思疏.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谏太宗十思疏,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谏太宗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637)。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初年,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发扬了节约、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使唐王朝一度呈现繁荣昌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随着功业日隆,唐太宗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并在言辞中明显地流露出骄傲自满的情绪。与此同时,巡狩四方,修造宫室的事也多起来。就在此时,魏徵上了这封奏疏。唐太宗看了之后猛醒,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

2、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之一。其言论多见于贞观政要。有隋书序论和梁书陈书齐书总论留世,并主持编撰群书治要。,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疏:奏议的一种,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也就演变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它起源于汉代,后世人们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通称。“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以用“疏”。如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

3、.注字音,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解多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晓古今,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记特殊 (1)判断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终苟免而不怀仁(“免”后省略宾语“刑罚”)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后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宾语“三驱”前置,应为“乐盘游,则思以三驱为度”)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以严刑”“以威怒

4、”分别修饰动词“董”“震”,介宾短语后置) (4)被动句 虑壅蔽(动词本身表被动),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6.积名句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分析文章内容,梳理论证思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2段与中心论点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1)思国之安,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总结教训,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之理,劝君王积其德义。 2.文章认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取天下时忧患深重,竭诚待下。守天下时踌躇满志,纵情傲物,滥刑威民。,问题导

5、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这篇奏疏从哪些方面提出了“十思”?请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 提示戒奢节俭,谦冲自牧,勤政纳谏,赏罚有度。 4.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做到天下大治? 提示简能而任,择善而从,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垂拱而治。 5.如何理解“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一句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 提示国家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君王竭诚待下,才能使群众怀仁念德。将君民关系比作舟水关系,切中要害,语重心长,振聋发聩,令人警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品味作品语言,分析写作特色。 1.第1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比喻

6、论证。以固本求长、浚源欲远为喻,证积德安国之理。 2.本文语言整散结合,多用比喻,请谈谈其表达效果。 提示骈散结合,华美流畅。骈散结合,相得益彰。整句多用对偶,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遒劲,酣畅淋漓。本文语言多用比喻,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有说服力。,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也引用了一些古圣先贤的话,请分析其作用。 提示引用古圣先贤的话,使理论更有深度,论断更有力,更令人信服。同时文字精练,意义深刻,富有启发性。引用这些内容使表达更生动,更富文采。 4.魏徵以善谏著称,为什么他的进谏大都能被唐太宗接受呢?谈谈他

7、进谏的手段与方法。 提示(1)尽臣子之责,谦恭诚挚。(2)显谏臣之智,委婉得体。说理透彻,语言简练,比喻形象生动,正反论述对比有力,引经论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充分展现“能上、善上、敢上”的进谏艺术。,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 导学号34010027魏徵在本文中强调以德治国,这在我们今天强调健全法制的背景下,还有它的时代意义吗? 提示回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魏徵的治国思想,重点在课文第3段,然后结合现代社会进行分析。,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参考答案观点一:魏徵在文中明确地指出了“严法治国”,并且强调德治,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创建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我们今天的健全法制的出发点是一

8、致的。 观点二:无论什么时代,对天下黎民竭诚相待都是治国的根本,民心向背是关系国家安定的根本要素,“以德治国”仍是我们要遵循的重要经验。 观点三:本文中魏徵反复强调“积德”,以“积德”来获取民心。这对任何时代来说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我们今天强调依法治国,并不排斥德治,但是德治如果没有法律的支撑,就失去了依托而成为空洞的口号;而只强调法治没有了教化,社会也就变成了一个黑暗的暴政世界。因此德治和法治应该结合起来。,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烛之武与魏徵对国家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他们的表现是不是相同的? 提示这是一个比较型的题目,需要找出两人在“责任意识”这一层面的异同点。,问题导思,多维

9、探究,文脉图解,参考答案观点一:他们两人的表现不尽相同。烛之武本来是一个不受重用的人才,是在国家面临灾难时被迫承担重任的。而魏徵本来就是唐太宗身边的重臣,一直受到重视,经常给唐太宗进谏,提供治国策略。尽管他们都为国家尽忠,但是他们行动的出发点是有区别的。 观点二:他们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一切行为均服从于国家利益。从事件的本身来看,不论是谁,不论国君或皇帝怎样对待他们,他们都秉承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信念,所以烛之武虽牢骚满腹,不满于国君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但仍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魏徵则时时主动为国家着想,为国君承担责任,不惜冒犯皇帝而提出中肯意见。,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类文悦读,美

10、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思维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直”,通“值”,价值;“劾”,弹劾; “恚”,发怒。 答案A,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 ) A.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 B.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 C.导人使谏 D.帝宴群臣积翠池 解析C项为省略句,即“导人使(之)谏”的省略。 答案C,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

11、每课一法,微写作,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魏徵:一双冷眼看君王(节选) 魏徵劝谏的胆识,千载以下犹令我们钦佩不已。人们似乎有这样一个误解,以为魏徵直谏起来什么也不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符合魏徵的性格,他的谏诤是有原则的,那就是直谏而不强谏,更不死谏。魏徵对唐太宗的施政心态非常了解。唐太宗知道自己易受情绪的左右,他就提醒周围的大臣注意纠正他偏激的决定,并把批评朝政制度化。他建立了前朝所没有的新制度,即允许谏官、史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种制度不仅保证谏官、史官能够及时了解朝政的内幕,还起到了一定的监察作用,使宰相及其他官员不敢谎报政绩。这种制度还规定,在会议之

12、上,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如有过失和不当之处,谏官可当面指出,予以辩论,再者,史官也了解皇帝大臣的许多情况,根据第一手材料写出起居注,对他们也是一种监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在这样一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中,魏徵谏诤起来自然少了不少顾虑。正如魏徵对太宗说的一句话:“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这番话并不只是谦逊之辞,而是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言。确实,当太宗不受谏时,魏徵决不强谏,一般人很少谈这点,在近人蔡东藩著的唐史通俗演义(此书名虽“演义”,实则“演义”的是真正的信史,已被不少学者引为史料)中就有这样一件事。当东突厥灭亡时,有十余

13、万人口降唐,太宗令群臣妥议安插方法。“温彦博请仿汉建武故事,会降众齐居塞下,令为中田捍蔽,既是全彼生齿,复足实我边疆,好算是一举两得的良法”。独魏徵勃然奏阻:“突厥世为寇盗,与中国寻仇不已,今幸得破亡,陛下因他降附,不忍尽诛,自宜纵归故土,断不可留居中国,从来戎狄无信,人面兽心,弱即请服,强即叛乱。今降众不下十万,数年以后,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蕃息倍多,必为心腹大患。”并举出西晋初年没把诸胡驱出塞外,而与民杂居内地,导致以后的“五胡乱华”。魏徵的见识不可谓不高,但太宗好大喜功,采用温彦博之策,不但把突厥降众处置塞下,且简选酋长,令入宿卫,想让“彼等畏威怀德”。魏徵见

14、太宗不听,自料难以挽回,乃默然退出。结果,当太宗幸九成宫时, 入充宿卫的突厥降众四十余人,谋犯御帐,幸为折冲将孙武开等击退,这时太宗才由后怕产生了悔意。从这儿可以看出,魏徵和历史上的龙逢、比干这些人不可同日而语,他清醒明智而不愚忠愚义,既能竭忠尽智,又善保己全身,这种“外方内圆”的处世态度,在其谏诤生活中是一以贯之的。,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魏徵有个关于忠臣和良臣的著名辩论,从中也可看出他的谏诤原则。有一次,唐太宗听信了其他人的谗言,批评魏徵包庇自己的亲戚,后来查无实据,又经魏徵辩论,唐太宗知道自己错了,魏徵进一步说道:“我希望陛下让我做一个良臣,不要让我做一个忠臣。

15、”太宗听后很吃惊,就问:“难道良臣和忠臣有什么区别吗?” 魏徵说:“区别很大。良臣身享美名,君主也得到好声誉,子孙相传,流传千古;忠臣得罪被杀,君主得到的是一个昏庸的恶名,国破家亡,忠臣得到的只是一个空名。”唐太宗听后十分感动,连声称赞魏徵的话很对,并赏给他好绢五百匹。,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魏徵深邃的目光穿透古今,对古今忠臣出力不讨好的下场看得格外透彻,因此极力去做一个良臣,极力开创一种君臣双赢的局面。这种见识无疑是十分高明的,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军国大事上的失误,出于为国考虑,太宗能接受;但君王的私德也对治国有相当大的影响,这方面的失误魏徵又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16、? 魏徵当然也进行了谏诤,比如劝止太宗不要大兴土木,要节俭,但这属于细枝末节,而太宗却有一种大弊, 就是素性渔色。尽管他在即位之初,曾把高祖选进皇宫的美女,释放三千余人出宫,任其择偶出嫁,这只是收买人心的表面之举,好色本性却一直未变。见有丽质佳人,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往往不肯放过,所以弟妇杨氏,隋后萧氏,以及隋炀帝的女儿,一律不客气地收为己用,就这还意犹未尽,尚想广选天下美人儿,作为后半世的娱乐,终于招来了十四岁的武媚娘,在他身后大唐天下被这个女人闹了个天翻地覆,幸亏天不绝唐,否则就惨了。对太宗的这一失德之处,未见魏徵有谏诤之言。对此,蔡东藩感叹道:“唐代谏臣,莫如

17、魏徵,唐代奏议,亦莫若魏徵之十思十渐两疏。但武媚娘之召为才人,亦何不力加奏阻?徒就普通君德,陈入千百言,吾犹惜其末中主弊也。”蔡氏感叹得十分有理,不要说武氏后来乱了大唐天下,单为太宗的身体健康考虑,好色这点就应提及。由于纵欲,感觉精力不济,只好求助于长生不老医方,由此吞食金丹,反使一代神武之君51岁就匆匆辞世。当然,对于帝王的这一私德,做臣子的是极难规劝的,有道是:“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我们又何必一味苛求魏徵呢?,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品读提示 本文意在分析魏徵的劝谏艺术。魏徵是有名的谏臣,他能在风云瞬息变幻的朝堂之上全身而退,除了具有超人的胆识和勇气,

18、还需要进退有度的智慧。本文列举了魏徵劝谏的几个事例,直观地表现出了魏徵的劝谏艺术。本文举例论证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1)魏徵告诫唐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种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败、则亡。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勾践、项羽之于刘邦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徵,他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魏徵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终”。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

19、终”。他认为自古失国之主、亡国之君,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唐太宗接受魏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运用方向 居安思危;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魏徵深刻认识到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君主如果得不到民众的拥戴,迟早将被民众遗弃。这一民本思想对于唐初的开明统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运用方向 民安方能国泰;当国者以德待民,民才能以德报国。,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

20、,每课一法,微写作,(3)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舞台上,敢于批“龙鳞”、逆“圣听”的忠贤之臣比比皆是,而像魏徵这样敢于直谏君王的臣子并不多见,所以唐太宗把其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魏徵的直言敢谏不仅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也正因为魏徵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能够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这是魏徵的幸事,也是太宗的幸事,更是天下百姓的幸事。 运用方向 直面批评;双赢的智慧;个人与国家;讽谏的智慧。,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正反对比 论证深刻 正反对比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之一,在对比分析时凸显正确的观点,从

21、而达到写作的目的。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面对问题,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入手进行剖析,使说理透彻、有信服力。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的道理,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而第2段关于“殷忧”与“竭诚”、“得志”与“傲物”的反复论述,都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理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因此作为论述重点的一方用墨要多,另一方则起烘托陪衬作用。这种结构的一般模式是:引出对比分析对比总结对比。其对比的内容可以是事实的对比、形象的对比,也可以是分析的对比、感情的对比等。在运用

22、对比论证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对比要一致,对比点一一对应;二是对比具体,其内容不能笼统;三是对比要深入,对对比内容要加以引申和发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请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手法,以“义”与“生”为话题,谈谈自己的生死观。300字左右。 写作示例 “义”与“生”小议 “义”与“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面对生死抉择,有的人选择了“义”,有的人选择了“生”。 抗元英雄文天祥,为了不使国家利益受到侵犯,在异族入侵时,挺身而出,虽受尽折磨却不变节,在“义”与“生”之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义”,谱写出一曲悲壮的正气之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被围梅岭,写下

23、了“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壮丽诗篇,为了正义,他以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迎接死亡;为了正义,刘胡兰毫无惧色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之下;为了正义,布鲁诺被火焚身,伽利略被秘密流放在黑森林中,直至心脏停止跳动。这些,都是历史长河中美丽的浪花,都永远闪烁着异样的光彩。,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漂浮着污秽,避免不了渣滓的存在。奸臣秦桧,卖国求荣,为苟全性命而丧失了人的本性,终于受到万人的唾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俘变节,但最终还是没能偷生得逞,他的下场是可耻的。 朋友,在“义”与“生”之间,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义”吧,虽然我们不一定成名,也不一定能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但为正义而奋斗,不是也可以为自己有限的生命增添一些绚烂的色彩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件:谏太宗十思疏.ppt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