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导入新课耕织图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原因:清初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2.条件: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2)水利兴修:(3)粮食种植: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清朝开荒执照推广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马铃薯玉米甘薯甘薯花生向日葵3.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1)农
2、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二(一)手工业的发展(1)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传统手工业)(2)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如:江宁著名机户李扁担 李东阳(二)商业的发展1.条件(1)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2)陆路和水运发达。盛世滋生图盛世滋生图局部局部2.表现(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原来的农村 工商业市镇 如:盛泽镇 汉口镇 北京 江宁 扬州 苏州 杭州市 广州等大城市 工商业
3、繁荣。财富“甲于天下”苏州(2)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和徽商。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 乾隆 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与晋商相匹敌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府商人组成的徽商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书98页课后活动:1、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哪些因素导致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增加接近35%。因素: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2、国外引进的作物与清朝人口增长之间
4、的关系。玉米、甘薯和马铃薯属于美洲高产农作物,比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高很多。它们的引种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社会经济恢复,国力增强,社会安定。1、原因:2、表现:消极: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开荒垦田,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分组讨论:2、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课堂小结随堂训练随堂训练1.清朝前期,主要经济成分()A小农经济 B工商业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A2.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D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