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回扣基础,规范答题回扣基础,规范答题 一、化学与社会一、化学与社会牢记牢记 2222 个名词个名词 1.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 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2.PM2.5:2012 年 3 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强制监测指标是 PM2.5。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 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 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
2、量的影响更大。 3.酸雨:指 pH 小于 5.6 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 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4.温室效应: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 CO2、CH4等气体的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5.臭氧空洞: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氮氧 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中起到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形成空洞。 6.光化学烟雾: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 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 应过程的一次污
3、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毒烟雾污染现象。 7.重金属污染:一般把密度在 4.5 gcm 3(或 5 gcm3)以上的金属称为重金属, 如钡、铜、银、铬、镉、镍、铅、铊、锡、汞等。重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少数重金 属单质)对环境的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8.水体富营养化: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 N、P 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 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气量 下降,水体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9.赤潮:海水中的红藻、褐藻由于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N、P 等)而过度繁殖,引 起海潮呈赤色的现象。它会造成海水的严重缺氧。 10.水华:人为
4、向淡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P 等)后,导致水面 上的藻类疯长、繁殖,并使水质恶化而产生腥臭味,造成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的现象。 11.厄尔尼诺:指由于全球温室效应逐渐增强,海洋温度不断上升,使得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从而形成强烈的热带风暴以及引起大陆气候变化无常的现象。 12.绿色化学:指从根本上消灭污染,能彻底防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 绿色化” “化学反应绿色化” “产物绿色化”等内容。 13.原子经济利用率:指目标产物占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比。即原子利用率(预期产 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全部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100%。按绿色化学的原则, 最理想的“原子经济
5、”就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 用率为 100%。 14.绿色食品: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且有营养价值的卫生食品。 15.白色污染:指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 结构。 16.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质性质(物理、化学性质)未发生变 化的污染物。也称“原发性污染物” 。由它引起的污染称为一次污染或原发性污染。 17.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转化而成的,排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在多种因素(物 理、化学、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与一 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也称继发性污染。 18.可燃冰:是水与天然气
6、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 陆坡中,其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它是人类的后续新能源,具有 高效、使用方便、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19.一次能源:指自然界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0.二次能源: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如氢气、电力等。 21.荒漠化:指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的现象。由于大风吹蚀、流水浸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 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大多数是沙漠化。 22.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
7、 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 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燃煤和汽车尾气是 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基本概念正误判断“二、基本概念正误判断“2020 例”例”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一定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5.电解、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 6.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变,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
8、应是物理变化() 7.塑料的老化,橡胶的硫化,石油的裂化,铁、铝的钝化,油脂的硬化,苯的硝化, 碳酸钠晶体的风化,油脂的皂化,酸和醇的酯化均属化学变化() 8.颜色反应、显色反应、焰色反应均为化学变化() 9.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10.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11.晶体的熔化、水的汽化和液化、KMnO4溶液的酸化以及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物理 变化() 1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而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键的 2 断裂和形成() 13.核的聚变和裂变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14.明矾净水、甲醛浸制生物标本、Na2FeO4消毒净水均
9、发生化学变化() 15.化学反应必定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也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6.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通电时电解质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17.液态 HCl 不导电,因为只有 HCl 分子;液态 NaCl 能导电,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 18.氢氧化钡晶体和 NH4Cl 的反应,碳和水蒸气的反应,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弱 电解质的电离、 水解反应, 熔化、 汽化, NH4NO3溶于水, HI 分解均属于吸热反应() 19.任何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不会相等() 20.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
10、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三、 “三、 “N NA A”应用再思考”应用再思考 1.常温常压下,1 mol 氦气所含原子数为NA(对) 2.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2NA(错,0.1NA) 3.标准状况下,1 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 CO2 8 L(错,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 4.7.8 g Na2O2与 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2NA(错,0.1NA) 5.3.4 g H2O2完全分解,转移电子数为 0.2NA(错,0.1NA) 6.2.4 g Mg 无论与 O2还是与 N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都是 0.2NA(对) 7.5.6
11、g Fe 与 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2NA(错,0.3NA) 8.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 2NA,则阳极质量减少 64 g(错,阳极溶解 的不都是铜) 9.1 L 1 molL 1饱和 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完全水解生成 Fe(OH)3胶粒数为NA(错, ON,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氟气能置换水中的氧,氧气 也能置换出氨中的氮() (6)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 (7)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8)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非金属元素最多有 23 种() (二)热化学中的 5 个易错点 致误原因 特别提醒 忽视反应热的意
12、义 H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 对 于可逆反应,改变条件、平衡可能发生 移动,但H不变 忽视反应热和平衡常数的计算的 不同 A(g)1 2B(g) C(g) H1,平衡常数 为K1; C(g)1 2B(g) D(g) H2,平衡常数 为K2。 则反应 A(g)B(g)D(g) H H1H2,平衡常数KK1K2 忽视用键能或用能量计算反应热 时公式的不同 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忽视催化剂对活化能与反应热的 影响不同 催化剂能改变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但 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忽视反应热的符号 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需带上正、负号 进行比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3、(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4 (1)已知 2C(s)2O2(g)=2CO2(g) Ha 2C(s)O2(g)=2CO(g) Hb,则ab() (2)甲烷的标准燃烧热H890 kJ mol 1,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 4(g) 2O2(g)=CO2(g)2H2O(g) H890 kJmol 1() (3)已知S(s)O2(g)=SO2(g) H1Q1 kJmol 1,S(g)O 2(g)=SO2(g) H2 Q2 kJmol 1,则 Q1b() (3)pH4 的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 (4)无论在酸溶液中还是在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c(OH)()
14、 (5)某盐溶液呈酸性,一定是由水解引起的() (6)() (7)沉淀转化只能是Ksp大的沉淀转化为Ksp小的沉淀() (8)中和等体积、等 pH 的盐酸和醋酸消耗的 NaOH 的量相同() (9)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3.4() (10)在 NaHCO3溶液中加入 NaOH,不会影响离子的种类() (11)在 NaHSO4溶液中,c(H )c(OH)c(SO2 4)() (12)0.1 molL 1氨水中加入 CH 3COONH4固体, cOH cNH3H2O 比值变大() (13)用标准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CH3COOH 到终点时,c(Na )c(CH 3COO
15、 )() (14)室温时,向等体积 pHa的盐酸和 pHb的 CH3COOH 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氢氧化 钠后,两溶液均呈中性,则ab() (15)常温下,等体积的盐酸和 CH3COOH 的 pH 相同,由水电离出的c(H )相同() (16)溶液均为 0.1 molL 1的CH 3COOH NH4Cl H2SO4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五)突破电化学中的易错点 致误原因 应对策略 解释或举例 混淆电解池和原电 池原理 根据电池反应,充电时为电 解池,放电时为原电池;与 电源连接的为电解池,提供 电流的为原电池 电池的总反应为 Li1xMnO2LixC6 放电 充电 LiMnO
16、2C6, 放电时负极反应 式为 LixC6xe =C 6xLi ,充 电时阳极反应式为 LiMnO2 xe =Li 1xMnO2xLi 电解时忽视惰性电 极和非惰性电极的 区别 惰性电极为石墨、 Pt、 Au 等, Cu、Fe 等金属都是非惰性电 极 惰性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接,电极不参与反应,非惰 性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 发生氧化反应 6 不清楚电池正、负极 所带电荷情况,错误 判断离子迁移方向 原电池中,负极附近溶液带 正电,阴离子向负极迁移, 正极附近溶液带负电,阳离 子向正极迁移;电解池中阴 离子向阳极迁移,阳离子向 阴极迁移 在 Cu、Zn、H2SO4形成的原电 池中, SO 2
17、4向 Zn(负极)迁移, H 向 Cu(正极)迁移;电解 NaCl 溶液时,Na 、H向阴 极移动,Cl 、OH向阳极移 动 不理解电解反应,错 误判断加入复原物 质 需根据电解反应方程式判断 电解 CuSO4溶液,2CuSO4 2H2O= 电解2Cu2H 2SO4O2 ,对于此反应,每生成 1 mol O2,析出 2 mol Cu,加 入 2 mol CuO 或 2 mol CuCO3, 溶液可复原,加入 2 mol Cu(OH)2则多了 2 mol H2O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Cu2H =Cu2H 2既可在原电池中完成,也可在电解池中完成() (2)
18、蓄电池充电时,标志着“”的电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3)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4)在铜锌原电池(Zn|H2SO4|Cu)中,硫酸根离子向正极移动;在电解(惰性电极)硫 酸溶液时,硫酸根离子向阳极移动() (5)用惰性电极电解 MgCl2溶液时,阴极可能得到固体镁() (6)用惰性电极电解 KOH 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 =4OH() (7)以 Pt 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若两极只有 H2和 O2析出,则溶液的浓度一定改 变() (8)铜与稀硫酸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4e 4H =2H2O() 七、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应用七、
19、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应用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可用作泡沫灭火器灭火() (2)HF 与 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3)SO2具有氧化性,所以可用于漂白纸浆() (4)Fe2(SO4)3易溶于水,所以可用作净水剂() (5)Al2O3熔点高,所以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6)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粉末,能增强溶液漂白能力() (7)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8)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9)SO2和 SO3混合气体通入 Ba(NO3)2溶液可得到
20、BaSO3和 BaSO4() (10)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产生() (11)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 (1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 FeCl3溶液,可制得 Fe(OH)3胶体() (13)氯水显酸性,所以可用 pH 试纸测氯水的 pH() (14)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15)FeCl3、Na2O2、CuO 均可由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 (16)C、N、S 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三者的单质直接与氧气反应都能生成两种氧 化物() (17)CO2、NO2、SO2都能与 H2O 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 (18)向
21、 5 mL 18 molL 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使其充分反应,生成 SO 2的 物质的量为 0.045 mol() (19)向装有 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 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说明 HNO3分解成了 NO2() (20)将 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变 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21)在含有 HCO 3、 SO 2 3、 S 2、 CH 3COO 四种阴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 2O2固体后, CH3COO 浓度变化最小() (22)向饱和 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 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 NaHCO3()
22、 (23)分别加热盛有 NH4Cl 和单质碘的试管,管口均有固体凝结() (24)将 SO2通入 BaCl2溶液可生成 BaSO3沉淀,将 CO2通入 Ca(ClO)2溶液可生成次氯 酸() (25)C、Si、S 都是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三种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 离态又有化合态() (26)镁铝合金既可完全溶于过量盐酸又可完全溶于过量 NaOH 溶液() (27)根据化合价 Fe3O4可表示为 FeOFe2O3,则 Fe3I8也可表示为 FeI22FeI3() (28)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八、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八、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
23、液 1.主要仪器 7 固体溶解: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容量瓶、胶头滴管 溶液稀释:量筒、烧杯、玻璃棒、 容量瓶、胶头滴管 2.注意事项 (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若配制 480 mL 溶液 应用 500 mL 容量瓶。 (2)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 (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3.误差分析依据:cBn B V mB MBV。 4.命题角度:一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二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迅速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反应方程式为:Fe 22OH=Fe(OH) 2 4Fe(OH)2O22H
24、2O=4Fe(OH)3。 3.注意事项:Fe(OH)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 (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 溶液必须煮沸; (2)胶头滴管须插入试管底部; (3)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少量煤油、苯或植物油等;或用如图所示改进装置。 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创设无氧环境。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气体制备流程: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验满尾气处 理。 3.注意事项 (1)制备装置中试管口要低于试管底、收集装置中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2)浓氨水(或浓铵盐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
25、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 氨气。 (3)不能使用 NH4Cl 和 NH4HCO3制备。 4.命题角度:物质制备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等,并以此基 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四)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1)氨气极易溶于水;(2)利用压强变化。 2.注意事项:(1)氨气应充满;(2)烧瓶应干燥;(3)装置不得漏气。 3.实验拓展:(1)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2)CO2、H2S、Cl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 NaOH 溶液可形成喷泉。 4.命题角度:(1)原理、实验操作。(2)溶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五)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实验原理:
26、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将反 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3.原因解释: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的 CuO,CuO 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 了 CuSO4溶液。 4.命题角度: “绿色化学”及尾气处理、SO2的性质及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六)铝热反应 8 1.药品:氧化铁、铝粉、氯酸钾固体、镁条。 2.原理:Fe2O32Al= 高温2FeAl 2O3。 3.注意事项:(1)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 液体溅出伤人。(2)铝粉与 Fe
27、O、Fe2O3、CuO、Cu2O、MnO2、Cr2O3等发生铝热反应。 (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原理:c酸V酸c碱V碱。 2.主要仪器:酸式或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 3.主要试剂:待测液、标准液、指示剂(酚酞、甲基橙)。 4.关键点:准确测量体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5.操作步骤:查漏、洗涤、润洗 ;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 中);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 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6.注意事项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0 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
28、仰 视读数数值偏大;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 后两位;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 盛装;滴定管必须用待装液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 (2)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紫色石蕊溶液,指示剂用 23 滴。 (3)数据处理:求算 23 次实验的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求浓度。 7.命题角度:滴定管的使用、误差分析依据c测c 标 V测V 标,V标偏大,c测偏大、利用 滴定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八)铜的精炼 1.电解法精炼铜的原理: 阳极(粗铜):Cu2e =Cu2; 阴极(纯铜):Cu 22e=Cu。 2.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变化:粗
29、铜中含有 Zn、Ni、Fe、Ag、Au 等多种杂质,位于金 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 Zn、Ni、Fe 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位于金 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形成“阳极泥” ,电解质溶液中 Cu 2逐渐变 小。 3.命题角度:精炼原理应用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九)氯碱工业 1.实验原理: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 电解2NaOHH 2Cl2;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 2Cl 2H 2O= 电解2OHH 2Cl2。 2.电极产物判断:阴极产物 H2和 NaOH,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溶液,可发现 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淀粉 K
30、I 试纸放在阳极附近, 试纸变蓝。 3.命题角度:(1)两极上析出产物的判断、产物的性质及相关电解原理。 (2)离子交换膜的原理和使用。 (十)石油的分馏 1.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仪器: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铁架台,温度计,牛角管。 2.注意事项:(1)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2)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1 3 1 2,最多不超过 2 3。 (4)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 (5)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6)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3.命题角度:
31、(1)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冷凝管中冷却水方向。(2)蒸馏原理应用。 (十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9 1.原理:CH3COOHCH3CH2OH 浓硫酸 CH3COOCH2CH3H2O; 副反应:C2H5OHHOC2H5 浓硫酸 140 C2H5OC2H5H2O C2H2SO4(浓) CO22SO22H2O。 2.注意事项:(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浓硫酸不能最先加入); (2)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3) 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 Na2CO3液体中,以防液体倒吸。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 吸水剂。 3.用饱和 Na2CO3溶液吸收主要优点: (1
32、)吸收乙酸,便于闻出(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2)溶解乙醇。 (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层,观察乙酸乙酯。 4.命题角度:加入药品顺序、导管位置、饱和 Na2CO3溶液的作用、运用化学平衡提 高乙酸乙酯转化率的措施。 九、背会不失分的化学实验问题九、背会不失分的化学实验问题( (规范解答规范解答 5050 条条) ) (一)有关实验操作的问题 1.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 规范解答 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 淀,则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离子未完全沉淀。 2.过滤时洗涤沉淀的方法 规范解答 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
33、作 23 次。 3.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 规范解答 以 FeCl3溶液与 NaOH 溶液制得 Fe(OH)3沉淀后过滤为例:取最后一次的 洗涤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沉 淀未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注意 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 身具有的离子。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 12 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眼睛平视 刻度线,滴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5.读取量气装置中的气体体积的方法 规范解答 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
34、, 先上下移动量筒(或量气管有刻度的一侧)使量筒 内外(或量气管的两侧)液面相平,然后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数据。 6.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的方法 规范解答 取一小片 pH 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 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 pH 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7.酸碱中和滴定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规范解答 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时,锥形瓶中的溶液由色变为色,且 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色,说明已经达到滴定终点。 8.分液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将萃取后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 待液体分层后打开分液 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
35、斗上的小孔重合), 使漏斗内外空 气相通,小心地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内壁流入烧杯中,待下层 液体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9.实验室用烧瓶漏斗式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气体时,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方 法 规范解答 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 重合),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液体。 10.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在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上加少量的氯酸钾,并插入一根镁条,用燃着 的木条引燃镁条。 11.结晶的操作方法 (1)用 FeCl3溶液制取 FeCl36H2O 晶体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向 FeCl3溶
36、液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置于蒸发皿中,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 (2)蒸发结晶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以蒸发 NaCl 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为例:将氯化钠溶液置于蒸发皿中, 溶液体积不能超过蒸发皿体积的2 3,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溶液, 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注意 若是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利用余热蒸干得到氯化钠晶体; 若是氯化钠溶液 中含有硝酸钾等杂质,则要趁热过滤得到氯化钠晶体。 12.检验如图所示的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10 (1)空气热胀冷缩法 规范解答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将导管口 a 处用橡皮管连接一段导管放入烧杯中 的水中,双手握住圆底烧瓶
37、(或用酒精灯微热),若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 (或移开酒精灯后), 有少量水进入导管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液面差法 规范解答 将导管口 a 处连接一段橡皮管并用止水夹夹紧,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从分液漏斗口注水至漏斗中的水与容器中的水形成液面差,静置观察,一段时间后 若液面差保持不变,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注意 若要检验整个一套连续的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只能用空气热胀冷缩法,而 且必须用酒精灯加热圆底烧瓶。 13.配制 FeCl3溶液时溶解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将称量好的氯化铁晶体置于烧杯中, 加入过量的浓盐酸, 用玻璃棒搅拌, 再加入适量蒸馏水加以稀释。 1
38、4.加热灼烧固体使固体失去结晶水或分解完全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将固体放在坩埚中充分灼烧,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量,再加热、 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 0.1 g。 注意 实验中最少称量 4 次。 (二)有关物质检验的问题 15.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SO 2 4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若有沉淀则静 置后取上层清液继续实验);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里含 有 SO 2 4,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 SO 2 4。 16.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9、,再滴加稀硝 酸,若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溶液里含有 Cl ,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 Cl 。 17.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NH 4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里含有 NH 4,反之则溶 液里不含 NH 4。 18.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Fe 3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 明溶液里含有 Fe 3,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 Fe3(若溶液里只含有 Fe3也可滴加氢 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19.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Fe 2
40、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滴加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 加新制的氯水(或通入氯气),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里含有 Fe 2,反之则证明溶液 里不含 Fe 2。 20.检验含有 Fe 3的溶液中含有 Fe2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取少许待测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少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说明 含有Fe 2。 21.检验某含有大量 SO 2 4的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 在上层清液中滴加少许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里含 有 Cl ,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 Cl。 22
41、.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若品红溶液褪色, 加热褪色后的溶液红色复现, 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硫。 23.检验溶液中含有 SO 2 3的实验方法 规范解答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 先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充分过滤,取沉淀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 液,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红色复现,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 SO 2 3。 注意 要排除 HSO 3的干扰。 24.检验 NH4Cl 固体中是否含有 Na2SO4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取少许固体试样置于试管中,充分加热,若试管中无固体物质残留,说 明氯化铵固体中不
42、含硫酸钠,反之则含有硫酸钠。 25.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钾离子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用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少许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 玻璃观察火焰颜色, 若火焰呈紫色, 则证明溶液中含有钾离子, 反之则不含钾离子。 26.检验某纳米碳酸钙是否为纳米级颗粒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 取少量碳酸钙试样置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搅拌后,用一束可见光照射, 在入射光侧面观察,若有丁达尔效应,说明碳酸钙颗粒为纳米级颗粒,反之则不是 纳米级颗粒。 27.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的方法 规范解答 气流通过试剂的先后顺序以及作用分别是 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酸性 KMnO4溶液或溴水 检验 H2O 检验 SO2
43、除去 SO2 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 检验 SO2已经除尽 检验 CO2 28.检验淀粉水解(催化剂是稀硫酸)的产物是葡萄糖的方法 规范解答 取少许水解液置于试管中,加 NaOH 溶液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 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加热(或水浴加热),若产生红色沉淀(或产生光亮 的银镜),则证明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 29.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的方法 规范解答 取少许试样置于试管中,加 NaOH 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 呈酸性, 再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 若产生浅黄色沉淀, 则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11 30.证明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的实验方法 规范解答 取少许碳酸钠溶
44、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向 红色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至过量,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的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 碳酸钠溶液的碱性为碳酸根水解所致,即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31.证明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的实验方法 规范解答 取少许亚硫酸钠试样置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过量 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向其中滴加几滴 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亚 硫酸钠已经被氧化。 注意 不能用稀硝酸或硝酸钡溶液,防止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 32.实验室证明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并检验产物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 规范解答 CO 气体依次通过的实验装置以及各装置的作用如下: 硬质玻璃管(
45、盛 CuO、加热)澄清石灰水NaOH 溶液 主反应装置 检验 CO2 除去 CO2 燃着的酒精灯 消除 CO 的污染 注意 (1)点燃酒精灯之前一定要检验 CO 的纯度。 (2)先通一氧化碳驱除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点燃主反应装置的酒精灯。 (3)停止加热硬质玻璃管后要继续通入 CO 直至玻璃管冷却。 (4)NaOH 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便于尾气燃烧。 (5)实验现象: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3.实验室进行乙二酸分解产物(H2O、CO2、CO)的检验的实验设计 已知信息:(1)乙二酸的熔、沸点较低,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容易汽化;(2)草酸 钙是难溶于水的
46、白色沉淀。 规范解答 各实验装置以及各装置的作用如下: 硬质玻璃管(给草酸晶体加热)无水硫酸铜 主反应装置 检验 H2O 冰水冷凝装置澄清石灰水NaOH 溶液 除去草酸蒸气 检验 CO2 除去 CO2 浓硫酸 灼热氧化铜 澄清石灰水 除去水蒸气 检验 CO 检验新生成的 CO2 NaOH 溶液 燃着的酒精灯 除去 CO2 消除 CO 的污染 注意 (1)草酸蒸气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要事先除去草酸蒸气。 (2)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不利于一氧化碳的燃烧,要事先除去二氧化碳。 (3)也可以用碱石灰一次性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常用燃着的酒精灯消除 CO 对空气的污染。 3
47、4.探究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水后红色褪去的原因的实验设计 褪色原因:(1)氯水中的成分与 NaOH 反应消耗了 NaOH,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所致。 (2)氯水中的次氯酸发挥了漂白作用所致。 规范解答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1)正确,若溶 液不变红则(2)正确。 注意 实验的关键是检验酚酞是否还存在。 (三)有关现象或原理的解释、试剂或操作的作用等问题 35.明矾净水的原理 规范解答 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Al 3发生水解反应: Al33H 2OAl(OH)3(胶体) 3H ,氢氧化铝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水澄清。 36.高铁酸钠既能用
48、作净水剂又能对水进行消毒、杀菌的原理 规范解答 Na2FeO4中的铁元素呈6 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对水进行杀菌、消 毒,其还原产物 Fe 3发生水解反应:Fe33H 2OFe(OH)3(胶体)3H ,氢氧化 铁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水澄清。 37.碳酸铵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规范解答 碳酸铵溶于水能发生水解,NH 4H2ONH3H2OH ,CO2 3H2O HCO 3OH ,CO2 3 的水解程度大于 NH 4的水解程度,故溶液显碱性。 38.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规范解答 碳酸氢钠溶于水后,HCO 3H CO2 3,HCO 3H2OH2CO3OH , HCO 3 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故溶液显碱性。 39.蒸干灼烧 FeCl3溶液得到 Fe2O3的原理 规范解答 在 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Cl33H2OFe(OH)33HCl,在蒸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