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现雏形初现雏形第第1 1课课确立形成确立形成第第2 2课课不断强化不断强化第第3434课课达到顶峰达到顶峰第第4 4课课西周西周秦朝秦朝汉唐宋汉唐宋明清明清主题:中国早期主题:中国早期(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了解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链接知识链接(中国古代朝代中国古代朝代):):夏商西周夏商西周(本课所讲本课所讲)春秋春秋和战国和战国秦汉秦汉(西汉和东汉西汉和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隋唐五代五代十国辽宋十国
2、辽宋(北宋和南宋北宋和南宋)夏金元夏金元明清明清(1840(1840年前年前)。成汤成汤 公元前公元前1600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年,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商商了方了方土方土方鬼方鬼方臣臣服服并并立立内服内服外服外服周周伊尹伊尹 辅佐成汤建立商朝的功臣辅佐成汤建立商朝的功臣成汤成汤商王朝建立者商王朝建立者 1.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2.2.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3.3.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甲骨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甲骨 就会爆裂,出现兆纹就会爆裂,出现兆纹“卜卜”形裂纹。
3、形裂纹。4.4.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附近。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附近。商人占卜刻字过程商人占卜刻字过程234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二、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二、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思考:思考:西周分封的诸侯有哪几类?西周分封的诸侯有哪几类?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受封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如何体现的受封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如何体现的?如何来认识如何来认识分封制分封制(积极性与局限性积极性与局限性)?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周的同姓召公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武王弟康叔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周王周王异异姓姓功功臣臣贵贵族族同同姓姓王王
4、室室贵贵族族先先代代帝帝王王后后代代周周公公子子伯伯禽禽(鲁鲁)召召公公(燕燕)成成王王弟弟(晋晋)姜姜尚尚(齐齐)商商纣纣王王弟弟(宋宋)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图材料材料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孟子告子告子材料材料周公教成王说: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
5、即是侮慢王朝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等于不贡。”范文谰范文谰中国通史中国通史第一卷第一卷材料材料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史记周本纪周本纪根据材料,周王享有诸侯怎样的服务?诸侯的义务:诸侯的义务:服从天子;服从天子;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定期朝贡;定期朝贡;随从作战随从作战镇守疆土;镇守疆土;周天子凭借军事、经济实力维护自己的权威,号令四方。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千亩六军一军三军百亩三军 楚庄王八年,楚庄王八年,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
6、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王孙满曰:“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楚王乃归。史记史记楚世家楚世家楚庄王为何问鼎?楚王问鼎中原反映了分封制有何弊端?1 1、分封制小结、分封制小结、目的:、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巩固西周统治、对象、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内容: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诸、内容:周王分封土地和人
7、民;诸侯尽义务;诸侯继续分封。侯继续分封。、作用:、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位。后期出现分裂割据,威胁中央集权后期出现分裂割据,威胁中央集权西周宗法制大宗小宗(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宗法制度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示意图天天子子诸诸侯侯余嫡子余嫡子及庶子及庶子诸诸侯侯(嫡长子嫡长子)余嫡子余嫡子及庶子及庶子(嫡长子嫡长子)余嫡子余嫡子及庶子及庶子(嫡长子嫡长子)(余诸子余诸子)庶庶人人大宗大宗小宗小宗平民平民说明:说明:大大夫夫士士天天子子大大夫夫士士(嫡长子嫡长子)家族等级关系家族等级关系+政治隶属关
8、系政治隶属关系妻妾一般称谓妻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C、大哥(25岁)妾二D、二哥(22岁)观察下表:周天子年老了,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谁有资格继承王位?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最大特点最大特点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封制宗法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宗法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四海之内皆 ”、“光 耀 ”“国有国法,家有家”、“家 处置”、“一人有罪,株
9、连 ”、“传男不传 ”、“任人唯”、“一人得道,”、“君,臣,父,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联系:带有宗法色彩的词汇 礼: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 乐: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前者的作用前者的作用: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有利于维护等级制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度后者的作用后者的作用:上下:上下“和同和同”。不同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不同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和同”。有利于有利于加强团结和凝聚力。加强团结和凝聚力。
10、总之,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总之,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3 3、礼乐制度小结:、礼乐制度小结: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九鼎七鼎二佾舞四佾舞六佾舞八佾舞五鼎三鼎下图描述的是西周各级贵族享受的礼乐标准 史料一 商朝统治者几乎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史料二 “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史料三 (西周)国家政权是由“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史料四 夏商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600多年,周朝则存在了800
11、年之久,时间之长,远远超过了以后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反映了早期政治制度具有迷信色彩的特点。表明早期政治制度中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表明早期政治制度中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反映了早期政治制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2 2、商王强化王权的主要手段是、商王强化王权的主要手段是A A、垄断神权、垄断神权 B B、战争征服、战争征服C C、加强血缘联系、加强血缘联系 DD、礼乐制度、礼乐制度1 1、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A A、礼乐制度、礼乐制度 B B、宗法制度、宗法制度 C C、分封制度、分封制度 DD、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3
12、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意图是、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意图是A A、分割诸侯的权利、分割诸侯的权利 B B、巩固原商朝地区、巩固原商朝地区C C、保证国家兵员、保证国家兵员 DD、巩固西周统治、巩固西周统治4 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 A、周王、周王-卿卿-诸侯诸侯-士士 B B、周王、周王-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C C、周王、周王-诸侯诸侯-士士-大夫大夫 DD、周王、周王-大夫大夫-士士-卿卿5 5、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于天子,日
13、述职,述职者,述所职 也。无非事者也。无非事者一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之。”(孟子孟子告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D当时常有诸侯当时常有诸侯“不朝不朝”的现象的现象B B 6 6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B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C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卿世禄制度各级贵族均享受世卿世禄制度 DD长子都称为大宗长子都称为大宗7.7.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 A宗法制宗法制 B B分封制分封制 C C郡县制郡县制 D D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