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428245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学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学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方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3.学习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4.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作者描绘的景致,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引领,进入新课一、情景引领,进入新课同学们,夜空中美丽的月亮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们能否列举一些古人吟咏明月的诗句吗?例: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2、天涯共此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明月”承载着千载以来诗人对家乡、对亲友的深情厚意,又或者表达自己内心对人生、未来的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散文,它在众多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他就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写的记承天寺夜游。我们跟随苏学士的脚步,看看别样的明月,别样的风景,体会作者别样的情思。二、知人论世,预习交流二、知人论世,预习交流(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苏轼及文章写作背景,教师做必要补充。)(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3、、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诗歌方面,他与江西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学方面,他开创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2)背景链接 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苏轼经历他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后所写的。“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 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说苏轼的奏章中暗语讥刺朝政,御史李定也曾指出苏

4、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一)诵读文本,初步感知(一)诵读文本,初步感知播放名家诵读视频,学生用心听诵,并找出生字词进行注音。寝(qn)藻(zo)荇(xng)交横(hng)(二)师生研读,整体感知(二)师生研读,整体感知1.全班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教师指导朗读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

5、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交流点拨】强调朗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停顿、节奏、轻重,还有语速、语调,还有感情。2.全班自由诵读文章,学生对照书本课下注释,参考工具书,理解重要词句。欣然:高兴的样子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月色入户:门怀民亦未寝:睡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竹柏影也:大概是3.学生默读文章,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明确: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4.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明确:欣然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

6、有点遗憾)遂至承天寺(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寻张怀民(有急切访友之情)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些自得,又有些失落。)5.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文段运用比喻,月色普照,整座庭院如同注满了水,水本来是无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同时“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藻、荇交横”也是比喻,展现出月色下竹柏摇动的光影,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6.

7、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月光虽非夜夜皆有,竹柏亦非处处生长,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生难得完美”的人生真谛。其中既有乐观、得意的一面,也有贬谪之后的一丝苦涩。7.作者此时所说的“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明确: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而是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作者壮志难酬,一贬再贬,此时说“闲”,体现出作者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四、总结课堂四、总结课堂同学们,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这些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怀。本文中作者借月光表达自己闲适、高雅的情趣,也暗含着壮志难酬、无奈悲凉的情思。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1.诵读文章,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本。2.面对这样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面对苏轼这样一个屡遭贬谪的诗人,你想对他说一点什么吗?请在理解文章、了解苏轼生平的基础上写一段对苏轼说的心里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学设计.pdf)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