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o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政府在一国的经济活动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平抑经济波动还是“无为而治”;理解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规则问题:讨论经济周期理论的一些最新发展。o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主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理解和掌握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规则问题:理解经济周期理论的一些最新发展。11/26/20221第九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o教学重点:主动性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规则问题:经济周期理论的一些最新发展。o教学难点:卢卡斯批判;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理论 11/26/20222第一节 主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o主动性政策的倡导者认为,当一
2、国宏观经济遭遇总需求和总供给冲击时,政府应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平抑经济波动,维持宏观经济的运行的稳定性,其主要的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讲述。被动性宏观经济政策倡导者认为政府对宏观经济应采取放任的态度,“无为而治”,其理由如下:11/26/20223一、政策效果滞后o时滞(Time lag):指从经济中发生了不稳定的变动到政策制定后达到经济目标之间的时间间隔。1 内在时滞:指从经济中发生了不稳定的变动到决策者制定出适当的政策并开始付诸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分为识别时滞和行动时滞。n识别时滞:掌握充分信息,识别经集约型中所出现问题的时间。n行动时滞:从认清问题到实
3、施政策之间所需的时间。11/26/202242 外在时滞:又称生效时滞,指政策从实施到在经济中完全发生作用达到预期目标所需的时间。o财政政策的行动时滞尤其长,因其实施伴随着国会或政府机构冗长的审核和批复程序。长达一两年以上是常有的事;但其实施后作用较直接、见效较快。11/26/20225o货币政策由央行直接决定,内在时滞段,但外在时滞尤其长,因其通过利率的传导发生作用,以此影响投资及储蓄和最终产出。而很多公司的投资计划是超前制定的,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货币政策的变动至少要到六个月之后才会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11/26/20226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o由于政策时滞的存在,需要政策者能准确预测将来,
4、以便作出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的决定,但经济发展趋势目前往往难以预测。o目前经济学家运用领先指标和大型经济模型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但准确性仍缺乏可靠保证,如对大萧条和20世纪80年代失业的预测都有问题。11/26/20227三、卢卡斯批判o卢卡斯将预期概念引入经济分析,认为人们的预期会对经济政策的变动做出反应,并对经济政策形成反作用,从而抵消经济政策的效果,如图11.1 的货币政策。11/26/20228PP2P0OYY0Y1AS1AS0E0E1E2AD1AD0图11.1 经济政策无效11/26/20229o而凯恩斯理论完全将公众视为政策的被动接收者,这种政策指导之下的政策制定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5、o卢卡斯认为人们会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方式,同时会积极的收集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并加以利用。这样,政府所实施的一切经济政策都会被公众觉察到并做出应有的反应。11/26/202210o总之,从凯恩斯学派看来,总供给曲线是僵化的,没有生命力的;而在卢卡斯眼中,总供给曲线是可变的,富有生命力的,它会对政府的宏观政策作出反应,政策制定者要重视和了解这种反应。这就是“卢卡斯批判”的重点所在。11/26/202211第二节 有规则和无规则o主张相机抉择的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难以预料,政策制定这不应当受既定规则约束,而应当自行选择每个时点上的最优政策。而主张有规则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
6、政策需要一定的规则并举出下面两点作为论据。11/26/202212一、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无规则情况下经济政策的滥用主要来自两种因素:1政策制定者不称职o政治局势变化不定,经济运行本身也极其复杂,作为政治家的政策制定者通常不具备足够的经济知识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且他们用一些经济“庸医”参与政策制定。11/26/2022132政策制定中的机会主义行为o政策制定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主要来源于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与公众福利的冲突。政策制定者会利用宏观经济政策以满足其自身选举的需要,导致政治经济周期的出现。11/26/202214二、时间不一致性(二、时间不一致性(Time inconsistency)o时间不一
7、致性指在特定时点上做出的相机抉择尽管在当时可能是理性选择,但从长期来看却往往适得其反。它可用来说明即便有了尽职可信的政策制定者,仍然需要以事先约定的规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11/26/202215o政策制定者常希望以事前声明来影响个人的预期,但其频繁的事后反悔葬送了其事前声明的可信度。事前声明不能奏效的关键原因在于政策制定者没有兑现承诺,这种现象被一些经济学家定义为“欺骗冲动”。只要政策制定采取相机抉择的方式,就无法避免政策制定者的欺骗冲动。11/26/202216三、货币政策规则o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规则应着眼于维持一个稳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德曼进一步指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时造成
8、经济活动剧烈波动的罪魁祸首。但由于传导机制的原因,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并不总带来稳定的总需求,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货币政策规则应当允许货币供应对经济活动中的冲击进行适当的调整。11/26/202217o另一广为推崇的政策规则是名义盯住策略。货币当局事前公布一个计划的名义变动水平,实际高于此水平,货币当局减少货币供应量以平抑总需求。反之,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总需求。11/26/202218o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倡导价格水平盯住策略。货币当局在期初对价格水平进行计划,当实际价格水平偏离这一计划价格水平时,货币当局就有义务对货币供应量加以调整。o为有力执行这些规则,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维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极其重要
9、,这试图将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剥离与政治体制之外,从而杜绝政局变动造成的政策偏离规则的情况。11/26/202219四、财政政策规则o财政政策规则最突出的一条是预算平衡策略,即政府支出不得突破其税收收入,进而维持财政收支的平衡。大多数经济学家反对严格的预算平衡策略,认为保持一定的赤字和盈余是完全必要的。理由有点。11/26/202220o预算赤字和盈余对稳定经济有所帮助。严格的预算平衡策略使自动稳定器功能荡然无存。o预算赤字和盈余可用来消除税收体系运作过程中对经济施加不当刺激的扭曲。o非常时期借助预算赤字将税收负担从当前居民转移到下一代人有利于维护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11/26/202221第三
10、节经济波动理论的最新发展第三节经济波动理论的最新发展对短期经济波动原因的解释,是宏观经济学争论的一个焦点。本节介绍两种解释理论的争论。o一、实际经济周期理论o二、新凯恩斯理论11/26/2022221鲁宾逊的经济学o在鲁宾逊的荒岛宏观经济中,产出、就业、消费、投资和生产效率的波动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现象。鲁宾逊的经济波动与经济政策、价格刚性以及任何形式的市场失败毫无关系。o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突发事件会改变我们经济中就业和产出的自然比率。这些突发事件不一定都是我们想要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一旦这些事件发生了,产出、就业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就会出现相应的波动。一、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一、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
11、1/26/2022232对劳动力市场的解读o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任何一个时点上的劳动力供应量均取决于劳动者受到的刺激。,;,当报酬低到一定程度时,工人有可能彻底放弃工作。这种在不同时期上重新分配工作时间的做法被称为劳动力的跨期替代。o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这种劳动力的跨期替代来是就业和产出的波动的原因之一。11/26/2022243技术冲击的重要性o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将资本和劳动力等投入品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产出的生产能力称为生产技术水平,并用技术退步来解释经济衰退。o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技术退步难以置信,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提倡用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待技术冲击,认为诸如恶劣的天气、新通过的严苛的环保法案、世界
12、石油价格上涨等都会降低资本和劳动力等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产出的能力都属于技术进步。11/26/2022254货币的中立性o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定货币在经济生活中保持中立,货币政策部队产出就业等实际变量产生影响。11/26/2022265工资和价格的灵活性o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定工资和价格会通过迅速的调整达到市场出清。这种假定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联系得更加紧密。11/26/202227二、新凯恩斯理论o新凯恩斯理论认为短期经济波动反映了经济活动对自然变动比率的偏离,这些偏离的产生是因为工资与价格的调整十分缓慢,从而无法迅速对经济活动施加影响。总需求波动才是短期经济波动的诱因,并试图寻找短期价格刚性的
13、微观基础。11/26/2022281菜单成本和总需求的外部性o短期内价格调整是需要成本的,一个公司可能需要向它的客户送出新的价目表,并让它的销售人员熟悉新价格,对一家餐厅来说,还需印新菜单。这些价格调整的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o总需求的外部性指单个公司价格调整影响对所有公司产品需求的宏观经济冲击。11/26/2022292工资和价格的交错设定o经济活动的主体并不是在同一时间进行价格调整的,整个经济中的全部工资和价格调整是交错发生的。这种交错使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显得非常缓慢,即使在个体工资和价格频繁变动时也是这样。工资和价格的交错设定造成价格水平的粘性。11/26/2022303协调失败引发的衰退o一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衰退来自于某种协调的失败。当一个社会无法取得一个可行的、为所有人认可的产出水平时,从某种角度来说,社会成员之间出现了协调失败。协调问题可以产生与工资与价格的制定过程中。11/26/20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