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复习-实验大题1.氯酸钾为白色固体,熔点为356,受热分解会释放氧气。i.利用图1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探究氯酸钾的热分解温度,所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 所示。(1) 图2 表示氧气体积分数的曲线为_(填甲或乙)。(2)图1中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的理由_。ii,探究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对氯酸钾分解温度的影响。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锈按质量比为5:1、4:1、3:1、2:1、1:1、1:2均匀混合,分别置于六支试管中,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不同配比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3)加热混合物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根
2、据图3分析,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对氯酸钾分解温度的影响规律是_。(5)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质量比为 41的混合物m g,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5%,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2.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用途广泛。(1)在古代,蜡烛的主要原料是动物油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动物油脂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A.只含碳、氯元素B.含有碳、氧、氧三种元素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确定(2)在现代,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取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你得到的结论是_点燃蜡烛,小心地往烛焰里插根玻璃管如图所示,使a端置于焰心处,则b
3、 端观察到的现象是_。然后将玻璃管上移,a端置于外焰处,在 b 端连接导管,插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实验室可用以下两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铜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实验中忽略固体体积的影响)。(1)图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按如下操作步骤进行图2实验:I. 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试管中装人足量的铜粉,塞紧橡胶塞,把注射器甲的活塞推到零刻度处固定,注射器乙中空气的体积为V1 mL。I. 加热铜粉,并反复推拉两支注射器的活塞。I. 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再次把注射器甲的活塞推到零刻度处固定,注射器乙中剩余气体的体积为V2 m
4、L。IV. 洗净试管并装满水,塞紧橡胶塞,再把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3 mL。 步骤I中反复推拉两支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试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用V1、V2、V3的代数式表示)。(3)对于图1、图2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1、图2实验中的红磷或铜粉可以用硫粉代替B. 图1、图2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为纯净的氮气C. 图1实验:弹簧夹未夹紧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D. 图2实验:若铜粉量不足会使V2的测量值偏大E. 图2实验:连接好装置,推动注射器甲的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刻度,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4.某兴趣小组对氧化铜与过量碳粉充分反应后
5、的混合物重新进行实验,以测定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等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查阅资料】浓硫酸不与CO2反应,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可吸收H2O和CO2。【供选药品】铜粉(含碳)样品、二氧化锰、碱石灰;浓硫酸、5%过氧化氢溶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如下:.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粉(含碳)样品,丁中装入药品后的质量为m1。.控制甲中的装置,缓缓产生气体。.点燃酒精灯,当玻璃管中的药品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气体,直到玻璃管冷却,称量丁的质量为m2。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处方框内应选用下
6、列装置中的_,该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装置戊的作用为_。(3)样品中铜的质量的表达式为_。(4)若无装置乙,会导致测得铜的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5.某化学小组成功完成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了某竹炭样品中含有碳元素并测量出该样品中碳元素等的质量分数。部分探究过程如下:.称量质量为m的竹炭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置C、D的质量,连接装置。.关闭K3,打开K2、K1,通人一段时间的氧气,再,点燃酒精灯,片刻后观察到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待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结束,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氧气直到装置冷却。.称量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装置C、D的质量
7、,测得硬质玻璃管中固体质量减少了m1,装置C质量增加了m2,装置D质量增加了m3。已知:竹炭中含有碳纤维素和少量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纤维素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B处可选用下图(填“甲”“乙”或“丙”)所示装置。甲 乙 丙(2)步骤处的具体操作是。(3)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竹炭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5)若没有装置E,则竹炭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6.已知:稀硫酸不易挥发,且能与碳酸钠反应,反应的
8、化学方程式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和不同的试剂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一:探究燃烧的条件。A装置中液体为热水,导管口放有一小块白磷;B装置中的固体为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溶液;C装置中的液体为冷水,导管口也放有一小块白磷。连接导管ab。先打开K1、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塞。通过对比A、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实验二: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A装置中的液体为;B装置中的固体为大理石,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稀盐酸;D装置中的液体为水。依次连接BD
9、E装置,导气管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实验时,先打开K1,关闭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塞。反应一段时间直至观察到,说明B装置中的空气已基本排尽。接下来的操作是,就可在D装置中收集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实验三:验证CO2与水反应。A装置中的液体为紫色石蕊溶液;B装置中的固体为碳酸钠,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稀硫酸;C装置中的液体为浓硫酸;D装置中的液体为水;E装置中放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依次正确连接装置(填装置的字母序号,各装置限用一次)。先打开K1和K2,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足量的液体后关闭活寒,观察到。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
10、装置(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木炭,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I打开K,通入氮气一段时问,关闭K,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II III打开K,通入氧气,观察现象; 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1)步骤II的具体操作是_,观察到的现象是_; (2)通过步骤_(填序号),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实验二: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氧化铜,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4)能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_; (5)该实验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固定
11、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关闭K1,打开K2,通人O2,观察现象;(1)步骤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由步骤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3)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4)步骤,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_ (填序号),可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 A细铁丝 B硫 C水 D食用油高温高温9.用纯净的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时,可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 + 2CuO = 2Cu + CO2 C + CuO = Cu + CO 某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2、(1)在实验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2)本实验能证明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的证据是_,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3)为了使实验成功,反应物要研细混匀,而且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_(填字母)效果较好。选择该质量比的理由是_。 A320 B112 (4)你认为本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_。10.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右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省去)开展有关探究性实验。已知,过氧化氢足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开关K1和K2均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步骤如下:打开K1、K2,观察现象;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现象;打开K1,观察现象;回收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洗净仪器放回原处。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2)步骤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从导 管中冒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类型是反 应(填“化合”、“分解”或“置换”);(3)实验完毕后,回收二氧化锰的实验操作是、洗涤、干燥;(4)由步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