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体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体会邹邹 芙芙 都都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一、仔细研读申报公告一、仔细研读申报公告1.1.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青年项目,但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青年项目,但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
2、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535周岁(周岁(19791979年年3 3月月1 1日后出生)。日后出生)。20142014年新规定年新规定2.2.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国家社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基金项目。3.3.活页的论证字数不超过活页的论证字数不超过4 4千字;活页论证不能透露申报者的任何个人信息;千字;活页论证不能透露申报者的任何个人信息;活页填写的前期成果必须与申请书中一致,并按规定的方式列出前期相关活页填写的前期成果必须与申请书中一致,并按规定的方式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活页一般为研究成果;活页一般为4
3、 4个个A4A4版面(含通讯评审意见表)版面(含通讯评审意见表)。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体体 会会1.紧密围绕所申报的课题展开评述2.评述中应分层次、按主题展开,一般归纳4-5个方面,切忌一两大段概述 4.每一主题评述完应指出已有研究不足3.归纳中不要采用文献罗列法、每一主题列出3项核心代表作即可 5.总结(承上启下)6.研究意义分点、写实2007年以来新见殷周有铭铜器的整理与研究年以来新见殷周有铭铜器的整理与研究 1 1)研究现状述评)研究现状述评 殷周有铭铜器作为文献学、考古学、先秦史等研究的重要素材,素为学界所重。综观近年研究,成就斐然,主要集
4、中在如下几个方面:铭文著录与汇编;北宋以来学界便十分注重此项工作,尤其是19841994年出版的殷周金文集成集古今中外殷周铭文资料之大成,收器近12000件,是一部学术水准极高的工具书(2007年修订增补本又予以逐条订正,并附加了释文)。此后,国内外陆续出土和公布殷周铭文资枓千余件,2002年出版的近出殷周金文集录(资料截止1999年),全面、系统地收集了新出殷周铭文资料1300余件,是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必备书目。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2006年出版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资料截止2005年末),该著对殷周金文集成出版以后新见的殷周有铭铜器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荟萃缀集(间收殷周金文集成失收
5、、未收资料),共得器2005件。2010年出版的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在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的基础上,收录1999年至2007年新发现的殷周铭文1340余件,深受学界好评。本课题组经调查与整理,本课题组经调查与整理,20072007年年至今又新见殷周有铭铜器至今又新见殷周有铭铜器400400余件,散见于各种考古报告,对这批重要学术资料,余件,散见于各种考古报告,对这批重要学术资料,急需学界予以集中著录与科学汇编。急需学界予以集中著录与科学汇编。有铭铜器断代;铜器断代是发挥出土文献“足以徵史”学术价值的前提与基础。2007年以来新见有铭铜器,相关报告多作了初步断代,为日后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诸多方面
6、原因,未曾将铜器断代的标准汇融一体,未曾充分注意部分铜器与铭文时代分离的现象,致使相关铜器断代时限较为宽泛或有不妥致使相关铜器断代时限较为宽泛或有不妥,诸如“楚王酓恷”铜器群(有待考、楚平王、楚昭王、楚悼王等歧见)之类断代意见不一者不胜枚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术价值,需学界作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术价值,需学界作全面深入研究。面深入研究。铭文释文研究;学界对2007年以前所见殷周铜器铭文释文进行了全面研究,主要成果有殷周金文集成释文、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近出西周金文集释、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等,而此后新见铭文如大司空M303等仅公布拓片,或字
7、词仅隶缺释,或错释、漏释、仅公布拓片,或字词仅隶缺释,或错释、漏释、歧见等较为突出,这需要结合古文字学研究成果作系统考证歧见等较为突出,这需要结合古文字学研究成果作系统考证。相关历史问题研究;新见有铭铜器历史学价值十分突出,据初步分析,牵涉族徽、殷周王室世系、王年、职官、礼制、家族、军事、经济、封国、历史地理、邦交、婚姻等诸多内容,相关报告及大批学者对部分铭文蕴含的史实作了初步分析,成绩突出,但尚有诸多值得斟酌、深入的地方,且未曾作专题研究。故串联以往类故串联以往类似铭文,分专题阐释其历史学价值是值得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似铭文,分专题阐释其历史学价值是值得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铭文文字学、文学研
8、究及相关工具书编订;近年,此方面成果主要有西周金文词汇研究、近十年新发表西周金文中的若干新见字和新见字形、金文复音词与上古汉语复音化研究、西周金文字词关系研究及商周青铜器铭文的文学研究、周代铜器铭文的文学研究等;工具书编订以新金文编为代表(资料截止2005年),收录了近出殷周金文集录、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保利藏金、保利藏金续等著录的资料,学术价值突出。迄今,新见的迄今,新见的400400余件殷周有铭铜器又余件殷周有铭铜器又有诸多新字形、新资料,值得进一步补充。有诸多新字形、新资料,值得进一步补充。本课题正是基于本课题正是基于20072007年以前殷周有铭铜器研究的斐然成就及年以前殷周
9、有铭铜器研究的斐然成就及20072007年以后新见殷周有铭铜器的散见局面、研究现状而开展的综年以后新见殷周有铭铜器的散见局面、研究现状而开展的综合性基础整理与专题研究。合性基础整理与专题研究。2)研究意义 本课题汇融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先秦史等学科研究方法,将2007年以来新见殷周有铭铜器作为研究对象作综合性基础整理与研究,具有较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断代、释文等基础上进行集中著录与汇编,不仅能改变目前材料散见的现状,而且能接续不仅能改变目前材料散见的现状,而且能接续殷周金文殷周金文集成集成、近出殷周金文集录近出殷周金文集录、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编的学术序统,的学术序
10、统,为学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较好的基础;其次,本课题将开展分区整理与研究,对先秦区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较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铭文的考释、历史学专题研究,对发挥出土文献“足以徵史”的学术价值,推动跨学科间的交叉研究等方面均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文学空间视野的唐五代佛寺与文学互动关系研究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价值和意义。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本课题是针对唐五代时期疆域内汉传佛教寺院与文学互动关系的专题性文献整理与基础性研究工作。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梁启超倡导“文学地理”研究,强调政治地理变迁、交通工具发达对折衷南北文风
11、的作用。陈寅恪指出:“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但外国诗则不然,空洞不着人、地、时,为宗教或自然而作。”(讲义与杂稿)他又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说:“苟今世之编著文学史者,能尽取当时诸文人之作品,考定时间先后,空间离合,而总汇于一书,如史家长编之所为,则其间必有启发。”这些重要意见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地理关系研究的学术指导。近四十年来,相关研究发展迅速。近四十年来,相关研究发展迅速。金克木文艺的地域学研究设想、袁行霈中国文学的地域性与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等,在学理层面突出了文学发展的时空结构和地域因素,富于理论创新意识。胡阿祥
12、的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李浩的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戴伟华的地域诗学文化与唐代诗歌、景遐东的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胡可先的唐诗发展的地域因缘和空间形态等,不断拓展唐诗创作与特定时空因素的关系,是卓有建树的实证成果。对佛寺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严耕望的对佛寺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严耕望的唐人读书山林寺院之风尚唐人读书山林寺院之风尚影响深影响深远。由此梳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可概括如下:远。由此梳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可概括如下:1、揭示了佛寺与文学关系的一些突出特点和关系。、揭示了佛寺与文学关系的一些突出特点和关系。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称佛寺是诗情的衬托,即皎然“在应景诗中采用了寺院背景
13、”(盛唐诗2004)。倪健认为寺院有文学传播功能,“诗人常常把他们的诗题写在众人聚集和经过的地方,比如驿站、风景点、旅店和寺院”(唐代长安诗歌的流传2009)。孙昌武则指出晚唐“武功诗派”清峭诗风与寺院枯寂生活的关系。陈允吉、孟二冬等提示注意唐代文人创作与佛寺壁画的关系。这些论述都未见展开。贾晋华提到大历时期两浙联唱和诗会以越、湖诸寺为基地。胡可先把长安“方外的世界”视为“诗歌表现的空间与文化传承的舞台”之一,并看好佛寺与唐诗传播关系的研究前景。另外则是以诗僧为中心的研究。这些方面构成了学界对佛寺与文学关系的基本认识。2、学者们对整理唐代长安佛寺地理给予了热切关注。、学者们对整理唐代长安佛寺地
14、理给予了热切关注。日本学者琢本善隆曾据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列出唐长安寺院一百零三所;小野胜年随后发表中国隋唐长安寺院史料集成二卷,因为孙昌武注意到佛寺与“与世俗社会结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将其发展成唐长安佛寺考,考证了长安二百余所寺院的位置,但所述宗教和社会文化活动,仅“俗讲”法会与文学有关。这些成果的重心显然不是文学,而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基础之一。3、李芳民、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唐五代佛寺辑考(商务2006)是本课题研究现状的主要是本课题研究现状的主要代表。代表。该书主体是对1571座佛寺(附待考佛寺百余所)地理分布的考证,附录的四篇文章讨论唐代寺院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涉及诗人游居寺院的习尚、
15、寺院之游与诗歌小说的关系等。该成果首次把佛寺地理考证和佛寺与文学关系研究置于一书,是其主要成绩。但应指出,首先,首先,佛寺辑考量不及盛唐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以明清地志为主要文献依据,只用少数唐五代史料为佐证,这引起了历史地理领域的一些商榷意见。其次,其次,未考察佛寺与文学活动及创作实绩的事实,论题范围突破有限,使研究基础有欠完备,文学研究的深广程度和体系性有待加强。综上,本课题研究趋势明显,但佛寺辑考与文学的关联不足,文学论题的研究未成规模,没有涉及文学对佛寺的影响等,都为本课题研究留下了巨大空间。2、选题的价值和意义:、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本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有两点:本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有两点:1
16、、在文学空间视野中研究佛寺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是对唐五代佛教与、在文学空间视野中研究佛寺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是对唐五代佛教与文学研究合乎学理的重要拓展。文学研究合乎学理的重要拓展。本课题认为,在佛教完成中国化的唐五代时期,佛寺已不只是一个宗教场所和地理空间,而是演化成具有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空间符号,是有“山林皋壤”特征的“文思之奥府”(文心雕龙物色),也是文人的安身立命之地,从而与文学发生了真实而丰富的联系,产生了丰厚成果。在唐五代诗文与小说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作品,或作于佛寺之中,或为佛寺而作,或以佛寺为背景;不少重要文学活动也在佛寺中举行,文人还得 到佛寺的庇护等;反之,佛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
17、等,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学的描述。这构成了唐五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进而认为,促使这一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却不能完全归诸于佛教思想和信仰的影响。事实上,唐五代时期的佛寺可谓无地无之,它置身于一定的地理之中,又以其佛教化的自然、历史、人文属性超越于其上,它兼跨宫廷、城市、乡野与山林,是与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思想观念、时代变迁、地域文化和人的生活紧密绾结的一个空间枢纽,从而成为接纳、影响唐五代文人生活与创作的重要空间形态,发展了魏晋以来佛寺与文学的传统关系。颜真卿说过:“予不信佛而好居佛寺,喜与学佛者语。人视之,若酷信佛法者,然而实不然也。”(泛爱寺重修记)但他是促成佛寺与文学良性互动
18、的典型。孙昌武指出:“唐代文人大多数并不在意佛教教理的研究,即使是信仰真挚的人对它也没有太深入的了解”(柳宗元评传,南大1998页31)。他则是唐代佛教与文学研究的代表。所以,以佛寺为中心梳理佛教与唐五代文学的互动关系是比较客观的,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也是合乎学理的发展。佛寺与文学存在哪些关系?文学如何与佛寺发生关联?与佛寺相关的文学具有什么特征?文学又给予佛教何种影响等问题,就构成了本课题研究的基本体系。2、探讨佛寺与文学的关系,是对唐五代文学的空间形态和地域因素的开拓,是构建、探讨佛寺与文学的关系,是对唐五代文学的空间形态和地域因素的开拓,是构建“佛寺文学佛寺文学”概念的基础。概念的基础。
19、研究唐五代文学的空间形态和地域因素,素以山林、宫廷、城市、边塞、南北方等为传统热点,又扩展到藩镇幕府、士族聚居区等方面。显然,这些形态和因素是地理性的,也是精神与文化性的。佛寺与之既有相似性,也有区别,关键是它的宗教属性,关注佛寺和文学的互动关系,使我们对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文学话语、文学活动乃至文心与其空间的依存关系,以及文学影响力的表现等问题的思考,都将受到这一特定空间属性的深刻影响和规范,从而在佛教文学背景中,建构“佛寺文学”相对独立的地位,为唐五代佛教与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辟一新路。(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自二十世纪后期以来,有关唐五代文学与其空间形态和地域
20、因素关系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近十余年间,唐五代佛寺与文学的关系受到关注,相关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唐五代佛寺影响文学的特点和功能的揭示。首先是对唐五代佛寺影响文学的特点和功能的揭示。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称佛寺是诗情的衬托,即皎然“在应景诗中采用了寺院背景”(盛唐诗)。倪健认为寺院有文学传播功能,“诗人常常把他们的诗题写在众人聚集和经过的地方,比如驿站、风景点、旅店和寺院”(唐代长安诗歌的流传)。国内学者孙昌武指出了寺院枯寂生活对晚唐“武功诗派”清峭诗风的影响。陈允吉、孟二冬等点出文人创作与佛寺壁画的关系。这些论述都未见展开。贾晋华提到大历时期两浙联唱和诗会活动以越、湖诸寺为基地。胡可先
21、把长安“方外的世界”视为“诗歌表现的空间与文化传承的舞台”之一,并看好佛寺与唐诗传播关系的研究前景。李芳民论及诗人游居寺院的习尚、寺院之游对诗歌小说创作的影响等。皆有启示之功。其次是对唐五代佛寺的辑录考证其次是对唐五代佛寺的辑录考证。佛寺辑考属于历史地理研究,相关成果也未明确与文学研究的关系,但均由唐代文学学者完成,其潜在学术旨向是:它是开展佛寺与文学关系研究的基础。1996年,孙昌武在日本学者小野胜年中国隋唐长安寺院史料集成两卷本基础上完成唐长安佛寺考,考证了长安内外二百余所寺院的位置,在叙及相关宗教和社会文化活动时,涉及到“俗讲”法会与“武功诗派”诗风形成等问题。李芳民的唐五代佛寺辑考汇辑
22、了唐五代全境内1571座佛寺(附待考佛寺百余所)的地理,约占已知盛唐佛寺总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首先,现有佛寺辑考的完备性和功能性皆有不足。首先,现有佛寺辑考的完备性和功能性皆有不足。辑考本身的规模较小,以明清地志为辑考依据的做法也引发了不少商榷意见。特别是没有全面系统地考察佛寺与文学活动及创作实绩相关联的客观事实,使文献整理未能满足文学研究基础的需要。其次,现有研究成果对佛寺与文学关系的内涵揭示不足。其次,现有研究成果对佛寺与文学关系的内涵揭示不足。未考察这一关系的历史渊源,佛寺与文人精神和人生的关系,佛寺与开展文学活动、促进创作的关系;以及相关各体文学创作特征等问题。特
23、别是没有在“互动”关系中考虑文学对佛寺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基于对唐五代时期疆域内汉传佛教寺院与文学相关联的历史状况的系统整理,着力推动唐五代佛寺与文学互动关系的研究,为探讨文学发展的时空结构和地域因素提供实证分析和理论指导。(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1)唐五代佛寺对文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已成学界共识,形成了研究趋势。(2)唐五代佛寺辑考具有作为佛寺与文学互动关系研究基础的学术旨向,全面系统地考察佛寺与文学相关的事实,可充分落实这一旨向,为学界提供研究平台和成果检验尺度。(3)把具有宗教属性的佛寺视为特定的文学空间,是对唐五代文学空间形态的拓展,对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文学
24、话语、文学活动乃至文心与空间的依存关系,文学影响力的表现等问题的思考,都因此得到创新。(4)本课题研究拓展了唐五代佛教与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方向,可因此构建“佛寺文学”的概念。唐五代的佛寺是具有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空间符号,堪称“文思之奥府”。近三分之一的唐五代诗文与小说或作于寺中,或为寺而作,或以寺为背景;不少重要文学活动在寺中举行;佛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也有赖于文学描述等,充分表明了这一历史事实,并使佛寺与文学有哪些关系?佛寺如何与文学发生关联?与佛寺相关的文学有什么特征?文学给予佛教何种影响等问题得到落实和支撑。(5)可为研究其他历史时期的同类课题提供基于实证分析的研究模式。因此,本课题研
25、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1、提炼小标题,但层次不要过多2、需分点阐述,力求精炼,每点3-4行,150字左右 1)研究内容:本课题对2007年以来新见殷周有铭铜器(时间下限为2013年)作综合性基础整理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铭铜器断代研究:根据标准器系联法,结合铭文内容,对每件新见有铭铜器作类型学分析,并参以地层、纹饰、器类组合、铭文风格与时代特征、文辞格式等标准,对每件有铭铜器作断代研究,力求将每器定在相对狭窄的时段之内,对争议较大的器物在全面评述已有看法的基础上,提出较为公允的观点。有铭铜器释文研究:在现有研究
26、基础上,运用古文字学理论,并参以竹简、玺印等最新研究成果,对新见铭文作全面整理与释读,尤其是对未释、漏释、错释及歧见明显的铭文作重点关注与考察,力求使每篇铭文的释读文从字顺。有铭铜器分区研究:根据器物形制,出土地点,铭文内容、风格、字形结构、特殊书体、特殊用语、用韵等标准,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按中原、秦系、楚系、齐鲁、三晋、吴越、巴蜀等区域,确定每器的文化归属,进一步彰显区域文化的地域性及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有铭铜器与相关历史学专题研究:结合传世文献,对新见铭文涉及的族徽、王室世系、王年、职官、礼制、家族、军事、经济、封国、历史地理、邦交、婚姻等内容按专题作整理与研究,尤其是联系以往资料对其
27、中新见的有关经济纠纷、古国历史地理、邦国政治与联姻、军事等专题作重点研究。新见有铭铜器的著录与汇编:将散见于各处的有铭铜器作穷尽式搜录,按礼器、乐器、兵器、杂器等器类,每一大类下再分小类编排;每器详记器号、器名、时代、释文、字数、度量、出土、流传、现藏、备注等内容。为方便日后研究,将每器的资料包括器形图片、铭文拓片、释文等编于一处,编撰一部学术性与工具性兼备的著作2007年以来新见殷周有铭铜器集录(暂定名)。新见铭文文字编的编订:采用剪切、扫描的方式,据说文体例,对新见铭文作穷尽性搜集,编写新见铜器铭文文字编(后附拼音索引、笔画索引),补充新金文编未收字形,为历史学、文字学等提供一部完整性、准
28、确性、方便性兼备的工具书。铭文内容索引编写:根据铭文内容,编写人名、地名、职官、族名、事类等索引,作为附录附于2007年以来新见殷周有铭铜器集录之后。四、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之处 基本思路指你准备怎样研究课题。基本思路指你准备怎样研究课题。在已收集的400余件有铭铜器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访文博单位开展调查,对未公布的殷周有铭铜器作全面收录(研究中随时更新2011-2013年新见资料)。在此基础上,首先对每件有铭铜器作断代研究,然后对铭文作释读研究,继之进行有铭铜器的分区研究。以上内容为本课题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在完成如上基础性工作之后
29、,着手第项内容即“有铭铜器与相关历史学专题研究”工作,阐释其史学价值。前四项研究工作为第项研究内容即“2007年以来新见殷周有铭铜器集录汇编”作铺垫,这是本课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以第项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第项新见铭文文字编、第项“铭文内容索引”的研究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需要写实,最好结合具体研究内容,一一指出在研究具体问题时采用的不同方法。本课题研究注重跨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收集新见殷周有铭铜器时,注重文献收集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作断代研究时,将融合标准器系联法、考古学类型学和古文字学等方法;作文字作考释时,运用前人总结的比较法、词义推勘法、偏傍分析法和历史的考证法等,并注重字形在动
30、态发展中不断发展演变的规律;作分区研究时,着重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相关历史问题研究时,采用文献分析法、古史三重证据法等作实证性研究。重点、难点:具体指出,不需论证;100字即可;基本观点:列出你申报课题最基本的学术观点,分点,200即可。创新之处:注意与研究意义区分,从选题、研究视角、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要分点阐述,约300-400字。五、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前期成果:课题负责人与成员分开填写,并各有一句话概述,再各列10项紧密相关的成果。课题负责人:出版学术专著课题负责人:出版学术专著3 3部,发表紧密相关学术论文部,发表紧密相关学术论文3030余篇,主要有:余篇,主要有:课题主要参加者: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课题主要参加者: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080余篇(其中余篇(其中1 1篇获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主要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主要有:参考文献:列举10部最具代表性最新成果,最好别列论文。六、后期资助项目六、后期资助项目 一、申报途径(科研主管单位、出版社)二、评审方式 1、通过方式;2、外审专家遴选方式;三、申报细节 1、推荐专家 2、前期成果 3、申报字数 4、研究意义 5、打印装订 6、博士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