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讲、第五讲、马克思马克思序言序言阐释阐释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重点:把握关于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原理;把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理解关于社会革命的根源的原理;把握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原理;理解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原理;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论。2、难点:马克思、难点:马克思关于社会革命的根源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论的论述。一、应知、应会知识 通过本讲的学习,同学们应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社会革命的根源的原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原理、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
2、法论。二、知识、能力拓展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分析当今社会中存在的社会现象 一、科学价值与意义一、科学价值与意义(一)、理论价值与理论意义(一)、理论价值与理论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文献。、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文献。2、这篇、这篇序言序言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献。文献。3、马克思在序言中所阐述的基本观点,已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的基础”。(二)现实意义(二)现实意义 序言对于指导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改革和调整不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
3、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哲学基础。二、中心思想二、中心思想 序言中,马克思叙述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着重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三、逻辑结构三、逻辑结构 序言一共7个自然段,第1、2段是马克思叙述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次序和方法,说明政治经济学第一分册的内容结构。第3段是讲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和目的,说明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直接动机。第4段是重点段,马克思在说明他的唯物史观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5、6、7段是简要地说明了他和恩格斯共同研究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原文导读原文导读(一)第一部分分为两个问题(第一段第(一)第一部分分
4、为两个问题(第一段第二段)二段)1、马克思阐述了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次序和内容结构。2、马克思阐述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二)第二部分三个问题(第三第四(二)第二部分三个问题(第三第四段)段)1、马克思讲述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第、马克思讲述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第三段)三段)2、马克思叙述他的唯物史观的建立过程,并、马克思叙述他的唯物史观的建立过程,并且精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且精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四段)(第四段)3、马克思叙述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第、马克思叙述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第五段第六段)五段第六段)第三部分,全文总结(第七段)第三部分,全文
5、总结(第七段)马克思最后指出,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所得出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不管多么不合乎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他多年进行科学探讨的结果。原文精读原文精读 我们仅就第第4段段中,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精辟论述作些阐释一、揭示了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一、揭示了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 1、社会物质生活关系是其它社会关系的基础。马克思首先指出,法的关系和国家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社会物质生活关系是其它社会关系的基础。这是马克思长期研究得出来的科学结论,也是我们考察社会生活的基本前提。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6、的关系 马克思在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时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特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里有三层意思:第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关系,一定历史阶段上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关系;第三,特定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在特定生产力状况的基础上形成,由生产力状况决定的。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第一,“这些生产关系和总和”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总和;第二,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第三
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上层建筑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第四,由此,经济基础直接规定了社会的性质。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社会形态的般结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二、论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二、论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理 第一,整个社会生活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第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决定力量,它制约着整个社
8、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第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揭示社会革命的根源,阐明了三、揭示社会革命的根源,阐明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物质根源。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其中,生产力是内容,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于是这就构成了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实矛盾。3、生产方式的变化首先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尖锐化,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矛盾的激化,表现为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落后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通过阶级斗争推动
9、社会的变革。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于是整个社会制度就发生全面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旧的上层建筑必然为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所有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四、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四、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1、把社会的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区别开来 2、区分目的是寻找社会变革的物质的、经济根源 3、根据矛盾的实际状况找出符合实际的革命或建设的任务五、概述了社会发展的几种基本形式,论证五、概述了社会发展的几种基本形式,论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在阐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10、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已经经历的几种社会形态进行了理论上的高度概括,也指出:“大体说来,亚西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些概括是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为依据的。1、序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独特的科学意义是什么?2、马克思在序言中,是如何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辨证方法,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3、序言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原理?4、序言中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5、学习序言有何现实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过程 马克思主编莱茵报期间,遇到了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地区农民贫困状况等一系列尖锐的现实问题,看到了物质利益和客观的社会关系对国家和法律的支配作用;他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同时,也开始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