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中国古代小说,成就最高莫过红楼梦。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n乾隆中期,问世不久,抄本出现北京庙市,“不胫而走”(程伟元);嘉庆初,已“遍于海内,家家喜闻,处处争购”(梦痴学人梦痴说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京都竹枝词)。n20世纪以来,学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n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学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n一、“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一生n二、红楼梦的版本 n三、高鹗和程伟元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2n一、“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一生n曹雪芹(171
2、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n茅盾关于曹雪芹:敦诚的诗歌,屡次以阮籍比曹雪芹,一则曰“步兵白眼向人横”,再则曰“狂于阮步兵”,这不光是因为曹雪芹字梦阮,实在也概括了曹雪芹的身世和性格。在封建时代,愤世嫉俗的士大夫既痛心疾首于本阶级之腐化分崩,又不能毅然自绝于本阶级,往往以“狂”的面目,倾吐他的抑塞不平之气。说曹雪芹“狂于阮步兵”,大概指他的红楼梦的叛逆性十倍于阮籍的咏怀诗。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3n祖籍辽阳,祖上汉人,明末编入满洲旗籍,身份“包衣”(满洲贵族家奴)。n清兵入关,先祖以军功为“从龙勋旧”,受清朝统治者器重。高祖曹振彦,顺治年间任山西平阳府吉
3、州知州,后升浙江盐法道。曾祖曹玺,因“随王师征山右有功”,成为顺治亲信侍臣。n曹氏同康熙有特殊关系。曹玺夫人曾做康熙乳母,曹寅当过康熙侍读。曹寅两个女儿被选作王妃。查萧奭永宪录续编谓曹寅“有诗才,颇擅风雅。母为圣祖保母,二女皆为王妃”。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4n康熙二年,曹玺南京任江宁织造,后玺子寅,寅子顒、頫,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袭职,达58年。其间又曾兼两淮巡盐御史。曹家成为江南财势熏天“百年望族”。n江宁织造:内务府“肥缺,为皇家监制织染品和采办物资,兼了解江南民情、吏治,沟通汉满关系,争取明末遗民,充当皇帝耳目。曹家忠于职守,深得康熙宠信。康熙6次南巡,5次驻曹家,曹寅接驾4次
4、。n贾琏奶妈赵嬷嬷:“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淌海水似的!”又说江南甄家四次接驾气派:“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16回)n曹家鼎盛与皇室宠用关系密切。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5n康熙死,曹家走下坡路。雍正忌恨:一则曹家亏空大量公款,一则争夺皇位,曹頫被牵连。雍正五年,曹頫撤职抄家,南京家产抄没,仅把北京房产“酌量拨给”,“以资养赡”。曹家一落千丈,衰败下来。乾隆时又遭“巨变”,一蹶不振。n雪芹少年,在南京经历富贵荣华贵族生活。13岁后,家庭衰败后,移居北京,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
5、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n晚年移居西郊,生活更加穷苦,穷困潦倒。“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雪芹)。以坚韧毅力,专心致志从事红楼梦写作与修订。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6n1763年,唯一爱子不幸夭亡,感伤成疾,一病不起。除夕,“泪尽而逝”,不到50岁。只有琴剑在壁,“新妇飘零”,手稿无人整理。好友草草殡埋北京西山。n曹家经济上集中表现出封建剥削制度的特点;政治上是与皇室关系极为密切的豪门显贵;文化上曾产生过诗人、书法家、藏书家兼校勘家曹寅,他曾奉旨在扬州主持刊刻全唐诗和编纂佩文韵府。n这个家庭比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更能充分地现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和
6、“书香门第”的特点。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7n家庭及其盛衰巨变,对雪芹思想创作的影响:n1.使他对自己出身的这个阶级以及对于整个封建社会的世道人心有比较清醒的认识;n2.给他提供了丰富富有社会意义的创作素材;n3.给他思想打下了贵族阶级的烙印:他眷恋过去贵族生活,又产生空幻、悲观消极思想;n4.给了他较高的文化素养,使他有可能创作出红楼梦。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8n“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家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落入凋零衰败,使他深切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无情,也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和偏见,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他的悲剧体验,他
7、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这部呕心沥血的旷世奇书红楼梦里。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9n二、红楼梦的版本n红楼梦是雪芹贫居北京西山时创作的,乾隆六年(1741)始动笔,“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n初稿名风月宝鉴,后又用过金陵十二钗、情僧录、石头记等名。本名石头记。n乾隆四十九年甲辰本(1784)正式题为红楼梦,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书名。序:“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藉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1
8、0n最初以80回抄本流传。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人评语,习称“脂评本”或“脂本”。n属于这个系统的本子,已发现10多种。主要有甲戌本(1754),残存16回;己卯本(1759),残存41回又两个半回;庚辰本(1760),残存78回;甲辰本(1784),存80回,书名第一次正式题为红楼梦。此外还有列藏本、戚蓼生序本(又称“有正本”,即有正书局于1912年石印的戚寥生序本)等。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11n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高鹗排印木活字120回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次年修订重印。前者称程甲本(1791),后者称程乙本(1792),合称程高本。n三、高鹗、程伟元和后四十回n高鹗(
9、17381815),字兰墅,祖籍辽东铁岭,属汉军镶黄旗。乾隆六十年(1795)进土,官至翰林院侍读,有高兰墅集、兰墅诗抄、小月山房遗稿、吏治辑要等。程伟元字小泉,苏州人。n后40回一般认为高鹗补写,或认为程伟元续写,或认为程、高觅得一些曹雪芹旧搞撰集而成,或认为是曹雪芹夫人手笔。但经过程高加工整理无疑。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12n后40回功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n1.全璧。使红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文学作品;n2.写出了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宝玉出家等,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符合前80回的倾向;n3.有的情节描写生动精彩,如潇湘
10、惊梦、黛玉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艺术感染力较强。n4.普及了红。n缺点:“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结局,违背原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宣判,削弱作品批判力度;艺术较前80回逊色。n纵横交错、经脉贯通、主次分明而又整体推进的立体网络叙事结构。n横向:由众多人物事件的相互联系、交叉、牵引和转换构成空间场景;纵向:由多条叙事线索和诸多人物命运之间的相互联系、交叉、纠结和变化构成时间进程,共同展示整体悲剧的形成、发展和结局。n总体特征:巧夺天工,浑然天成。n何其芳:“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就像把那群山粉碎而又重新塑造出来,而且塑造得比原来更雄浑,更和
11、谐,却又几乎看不出人工的痕迹。”n立体网络结构正是适应这种艺术创造要求而构建的叙事系统。像现实生活一样,每个人物都不是孤立存在,每件事物都不会孤立发生,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事件的联系贯通汇成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生活河流。红是一幅“天然图画”。n王希廉: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分作二十一段看,方知结构层次。n红的段落可按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两条主线来分别划分。n前5回,具有总纲性质,不仅囊括全书,提纲挈领,有纲举目张的作用,而且实际上情节已经展开,人物已经活动,与全书有不可分离的具体联系。n其作用,远远超过了有些作品的“楔子”或“序幕”。n1.什么是红的总纲?n(1)脂砚斋最先提出总纲:认为第1回“二仙师
12、”所说“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皆空”,“四句乃一部之总纲”(甲戌本)。n(2)道光年间王希廉:认为第5回“是一部红之纲领”。n(3)文革时,以第4回为总纲被定为一尊。n(4)前5回作为一个整体,在小说中起重要作用,才是红的总纲。n最早把前5回当作不可分割整体的是茅盾。n关于曹雪芹:“红楼梦开头几回就把全书的结局和主要人物的归宿,用象征的笔法暗示出来。但此后的故事发展,却又往往出人意外。以贾府的盛极而衰为中心,以宝、黛的婚姻问题为关键,细针密缕地组织进许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封建与反封建的斗争,统治集团的腐化、无能及其内部矛盾。这样的包举万象的布局,旁敲侧击前后
13、呼应的技巧,使全书成为巍然一整体,动一肢则伤全身。这是空前的高度成就。”n“前几回”,即指前5回。第一回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n1.从贾家关系上说:n“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兄弟两个”,两府又各繁衍出以下“代”字辈、“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而各代之间,又生出男女之差,大房二房之别。n由此而产生父子之间的矛盾,如宝玉与贾政。大房与二房之间的矛盾,如贾赦、邢夫人与贾政、王夫人。夫妻之间的矛盾,以贾琏与王熙凤。妻妾之间的矛盾,如王夫人与赵姨娘。嫡庶之间的矛盾,如王夫人、宝玉与赵姨娘贾环
14、。母女之间的矛盾,赵姨娘与探春。婆媳之间的矛盾,如宝玉、黛玉、宝钗。陪房之间的矛盾,如周瑞家的与王善宝家的。丫头之间的矛盾,如晴雯与袭人。以及贾府与农户之间、老爷与仆人之间的矛盾等等。第一回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四回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n2.四大家族关系上看:n第一是贾家与史家的关系,荣公长子贾代善袭官后娶的妻子是金陵世勋史家之女,即成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n二是贾家与王家的关系,贾政之妻王夫人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脖之妹,而贾赦之子贾琏之妻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
15、王熙凤。n第三是贾家与薛家的关系,王夫人与薛姨妈是亲姐妹,后来宝玉又娶了薛宝钗为妻。n还有,贾府世袭官爵,尤其是元春晋妃后,皇上与臣子的关系,贾家与皇室王爷、官僚缙绅的关系,连类而及又是一系列上层社会的复杂关系,难以尽述。第一回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四回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n1.总的叙述线索:体现整体悲剧构想的石头下凡到复归“历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n使整个作品呈现倒叙结构,有意模糊时间概念,“无朝
16、代年纪可考”,突破古代小说时间性叙事传统。n以“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人生世事历程的哲理意蕴为纲领,属于表意系统,不在“天然图画”的现实性叙事结构之内。n与此有关的内容线索,有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僧一道)在情节中的隐现(第1、8、12、25、36、66回等);有叙述者石头幻化的通灵宝玉的现实经历,甚至包括着特定的象征意蕴。n2.现实网络叙事结构:由体现双重悲剧的两条基本线索扭结而成。n两条线索:贾府盛衰;宝黛钗爱情婚姻。n红主线的5种说法:n(1)“宝黛爱情故事说”:宝黛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中心事件;n(2)“四大家族盛衰过程说”: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过程;n
17、(3)“宝玉叛逆道路说”:以宝玉叛逆性格形成和发展为中心,以宝玉和贾政等人人生道路的叛逆与反叛逆为基本情节;n(4)“凤姐中心说”:以王熙凤理家为主线,以宝黛爱情为副线;n(5)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兴衰过程为副线。n贾府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和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才是两条主线,并且经纬交织,在广阔的封建贵族生活的场景上构成鲜丽的画面。n(1)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线索。n第1回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神话,“还泪之说”,预示出全书故事线索:“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n第5回“红楼梦曲子”,尤其是终身误枉凝眉,暗示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n终身误:都道是金
18、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n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n具体描写中,这一线索贯穿全书始终:有3/4的回目中写到。n宝黛爱情悲剧4阶段:n萌芽:n黛玉进府后,宝黛均在孩提,同处贾母房中,同止同息,形影不离,“故略比别的姐妹熟惯些;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29回)。n试探:n随着年龄增长和感情
19、日益深厚,宝黛爱情进一步发展。进大观园后,着重写既心心相印,又无休无止地猜疑、争吵、哀怨的爱情纠葛。n既然彼此相爱,为何又争吵不休?n“你也将真心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意瞒起来,都是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得不有口角之争”。其实“两个人原是一心,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n当然,经常引起口角的还是“金玉良缘”。n定情:n通过互相试探,特别是经过“诉肺腑”、“宝玉挨打”和57回“紫鹃试玉”后,双方爱情已经明确,结束“两假相逢”,变成彼此心照不宣。n说明宝黛爱情经过萌芽,到试探,再到巩固后,已到生死不渝地步。n结局:n89回“蛇影杯弓颦卿绝粒”,96回“泄机关颦儿
20、迷本性”,97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98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等,就是对宝黛爱情悲剧具体生动描写。n围绕宝黛爱情悲剧,小说还写了宝玉宝钗的婚姻悲剧,此外还写了秦钟与智能儿、贾蔷与龄官、贾云与小红、司棋与潘又安、柳湘莲与尤三姐等人的爱情悲剧,这就使宝黛的自由恋爱有了一个群星拱月、彼此映照的环境。n(2)贾府由盛而衰线索。n虽不及宝黛爱情线索清晰鲜明,却是客观存在。以大事件大场面为关节,呈现着盛极伏衰、由盛转衰的渐变过程,贯穿着“毁”与“补”的矛盾。n主要情节:秦氏之丧(13-14回)、元春省亲(17-18回),两宴大观园(39-41回)、贾府过年(53-54回)、中秋夜宴(75-76回)。n冷
21、子兴演说荣国府概括贾府“末世”特征:“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之后,它们起着显示贾府渐衰的阶段性标志的作用。n家族衰亡史既是一条统摄全篇的主线,又是宝黛爱情悲剧的背景。大故事家族兴亡史中包含着无数小故事,无数小故事却又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全书以兴衰为经,以情为纬,两相交织而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有机整体。这才是红。n如果以兴衰为经,以兴衰为纬,那就不是“红楼”,而是“三国”或别的历史演义。如以情为经,又以情为纬,那也不是百科全书式的红,而成为扩大了的西厢记牡丹亭。在由兴而衰的大趋势中,许多以情为核心的小故事中,衬托着最动人最重要的宝黛爱情故事。n附录“焦大醉骂”:n吃毕晚饭,因
22、天黑了,尤氏说:“先派两个小子送了这秦相公家去。”媳妇们传出去半日,秦钟告辞起身。尤氏问:“派了谁送去?”媳妇们回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尤氏秦氏都说道:“偏又派他作什么!放着这些小子们,那一个派不得?偏要惹他去。”凤姐道:“我成日家说你太软弱了,纵的家里人这样还了得了。”n尤氏叹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
23、,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今儿又派了他。”凤姐道:“我何曾不知这焦大。倒是你们没主意,有这样的,何不打发他远远的庄子上去就完了。”说着,因问:“我们的车可齐备了?”地下众人都应道:“伺候齐了。”n凤姐起身告辞,和宝玉携手同行尤氏等送至大厅,只见灯烛辉煌,众小厮都在丹墀侍立那焦大又恃贾珍不在家,即在家亦不好怎样他,更可以任意洒落洒落。因趁着酒兴,先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事就派别人,象这等黑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我。没良心的王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
24、们这一起杂种王八羔子们!”正骂的兴头上,贾蓉送凤姐的车出去,众人喝他不听,贾蓉忍不得,便骂了他两句,使人捆起来,“等明日酒醒了,问他还寻死不寻死了!”n那焦大那里把贾蓉放在眼里,反大叫起来,赶着贾蓉叫:“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凤姐在车上说与贾蓉道:“以后还不早打发了这个没王法的东西!留在这里岂不是祸害?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25、贾蓉答应“是”。n众小厮见他太撒野了,只得上来几个,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众小厮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唬的魂飞魄散,也不顾别的了,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n凤姐和贾蓉等也遥遥的闻得,便都装作没听见。宝玉在车上见这般醉闹,倒也有趣,因问凤姐道:“姐姐,你听他说爬灰的爬灰,什么是爬灰?”凤姐听了,连忙立眉嗔目断喝道:“少胡说!那是醉汉嘴里混吣,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说没听见,还倒细问!等我回去回了太太,仔细捶你不捶你!”唬的宝玉忙央告道:“好姐姐,我再不敢了。”凤姐道:“这才是呢。等到了家,咱们回了老太太,打发你同秦家侄儿学里念书去要紧。”说着,却自回往荣府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