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22课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历史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现实原因:为转嫁经济危机,缓和矛盾,摆脱困境为转嫁经济危机,缓和矛盾,摆脱困境中国方面:中国方面:国共内战,为日本提供了有利时机国共内战,为日本提供了有利时机国际上:国际上:西方国家实行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西方国家实行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困境,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困境,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一、局部抗战一、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军关东部队在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
2、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由于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仅4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武装侵略的开始,也是它为独占中国、称霸亚洲而走向世界战争的开端。一、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14年抗战的开始日本局部侵华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局部抗战中国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华北事变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133134133134页第一框页第一框“局部局部抗战抗战”,完成以下表格。,完成以下表格。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政府:东北人民:东北人民:共
3、产党:共产党:爱国学生:爱国学生:共产党:共产党:国民党爱国将领:国民党爱国将领: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人民革命军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八一宣言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瓦窑堡会议一二一二.九学生运动九学生运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一、九一八事变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始局部抗战的开始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内心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就明白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取各种见解并加以容纳,七十岁时就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11.总结: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
4、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它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如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蟋蟀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善于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樵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小麻雀
5、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两个自然段):写阴历年前某天夜晚,航行在沅水上的渡船泊于鸭窠围岸边,水手歇夜,以及湘西特有的吊脚楼景观。第二部分(从“河面大小船只泊定后”至“灶中正火光熊熊”):透过作者的想象,叙写水手们到岸上吊脚楼吃“荤烟”或烤火歇息的情景。第三部分(从“邻近一只大船上”至“也是很显然的事了”):由邻船一位水手的举动引起回忆,“
6、温习”了十五年前自己经历的同样的情形。第四部分(最后三个自然段):写午夜时分水面上渔人“赶白”的古怪声音及由此引发的对湘西人历史命运的思考。4.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什么?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结合生活实际,请谈谈自己的理解。5.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26(观音菩萨)用(净瓶中的水)医活了人参果树。依旧以上文“不愿意参加家族聚会”的书信体写作为例。如果一开始便站在“孝道”的道德高位说教,只能进一步激发逆反心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立足于收信人的立场,由其不愿意参加家族聚会这一事实而逆推其各种原因,再
7、针 对这些原因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西安事变背景:蒋介石调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围攻陕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1936年12月,蒋介石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华北危急,局势紧张和平解决原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中共正确运用统一战线政策;当事各方以民族大义为重;国际上的支持。意义:是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二、全面抗战的开始卢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所制造的事件。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晚上日本借口一名
8、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中国驻军拒绝这一无理要求,日军进而挑起事端炮轰宛平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标志着日本帝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进入了八年的全面抗战时期。进入了八年的全面抗战时期。二、全面抗战的开始二、全面抗战的开始洛川会议 为了贯彻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并提出了为贯彻这个纲领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和政策。洛川会议所确定的原则和纲领,为争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三、日军的侵华暴行南京大屠杀 日军攻入南京以前,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向部队
9、下令:占领南京必须做周祥的研究,以便发扬日本的武威,而使中国屈服。在这个指令下,日军进占南京后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长达六周之久,共有三十万中国人被杀害。南京大屠杀是一次残酷的、野蛮的、疯狂的、灭绝人性的暴行。三、日军的侵华暴行三、日军的侵华暴行三、日军的侵华暴行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天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18 唐僧西天取经所经历的第一难是在(双叉岭)遇到(熊山君、特处士、寅将军),神仙(太白金星)把他搭救出来。概括题是目前中考的高频考点,不管是散文、小说、议论文
10、还是说明文都会有相关题型出现。所以学生们现在要特别注重这个题型。不要笑话农家腊酒的浑浊,丰收年份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好像没有了去路时,眼前忽然出现了柳色深绿、花光红艳的山村。箫鼓的声音接连不断,春社日已临近了,村民们衣冠简朴,村子中古风尚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也可能随时会手拄拐杖半夜前来叩门。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仿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秋天来啦!瞧!树林里,枫树穿上了火红的衣裳;田野里,稻穗扎起了金黄的头发;果园里,各种各样的水果聚在一起。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正如开头所言,我曾为聚会苦恼,现在也正在通过以上方法
11、逐渐享受聚会。我的经验对你或许不会有用,但我希望我们都不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六、中心思想:这首诗生动的描绘了西北边塞奇异的雪景,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依恋、惆怅之情。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2、要结合时代特点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打上烙印。比如,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着两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旧王朝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另一方面异族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多表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苦。或抒
12、写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驱逐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因此我们读宋词、宋诗和清诗,总感觉少了唐诗的雄伟的气魄和高昂格调,取而代之的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家国之愁和悲凉之气。8江南逢李龟年中流露出作者对开元盛世无限眷恋的句子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表现出作者对时代沧桑和人生巨变的深沉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中写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或是抒发诗人无穷感慨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百花凋零、草木枯萎的季节。有许多人赞美春天,因为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有人称赞夏天,因为夏天是个百花齐放、树木茂盛的季节。然
13、而我却更爱这迷人的秋天。8、叶子从大树上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大雁展翅飞翔。地上洒满了落叶,像一条金光大道,载着我的梦想伸向远方。3、要利用暗示信息 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解读诗词时必须细心阅读,充分利用。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941年初的一个黎明,一队日伪军把河北省丰润县的潘家峪团团围住,将全村男女老少赶到村西一个大坑里,逼问八路军的去向。潘家峪人宁死不屈,拒不回答。丧心病狂的日军就用机枪、手榴弹进行残酷屠杀。在这次惨案中,全村一千五百多人中有一千二百多人被杀害。三、日军的侵华暴行日本的殖民统治(1)政治:实行“以华制华”方针,1940年3月,日本扶植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2)经济:实行“以战养战”,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制”;还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3)军事:日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