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五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解析版).doc

上传人(卖家):青草 文档编号:433517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五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常州五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常州五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常州五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常州五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常州五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三)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时隔8年,那个写活着的余华又活了!他的长篇新作文城将由新经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城继续在人生、命运、时代等余华曾深刻挖掘的主题上求索,书写一个人在命运浪涛里的寻找,以及一群人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在溪镇人最初的印象里,林祥福是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哪怕后来成了万亩荡和木器社的主人,他身上的谦卑和沉默依旧没有变。他的过去和一座谜一样的城联系在了一起,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找一个不存在的地方。他原本不属于这里,

2、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自1990年代活着出版以来,从张艺谋改编同名电影,将福贵的经历搬上荧幕,到易烊千玺手写读后感,“随着福贵走在洒满盐的路上”,一代代读者,不分老幼,不分城乡,一遍遍读他的作品,从小说中看到现实,在感动中获得力量。活着让每个读过福贵故事的人都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透过文城,读者也将在那个熟悉的余华身上,窥见他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余华曾这样谈写作:“一个梦,让一个记忆回来了,然后一切都变了。”也

3、许正是因此,他的许多小说都在书写记忆,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 在文城中,余华继续追寻一段被历史记忆封存的时光,同时,他也突破以往的创作,把故事背景上溯至活着之前那个更残酷的清末时代。余华在讲述这段往事时,承续了民间叙事的风格,不动声色地融入魔幻色彩,从不同视角讲述了林祥福、纪小美以及与他们相连的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颠沛起伏,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余华曾这样说,“我的每一次写作都让我回到南方。我现在叙述里的小镇已经是一个抽象的南方小镇了,是一个心理的暗示,也是一个想象的归宿。”而在文城中,余华不仅书写熟悉与亲切的南方小镇,还描绘种着高粱玉米的黄河北边。

4、文城也将见证一个我们曾熟悉的余华的回归那个采用底层视角、关注普通人“活着”的壮美故事、将历史和时代真正融入人物生活的余华,他是一位忠实的叙述者,也是一位耐心的聆听者。 这样的余华有着独特的文学力量,能够令自身经历截然不同的读者,与他的文字产生情感上的相通与共鸣。正如他所说,“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些。”(摘编自傅小平余华长篇新作推出,2021年02月22日文学报) 材料二 这几天,一张著名作家余华在某培训机构活动中演讲如何在中高考中写好作文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热传。很多人都对此表示迷惑

5、不解,还有人把此事直接上升到了“文学已死”的高度。 余华能不能教高考作文?以余华今时今日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当然有资格在公开场合谈论一下高考作文。 有人认为,余华是大作家,但未必了解高考作文怎么写。此类质疑不无道理,但又有些小题大做。首先,听一场演讲就能学会写作文本身就是天方夜谭;其次,余华演讲的主旨也不是教学,而是鼓励广大考生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希望他们爱上文学。 所以,完全没必要给余华扣上一个“文学已死”的大帽子。但余华教作文引发的争议,背后还有值得探究的真问题。 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余华所代表的纯文学和高考作文所代表的应试作文,评价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当下的作文教学或者说语文教育,该

6、以何种方式接纳文学,很受社会关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20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文章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惊艳了阅卷老师,得到满分。但当被公布在互联网上后,它遭到的却是“群嘲”这位小作者不会“说人话”,华丽的语言之下,只有贫乏的思想。 平心而论,小作者没有错,高考作文本来就是要讲技巧的;网友们也没有错,没有人喜欢无病呻吟、卖弄技巧的文章。问题出在,优秀的高考作文和优秀的文学作品,未必是重合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一位能够在高考作文中获得高分的考生,可能应试技巧高超,但很可能不懂文学,也对文学没有多少兴趣。这种情况无疑是遗憾的我们培养出了很多拥有应试技巧却未必有充足人文素

7、养的“人才”。 余华的文学造诣再高,也未必是那个适应考试形势的教练员。余华和高考作文联系在一起,依然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社会在呼吁、政府在关心、高考在改革,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观念高考作文的分数,不该是人生的目标。 语文和文学都需要“出圈”“破界”,互通有无,加强交流,以人为本,放眼未来。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拥有更高素养的人才。(摘编自2021年3月13日,光明日报李勤余余华教作文引争议,背后的真问题是什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城突破了活着的民间叙事风格,融入魔幻色彩,从不同视角讲述林祥福们的爱恨悲欢、颠沛起伏以及时代之

8、殇。B.文城讲述林祥福、纪小美以及与他们相连的各色人物的故事,书写历史记忆,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新的突破。C.202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惊艳了阅卷老师,但华丽的语言之下,只有贫乏的思想。D.优秀高考作文和优秀的文学作品,未必是重合的。高考作文获高分的考生,应试技巧高超,但大多不懂文学,对文学没有兴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于在意高考作文分数,导致很多学生拥有应试技巧却没有充足的人文素养,这反映出当下语文教育的不足。B.语文和文学都必须“出圈”“破界”,以人为本,放眼未来,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拥有更高素养的人才。C.读过余华

9、小说的人,都能从小说中看到现实,在感动中获得力量,相信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余华的影响,材料一侧重于写余华的文学力量,材料二写余华引起的对当下作文教学的思考。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作家阿来曾跟记者说“我可以跟你讨论任何话题,但请不要是高考作文。我没有关注。”他认为高考作文与文学创作关系不大。B.作家梁晓声认为很多高考学生只有情调,没有情怀,没有情愫,没有真情实感。有无情怀和情愫是一般的作文和好作文的区别。C.作家叶永烈点评高考作文,觉得高考作文应该对语文起到“指挥棒”的作用,高考作文命题要大气,让语文教学走得

10、更好。D.北大教授孔庆东对北大培文杯大赛选手说,要尊重高考作文的规矩,同时保持文学梦,两种作文都写出来,成为一代新人。4.时隔8年,余华推出了长篇新作文城,请简要梳理概括材料一的评论要点。5.“余华和高考作文联系在一起,依然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危险任务美蒂姆高特罗 韦斯利载着他的女友博妮塔,将车停在皮坎街坑坑洼洼的车道上。在这辆老旧的庞蒂亚克里,他们争吵了起来。博妮塔绷着脸,声音粗得如锉刀锉物一样让人难以忍受。她想去听特里特的音乐会,要韦斯利去买两张四十元一张的门票。可是,韦斯利却坚持买二十元一张的,

11、他的解释是,这样的票价更适合他们。 韦斯利嘎嘎作响地磕起他的牙齿,发现自己的耐心快要消失殆尽,感觉自己就像酗了酒,在醉眼矇眬的幻境中操起一把椅子正要扔下。博妮塔把双臂叉在胸前,称他为路易斯安那州派因油区最吝啬的约会者。“你可以回家了,你去等着有人捧着一束玫瑰爬进你的窗口吧!”他嘶喊道,“记住,不要等我了!” 韦斯利转身走进父亲的厨房,父亲正坐在餐桌边,喝着一杯冰茶。“我想,你应该回来揽下店里斩肉的活。和我以前一样,你这方面是个行家。这远比为砾石公司开车靠谱,你不是做那事的料。” 韦斯利朝窗口走去。“我运砾石已有好一阵子了,我觉得这活不错。”他靠在木制的窗框上,凝视自己破旧的庞蒂亚克,一缕带着油

12、气的黑烟从发动机罩壳的小孔逸出,腾腾升起。 父亲继续喝他的冰茶,没有搭他的腔。 事实上,韦斯利比砾石场里其他司机都要跑得勤快,他每天以飞快的车速运送石头到建筑工地去,他渐渐习惯途中空气突然发出的爆破声,那是因为车底的轮胎遭道路磨损而引起的。他觉得驾驶卡车比摆弄自己那辆庞蒂亚克强多了,由于被重以吨计的碎石压着,车子仿佛是贴着路面飞行,这让他觉得自己开着一辆运输机。要是前面车道上有辆大轿车以六十五码的速度行驶,他会以九十码的速度飞一样冲上前去超越它,让车轮溅起一片水花;而后面的挂车,有五十英尺长,一块松开的油布在它上面狂乱地飞舞着,煞像巫婆的披风。 第二天一早,他像往常一般到公司等活干,然后就看到

13、工头摇摆着他的大肚腩从简易工棚里跑出来,攀到卡车的阶梯上,向窗内探进他那张长满胡须的黑脸。“如果到九点钟你还不能将这鬼东西送到新奥尔良,”他说,“你就别再回来干这行当了,当掉卡车,在乡下待着吧。” 韦斯利迟疑了一下,接着从驾驶座底下抽出一根钢棒,狠命地敲打每只轮胎,检查它们是不是都充足了气。这是一辆超长的拖车,里面堆满潮湿的碎石,韦斯利很快把它开上了弯弯曲曲的两车道柏油路。在每次换挡时,他都会重重地踩下油门。他一点儿也不考虑行车的危险,他将眼前的挡风玻璃当作是一块视频游戏的硕大屏幕,窗外向他呼啸涌来的不过是一些滑向真空显像管的电子图像。他看了看表,八点零五分,新奥尔良的建筑工地在九点钟必须用这

14、些砂砾来混水泥,否则就只好把前来轮班的工人打发回家。“岩石之王”在他脚下跳跃着、奔跑着,就像一头在惊鹿后面穷追不舍的狼。 他的车风驰电掣,在一个斜坡的底部,他为了超过一辆疾驰的灰狗巴士,让车轮打了一个弧线,飞快地插入右边的车道。这时他觉得车轮在快速转动和不规则地跳动,仿佛马上就要飞离路面。“天啊,”他带着惊慌和恐惧大声嚷了起来。但是,当他进入笔直平坦的路段时,他反倒像是在经历一段晦暗平庸的人生,觉得异常空虚、乏味。他打开雷达探测器,心想,这趟运载任务一定得完成,如果能在九点钟之前进入市中心,他就可以获得三倍的报酬。 卡车被加速到八十码。韦斯利急匆匆踩下制动器,从后轮胎冒出一些黑烟。此刻,这个视

15、频游戏必须完美地进行。他驾车的速度无人可以匹敌,这速度简直令他陶然若醉,直到他的车爬上一个红顶小丘的坡峰,他看见倾斜弯曲的下坡路在他脚下蜿蜒而去。他只管驾驭他的机器,如同少年时任意驱驰的单车,完全不关乎铁和岩石。他的车驶入山坡底下的弯道,开到一辆停着的校巴后面,校车前面摆着一块模糊不清的锡皮警示牌,十几个儿童正牵着一根绳子依次过马路。韦斯利卡车的轮胎好像受到了惊吓,发出惊人的嚎叫。那些堆在车上的碎石块纷纷落下,敲在驾驶室顶上,他能够听出,翻新过的轮胎一个个爆脱了外胎。当孩子们一张张小脸从眼前闪过,他似乎刚从“视频游戏”中惊醒过来,双臂上的汗毛一根根竖了起来,腿上的肌肉在痉挛,当卡车向前冲撞要超

16、越校巴时,他不敢正视眼前即将发生的一切,他紧闭双眼喊叫着,终于这辆车像是淘气的孩子在父亲的掌掴下畏缩了。 他睁开眼睛,卡车已经滑出柏油路面,闯入路边一个泥坑里。韦斯利的双臂和双腿就像是没有感觉的橡胶。他转过头对着旁边反射镜里映出的视觉空间,心想那里面一定有后面灾难的缩影。这时候有三四个小脑袋从路边的沟渠里探了出来,朝他的方向张望,这证明似乎没有人受伤。他听到陷在污泥中的轮胎在发出嘶嘶的声响,空气中散着焦物的恶臭。此刻,他恐慌极了,也动弹不得,所能做的就是局促不安地蠕动身体。(选自蒂姆高特罗死水恶波,原题为空路不堪望,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斯利和女友为

17、音乐会门票价而争吵,这表明他生活拮据,这也是他拒绝父亲建议而坚持继续为砾石公司开车的原因之一。B.韦斯利开车时产生驾驶“运输机”的错觉,这是因为运送的货物过重,而他驾驶速度极快,这一交待也是为展开后面的情节作铺垫。C.“危险任务”的故事反映了一部分现代人的生活状况,他们试图改变现状,于是只能肩负重担冒险前行,韦斯利的遭遇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D.韦斯利极速行车险些撞向校巴和儿童,卡车最终滑出路面陷入泥坑,这场事故使他无法准时到达目的地,他因为这一点而感到极度恐慌。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韦斯利冒险驾车为中心情节,叙事简洁,节奏紧张。主人公对三倍报酬的憧憬

18、与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局形成强烈反差。B.小说把韦斯利的人物刻画置于和女友、父亲的人物关系中,既交待他的生活现状,也在不同个体的形象比照中突出其性格特点。C.小说有意渲染韦斯利极速驾驶卡车的“陶然若醉”,把主人公开车过程描述为“视频游戏”,展现人物极端的精神状态。D.小说中把卡车比作受惊的狼,并用“嚎叫”一词写轮胎发出的声音,这些描写手段有助于衬托人物形象,并营造紧张的气氛。8.作者在故事的叙述中,多次提到“九点钟”这个时间点,这一细节的安排有什么效果?9.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中引用了斯蒂文森的一句警语:“的确,我们不再有成为奴隶的危险,可是我们却有成为机器人的隐忧。”请结合这篇小说的文本内容作简要

19、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宗弘治元年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马文升厉色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三月,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凯切。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机。祖宗黎明视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四方朝贡,奚所瞻观?矧今各边启衅,四

20、方荐灾,尤为可虑。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乃令内官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十八年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

21、:“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不允。大夏为言:“珊实病。”上曰:“主人留客坚,客且为强留,独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久之,珊与大夏皆叩首泣。珊出而语大夏曰:“死此官矣。” 谷应泰曰:“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又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注】谷应泰(16201690年)字赓虞,别号霖苍,清初学者,所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B.吏

22、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C.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D.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耕籍田,又称“亲耕”“籍礼”,即春耕前天子亲自耕田,以示重视农耕。B.视朝,指天子临朝听政,明代早朝一般在凌晨五点开始,中后期有所废弛。C.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相同

23、,都表示辞官。D.叩首,即伏身跪拜,以头叩地;稽首、顿首、叩首都是我国古代的跪拜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厉行勤俭,爱惜民力。马文升提出皇室应该节省用度,以苏民困,话语恳切而尖锐,孝宗能够赞许采纳建议,并全都遵照施行。B.孝宗理性治国,整肃吏治。孝宗皇帝鼓励马文升按实际情况认真考课天下官吏,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C.孝宗虚怀纳谏,能思己过。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D.孝宗重用贤良,君臣亲密。戴珊因年老多病上疏求退,明孝宗没有答应并伤心落泪;戴珊深受感动,并知恩图报,

24、表示将为国尽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14.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谷应泰盛赞“孝宗之世”可谓“和乐”,和乐之景有哪些表现?他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赠成封州陆游绿发临边固已奇,不应憔悴客京师。极知自有封侯骨,但要无忘耕垄时。意气覆毡书捷布,风流横槊赋新诗。平生每恨相从少,满眼关山又语离。【注】封侯骨,典出汉书。翟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数为掾史所詈辱。汝南蔡父认为其有封侯的骨相,后来翟方进曾为相。耕垄,指“躬耕陇亩”,语出诸

25、葛亮传。覆毡,比喻才思敏捷,典出北史陈元康传。横槊,即“横槊赋诗”,语出苏轼前赤壁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首句写朋友青春年少到边疆(封州)任职,固然已经算是惊奇之举,寓含赞扬之意。B.第二句话锋一转,表面写朋友不应面容憔悴客居京师,实则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之情。C.颔联写诗人深知自己有封侯骨相,但不会忘记“躬耕陇亩”,借典故表达自己的志向。D.尾联感慨平生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不多,短短相聚,就知道要分开了,只好匆匆话别。16.颈联“意气覆毡书捷布,风流横槊赋新诗”是这首诗的诗胆(即核心思想)所在,请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26、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解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 ,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历代帝王在施政时大多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诗心”本是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天然文化基因, 。可惜的是,有多少人在嘈杂喧闹中流于自怨自怜或自夸自恋的浮夸,对平庸和碎片化信息 ,渐渐忘却了血脉里的传统文化因子。“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27、”苏轼的自我质问,也许是夜闹风静之时,你我都会兴发的自我质问。身体是自己的,又仿佛不是自己的,为 而活,为房子、存款而活,为许许多多丢不掉的牵挂而活着。 能不能暂时丢下这些营营的忙碌,让灵魂诗意地栖居,让“此身”真正属于自己?外卖小哥雷海为做到了,民警陈曦骏也做到了。诗词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不是有着炫目光环的诗词大会总冠军,而是一名借由诗词超越庸常的平凡的劳动者。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融在血脉中的种子只要 ,泥融沙暖,它就能发芽。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源远流长随波逐流养家糊口春风化雨B.薪火相传随声附和安身立命惠风和畅C.源远流长随声附和养家糊口惠风和畅D.

28、薪火相传随波逐流安身立命春风化雨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词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不是有着炫目光环的诗词大会总冠军,而是一名借由诗词超越庸常的平凡的劳动者。B.诗词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不仅是诗词大会总冠军的炫目光环,而且是作为一名平凡的劳动者借由诗词超越庸常。C.诗词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不仅是有着炫目光环的诗词大会总冠军,而且是一名借由诗词超越庸常的平凡的劳动者。D.诗词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不是诗词大会总冠军的炫目光环,而是作为一名平凡的劳动者借由诗词对庸常的超越。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6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本世纪末,人类可能将面对一片没有珊瑚的海洋。研究发现,新生珊瑚数量比历史同期下降了89%。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珊瑚的减少?这要从珊瑚的生长机制说起。()。虫黄藻能为珊瑚提供能量物质。但这要在温度适宜的海水中。当海水升温到一定程度时,虫黄藻不再生产能量而产生有毒物质,珊瑚就会将虫黄藻全部吐出体外,迎来死亡结局。 ,海洋酸化的危害更大。海洋酸化是二氧化碳过量排放造成的。珊瑚虫是通过合成、分泌碳酸钙形成珊瑚礁的。而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造成全球海洋表层的pH值降低, ,合成碳酸钙所需要的能量就会变高一点。而珊瑚虫正是通过合成碳酸钙形成珊瑚礁的。珊瑚虫合成碳酸钙消耗的能量

30、越多,相应地,用来抵御病虫害、抵御环境压力甚至是 的能量就会越少,随之其寿命会进一步缩短,出生率也会进一步降低,最终珊瑚就会濒临灭绝。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珊瑚的缤纷色彩主要源于体内共生的单细胞生物虫黄藻B.虫黄藻这种体内共生的单细胞生物形成了珊瑚的缤纷色彩C.形成珊瑚的缤纷色彩的是虫黄藻这种体内共生的单细胞生物D.体内共生的单细胞生物虫黄藻形成了珊瑚的缤纷色彩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回顾2021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在

31、某种程度上存在内卷、倦怠、躺平的现象。有学者认为:“我们是一个追赶超型的国家。中国人都是很勤奋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也是勤奋工作的结呆。我们完全贷成和鼓励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同时,我们反对常态化的过度劳累。” 远离倦怠、远离喧嚣、保持身心健康,追求个体生活的质量,需要关注四个关键词: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外在的世界即使再嘈杂,我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人生安排的得清爽明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上述关键词中任意两个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解析】1.A.材料一原文表述:“突破以往的创作,

32、把故事背景上溯至活着之前那个更残酷的清末时代。”余华在讲述这段往事时,“承续了民间叙事的风格”。B.正确。C.依据材料二“但当被公布在互联网上后,它遭到的却是群嘲这位小作者不会说人话,华丽的语言之下,只有贫乏的思想”,“华丽的语言之下,只有贫乏的思想”,是互联网上“群嘲”观点。D.材料二原文“可能应试技巧高超,但很可能不懂文学,也对文学没有多少兴趣”,可能变必能。故选:B。2.C.材料一原文:“自1990年代活着出版以来从小说中看到现实,在感动中获得力量。活着让每个读过福贵故事的人都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说的是活着,不是余华的小说。故选:C。3.D.材料二的

33、观点是语文和文学都需要加强交流,以人为本,放眼未来,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拥有更高素养的人才。本项符合。故选:D。4.依据材料一“文城继续在人生、命运、时代等余华曾深刻挖掘的主题上求索,书写一个人在命运浪涛里的寻找,以及一群人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小说主题。余华继续在人生、命运、时代等深刻挖掘的主题上求索。依据材料一“在文城中,余华继续追寻一段被历史记忆封存的时光,同时,他也突破以往的创作,把故事背景上溯至活着之前那个更残酷的清末时代”,题材创新。突破以往的创作,把故事背景设定在前作少有着墨的清末年代,书写历史记忆。依据材料一“余华在讲述这段往事时,承续了民间叙事的风格,不动声色地融入魔

34、幻色彩,从不同视角讲述了林祥福、纪小美以及与他们相连的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颠沛起伏,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叙述特色。承续民间叙事风格,融入魔幻色彩,从不同视角讲述故事。依据材料一“文城也将见证一个我们曾熟悉的余华的回归那个采用底层视角、关注普通人活着的壮美故事”,艺术效果。采用底层视角、关注普通人“活着”,将历史和时代融入人物生活,忠实叙述、耐心聆听,令读者产生共鸣,具有独特的文学力量。5.依据材料一“文城继续在人生、命运、时代等余华曾深刻挖掘的主题上求索,书写一个人在命运浪涛里的寻找,以及一群人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材料二“其次,余华演讲的主旨也不是教学,而是鼓励广大考生积极

35、面对人生的挑战,希望他们爱上文学”,可以引导考生思考人生、命运、时代等主题,书写属于自己的思想感受,而不是玩弄技巧。依据材料二“我们当下的作文教学或者说语文教育,该以何种方式接纳文学,很受社会关注”“社会在呼吁、政府在关心、高考在改革,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观念高考作文的分数,不该是人生的目标”,能够引发人们对“当下的作文教学或者说语文教育,该以何种方式接纳文学”的关注,呼唤教学改革,让青年学生爱上文学,提高人文素养。依据材料二“语文和文学都需要出圈破界,互通有无,加强交流,以人为本,放眼未来。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拥有更高素养的人才”,语文和文学需要“出圈”“破界”,

36、互通有无,加强交流,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拥有更高素养的人才。【答案】1.B2.C3.D4.小说主题。余华继续在人生、命运、时代等深刻挖掘的主题上求索。题材创新。突破以往的创作,把故事背景设定在前作少有着墨的清末年代,书写历史记忆。叙述特色。承续民间叙事风格,融入魔幻色彩,从不同视角讲述故事。艺术效果。采用底层视角、关注普通人“活着”,将历史和时代融入人物生活,忠实叙述、耐心聆听,令读者产生共鸣,具有独特的文学力量。5.可以引导考生思考人生、命运、时代等主题,书写属于自己的思想感受,而不是玩弄技巧。能够引发人们对“当下的作文教学或者说语文教育,该以何种方式接纳文学”的关注,呼唤教学改革,让青

37、年学生爱上文学,提高人文素养。语文和文学需要“出圈”“破界”,互通有无,加强交流,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拥有更高素养的人才。【解析】6.D.根据最后一段内容“韦斯利的双臂和双腿就像是没有感觉的橡胶。他转过头对着旁边反射镜里映出的视觉空间,心想那里面一定有后面灾难的缩影”可知,韦斯利感到极度恐慌并不是因为“他不能准时到达目的地”,而是因为事故突然发生,差点酿成大祸,韦斯利尚未从惊魂一刻中缓过来,情绪尚未得到缓解。故选:D。7.A.“叙事简洁”的说法不正确,而且“结局”符合前面的叙事逻辑,可以说正在阅读者的“意料之中”,而非“意料之外”。故选:A。8.从第八段“如果到九点钟你还不能将这鬼东西送到

38、新奥尔良”“你就别再回来干这行当了,当掉卡车,在乡下待着吧”可知,“九点钟”是期限;从第九段“八点零五分,新奥尔良的建筑工地在九点钟必须用这些砂砾来混水泥,否则就只好把前来轮班的工人打发回家。岩石之王在他脚下跳跃着、奔跑着,就像一头在惊鹿后面穷追不舍的狼”可知,“九点钟”带给了主人公压迫与紧张;从第十段“如果能在九点钟之前进入市中心,他就可以获得三倍的报酬”可知“九点钟”蕴含了主人公对丰厚报酬的希望。据此,从人物角度理解,“九点钟”是期限,也是希望,加剧了主人公内心的紧张与迫切;从情节上分析,重复这个时间点,可以加快小说的情节展开,是叙事更加紧凑;从效果上分析,“九点钟”的这个具体的时间,具有

39、真实的氛围,有强烈的代入感。9.首先分析题干句子内容,强调了人类在机器的控制下有成为“机器人”的隐忧。再分析小说内容,主人公韦斯利驾驶的卡车是“机器”,他在工头的威胁和金钱的诱惑下,顶着各种压力送东西,有“机器人”的感觉。从韦斯利的人物关系上分析,他的女友是“博妮塔绷着脸,声音粗得如锉刀锉物一样让人难以忍受”,对他的态度是嘲讽;父亲的态度是“这远比为砾石公司开车靠谱,你不是做那事的料”,父亲并不看好韦斯利的工作;“如果到九点钟你还不能将这鬼东西送到新奥尔良”“你就别再回来干这行当了,当掉卡车,在乡下待着吧”,工头对韦斯利是威胁,由此可知,他的社交环境是冷漠的,以至于他接到任务后从“人”向“机器

40、人”蜕变。最后韦斯利发生车祸,没能完成任务,他害怕又担忧,说明我们现代人生活在被各种机器“解放”的环境,也有着被这些机器操控,蕴含了作者对现代人“畸变”的担忧。【答案】6.D7.A8.对主人公而言,“九点钟”是期限,也是希望所在,从而加剧了人物内心的紧张感和迫切感;从情节来看,“九点钟”作为具体的时间点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情节的节奏,使叙事更加紧凑;突出这个时间点,也给读者营造出真实的氛围,增强读者的代入感。9.韦斯利驾驶的“卡车”是机器,而他本人也在重压下成了受被操纵不能停歇的“机器人”;韦斯利处于冷漠的社人群关系中,女友对他无情的嘲讽、父亲和他之间的分歧隔阂、工头对他的威胁,都促使他更快由“人

41、”蜕变为“机器人”;小说以韦斯利的故事揭示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的生存危机,表达了对人被“物化”甚至“畸变”的深切担忧。【解析】10.“事诗书”和“躬案牍”是并列结构,共用主语“天下士”,中间不必断开,排除A、D;“奔竞”是“士”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C。句子翻译为:吏部尚书屠镛上疏请求禁止从宫内直接发出诏令,说:“天下的读书人研读诗书,处理公务,几十年不能达成愿望;而追名逐利的人有的凭借一技之长蒙受宠幸,就好像捡起一根草(那么容易),不可把这作为准则。”11.C.“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错误,“乞骸骨”是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致仕”是官员年龄为七十岁时辞去官职,相当于

42、现在社会的到了退休年龄申请退休。二者不同。12.A.“马文升提出皇室应该节省用度,以苏民困,话语恳切而尖锐,孝宗能够赞许采纳建议,并全都遵照施行”错误,文中说“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凯切”,文中说马文升所陈述的十五件时政之事,孝宗都采纳施行,而对于“节用”一条,并没有说是否实施。13.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宾语前置句,“是”起到提宾作用,应为“戒怠荒,图励精”;庶:或许;回:挽回;慰:抚慰。句子翻译为: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毕:结束;手:名词作动词,手拿;佐:帮助。句子翻译为

43、:讨论完毕,皇上就各拿一锭白银赐给二人,说:“稍微补贴一下你们过于清廉的生活。”14.由题干可知,首先找到“和乐”所在的位置,在文章最后,然后结合谷应泰的评价以及孝宗之世的表现概括“和乐之景”。如“海内又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这些都是世宗之世的和乐之景,天下安定,民众繁多,战争停息,盗贼也不再横行;如上文所写孝宗之时,君主的表现以及众多臣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孝宗之世,君臣之间极为和谐。然后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用意:结合注释“清初学者”可知,作者是清朝的学者,那么他提到孝宗之世的“和乐之景”自然有借古讽今之意,希望清朝统治者能如孝宗一般虚心纳谏,重用贤才,也希望清朝官员能如马文升、戴珊、刘

44、大夏等人忠心侍君,各尽其才。【答案】10.C11.C12.A13.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讨论完毕,皇上就各拿一锭白银赐给二人,说:“稍微补贴一下你们过于清廉的生活。”14.表现:君臣和谐,天下太平;人口繁多,盗贼不作。用意:借古讽今,讽谏清朝统治者能够像孝宗一样重用贤臣,虚怀纳谏,清朝的官员能如明时的贤臣各尽己能,辅佐君王。参考译文: 孝宗弘治元年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立即斥退他们。三月,马文升分条陈述

45、十五件政事,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部实施推行。在宫内节省费用一条,说:“一切供应的物品,陛下减少一分,那么百姓就能享受一分的恩赐。”言辞切中事理。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书屠镛上疏请求禁止从宫内直接发出诏令,说:“天下的读书人研读诗书,处理公务,几十年不能达成愿望;而追名逐利的人有的凭借一技之长蒙受宠幸,就好像捡起一根草(那么容易),不可把这作为准则。”下达主管的官吏知晓。”大学士刘健上疏说:“自古以来希望天下得到大治的国君,必然很早上朝很晚退朝,日理万机。祖宗黎明时分就临朝听政,每天奏事两次。陛下近来上朝太晚,散朝归去时有时到了傍晚。四方朝贡之人,还怎么瞻仰观看我朝风范?况且现在各边引发嫌

46、隙,挑起争端,四方灾难泛滥,尤其令人担忧。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皇帝赞许并采纳了这个意见。十五年正月,大举考课天下官吏。皇上召马文升到暖阁,吩咐他说:“天下的官员名单都在这儿,爱卿一定要用心考量,不要放纵他们,也不要使他们受冤屈,来彰显官职变迁的公正。”马文升叩头说:“陛下如此想要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宗庙社稷之福,我怎敢不按陛下的意见行事呢?”于是让宦官抱着这些名册下了台阶。自此,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召两广总督刘大夏担任兵部尚书。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此之前,大夏在广东、广西任上,一年

47、中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皇帝召见询问他说:“我一向重用你,你却多次以病为借口推辞,为什么呢?”大夏回答说:“臣年老并且有病,现在天下百姓贫穷,财力困窘,万一有不测之事,罪责在兵部。我估测自己没有能力办理这件事,所以推辞。”皇帝沉默不言。十八年正月,皇上召刘大夏、戴珊当面议论政事。讨论完毕,皇上就各拿一锭白银赐给二人,说:“稍微补贴一下你们过于清廉的生活。”并且嘱咐他们:“不必廷对谢恩,恐怕他人会心怀不满。”戴珊曾经因为年老生病而乞求退休,皇帝没有答应。刘大夏替戴珊说话:“戴珊确实生病了。”皇上说:“主人挽留客人之意很坚定,客人尚且为主人而勉强留下,难道就不能为了我而留下吗?况且天下还没有太平,怎么忍心舍弃我呢!”之后,流泪伤心很久,戴珊和刘大夏都叩头哭泣。戴珊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江苏省常州五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青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