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讲 课外古诗词鉴赏1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写法:点明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月色明朗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巧妙炼字内容:“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重点鉴赏内容情感:第三句表明作者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向三峡驶去,乍离乡土,透露出对故乡故人的恋恋不舍之情末句更是极言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主旨:全诗连用五个地名,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与关怀,写山月更突出
2、了心中的思绪,脍炙人口虽与朋友远隔千里,但情谊依然不改2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题解:江南,这里指湖南一带李龟年,唐玄宗时期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情感:前两句通过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社会繁华鼎盛的眷怀之情重点鉴赏画面炼字情感: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漂泊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面容憔悴的老人,形成了一幅典型的见证时代沧桑的画面“落花时节”,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正是”和“又”两个虚词起承转合,更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
3、流离的感慨主旨: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无限感慨3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题解:行军,行营军营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即故乡炼字:“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前面冠以“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典故写法:“送酒”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因为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实际上写出了旅途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4、重点鉴赏炼字情感:“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深深叹息,百般怜惜“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主旨: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只是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4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画面写法: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作者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悲惨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将士们的思乡奠
5、定情感基调写法情感:“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末句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重点鉴赏主旨: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满的哀愁之情5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题解:秋词有两首,这是第一首写法情感: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写法:该句直抒胸臆,“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
6、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论调的有力否定,气势不凡重点鉴赏画面写法:选取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排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景象的生动描绘内容情感: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飞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主旨:这首诗一改过去诗文悲秋的传统,热情赞美秋天的美好,并借飞鹤直上云霄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6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
7、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题解: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炼字、写法:“期”字两见,其一为妻问归期,一为己答叹其归期无准,一问一答,平铺自然。“涨”字用得极其生动,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写法、情感:诗人展开极其丰富的想象,设想未来相聚的场面,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团聚的期盼之情。主旨: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与回答,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重点赏析7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题解:本组诗
8、共两首,这是第二首炼字写法:“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表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情感:解释了为什么“不自哀”,因为作者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表现出作者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重点鉴赏内容写法: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又自然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情感: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为国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
9、气概主旨:本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表明作者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8 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题解: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内容画面: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下一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重点鉴赏写法:第三句笔锋一转,不说黄河奔腾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主旨: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能够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