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434322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

2、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嚇”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

3、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

4、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选自盛玉雷善

5、用我们的语言宝库,人民日报2019年4月3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美好的春色,人们的表达是不尽相同的,这与人们驾驭语言的能力有较大关系。B时代在进步,互联网也发展迅猛,许多人在语言表达上更偏爱表达简洁的网络用语。C语言折射的是人们的情感,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D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笑”为例意在表达,汉语博大精深,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B“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及诗词的古音讨论,反映出如今语

6、言生活的活跃和复杂。C文章先指出语言表达贫乏这一现象,然后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D作者通过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76.5%的国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表达时不会使用修辞,更不会引用或者是创作诗句。B想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因为现在新词汇层出不穷,不合乎表达规范。C虽然在表达时语言贫乏,但是从存量和增量上来看,词汇的数量都没有减少,而是增多了很多。D一些固定句式或者夸张的语气词,纯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7、(本题共3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扶贫往事侯德云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入瓦城。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

8、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乡干部一拨拨挨村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乡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不可!”车内一阵哄笑。我说:“真去栽啊?”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后来呢?”“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我们三

9、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没办法,乡里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忙了一秋天。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每辆车的车斗边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

10、尝。”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三个听众都笑。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四个人都笑。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年乡政府决定,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第二年春,一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11、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心。”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选自百花园,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

12、、沽名钓誉的领导。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老李头“踢”“冲”“你是不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D小说中多次写到“笑”,但每次笑的含义都不同,“三个听众都笑”,包含了对老朱做法的肯定和赞许;“四个人都笑”则表达出对扶贫工作见成效的开心和满足。5“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6小说写了三个扶贫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艺术效果。(6分)(选做题,若时间紧张,可以不解答此题)二、古代诗文阅读(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

13、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B颔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营造了静谧安详的氛围,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C颈联中作者的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本联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意境。D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驿楼、宫树和马鸣,借物抒情,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8请从写景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6分)(二)名句名篇默写(

14、6分)9、(1)沁园春长沙中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的句子是: ,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 。(3)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十月,一场秋雨过后,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尘世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 );水清冽,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如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从筑就的

15、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水,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心灵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_的素书。她婉约,曼妙,_,不愠不喜,用_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_的境界。静立水畔,听任心灵被潺潺流水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6、)A仿佛水墨画卷中清淡的留白B仿佛水墨画卷的清淡C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D似清淡的水墨画卷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B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C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D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手不释卷 不卑不亢 波澜起伏 百折千回B百读不厌 不骄不躁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C手不释卷 不骄不躁 波澜

17、起伏 百折千回D百读不厌 不卑不亢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来临,意味着接下来天气会更加炎热。此时,人们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去,为之后的丰收打下基础。从农业角度说,“小满”既关涉北方麦粒的饱满,又与南方雨水的 有关。这时候,中国北方冬小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收割在即。在南方,俗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使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小满时节,蚕开始结茧,意味着养蚕人家要 地缫丝。传说称,小

18、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养蚕又对气温、湿度、食物要求很高,加之古人并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因素,蚕丝 ,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俗话说,“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这个节气的名字,也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丰盈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期盼B丰满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祈盼C丰盈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祈盼D丰满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期盼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变得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

19、雨的年份。B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C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D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1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A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B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C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D“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答案1 【答案】

20、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曲解文意,逻辑关系错误。“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所以,并不是“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C。2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

21、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无中生有。论据和论证方法都说错。文章并没有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也没有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的结论。故选D。3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曲解文意,所说对象的范围扩大了。“76.5%的国人”错,原文是“76.5%的受访者”。“国人”比“受访者”的范围大多了。B项,说法绝对,无中生有。“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说法绝对原文

22、,“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由此可见,在表情达意时,能套用流行词汇。另外,选项中是“不合乎表达规范”无中生有。C项,错解文意。“增多了很多”不当。原文是“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原文只是说“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不能理解为“增多了很多”。故选D。4 【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B项,“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

23、誉的领导”不当。“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文中没有依据;“逼迫”说法不准确,乡长说的是“逼着他们富起来”,“他们”指的是老百姓;“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概括不当。故选B。5 【参考答案】老朱是一个精通农业知识、工作踏实、为农民着想、廉洁奉公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精通农业知识。农大毕业生,讲桃子讲樱桃都很内行。工作踏实。给农民栽了一春天的樱桃树。为农民着想。帮菜农联系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廉洁奉公。把菜农送来的蔬菜送到食堂。【解析】本题考核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先概括,后分析。从全文来看,小说重点写的是老朱当乡镇干部时的一些经历,因此小说中的“老朱”应是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形象;再筛选出小说

24、中“老朱”的言行,就可以概括出他的形象特点了。6 【参考答案】三个故事分别展示出扶贫工作中的难心、开心和闹心,多侧面地反映出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使小说内容丰富,更符合生活的真实性。三个故事表现出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百姓对政府由不信任到信任再到依赖的过程,反映出政府扶贫工作逐渐深化,逐渐深入人心,深化了小说主题。小说以老李头的故事结尾,揭示出当前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引人深思。【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选材和谋篇布局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概括出每个故事反映了什么内容,然后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再从内容、主题表达等角度组织答案。从全文来看,三个故事分别表现出“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

25、也闹心”。第一个故事中老百姓不接受樱桃树苗说明他们不信任政府的扶贫工作,第二个故事中百姓抢着报名种菜则反映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第三个故事中老李头抱怨不送种子和化肥则反映出老百姓对政府的扶贫形成了依赖心理,所以三个故事多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反映出政府扶贫工作深入的过程,也反映出老百姓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过程。最后一个故事反映出老百姓对政府扶贫的依赖心理,这种心理显然不利于社会发展,因此以这一故事结尾又起到了引人深思的作用。7 【答案】B【解析】B项,“营造了静谧安详的氛围”错误,秋日中午,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有鼓声,有鸡鸣,不能说是静谧。故选B。8 【参考答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托

26、禾地之静,以蝶飞之动景衬托秋草之静景。视听结合:晚禾、蝶飞、秋草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鹊噪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9、(1)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0【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本题结合后文“像秋日醉人的醇酒”“如儿时记忆中的手绢”分析,“似”与“像”“如”的对应性更好。“秋日醉人的醇酒

27、”“儿时记忆中的手绢”都是“多重定语+中心语”的结构。A项,“仿佛”与后文的“像”“如”结构不一致;B项,“仿佛”与后文的“像”“如”结构不一致,“水墨画卷的清淡”与后文“秋日醉人的醇酒;儿时记忆中的手绢”结构不一致;C项,句子结构与后文一致;D项,“清淡的水墨画卷” 与后文“秋日醉人的醇酒;儿时记忆中的手绢”结构不一致。故选C。11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语序不当,应改为“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删去“使”。A项,“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语序不当,此句缺少主语;B项,“放下所有的牵

28、绊,如同赴一场约会”缺少主语;C项,“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语序不当,“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缺少主语;D项,“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语序恰当,全句句子结构合理,句子成分完整。故选D。12 【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1)百读不厌:一遍又一遍地读,也不觉厌烦。形容作品有吸引力,耐人寻味。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修饰“素书”,应选用“百读不厌”。(2)不骄不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根据“婉约”“不愠不喜”等分析,

29、应选用“不骄不躁”。(3)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波澜起伏:波涛一起一落,比喻文章像波涛一样壮阔起伏,也比喻思潮的起伏变化。根据语境,应选用“柳暗花明”。(4)百转千回: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波澜起伏: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迂回。修饰“境界”,应选用“百转千回”。故选B。13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丰盈:指体态丰满,年谷丰熟,丰收。丰满:丰腴,形容人体态丰满;(土地)丰饶;丰富。语境主要讲南方雨水多,用“丰盈”。紧锣密鼓:意思是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

30、晚,形容人辛勤劳动。养蚕人家要辛勤缫丝,选用“起早贪黑”。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来之不易:意思是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结合“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分析,主要讲蚕丝来之不易。期盼:意思是指人们对未来一段时间要发生的事情的美好预期和愿望,也指期待、盼望。祈盼:恳切地盼望。结合“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分析,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恳切盼望,选用“祈盼”。故选C。14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应该把“增加”前面的“的”

31、去掉,排除C项、D项。搭配不当,“水势浩大”直接修饰“江河湖泊”,不需要动词“变得”,排除A项。故选B。15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引号常见的作用: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突出强调等。例句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突出强调。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特殊含义。D项,表示突出强调。故选C。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答题卡姓名: 班级: 学号:一、 选择题(33分)题号12347101112131415答案二、 主观题(24分)5、(6分) 6 、(6分) 8、(6分) 9、 , 。 , 。 , 。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