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主题写作备考:环境保护 读 悟 写导语环境和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摆在当今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现如今,我们已很难看到大雁北上或南归的壮观景象,已很难再聆听到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了,遥想曾经的天蓝、水清、云白,回首曾经如诗如画的美景,感慨今日车水马龙造成的污浊气息、滥采滥伐导致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带给我们诸多的伤害,我们应该警醒!保护资源和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营造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营造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氛围,我们任重而道远。寻找遗失的美好不见大雁刘长春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渺的江河湖海之
2、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鸟儿对身边的环境有最灵敏的感知。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流着一条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百年、千年。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
3、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飞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之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敬。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声余音袅袅,至今不绝于我的耳际。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百年、千年。现在,它还那样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壮观吗?重回故乡,又是在秋日西风送别夕阳的时候。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儿子还在上小学,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地问
4、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行进,听不见鸟鸣,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儿一样飞进课堂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喧嚣的闹市,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也许它
5、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身陷于沙滩沼泽。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的粮食。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的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的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
6、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一座座高高的群楼星罗棋布。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天空寂寞,人也寂寞。读与悟随着城市化的日益发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图景已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人们只能空想一下那美好的画面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雁阵惊寒,只能空留于发黄的书页和无奈的叹息声中。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能唤回受伤的大雁吗?没有大雁的日子,高楼里的人们是否感到孤单与寂寞?忙碌的生活,喧嚣的都市,我们还需要建造多少“落雁公园”才能填补心灵的空虚?喧嚣的生活还将继续,可是我们已在
7、喧嚣中失去了太多太多。读与写本文是一篇充满人文忧思与感怀的散文。开篇先简约地点明鸟飞翔的天性和“穷秋南去春北归”的生存灵性,而后以灵动的文字展示自己的“第二故乡”天台山那条“优美地流了百年、千年”的清溪,以及清溪之上群雁飞落的壮观景象,一番精美的描绘让读者为之深深陶醉。通过叙写亲身经历来表现主题,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也启示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以切身经历说事或者撷取自己熟悉的事进行写作,这样能够写出真情实感,从而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另外,本文的语言富有诗意,值得考生借鉴品味。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并没有停笔于直白的理论性评述,而是意味深长地交代了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起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
8、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有一种蕴藉隽永的哲理韵味。这种结尾手法也值得考生借鉴。聆听自然的声音天籁张兴武静静地坐在清风亭,欣赏满目苍翠,聆听松涛阵阵,第一次领略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内心禁不住对大自然升腾起一种尊崇和敬畏,俗念尽消。清风徐徐,绿荫如盖。漫步于杉林幽径,一个青年向我友好地笑了笑。因为微笑,我们便有了语言的交流。“你也在这儿感受生态旅游吗?”“生态旅游?”我摇摇头,今天我才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于是,青年便很热心地告诉我,他是环保专业的硕士生,专程来张家界感受生态旅游的。接着,他热情地告诉我,生态旅游主要是通过对环境的审美感受,使人们重新发现自然的环境意义,尊
9、重自然的异质性,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自然强行施加影响。说着说着,他弯腰从地上捡起一个被人丢弃的废易拉罐,放进手里提着的一个纸袋。我很疑惑,青年笑了笑,说:“我这就是生态旅游啊。对于大自然,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除了摄影,什么也不取。”我细细地品味着青年的话,觉得这并不难做到,但又似乎很难。正当我想得入神的时候,青年拉着我,神秘地说:“请您驻足片刻,静静地做个聆听者,听听这杉树林内一切居民的声音。”我伫立倾听,说:“除了风声鸟语,什么也没有呀?”“不对。”青年告诉我,“这里面有树干对被人用刀削了树皮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愤怒;有树枝被折断的呻吟;有鸟儿被追打的惊恐;有空气被污染的喘息;有花儿被采摘的哭
10、泣;还有泥土承受垃圾的无奈等。我告诉您,倾听,就是生态旅游的根本方式。”说着说着,青年似乎有些激动了。我友好地笑了笑,说:“不留,不取,倾听自然的呼声,这就是生态旅游。”青年点点头,又摇摇头,有些自言自语地接着说道:“生态旅游只是提供一个与生态直接交流的机会,不会对生态产生直接的作用,它的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通过参加生态旅游,主要是使游客对生态面临的危机有具体的感性的体验,从而引发他们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思考环境问题,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一种新的心态和角色与自然交往。”走出杉林幽径,青年又和另外一些人谈起他的生态旅游来。我来到金鞭溪,缓步而行,只见十里溪水,蜿蜒曲折,随山而移,迂曲穿行在峰峦幽
11、谷之间,迤逦延伸于鸟语花香之中。放眼望去,奇峰怪石嵯峨簇列,千姿百态;林木葳蕤,如一幽邃绿宫,翠微撩人。面对世所罕见的鸽子花、龙虾花争妍斗艳,溪水清澈透亮又色彩斑斓,漫山溢满山鸟的鸟啭,硕士青年的话又清晰地浮现于我脑际:“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除了摄影,什么也不取。学会把自然当做有个性的独立的生命,虚心地倾听环境的呼喊与细语,与自然交流。”想到生态旅游,我竟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侧耳倾听。风声,鸟语,流水声,万物生长的声音,自然界的一切声音融汇在一起,仿佛一首让人品味不尽的交响曲,这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天籁么?我静静地聆听天籁的交响,渐渐地,我仿佛品味出这天籁之音中,硕士青年的声音竟是往复出现的
12、主旋律。读与悟自然界的美景可谓处处皆是,人类的足迹也几乎无孔不入。怎样呵护大自然,保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这位硕士青年给我们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万物皆有生命,尊重和敬畏大自然,倾听环境的呼喊与细语,做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除了摄影,什么也不取”,才能促成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读与写面对张家界旖旎的自然风光,作者没有向我们描摹其秀美峻奇,而是另辟蹊径,提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在享受美丽的同时,应该如何去呵护美丽?生活中,许多人不文明的行为,造成了树木呻吟、鸟儿惊恐、流水受污和花儿哭泣。对此,作者不是口诛笔伐,而是通过与硕士青年的交谈,让人在轻松愉悦中受到心灵的洗礼。硕士青年的话语质朴又精妙,能够引起人们深思,而穿插其中的景物描写,既让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又与硕士青年的呼唤相得益彰,独具匠心。结尾由作者聆听天籁的交响乐进而品味出硕士青年的话语中所寄托的美好愿望,既照应前文,又有余音绕梁之效果。本文说理切入的角度新颖、结尾精妙的写法值得考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