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象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灰白色,溶液仍为无色。固体由蓝色变为灰白色,溶液仍为无色。反应反应:CuSO45H2O+H2SO4(浓浓)=CuSO4+H2SO45H2O结论:结论:浓硫酸有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水性一、浓硫酸的特性一、浓硫酸的特性:在点滴板中放入少量胆矾,再加入少量浓硫酸在点滴板中放入少量胆矾,再加入少量浓硫酸1、吸水性、吸水性2、脱水性、脱水性把少量浓硫酸滴在纸片、火柴梗上现象现象:滴有浓硫酸的滤纸滴有浓硫酸的滤纸炭化变黑。炭化变黑。解释解释:滤纸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由碳、氢、氧滤纸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浓硫酸能把滤纸中的氢、氧元三种元素组成,浓硫酸能把滤纸中的氢
2、、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素按水的比例脱去。结论:结论:浓硫酸有浓硫酸有脱水性脱水性3 3、强氧化性、强氧化性在试管中放入一块铜片,加热。用湿润的品红试纸在试管中放入一块铜片,加热。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放出的气体,把反应后的溶液倒在水中稀释。检验放出的气体,把反应后的溶液倒在水中稀释。现象现象: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溶液稀释后呈蓝色。褪色,溶液稀释后呈蓝色。反应反应:Cu+2H2SO4(浓浓)=CuSO4+SO2 +2H2O结论:结论:浓硫酸有强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氧化性分析 Cu+2H2SO4 =CuSO4+SO2 +2H2O0+6+
3、6+4+2还原剂还原剂氧化剂氧化剂2e注注意意 参加反应的硫酸理论上只有一半被还原参加反应的硫酸理论上只有一半被还原 在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在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出 氧化性氧化性,又表现出,又表现出酸性酸性。请标出电子的转移情况请标出电子的转移情况现象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出大量热,放出有刺激性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出大量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气味的气体。反应反应:结论:结论:体现出浓硫酸的体现出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水性、脱水性脱水性和和氧化性氧化性C12H22O11 12C+11H2O浓硫酸浓硫酸2H2SO4(浓浓)+C =CO2 +2H2O+2SO2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
4、蔗糖,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注入浓在烧杯中放入少量蔗糖,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注入浓硫酸,用玻棒搅拌。硫酸,用玻棒搅拌。现象现象:常温无明显变化,加热后能反应。常温无明显变化,加热后能反应。解释解释: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表面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硫酸起反应。此现象称属继续跟硫酸起反应。此现象称“钝化钝化”。4、钝化、钝化总结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吸水性 强氧化性强氧化性 加热时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加热时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生成氢气。但不生成氢气。常温下常温下使铁铝钝化使铁
5、铝钝化 脱水性脱水性Cu+2H2SO4(浓)(浓)=CuSO4+SO2 +2H2O 与某些非金属反应与某些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浓)=CO2 +2 SO2 +2H2O 与硫化氢、碘化氢等还原剂反应与硫化氢、碘化氢等还原剂反应H2S+H2SO4(浓)(浓)=S +SO2 +2H2O硫酸用途硫酸用途制过磷酸钙制过磷酸钙电镀前去锈电镀前去锈制硫酸铵制硫酸铵制硫酸盐制硫酸盐制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精炼石油,制炸精炼石油,制炸药、农药、染料药、农药、染料Ca3(PO4)2+2H2SO4=Ca(H2PO4)2+2CaSO4 释疑:稀硫酸的氧化性和浓硫酸的氧化释疑:稀硫酸的氧化性和浓硫酸的氧化性有何
6、不同?性有何不同?稀硫酸的氧化性是由电离出的稀硫酸的氧化性是由电离出的H+引起的,引起的,氢离子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氢离子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所以稀硫酸具有弱的氧化性。所以稀硫酸具有弱的氧化性。浓硫酸的氧化性是由硫酸分子中浓硫酸的氧化性是由硫酸分子中+6价硫元素引起的,它可以氧化金属活动价硫元素引起的,它可以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氢后的金属;顺序表氢后的金属;所以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大多数金属(大多数金属(PtPt、AuAu除外)都能被硝酸氧化,不除外)都能被硝酸氧化,不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硝酸被还原为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硝酸被还原为NO
7、NO2 2或或NONO,活,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很复杂。泼金属与硝酸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很复杂。二、硝酸的氧化性二、硝酸的氧化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强)(随浓度增大而增强)性质见下表:性质见下表:浓硫酸和硝酸的性质对比浓硫酸和硝酸的性质对比 浓浓H2SO4 HNO3与与Cu反应反应钝化现象钝化现象与与C反应反应吸水性吸水性脱水性脱水性 Cu+2H2SO4(浓)浓)=CuSO4+SO2+2H2O使使Fe、Al 钝化钝化浓浓HNO3 使使Fe,Al 钝化钝化 Cu+4HNO3(浓)浓)=Cu(NO3)2+2NO2 +2H2O3Cu+8HNO3(稀)稀)=3Cu(NO3)2+2NO+4H2
8、O2H2SO4(浓)(浓)+C=CO2 +2H2O+2SO24HNO3(浓)(浓)+C =CO2+4NO2 +2H2O有吸水性、脱水性有吸水性、脱水性无无三、氨v物理性质:容易液化分子式:NH3颜色:密度:气味:水溶性:无色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700)(1)氨与水的反应氨与水的反应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化学性质NH3+H2O=NH3 H2O=NH4+OH-氨水不稳定,受热会分解。氨水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3 H2O =NH3 +H2O演示实验:氨气溶于水的演示实验: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喷泉实验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
9、呈红色。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结论:结论:氨气易溶于水,生成了碱性物质。氨气易溶于水,生成了碱性物质。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想一想:想一想:分子:分子:离子:离子:NH3 、H2O、NH3 H2ONH4+、OH-、极少极少 H+(2)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演示实验:使两根分别蘸有演示实验:使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浓氨 水水和和浓盐酸浓盐酸的的玻璃棒接近。玻璃棒接近。实验现象: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结论:这种白烟是氨水挥发出的实验结论:这种白烟是氨水挥发出的NH3与与浓盐酸挥发出的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化合生
10、成的化合生成的NH4Cl晶体。晶体。NH3+HCl=NH4Cl注意:注意:氨能与多种酸反应,生成铵盐。但氨能与多种酸反应,生成铵盐。但只有与挥发性酸反应才有产生白烟的现象只有与挥发性酸反应才有产生白烟的现象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推测反应的现象:并推测反应的现象: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3、铵盐的性质、铵盐的性质(1)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NH4Cl =NH3 +HClNH4HCO3 =NH3 +H2O +CO2(2)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与碱反应放出氨气NH4NO3+NaOH =NaNO3+H2O+
11、NH3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反应原理:利用氨盐与碱反应的性质利用氨盐与碱反应的性质 制取氨气制取氨气2NH4Cl+Ca(OH)2 =CaCl2+2NH3 +2H2O收集方法: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向下排气法验满方法: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口,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集满。集满。环保措施:环保措施:用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用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干燥方法:干燥方法:用碱石灰用碱石灰(NaOH和和 CaO)干燥。干燥。氨气的制备I.
12、基本原理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氨与酸的反应生成铵盐铵盐的性质:与碱反应放出氨气都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q干燥剂的选择选择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和选择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和P2O5)方法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方法2、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不宜不宜不宜不宜应选择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应选择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或中性干燥剂硅胶或中性干燥剂硅胶 ,因为因为CaCl2会吸收会吸收NH3 (CaCl2+8NH3=CaCl2。8NH3)选择无水选择无水CaCl2性质特点主要用途易液化作致冷剂易溶于水跟水反应制氨水跟酸反应制氨肥(化肥)决
13、定反映方程式 总结 高一必修1化学方程式课前一练(1)1、钠露置空气中变暗、钠露置空气中变暗 2、钠的燃烧、钠的燃烧 3、钠投入水中、钠投入水中 4、钠投入盐酸中、钠投入盐酸中 5、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6、氧化钠溶于水、氧化钠溶于水 7、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4Na+O2=2Na2O 2Na+O2=Na2O22Na+2H2O=2NaOH+H22Na+2HCl=2NaCl+H2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Na2O+H2O=2NaOHNa2O+CO2=Na2CO3 高一必修1化学方程式课前一练(2)8、氧化钠与盐酸反
14、应、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9、过氧化钠溶于水、过氧化钠溶于水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11、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12、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离子方程式)、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离子方程式)13、稀盐酸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离子方程式)、稀盐酸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离子方程式)Na2O+2HCl=2NaCl+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4HCl=4NaCl+2H2O+O2 CO32-+2H+=H2O+CO2CO32-+H+=HCO3-HCO3-+H+=H2O
15、+CO2 高一必修1化学方程式课前一练(3)14、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15、碳酸氢钠与强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碳酸氢钠与强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16、碳酸氢钠与强碱的反应(离子方程式)、碳酸氢钠与强碱的反应(离子方程式)17、足量碳酸氢钠溶于澄清石灰水(离子方程式)、足量碳酸氢钠溶于澄清石灰水(离子方程式)18、少量碳酸氢钠溶于澄清石灰水(离子方程式)、少量碳酸氢钠溶于澄清石灰水(离子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 HCO3-+H+=H2O+CO2HCO3-+OH-=H2O+CO32-2HCO3-+2OH-+Ca2+=2H2O+CO32-+CaCO3HC
16、O3-+OH-+Ca2+=H2O+CaCO3 高一必修1化学方程式课前一练(4)19、焰色反应的操作(写出操作步骤):、焰色反应的操作(写出操作步骤):20、钠元素的焰色:、钠元素的焰色:钾元素的焰色:钾元素的焰色:21、铝与氧气反应、铝与氧气反应 22、铝与盐酸反应、铝与盐酸反应 2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铝与氢氧化钠溶液 24、铝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铝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将铂丝(或铁丝)先灼烧至与火焰颜色相同,再将铂丝(或铁丝)先灼烧至与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待测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蘸取待测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黄色黄色4Al+3O2=2Al2O32Al+Fe2O3=A
17、l2O3+2Fe 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紫色紫色 高温高温 高一必修1化学方程式课前一练(5)25、氧化铝与盐酸(离子方程式)、氧化铝与盐酸(离子方程式)2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27、硫酸铝与过量氨水、硫酸铝与过量氨水 28、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29、氢氧化铝与盐酸、氢氧化铝与盐酸 30、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6H+=2Al3+3H2OAl2O3+2OH-=2AlO2-+H2OAl2(SO4)3+6NH3H2O=2A
18、l(OH)3+3(NH4)2SO4 2Al(OH)3=Al2O3+3H2OAl(OH)3+3HCl=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高一必修1化学方程式课前一练(6)31、AlCl3溶液逐滴滴加到溶液逐滴滴加到NaOH中现象:中现象:32、NaOH溶液逐滴滴加到溶液逐滴滴加到AlCl3中现象:中现象:33、铁在氧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 34、铁与氯气、铁与氯气 35、红热的铁与水蒸气、红热的铁与水蒸气 36、用铁湿法制铜(离子方程式)、用铁湿法制铜(离子方程式)先产生白色沉淀,振荡后消失;先产生白色沉淀,振荡后消失;当当AlCl3过量时,产生的过量时,
19、产生的沉淀不再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沉淀不再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4OH-=AlO2-+2H2O;3AlO2-+Al3+6H2O=4Al(OH)3先产生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先产生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当当NaOH过量时沉过量时沉淀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淀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3Fe+2O2=Fe3O4 2Fe+3Cl2=2FeCl3 点燃点燃3Fe+4H2O(g)=Fe3O4+4H2 点燃点燃 高温高温Fe+Cu2+=Fe2+Cu 37、氧化亚铁与盐酸、氧化亚铁与盐酸 38、氧化铁与盐酸
20、、氧化铁与盐酸 39、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四氧化三铁与盐酸 40、硫酸亚铁与氨水(标出沉淀颜色)、硫酸亚铁与氨水(标出沉淀颜色)41、将上述沉淀露置空气中(标出产物颜色)、将上述沉淀露置空气中(标出产物颜色)42、氢氧化铁受热分解、氢氧化铁受热分解 43、铜与氯化铁溶液、铜与氯化铁溶液 44、氯化亚铁中通氯气(离子方程式)、氯化亚铁中通氯气(离子方程式)45、三价铁遇硫氰化钾、三价铁遇硫氰化钾FeO+2HCl=Fe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Fe3O4+8HCl=FeCl2+2FeCl3+4H2OFeSO4+2NH3H2O=(NH4)2SO4+2Fe(OH)2(白色絮状白色絮状)4Fe(OH)2+2H2O+O2=4Fe(OH)3(红褐色红褐色)2Fe(OH)3=Fe2O3+3H2O 2FeCl3+Cu=2FeCl2+CuCl2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