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公开课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379562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6.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公开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公开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公开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公开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公开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秦秦 汉汉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隋唐隋唐 宋元宋元汉室衰微曹氏代汉曹氏代汉曹操 曹丕 曹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懿司马懿 司马昭司马昭司马昭司马炎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少数民族内迁中原!拓跋拓跋XXXX宇文宇文XXXX上官上官XXXX慕容慕容XXXX尉迟尉迟XXXX乞伏乞伏XXXX北方十六国混战东晋南迁偏安南方N 北方十六国混战(魏)北朝: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S 东晋 南朝:宋 齐 梁 陈辽宋夏金元 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皇帝愁什么?秦始皇扶苏(皇长子)胡亥(少子)李斯赵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

2、过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两对矛盾两对矛盾?专制主义:专制主义: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中央(皇权PK相权)专制主义:专制主义: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汉朝:(一)汉朝:汉承秦制汉承秦制皇帝皇帝御史御史大夫大夫丞丞相相太太尉尉少少府府大大司司农农宗宗正正大大鸿鸿胪胪廷廷尉尉太太仆仆卫卫尉尉光光禄禄勋勋太太常常汉初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专制主义:专制主义: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

3、)汉朝:(一)汉朝:汉承秦制汉承秦制1 1、汉初:三公九卿制、汉初: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西汉 汉武帝皇帝皇帝丞丞 相相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太太 尉尉 九九 卿卿 尚书令尚书令侍侍 中中常常 侍侍设在宫廷内(内朝)决策机构设宫廷外(外朝)执行机构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汉朝:(一)汉朝:汉承秦制汉承秦制1 1、汉初:三公九卿制、汉初: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2 2、汉武帝:内外朝制度、汉武帝:内外朝制度 内朝决策,丞相所在的

4、外朝执行内朝决策,丞相所在的外朝执行 (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专制主义:专制主义: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汉朝:(一)汉朝: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 1、汉初:三公九卿制、汉初: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2 2、汉武帝:内外朝制度、汉武帝:内外朝制度 内朝决策,丞相所在的外朝执行内朝决策,丞相所在的外朝执行 (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朝25个刘姓皇帝中10个养男宠的习惯,占4

5、0%内朝中的男宠、侍从人员容易导致宦官、外戚干预朝政。(董贤(董贤)为人美丽自喜,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悦其仪貌,宠哀帝望见,悦其仪貌,宠爱日甚。尝昼寝,爱日甚。尝昼寝,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至此。汉书汉书佞幸传佞幸传 汉书汉书董贤传董贤传皇帝皇帝丞丞 相相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太太 尉尉 九九 卿卿 尚书令尚书令侍侍 中中常常 侍侍(内朝)东汉 光武帝尚书台六曹三公虚衔三公虚衔九卿无职权九卿无职权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六曹办事”皇帝总揽大权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汉朝:(一

6、)汉朝: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 1、汉初:三公九卿制、汉初: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2 2、汉武帝:内外朝制度、汉武帝:内外朝制度 内朝决策,丞相所在的外朝执行内朝决策,丞相所在的外朝执行 (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3 3、东汉、东汉 光武帝:始设尚书台,执掌朝政光武帝:始设尚书台,执掌朝政 (尚书执政、六曹办事,皇帝揽权)(尚书执政、六曹办事,皇帝揽权)专制主义:专制主义: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汉朝:(一)汉朝:汉承

7、秦制,有所损益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 1、汉初:三公九卿制、汉初: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2 2、汉武帝:内外朝制度、汉武帝:内外朝制度 内朝决策,丞相所在的外朝执行内朝决策,丞相所在的外朝执行 (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3 3、东汉、东汉 光武帝:始设尚书台,执掌朝政光武帝:始设尚书台,执掌朝政 (尚书执政、六曹办事,皇帝揽权)(尚书执政、六曹办事,皇帝揽权)(二)魏晋:三省体制形成,分散相权(二)魏晋:三省体制形成,分散相权(二)魏晋1 1、三国时,魏文帝设中书省:、三国时,魏文帝设中书省:掌机要、审奏章,发

8、诏令尚书台-执行机构2 2、西晋:增设门下省、西晋:增设门下省(皇帝的侍从和顾问机构)3 3、南北朝:门下省参与决策、南北朝:门下省参与决策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汉朝:(一)汉朝: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 1、汉初:三公九卿制、汉初: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2 2、汉武帝:内外朝制度、汉武帝:内外朝制度 内朝决策,丞相所在的外朝执行内朝决策,丞相所在的外朝执行 (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3 3、东汉

9、、东汉 光武帝:始设尚书台,执掌朝政光武帝:始设尚书台,执掌朝政 (尚书执政、六曹办事,皇帝揽权)(尚书执政、六曹办事,皇帝揽权)(二)魏晋:三省体制形成,分散相权(二)魏晋:三省体制形成,分散相权(三)唐朝:三省六部制(三)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六部制)草拟政令草拟政令审议审议审核政令审核政令通过通过审议审议执行政令执行政令1、职能、职能2、特点、特点三省长官同列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同列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加强皇权三省相互牵制,加强皇权3、作用、作用群臣群臣议政,减少决策失误议政,减少决策失误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提高行政效率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提高行政

10、效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草拟执行审核吏部户部兵部工部礼部刑部 皇帝唐(三省六部制)唐(三省六部制)中书中书左侍郎左侍郎中侍郎中侍郎右侍郎右侍郎封驳封驳政事堂政事堂:群相议政处,辅助皇帝决策群相议政处,辅助皇帝决策(三)唐朝:三省六部制(三)唐朝:三省六部制 1 1、职能、职能 2 2、特点、特点三省长官同列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同列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加强皇权三省相互牵制,加强皇权 3 3、作用、作用群臣议政,减少决策失误群臣议政,减少决策失误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提高行政效率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提高行政效率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凡未加盖中书门

11、下之印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这里所谓谓 “违制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A藩镇藩镇割据割据宋州宋州 德军节度使德军节度使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草拟执行审核吏部户部兵部工部礼部刑部 皇帝宋宋中书门下权重

12、中书门下权重(中书门下)(中书门下)中书省中书省 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等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等唐(三省六部制)唐(三省六部制)(四)宋:二府三司制(四)宋:二府三司制皇帝皇帝中书中书 门下门下(中书省中书省)六部六部枢枢密密院院(军事权)(军事权)参知政事(行政权行政权)三三司司使使(财政权财政权)(四)宋:二府三司制(四)宋:二府三司制(二府:中书省、枢密院二府:中书省、枢密院)皇帝皇帝中书中书 门下门下(中书省中书省)六部六部枢枢密密院院(军事权)(军事权)参知政事(行政权行政权)三三司司使使(财政权财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军事

13、、财政权,强化皇权宰相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强化皇权皇帝中书省枢密院(五)元:二府制(五)元:二府制(最高行政机关)(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军事机构)(最高军事机构)-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削弱相权,强化皇权腹里(中书省(中书省直辖)直辖)宣政院辖地直辖北京、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管理宗教事务管辖西藏皇帝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五)元:二府制(五)元:二府制(最高行政机关)(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军事机构)(最高军事机构)(统领宗教事务、管辖西藏)(统领宗教事务、管辖西藏)(直辖北京、河北等地)(直辖北京、河北等地)由于元朝皇帝在位时间短,所以国家大事皆由中书省统领,相权在元朝中后期,甚至能够左右皇权更

14、替。专制主义:专制主义: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国家决策集权于皇帝,有独断性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汉:(一)汉:1 1、汉初:三公九卿制、汉初:三公九卿制2 2、汉武帝:内外朝制度、汉武帝:内外朝制度3 3、东汉、东汉 光武帝:始设尚书台,执掌朝政光武帝:始设尚书台,执掌朝政(二)魏晋:三省体制形成,分散相权(二)魏晋:三省体制形成,分散相权(三)唐:三省六部制(三)唐:三省六部制(四)宋:二府三司制(四)宋:二府三司制(五)元:二府制(五)元:二府制 皇权皇权PK相权相权好了歌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皇帝愁什么?秦始皇扶苏

15、胡亥李斯赵高二、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中央PK地方)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央集权:地方权力中央集权:地方权力尽收尽收中央,中央中央,中央控制控制地方地方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二、中央集权的发展(一)汉(一)汉 1 1、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中央集权:地方权力中央集权:地方权力尽收尽收中央,中央中央,中央控制控制地方地方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二、中央集权的发展(一)汉(一)汉 1 1、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中央集权:地方权力中央集权:地方权力尽收尽收中央,中央中央,中央控制控制地方地方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二、中央集权的发展(一)汉(一)汉 1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

16、国制)、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郡县郡县诸侯国诸侯国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郡、县-中央直接管理中央直接管理诸侯王封地诸侯王封地-王国统治王国统治贾谊贾谊:“:“天下之势,方病大肿。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脚趾之大几如股一胫之大几如腰,脚趾之大几如股影响:地方王国分裂割据影响:地方王国分裂割据 七国之乱七国之乱 中央集权:地方权力中央集权:地方权力尽收尽收中央,中央中央,中央控制控制地方地方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二、中央集权的发展(一)汉(一)汉 1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 2 2、

17、汉武帝:颁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汉武帝:颁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诸侯王死后,由嫡长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即位,其余子弟分子即位,其余子弟分割王国的封地。割王国的封地。“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贾谊贾谊王侯王侯-封地越分越少封地越分越少列候列候归郡管归郡管亭候亭候归县管归县管乡候乡候 中央集权:地方权力中央集权:地方权力尽收尽收中央,中央中央,中央控制控制地方地方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二、中央集权的发展(一)汉(一)汉 1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 2 2、汉武帝:颁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18、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势力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司马迁在司马迁在史记史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马迁 A A否定了西汉的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推恩令”B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 C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D D对西汉的对西汉

19、的“推恩令推恩令”持肯定态度持肯定态度D 司马迁在司马迁在史记史记中有一段叙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 A否定了西汉的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推恩令”B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 C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

20、行制 D D对西汉的对西汉的“推恩令推恩令”持肯定态度持肯定态度D(一)汉(一)汉 1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 2 2、汉武帝:颁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势力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设置设置刺史刺史-监察地方监察地方汉武帝汉武帝全国划全国划1313州,设刺史州,设刺史监察监察(一)汉(一)汉 1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 2 2、汉武帝:颁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势力削弱地方王国势

21、力 设置设置刺史刺史-监察地方监察地方 3 3、东汉:州、东汉:州郡郡县县 州州郡郡县县图图6 6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制度实行于 A A西周西周 B B秦朝秦朝 C C汉朝汉朝 D D唐朝唐朝C(一)汉(一)汉 1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 2 2、汉武帝:颁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势力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设置设置刺史刺史-监察地方监察地方 3 3、东汉:州、东汉:州郡郡县县(二)唐(二)唐 汉武帝(汉武帝

22、(1313州)州)唐太宗(唐太宗(1010个监察区个监察区-道)道)唐玄宗时:道变为最高行政区,下面有州、县唐玄宗时:道变为最高行政区,下面有州、县(一)汉(一)汉 1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 2 2、汉武帝:颁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势力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设置设置刺史刺史-监察地方监察地方 3 3、东汉:州、东汉:州郡郡县县(二)唐(二)唐 1 1、唐:道、唐:道州州县县 2、设置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唐玄宗广设藩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一)汉(一)汉 1 1、汉初郡国

23、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 2 2、汉武帝:颁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势力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设置设置刺史刺史-监察地方监察地方 3 3、东汉:州、东汉:州郡郡县县(二)唐(二)唐 1 1、唐:道、唐:道州州县县 2 2、设置藩镇节度使、设置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杯酒释兵权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赵普(一)汉(一)汉 1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封国制)

24、-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地方分裂割据,七国之乱 2 2、汉武帝:颁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势力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设置设置刺史刺史-监察地方监察地方 3 3、东汉:州、东汉:州郡郡县县(二)唐(二)唐 1 1、唐:道、唐:道州州县县 2 2、设置藩镇节度使、设置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三)北宋:收精兵、(三)北宋:收精兵、消实权、制钱谷消实权、制钱谷 (二)唐(二)唐 1 1、唐:道、唐:道州州县县 2 2、设置藩镇节度使、设置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三)北宋:收精兵、(三)北宋:收精兵、消实权、制钱谷消实权、制钱谷军事: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壮充实中央禁军军事:

25、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路行政:路州州县县 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监察知州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监察知州 知州(中央派文官担任)通判(中央委派,监察知州)广广南南西西路路广广南南东东路路(二)唐(二)唐 1 1、唐:道、唐:道州州县县 2 2、设置藩镇节度使、设置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三)北宋:收精兵、(三)北宋:收精兵、消实权、制钱谷消实权、制钱谷军事: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壮充实中央禁军军事: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路行政:路州州县县 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监督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监督财政:设转运使,转运地方钱粮,归中央财政:设转运使,转运地方

26、钱粮,归中央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困弱。”朱子语类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可能的原因是 A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经济重心南移,文

27、人弃北趋南A“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困弱。”朱子语类过分集权也无法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过分集权也无法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因此因此中央集权应当适中,适当发挥地方中央集权应当适中,适当发挥地方的积极主动性的积极主动性(二)元朝:行省制度(二)元朝:行省制度 1 1、地方设行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简称行省;省-路路-府府-州州-县县 2 2、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行省为中央政府的外派机构行省为中央政府的外派机构 元朝地方行政区划元朝地方行政区划-山川形便,山川形便,犬牙相入犬牙相入 太行山太行山南

28、岭南岭淮河淮河(二)元朝:行省制度(二)元朝:行省制度 1 1、地方设行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简称行省;省-路路-府府-州州-县县 2 2、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3 3、影响、影响对当时:有效统治广阔领土,加强中央集权对当时:有效统治广阔领土,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设宣慰司】对后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后代行政区划沿用对后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后代行政区划沿用 宣慰司小结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官制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汉:中朝外朝尚书台隋唐:三省六部宋元:二府制(中书省和

29、枢密院)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推恩令、刺史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宋:收兵权、派文官设通判、收赋税元:行省制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地方官制三、选官制度的变化1 1、夏商周:、夏商周:世袭世官制世官制(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血缘 制度制度 选官选官标准标准三、选官制度的变化1 1、夏商周:、夏商周:世官制世官制(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血缘血缘 制度制度 选官标准选官标准2 2、汉:、汉:察举制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举孝廉举孝廉3 3、魏晋:、魏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由品评官评定人

30、才等级后授官)(由品评官评定人才等级后授官)门第出身门第出身4 4、隋唐后:、隋唐后:科举制科举制(公开考试取官)(公开考试取官)选官权力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威胁皇权选官权力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威胁皇权才能、学识才能、学识科举制(了解)科举制(了解)创于隋朝创于隋朝:隋文帝隋文帝,开始采用,开始采用分科考试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隋炀帝,始建,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科举制形成;唐朝完善唐朝完善:唐贞观唐贞观,增考试科目,以,增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进士、明经两科为主;为主;武则天武则天,首创了武举和殿试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开元年间,高官主持考试,成为,

31、高官主持考试,成为定制定制;北宋改革北宋改革:改试策论、律令、断案:改试策论、律令、断案明清僵化明清僵化: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戊戌变法改革戊戌变法改革:废八股,改试策论;:废八股,改试策论;结束于结束于19051905年年积极积极A 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提高官员文化素养,促持久读书风尚促持久读书风尚消极消极5 5、评价科举制、评价科举制C C、考试选才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考试选才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B B、为庶民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为庶民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八股取士,压抑人性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八股取士,压抑人性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四、小结从汉

32、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官制: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汉:中朝外朝尚书台隋唐:三省六部制宋元:二府制(中书省和枢密院)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推恩令、刺史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宋:收兵权、派文官设通判、收赋税元:行省制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地方官制:3、选官制度:夏商周:世官制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到明清:科举制选拔人才、任免官吏的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李清川等在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一文中指出: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武帝(指汉武

33、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这里的“转折转折”是指(是指()A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 C设立设立“中朝中朝”、“内朝内朝”制度制度 D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C(四)从秦至宋元的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进阶段阶段朝代朝代地方制度地方制度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对中央集权的影响对中央集权的影响完善加强新发展形成郡县制郡-县两级加强巩固郡国并行郡-县两级削弱秦汉初武帝推恩令、刺史郡-县两级加强东汉州牧制度州-郡-县三级削弱唐节度使,发展为潘镇割据道-州-县三级削弱宋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税收路-州-县三级加强元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省-路-府-州-县五级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公开课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