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引起的急性引起的急性消化道消化道传染病传染病 以隐性感染多见以隐性感染多见 主要累计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轻重悬殊,主要累计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轻重悬殊,主要表现发热、咽痛及肢体疼痛,部分病例发生主要表现发热、咽痛及肢体疼痛,部分病例发生肢体麻痹,严重病人因呼吸麻痹而死亡。肢体麻痹,严重病人因呼吸麻痹而死亡。俗称俗称“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病原体病原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抗原性:抗原性:可分
2、为可分为I、II、III3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目前国内外发病与流行多以目前国内外发病与流行多以I型居多。型居多。近年来服疫苗地区多见近年来服疫苗地区多见II、III型感染型感染 培养:培养:本病毒对人、猩猩及猴均致病,可用猴肾细胞;本病毒对人、猩猩及猴均致病,可用猴肾细胞;HeLa细胞、人胚肾及人胚肺细胞等组织培养来分细胞、人胚肾及人胚肺细胞等组织培养来分离病毒及制备疫苗离病毒及制备疫苗 抵抗力抵抗力 本病毒在外界生活力强:本病毒在外界生活力强:不含脂蛋白包膜:能抵抗乙醚、乙醇和胆盐不含脂蛋白包膜:能抵抗乙醚、乙醇和胆盐 耐酸、耐碱、耐低温。粪便和污水中存活
3、时间长耐酸、耐碱、耐低温。粪便和污水中存活时间长 对热、干燥及氧化剂敏感对热、干燥及氧化剂敏感 与其他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在肠与其他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在肠道内可互相排斥,且对口服疫苗可产生干扰现道内可互相排斥,且对口服疫苗可产生干扰现象象 l已证实我国存在不同基因型的野毒株。已证实我国存在不同基因型的野毒株。传染源传染源人是唯一贮存宿主人是唯一贮存宿主病人、病人、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病毒携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带者是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毒,排毒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毒,排毒时间可达数月时间可达
4、数月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口途径传播 病初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病初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 易感性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同型同型 病毒持久的免疫力。病毒持久的免疫力。型和型和型型间存在交叉免疫间存在交叉免疫 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或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或的免疫力的免疫力 l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发病年龄为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个月至5岁的小儿最高岁的小儿最高 在温带地区,在温带地区,夏秋季发病率高,夏秋季发病率高,(7-9月)月)轻型病例增加;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轻型病例增加;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流行时以隐性感染及无瘫痪型轻
5、症病例为多流行时以隐性感染及无瘫痪型轻症病例为多I型病毒引起流行及瘫痪型多。年长儿和成人、型病毒引起流行及瘫痪型多。年长儿和成人、男孩、发生瘫痪比例较多男孩、发生瘫痪比例较多。主要累及运动神经元l嗜神经病毒,主要累及嗜神经病毒,主要累及 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细胞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细胞l以以脊髓以前角运动神经细胞病变最重,脊髓以前角运动神经细胞病变最重,脑干次之。脑干次之。脊髓病变又以颈段及腰段最重,尤其是腰段受损严脊髓病变又以颈段及腰段最重,尤其是腰段受损严重,以下肢瘫痪多见重,以下肢瘫痪多见。l病变亦可波及整个灰质、后角及背根神经节。严重病变亦可波及整个灰质、后角及背根神经节。严重者病变可
6、累及脑干以及脑神经运动神经核;者病变可累及脑干以及脑神经运动神经核;l很少出现感觉障碍很少出现感觉障碍l大脑皮质病变轻微,软脑膜可有病变;大脑皮质病变轻微,软脑膜可有病变;l病灶特点病灶特点为散在不对称及多发为散在不对称及多发 潜伏期一般为潜伏期一般为514d(335d)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分为: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分为:无症状型无症状型(隐性感染隐性感染)90以上以上 顿挫型顿挫型 48 无瘫痪型无瘫痪型 1%2%瘫痪型瘫痪型 0.1%l隐性感染或无症状型:隐性感染或无症状型:无症状,鼻咽分泌物和粪便排毒,血清抗体升高l顿挫型:顿挫型:不典型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早期排毒,抗体阳性 无瘫
7、痪型:无瘫痪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但不发生瘫痪。无菌性脑膜炎改变l瘫痪型:瘫痪型:分以下各期:分以下各期:前驱期前驱期 瘫痪前期瘫痪前期 瘫痪期瘫痪期 恢复期恢复期 后遗症期后遗症期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l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炎症状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炎症状l双峰热:儿童多见双峰热:儿童多见l成人以发热、肌肉酸痛、皮肤过成人以发热、肌肉酸痛、皮肤过 敏为主,双峰热少见敏为主,双峰热少见l多于多于l4d退热,症状消失,此为退热,症状消失,此为顿挫型。顿挫型。l多数病人由前驱期进入,少数与前驱期热退多数病人由前驱期进入,少数与前驱期热退4-7 天出现天出现l主要表现为发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及
8、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l未出现瘫痪。未出现瘫痪。l如经如经35d恢复,则为无瘫痪型。恢复,则为无瘫痪型。l少数病人进入瘫痪期。少数病人进入瘫痪期。多在起病多在起病27d后,体温开始下降时出后,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现 瘫痪,以后逐渐加重,瘫痪,以后逐渐加重,48h内达高峰内达高峰 一般体温正常后,瘫痪亦停止进展一般体温正常后,瘫痪亦停止进展 根据病变部位,有以下类型根据病变部位,有以下类型 最多见最多见瘫痪特点:瘫痪特点:为下运动神经原性迟缓性瘫痪,肌张力减退为下运动神经原性迟缓性瘫痪,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多不伴有感觉障碍多不伴有感觉障碍瘫痪表现多不对称:常见四肢瘫痪,尤以下瘫痪
9、表现多不对称:常见四肢瘫痪,尤以下肢瘫痪多见,多数为单肢瘫痪;肢瘫痪多见,多数为单肢瘫痪;近端重于远端近端重于远端可累及任何肌肉及肌群:严重可导致呼吸衰可累及任何肌肉及肌群: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肠麻痹、尿潴留或失禁竭,肠麻痹、尿潴留或失禁占瘫痪型病例的6-25%,常与脊髓型同时发生病变主要在延髓及脑桥。有如下表现:(1)脑神经瘫痪:以第VII、IX、X、XII对脑神经最易受损,表现面肌瘫痪及延髓麻痹。其次亦可波及第III、IV、V、VI及XI对脑神经而引起相应症状。延髓麻痹延髓麻痹为为IX、X及及XII对脑神经对脑神经 麻痹,表现为软腭、声带和咽部麻痹,表现为软腭、声带和咽部 肌肉瘫痪,而有吞
10、咽困难、饮水肌肉瘫痪,而有吞咽困难、饮水 易呛、声音嘶哑及咽反射消失等易呛、声音嘶哑及咽反射消失等 病变部位病变部位 延髓网状结构外侧延髓网状结构外侧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中枢性呼吸障碍,表现为中枢性呼吸障碍,表现为 呼吸浅表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浅表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 呼吸、潮式呼吸、呼吸变慢及呼吸呼吸、潮式呼吸、呼吸变慢及呼吸 暂停等,严重者有缺氧及呼吸衰竭暂停等,严重者有缺氧及呼吸衰竭 病变在延髓网状结构内侧病变在延髓网状结构内侧 表现为脉搏细弱不规则、心律失常、表现为脉搏细弱不规则、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发绀及循环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发绀及循环 衰竭。衰竭。较少见。较少见
11、。表现与病毒性脑炎非常类似表现与病毒性脑炎非常类似 发热、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嗜睡、发热、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嗜睡、震颤、昏迷及惊厥,可有上运动神经震颤、昏迷及惊厥,可有上运动神经 原瘫痪。原瘫痪。上述各型同时存在 以脊髓型及脑干型同时存在最常见 一般从肢体远端小肌群开始恢复一般从肢体远端小肌群开始恢复 继之近端大肌群,肌腱反射亦继之近端大肌群,肌腱反射亦 逐渐出现逐渐出现 最初最初12个月恢复较快,个月恢复较快,6个月后个月后 则恢复慢,脑神经损伤多能恢复正常则恢复慢,脑神经损伤多能恢复正常 轻者轻者l3个月恢复,重者常需个月恢复,重者常需12 18个月甚至更久才能恢复个月甚至更久才能恢复
12、因运动神经细胞损伤严重而发生的瘫痪因运动神经细胞损伤严重而发生的瘫痪和肌肉萎缩,和肌肉萎缩,l2年仍不恢复则为年仍不恢复则为后遗后遗症症 可导致可导致肌肉萎缩及畸形肌肉萎缩及畸形,如脊柱弯,如脊柱弯 曲、足内翻、足外翻及足下垂等曲、足内翻、足外翻及足下垂等 l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一)血常规血常规 多正常多正常,急性期血沉可增快急性期血沉可增快(二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 发病后第发病后第l周与病毒性脑膜炎相似,周与病毒性脑膜炎相似,WBC轻度增多轻度增多 热退后呈蛋白热退后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细胞分离现象(三三)病毒分离病毒分离 起病后起病后l周内,从鼻咽部、血、脑脊液及周内,从鼻
13、咽部、血、脑脊液及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粪便中病毒存在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粪便中病毒存在时间长,从潜伏期至病后时间长,从潜伏期至病后3周或更长。周或更长。1用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血中特异性用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血中特异性抗体,病程中抗体滴度抗体,病程中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中和抗体存在时间长。补体结合抗体阳义。中和抗体存在时间长。补体结合抗体阳性可作近期诊断。性可作近期诊断。2用用ELISA法检测血及脑脊液中特异性法检测血及脑脊液中特异性IgM抗抗体,可作早期诊断。体,可作早期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有本病发生,未曾服用过当地有本病发生,未曾服
14、用过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小儿。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小儿。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有发热、多汗、烦躁、肌肉疼痛及有发热、多汗、烦躁、肌肉疼痛及 肢体感觉过敏者应怀疑本病,如出现分布不肢体感觉过敏者应怀疑本病,如出现分布不 对称的肢体弛缓性瘫痪,则本病之临床诊断对称的肢体弛缓性瘫痪,则本病之临床诊断 可成立。可成立。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确诊需做病毒分离或血清特异确诊需做病毒分离或血清特异 性抗体检测。对无症状型、顿挫型及无瘫痪性抗体检测。对无症状型、顿挫型及无瘫痪 型患者,则亦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型患者,则亦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 病毒分离和病毒分离和(或或)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来确诊血清学特异性
15、抗体检测来确诊 l 1维持正常生命体征 (1)监测体温,观察热型,绝对卧床休息直至热退、瘫痪停止进展止。(2)密切观察呼吸,注意有无痰液聚积、咳嗽无力、呼吸频率及节律改变、发绀、吸气时上腹内凹的反常现象。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促痰排出或抬高床脚及侧卧进行体位引流。指导患儿咳嗽排痰、或用吸痰器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吸氧,必要时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等。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用呼吸兴奋剂治疗中枢性呼吸衰竭 (3)妥善安排好治疗护理,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如注射、反复查体等,防止促发或加重瘫痪的发生。病情严重者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以减轻中毒症状,阻止瘫痪进展。l2止痛、保
16、持关节功能位(1)瘫痪前的护理:发生肢体瘫痪前常有感觉异常,受累肌肉明显疼痛。可用热敷法改善肌肉疼痛与痉挛,将拧干水的热棉垫敷于患处,外隔塑料单后加盖干毛巾保温或周围用热水袋维持温度(防烫伤),每日24次,每次2030分钟。注意监测肌震颤、肌痉挛及肌张力情况。遵医嘱给予阿司匹林、消炎痛,亦可用泼尼松减轻神经细胞水肿或加用镇静剂。l(2)瘫痪发展时的护理:对已发生瘫痪的肢体,应避免刺激和受压,床平整但勿太软(褥下可垫木板),盖被轻暖,可用支架保持患肢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或足外翻。应用维生素B1、B12、C及能量合剂,改善神经代谢。l (3)瘫痪停止进展后的护理:可用加兰他敏、地巴唑促进神经传导。
17、并立即开始肢体的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及针灸理疗,促进神经功能最大程度恢复,防止肌肉挛缩畸形l3日常生活管理(1)饮食护理:发热期间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热退后改用普食。耐心喂养,对有吞咽困难及食后呛咳者,采用拍背、体位引流法防止窒息。严重病例予鼻饲,每周更换1次鼻饲管,还可静脉供给营养。待吞咽功能恢复时,先试喂少量开水,再慢慢增加食品数量及种类,以训练患儿的吞咽功能。(2)皮肤护理:患儿多汗长期卧床,须保持皮肤清洁,定时更换体位,动作轻柔,以免加重疼痛。受压部位及骨突处应用50酒精每日按摩2次,改善局部血循环,必要时用气圈或海绵垫,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3)排泄的护理:观察患儿大小便情况
18、,有尿潴留时可定时压迫膀胱协助排尿。及时清理排出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l 4心理护理长期卧床丧失活动能力和身体的不适,可对患儿情绪造成很大影响。工作人员应以满腔的热情对待患儿,及时解除不适,尽量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以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体温正常及瘫痪停止进展;可用针体温正常及瘫痪停止进展;可用针 灸、按摩及理疗等,以促进瘫痪肌灸、按摩及理疗等,以促进瘫痪肌 肉的恢复。肉的恢复。如因严重后遗症造成畸形,须行畸如因严重后遗症造成畸形,须行畸 形矫正术。形矫正术。l (1)管理传染源:对患儿采用消化道隔离,第1周还需呼吸道隔离,隔离至病后40天。(2)切断传播途径: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
19、用漂白粉消毒,用具及地面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被褥日光暴晒。主动免疫:疫苗的应用主动免疫:疫苗的应用采用以服用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多采用口服减毒活疫苗糖丸,按计多采用口服减毒活疫苗糖丸,按计划免疫划免疫 方法服用,方法服用,第一次在出生后第一次在出生后2个月个月开始服三价混合菌苗,连续三次,开始服三价混合菌苗,连续三次,间隔一个月,间隔一个月,4岁再加强一次岁再加强一次。服。服疫苗疫苗2周后可产生中和抗体周后可产生中和抗体。冬春季服用冬春季服用避免用开水服药,避免用开水服药,口服疫苗多无不良反应,偶有低热及腹泻。口服疫苗多无不良反应,偶有低热及腹泻。在极在极少情况下,少情况下,疫苗株病毒可突变而恢复其对神经系疫苗株病毒可突变而恢复其对神经系统的致病性,引起接种者发生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统的致病性,引起接种者发生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原发及继发免疫功能缺陷者及急、慢性心、肝、原发及继发免疫功能缺陷者及急、慢性心、肝、肾疾病患者忌用;肾疾病患者忌用;有明显免疫功能低下者禁用减毒活疫苗,可用灭有明显免疫功能低下者禁用减毒活疫苗,可用灭活疫苗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