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李 芬内容体系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第四章 安全评价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第六章 应急管理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附录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什么是安全生产(概念)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什么是
2、安全生产管理 1、概念: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政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2、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3、外延: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方面。4、对象: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5、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
3、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一)事故 1、事故的定义(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2、事故的等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 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2)重大事故(3)较大事故(4)一般事故事故等级事故等级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 100人以上1亿元以上(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50人以上100人以下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较大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10人以上50人以
4、下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一般事故3人以下10人以下 1000万元以下(二)事故隐患 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定义(第16号令)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分类:(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3、隐患治理:企业、政府和公众等多方综合性
5、地开展隐患辨识、评价、消除、整改、监控等活动和措施,使生产安全系统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的过程。(三)危险 1、危险的概念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2、危险与风险(1)R=f(F,C)(2)风险的种类A、广义五类: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健康。B、安全生产管理四类:人、机、环境、管理。(四)海因里希法则 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从统计许多灾害始得出的。1、海因里希法则的内容 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
6、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 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2、事故法则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虽然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五)危险源 1、危险源的概念 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2、危险源的种类(两类)第一类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
7、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六)重大危险源 1、什么是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力、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2、重大危险源的界定(公式难点)、重大危险源的界定(公式难点)三、安全、本质
8、安全(一)安全的概念(二)本质安全 1、本质安全的概念 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2、本质安全的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 指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三)安全许可 是指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一、安全生产
9、管理历史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进入我国的。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涵义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动力原则(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4)行为原则(三)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的含义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三种对策:工程技术、教育、法制)(4)本质安全化原则(四)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的含义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三、事故致因理
10、论(难点)三、事故致因理论(难点)(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的提出(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四)轨迹交叉理论(五)系统安全理论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一、安全生产方针 提出: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一)确立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性(二)安全生产方针的涵义(二)安全生产方针的涵义 1、“安全第一”的涵义 2、“预防为主”的涵义 3、“综合治理”的涵义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P24)一是“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三、构建社
11、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以安全生产法为龙头 据统计,目前,全国人大,国务院和相关主管部门已经颁布实施并仍然有效的有关安全生产主要法律法规约有130多部。我国安全生产力方面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均属于法定安全生产标准,或者说属于强制性安全生产标准。我国安全生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虽然和安全生产立法不无区别,但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可以被视为我国安全生产力法律法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安全生产政策措施(难点)四、安全生产政策措施(难点)1、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专题会议上,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12
12、项治本之道。3、2009年,国务院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4、2010年国务院分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5、“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六大体系”,提高“六个能力”。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和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六、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 安全科技按照研究领域、功能作用可划分 为四大类:(1)安全生产基本理论研究(2)安全生产应用基础研究(3)安
13、全生产应用技术研究(4)安全生产成果工程转化 各类科技活动都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作为根本出发点。安全科技对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活动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包括政府引导推动、技术装备研发转化、专家智力支持、中介技术服务、企业推广应用和技术标准转化等组成部分。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构成1、组织体系基础 2、运行机制重要保障3、法律法规体系 法制基础和保障、依据4、支持保障系统有机组成部分、物质条件和手段九、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1、2004年初,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
14、生产力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安全生产中长期奋斗目标。(三个阶段的目标)2、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力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的,主要由4类,26个具体指标构成。3、四大类指标:(1)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2)绝对指标(3)相对指标(4)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指标 4、“十二五”期间,我国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五个方面)(1)相对指标(2)绝对指标(3)较大以上事故下降指标(4)职业健康工作目标(5)煤矿瓦斯抽采量、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达标率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一、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1、起始时间: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2、2010年6月1日
15、起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颁布的意义。(1)落实责任(2)推动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3)促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基本规范是全面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行业标准。3、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涵义 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模式: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5、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方式: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6、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二、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一)确定目标(二)恢复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三)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四)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五)教育培训(六)
1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七)作业安全(5项)(八)隐患排查和治理(4方面)(九)重大危险源监控(十)职业健康(3项)(十一)应急救援(5项)(十二)事故管理(两项)(十三)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第二节 企业安全文化一、安全文化的起源(一)安全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二)安全文化的起源:在世界工业生产范围内,有意识并主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源于高技术和高危的核安全领域。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了”安全文化“一词(三)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二、企业安全文化现状 1、
17、总体上看,国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起步比较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美国杜邦公司的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2、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3、2010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印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安全文化的定义与内涵(一)定义 1、安全文化的定义: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力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安全生产力和奋斗目标,为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
18、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和生产力环境和条件,是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的总和。2、安全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处于深层的安全观念文化;二是处于中间层的安全制度文化;三是处于表层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二)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复合体,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焕发文化组成。(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8条)四、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 1、安全承诺 2、行为规范与程序 3、安全行为激励 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 5、自主学习与改进 6、安全事务参与 7
19、、审核与评估(三)推进与保障 1、规划与计划 2、保障条件 3、推动骨干的选拔和培养五、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一)建立机构(二)制定规划(三)培训骨干(四)宣传教育(五)努力实践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安全文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解企业安全文化现状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而采取的系统化测评行为,并得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结论。(一)评价指标(二)减分指标(三)评价程序1、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2、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3、下达评价通知4、调研、收集与核实基础资料5、数据统计分析6、撰写评价报告7、反馈企业征求意见8、提交评价报告9、进行评价工作总结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一、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重大
20、危险源”定义: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一)国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概况(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二)国内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析和评价,并初步在生产实际中国以应用。)(三)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三)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二、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框架(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申报或普查(二)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三)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四)应急救援系统(五)土地使用与厂矿
21、选址安全规划(六)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监察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生产企业和研究院起草提出了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CB 182182009),此标准自2009年12月1日实施。见附录一。附录一。四、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难点)四、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难点)(一)评价单元的划分(二)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三)数学模型(四)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评价(五)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评价及工艺物质危险性相关系数的确定(六)事故严重度评价 1、最大危险原则2、概率求和原则(七)危险性抵消因子(八)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五、重大危险源的监
22、控监管(难点)五、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监管(难点)(一)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 1、重大危险源监管的主要思路 2、监管系统的设计思想 3、国家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网络设计方案 4、城市重大危险源监管子系统(二)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难点)(二)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难点)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危险源数据采集系统 3、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1)正常运行阶段(2)事故临界状态(3)事故初始阶段第四节 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规章制度的定义及内容: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生产经营的安全生产实际,以生产经营单位名义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一般包括:规
23、程、标准、规定、措施、办法、制度、指导意见等。一、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必要性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 是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标准为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首先必须家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地方政府的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三、安全生产力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2、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 两方面内容、四类、三大标准体系、文件(一)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二)人
24、员安全管理制度(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四)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一)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 13、应急管理制度 14、安全奖惩制度(二)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5、岗位
25、安全规范 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三同时”制度 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5、安全操作规程(四)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 1、起草 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 3、审核 4、签发 5、发布 6、培训 7、反馈 8、持续改进第五节 组织保障 所谓组织保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安全生产力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一、机构设置要求(300人为界限)二、人员配备要求(专职配备标准也为300人为标准,委托,责任由本单位负责)第六节 安全
26、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 二、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和管理(一)法律依据与责任主体(二)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三)安全生产力费用的管理 三、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要求四、风险抵押金的存储和使用四、风险抵押金的存储和使用 1、风险抵押金的存储标准、风险抵押金的存储标准()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存储爆竹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存储标准。标准。()煤矿企业的存储标准。()煤矿企业的存储标准。2、风险抵押金存储的要求()由企业事先按时足额存储;()存储数额由省、市、县级安全生
27、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核定下达;()实行专户管理。3、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 五、风险抵押金的监督管理五、风险抵押金的监督管理第七节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一、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与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重要性与核心)、安全技术措施(类型)(1)按照行业划分(2)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3)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划分(防止事故)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划分(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全技术措施)(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1、必要
28、性和可行性原则 2、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3、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内容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内容(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 1、安全技术措施 2、卫生技术措施 3、辅助措施 4、安全宣传教育措施(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三、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方法(一)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二)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三)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四)编制措施计划(五)审批措施计划(六)下达措施计划(七)实施第八节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一、“三同时三同时”的概念的概念 二、监管责任 三、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预评价(种)三、安全条件论证
29、与安全预评价(种)四、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四、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 五、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五、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 六、施工和竣工验收第九节 特种设备设施安全 一、特种设备采购与安装(一)采购、采购特种设备应当符合的要求、采购旧特种设备应当符合的要求、采购进口特种设备应当符合的要求(二)特种设备的安装、安装单位应具备的条件、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 二、生产经营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条)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的办理(一)办理时间和登记部门(二)办理登记证应具备的资料 四、安全技术档案(内容)五、定期检验(条)五、定期检验(条)六、
30、应急管理(项)七、报废第十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一、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组织 三、各类人员的培训(一)对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内容和时间、初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再培训内容、再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时间(二)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时间、初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再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时间(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四)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其他从业人员的范围 培训内容、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厂、车间、班组)、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后重新上岗安全教育培训、岗位安全教育培训(三个方面)第十一节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一、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重点与意义)(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
31、型(六种)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3、季节和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对于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 对非矿山企业 对矿山企业(三)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 1、常规检查 2、安全检查表法 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四)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1、安全检查准备 2、实施安全检查 3、综合分析 4、提出整改要求 5、整改落实 6、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二、隐患排查治理(一)定义及分类、定义:安全生产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32、暂行规定(总局令第号)指出,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分类()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即时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差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力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重大事(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增加三项)故隐患报告内容增加三项)(三)监督管理第十二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劳动防护用品的定义
33、及重要性 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一)按防护性能分类、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一般劳动防护用品(二)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部位分类(类包括护肤用品)(三)按劳动防护服务器用途分类、按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置(一)选用原则(二)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任项)三、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一)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 1、采购验收 2、使用前检查 3、使用中检查 4、正确使用(二)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条)四、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监督检查(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标识、特种劳
34、动防护用品目录(大类个小类)(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标识(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标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大类大类个小类)、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的说明说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申请、受理、核发和日常管理第十三节 承包商管理 对承包商管理的具体要求:、要明确双方责任;、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一、对承包商安全管理的要点和关键
35、环节(一)生产经营单位发包工程的内部管理(二)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三)现场安全管理要求二、生产经营单位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 一是要根据自身的安全资质和能力,承包相应的工程。二是根据工程需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出现责任和管理制度执行的真空。三是双方的安全管理责任要界定清晰。四是要认真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核实和确认。五是针对项目施工的环境、安全管理要求,组织对施工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六是在危险性较大或与正在生产运行设备、区域有交叉的施工,设置专职的安全监护人员,防止发生意外。第三章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安全生
36、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综合监督与行业监督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督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一)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二)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针对某些危险性较高的特殊领域)(三)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 (四)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普遍约束性 (五)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条)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部门的主要职责(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人员的主要职责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程序 对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和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许可是两种十分重要的形式。、对作业场所的监督
37、检查的一般程序、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许可的一般程序(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 1、事前的监督管理、事前的监督管理 2、事中的监督管理、事中的监督管理()行为监察()技术监察()行为监察()技术监察 3、事后的监督管理、事后的监督管理(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的特点 1、实行垂直管理2、监察和管理分开 3、分区监察4、国家监察(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机构设置(三)国家安全监察局主要职责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
38、责三、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与内容(一)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 1、日常监察2、重点监察 3、专项监察4、定期监察(二)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 1、基本内容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设施、查事故隐患和查事故处理,看被监察的煤矿企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2、重点监察内容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特种设备的概念与范畴: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超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我国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它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
39、究等内容。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专项安全监察体制。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以及经济发达县的质检部门质检部门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枝头标准及技术规定”个层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结构。、各层次包括的法律法规 三、安全监察制度(两项制度)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机构的职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的职责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一)方式 1、行政许可制度 2、监督检查制度 3、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二)内容(项)第四章 安全评价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 概念:安全评价是指以实
40、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的活动。类型: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一、安全预评价(定义及内容)(一)定义:是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各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二)主要内容: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三)研究对象:拟建建设项目二、安全验收评价(定义及内容
41、)(一)定义: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力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二)主要内容: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编制安全
42、验收评价报告等。三、安全现状评价(定义及适用范围)(一)定义: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二)适用范围: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第二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与内容一、安全评价的程序(一)前期准备(二)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三)划分评价单元(四)定性、定量评价(五)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43、六)安全评价结论(七)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二、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一)安全预评价内容(二)安全验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符合性评价和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等。第三节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概念: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危险和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
44、致疾病的因素。(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大类)(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大类)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 2、物的因素、物的因素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4、管理因素、管理因素(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类)(三)按职业健康分类(类)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直观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行使的新开发系统。1、对照、经验法 2、类比方法(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YKW.系统安全分
45、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一)厂址(二)总平面布置(三)道路及运输(四)建(构)筑物(五)工艺过程(条)、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六)生产设备、装置(七)作业环境(八)安全管理措施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一)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定量安全评价方法。(二)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
46、程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演绎推理评价法。(三)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三)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二、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难点)二、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难点)(一)安全检查表方法(二)危险指数方法(三)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步骤步)(四)故障假设分析方法(主要内容个)(五)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与其他安全评价方法的不同之处)(六)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步骤)(七)故障树分析(基本程序)(八)事件树分析(是用来分析普通设备故障或过程波动(称为初始事
47、件)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使用归纳法、步骤步)(九)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十)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对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的后果两方面进行评价)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总体要求 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安全预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提出的资料清楚可靠,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二)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项)(三)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要求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要求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一)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要求(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项)(三)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格式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格式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一)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要求 安全
48、现状评价报告要求比安全预评价报告更详尽、更具体,特别是对危险分析要全面、具体,因此整个评价报告的编制,要由懂工艺和操作的专家参与完成。(二)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内容(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四、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一)评价报告的格式要求(二)评价报告的规格要求第六节 安全评价管理(一)基本要求 1、对评价对象的要求 2、对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的要求(二)安全评价机构 定义:是指依法取得安全评价相应的资质,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安全评价活动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1、获取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程序 2、业务范围(三)安全评价师 是指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专门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人员。与所登记服务的机构建立法
49、定劳动关系,专职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安全评价师称为专职安全评价师。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第一节 职业卫生概述一、职业卫生基本概念(一)职业卫生的定义: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其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两种分类)(三)职业接触限值、定义: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尝试、超限倍数四类。(四)职业禁忌与职
50、业健康监护、职业禁忌: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的侵袭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的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职业健康监护: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病患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指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建立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