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奥运会开幕盛典,北京奥运会开幕盛典,“有朋自远方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乐乎”的大屏幕闪烁,数千表演者共吟的大屏幕闪烁,数千表演者共吟论论语语名句: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礼之用,和礼之用,和为贵为贵”等等 。立体的活字印刷起伏波动拼出从古。立体的活字印刷起伏波动拼出从古体到现代简化字的体到现代简化字的“和和”字。字。美国出版的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人民年鉴手册,评出,评出世界世界10大思想家大思想家,首位是孔子。其他,首位是孔子。其他9人为希腊的人为希腊的柏拉国、亚里士多德,意大利的阿奎那,波柏拉国、亚里士多德,意大利的阿奎那,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培根、牛顿、
2、达尔文,兰的哥白尼,英国的培根、牛顿、达尔文,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康德。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康德。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美国加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美国加州的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都是定在州的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都是定在孔孔子诞辰日子诞辰日9月月28日。日。一、平凡的圣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早最伟大的文学家、早最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教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育家、政治家。1.身世 孔子(前孔子(前551前前479)是春秋末期鲁国昌)是春秋末期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因父母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因父母“祷於尼丘得孔
3、子祷於尼丘得孔子”,又,又“生而首上圩顶生而首上圩顶”(史记史记),故名丘,字仲尼。故名丘,字仲尼。祖先是宋国贵族(微子祖先是宋国贵族(微子-),因宋国内乱而),因宋国内乱而迁到鲁国。到其父亲叔梁纥时,家境已经迁到鲁国。到其父亲叔梁纥时,家境已经衰落。衰落。3岁丧父,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曾为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曾为人管理仓库和牛羊,他自称人管理仓库和牛羊,他自称“吾少也贱,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故多能鄙事。”“十有五而志于学十有五而志于学”,生活虽苦却勤学好,生活虽苦却勤学好礼,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连
4、鲁国贵,开始授徒讲学,连鲁国贵族子弟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来学礼,可见族子弟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34岁时在鲁昭公的资助下,来到了周朝的岁时在鲁昭公的资助下,来到了周朝的京师洛邑(今洛阳),参观考察了文物、京师洛邑(今洛阳),参观考察了文物、礼制,阅读了许多典籍,并问礼于学识渊礼制,阅读了许多典籍,并问礼于学识渊博的老子博的老子(曾任周守藏室史、柱下史曾任周守藏室史、柱下史),收获,收获颇丰。颇丰。二圣会二圣会乃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乃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幸事。幸事。51岁时,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今山东汶上岁时,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
5、,治理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县)宰,治理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齐人闻而齐人闻而惧惧”。55岁时,孔子与专权的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岁时,孔子与专权的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的政见不同,矛盾日深,加之孙氏三家大夫的政见不同,矛盾日深,加之齐国送美女、骏马到鲁国,君臣迷恋歌舞,齐国送美女、骏马到鲁国,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在不得已的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情况下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68岁时,满怀失望的孔子又回到鲁国,专心岁时,满怀失望的孔子又回到鲁
6、国,专心从事教育和整理文化典籍从事教育和整理文化典籍,直至去世。直至去世。2.贡献(1)更新教育制度)更新教育制度 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奠基于孔子,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奠基于孔子,可以说孔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职业教育家,第可以说孔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职业教育家,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学者,后世尊为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学者,后世尊为“至圣先师至圣先师”。他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打破了学在官他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体制,把教育推向民间,府的贵族教育体制,把教育推向民间,。孔子把教化民众,提高国民素质作为立国之本,放在孔子把
7、教化民众,提高国民素质作为立国之本,放在治国的突出地位。治国的突出地位。“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庶矣哉!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既庶矣,又何加焉?曰:曰:富富之。之。曰: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教之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2)传承文化典籍)传承文化典籍 典籍是历史文化载体,由于先民制作、传播手段落后,典籍是历史文化载体,由于先民制作、传播手段落后,加之战争、灾难损毁,传承艰难。现在被称作中华文化加之战争、灾难损毁,传承艰难。现在被称作中华文化元典中的元典中的“六经六经”就是孔子倾毕生
8、精力整理的。就是孔子倾毕生精力整理的。诗诗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孔子“去其重去其重”和和“论论次次”。书书中国最古的史料总集,选编尧舜至春秋文献。中国最古的史料总集,选编尧舜至春秋文献。礼礼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书。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书。易易古代的哲学义理之书,孔子撰作了古代的哲学义理之书,孔子撰作了易传易传。春秋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乐乐是音乐方面的著作,可惜亡佚。是音乐方面的著作,可惜亡佚。五千年文明史,孔子恰在其中间点。孔子将五千年文明史,孔子恰在其中间点。孔子将“六经六经”作作为教材传授,打破时空瓶颈,传播到民间,遗惠于后世,为
9、教材传授,打破时空瓶颈,传播到民间,遗惠于后世,使中华文化成为人类历史上独特的从未中断的文明。使中华文化成为人类历史上独特的从未中断的文明。(3)推进百家争鸣)推进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孔春秋战国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孔子通过深入思考,汲取其他学派(如老子、管子)子通过深入思考,汲取其他学派(如老子、管子)营养,创立影响最大的儒家学派,为百家争鸣高营养,创立影响最大的儒家学派,为百家争鸣高峰期开辟了道路。峰期开辟了道路。“儒儒”本是一种职业,专门本是一种职业,专门“相礼相礼”。孔子做。孔子做过过“儒儒”,其创立的学派便称,其创立的学派便称“儒家儒家”。基本
10、特。基本特点是:以孔子为宗师,以点是:以孔子为宗师,以“六经六经”为经典;坚持为经典;坚持“仁仁”为核心,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哲学;主张德治仁政,阐发的入世哲学;主张德治仁政,阐发“民本民本”政政治思想;坚持治思想;坚持“中庸中庸”之道,倡导之道,倡导“和为贵和为贵”原则。原则。从战国到西汉的民间和政府,经过艰难选择,逐从战国到西汉的民间和政府,经过艰难选择,逐步确立以儒学为主,兼收道、墨、法、阴阳等诸步确立以儒学为主,兼收道、墨、法、阴阳等诸家学说的路线。在封建社会中,对稳定社会起到家学说的路线。在封建社会中,对稳定社会起到了巨大作用,使中国
11、成为世界强国。但随着社会了巨大作用,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但随着社会发展,儒家思想中固有的、或异化出的负面因素发展,儒家思想中固有的、或异化出的负面因素显得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阻碍中国走向现代文显得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阻碍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拦路石。面对复杂的儒家文化,继承与批判明的拦路石。面对复杂的儒家文化,继承与批判的任务相当繁重。的任务相当繁重。(4)增益民族精神)增益民族精神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包括进步的、积极的、精华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包括进步的、积极的、精华的与落后的、消极的、糟粕的两方面,只不过的与落后的、消极的、糟粕的两方面,只不过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优劣比例有所差异而已。民不同民族文化中的
12、优劣比例有所差异而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积淀于民族文化之中的优秀思想和高尚品格,积淀于民族文化之中的优秀思想和高尚品格,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进步的精神支撑和内驱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进步的精神支撑和内驱动力,是合乎民族发展需要的。动力,是合乎民族发展需要的。在中华民族精神积淀的过程中,孔子思想曾对在中华民族精神积淀的过程中,孔子思想曾对我们的民族心理、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思维我们的民族心理、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均产生过深远持久的影响。方式、生活习俗等,均产生过深远持久的影响。有人说:有人说:论语论语对中国人
13、,可比之于对中国人,可比之于圣经圣经对于对西方世界。然而不同的是,孔子是一个对于对西方世界。然而不同的是,孔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形象,没有任何神学色彩,中华活生生的人的形象,没有任何神学色彩,中华民族从来没有陷入宗教的狂热,孔子思想指导民族从来没有陷入宗教的狂热,孔子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人,从来面对的是现实人生。下的中国人,从来面对的是现实人生。论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的许多思想,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是浸透在脑海里,躬行在实践上,人已经是浸透在脑海里,躬行在实践上,人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奉行着夫子之道。尽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奉行着夫子之道。尽管大多数人因不识字而没有直接读过管大多数人因
14、不识字而没有直接读过论论语语,但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句,但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句孔夫孔夫子的话子的话来。如:来。如:任重道远;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见义勇为;任重道远;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见义勇为;温良恭俭让;和为贵;吾日三省吾身;闻温良恭俭让;和为贵;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即改;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过即改;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文会友;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以文会友;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听其言而观其行;后生可畏。听其言而观其行;后生可畏。二、真情的箴言二、真情的箴言 了解孔子,了解孔子,论语论语是首选的是首选的基本文献,正如国学大师钱穆基本文献,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所
15、说:所说:“论语论语一书,乃孔一书,乃孔子遗训所萃,此为中国最古最子遗训所萃,此为中国最古最有价值之宝典。有价值之宝典。”班固班固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论语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故谓之论语论语。”论语论语大约成于战国初年。从战国到汉初,大约成于战国初年。从战国到汉初,中间虽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但中间虽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但论语论语的的流传则不曾中断。流传则不曾中断。在中国书籍的简册时代,传播方式赖于手抄
16、,在中国书籍的简册时代,传播方式赖于手抄,再加上师承系统不同,同一本书就会有不少传再加上师承系统不同,同一本书就会有不少传本,不同的本子差异很大,篇目竟有不同。本,不同的本子差异很大,篇目竟有不同。论语论语传到汉代,出现了传到汉代,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传本三种不同的传本:一是一是鲁鲁论语论语,共有,共有20篇,在篇,在鲁国旧地流传。鲁国旧地流传。二是二是齐齐论语论语,共有,共有22篇,在篇,在齐国旧地流传。齐国旧地流传。三是三是古古论语论语,共有,共有21篇,汉篇,汉景帝儿子刘余由淮阳王改封鲁恭景帝儿子刘余由淮阳王改封鲁恭王,为了扩大宫室,拆除孔宅旧王,为了扩大宫室,拆除孔宅旧壁时获得,该本的字如
17、蝌蚪状。壁时获得,该本的字如蝌蚪状。张侯论张侯论:西汉晚期,汉成帝的师傅张禹,以鲁:西汉晚期,汉成帝的师傅张禹,以鲁论语论语为根据,兼采齐为根据,兼采齐论语论语,成,成张侯论张侯论。因为张禹。因为张禹地位高,当时出现了地位高,当时出现了“欲为欲为论论,念张文,念张文”的局面。的局面。东汉灵帝时所刻的熹平石经就是采用的这个本子,这东汉灵帝时所刻的熹平石经就是采用的这个本子,这是第一个由官方推出的定本。可惜是第一个由官方推出的定本。可惜熹平石经熹平石经历经历经战乱,所存无多。战乱,所存无多。三、鲜活的思想 孔子是人类文明的开拓者之一,在他的时代孔子是人类文明的开拓者之一,在他的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还
18、极不成熟,但他是最早思人类文化的发展还极不成熟,但他是最早思考和回答生活中提出问题的人。他试图通过考和回答生活中提出问题的人。他试图通过寻找寻找人性和人的关系人性和人的关系,建立起与人的本质相,建立起与人的本质相一致、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范,进而实现一致、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范,进而实现人际和谐、人际和谐、天下大同天下大同。对孔子思想体系的架构,古今有不同对孔子思想体系的架构,古今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孔子的思想体系,是看法。我认为,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以“仁仁”为人性基点,以为人性基点,以“礼礼”为为人际规范,以人际规范,以“和和”为社会理想,以为社会理想,以“君子君子”为人格理想,以为人格理
19、想,以“学学”为为实现途径而构成的。实现途径而构成的。1.仁-人性基点“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仁的概念虽不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仁的概念虽不是孔子最早提出的,但经过孔子的诠释和倡导,是孔子最早提出的,但经过孔子的诠释和倡导,意义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其中首次提出意义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其中首次提出和论证了人性、人道、人格与人的生存、发展和论证了人性、人道、人格与人的生存、发展权利等重大问题。因而有人将孔子学说称为权利等重大问题。因而有人将孔子学说称为“仁学仁学”。人乃万物之灵,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能够发现和人乃万物之灵,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能够发现和善用人际相处的规律性,也就是能够理性地知
20、善用人际相处的规律性,也就是能够理性地知道如何做人,孔子将这种规律性高度地概括为道如何做人,孔子将这种规律性高度地概括为一个一个“仁仁”字。字。“仁,亲也。从人从二仁,亲也。从人从二”(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孔子的贡献在于他),孔子的贡献在于他将发自将发自家庭的血亲之爱扩大,延伸至社会、国家以及家庭的血亲之爱扩大,延伸至社会、国家以及整个人类、自然,整个人类、自然,在于将天生要过群居生活的在于将天生要过群居生活的人与其家人和同类亲近、友爱的心理情感升华人与其家人和同类亲近、友爱的心理情感升华为为人际关系的普遍原则人际关系的普遍原则。(1)爱人)爱人 孔子把孔子把“仁仁”的本质解释为的本质解释为“
21、爱人爱人”。“樊樊迟问仁。子曰:迟问仁。子曰:爱人。居处恭,执事敬,与爱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无论是居家无论是居家度日,还是在外办事,都需要秉持度日,还是在外办事,都需要秉持“爱人爱人”之之心,即使在偏远之处也不可违弃。心,即使在偏远之处也不可违弃。爱所有应该爱的人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爱所有应该爱的人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众,而亲仁。”孔子还将孔子还将“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作为“汎爱众汎爱众”的最高境界。的最高境界。论语论语的的“汎
22、汎爱众爱众”思想、思想、圣经圣经的的“博爱博爱”思想与佛教思想与佛教“慈悲慈悲”思想的可谓英雄同见。思想的可谓英雄同见。同情心乃仁爱的心理基因,正所谓同情心乃仁爱的心理基因,正所谓“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之端也”。孔子。孔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饱也”。“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不问马。问马。”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孔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孔子面对喂马的奴仆和宝贵坐骑,能够有以人为子面对喂马的奴仆和宝贵坐骑,能够有以人为本的表现,确实值得尊敬。本的表现,确实值得尊敬。(2)孝悌)孝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爱亲是爱人起点。家
23、庭是社会的细胞,爱亲是爱人起点。“君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与。”一个人如果对生养他的父母都不能一个人如果对生养他的父母都不能坚守孝敬之心,对帮助他的同胞都不能常怀坚守孝敬之心,对帮助他的同胞都不能常怀悌爱之情,那么他怎么可能做到对他人友爱、悌爱之情,那么他怎么可能做到对他人友爱、对社会负责呢对社会负责呢?家和万事兴,孝悌是君子做家和万事兴,孝悌是君子做人之本,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安定之本。孔人之本,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安定之本。孔门弟子中闵子骞、曾参等均以孝著称。门弟子中闵子骞、曾参等均以孝著称。养亲养亲是要求子女照顾父母的物质生活是
24、要求子女照顾父母的物质生活。“事事父母,能竭其力父母,能竭其力”、“父母在,不远游,游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以喜,一则以惧”。敬亲敬亲是要求子女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是要求子女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子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不敬,何以别乎?”“”“子子夏问孝,子曰:夏问孝,子曰:色难色难。”孔子强调发自人内孔子强调发自人内心的自然亲情,一是强调对父母的内在感情,心的自然亲情,一是强调对父母的内在感情,二是强调态度上的恭
25、敬。二是强调态度上的恭敬。谏亲谏亲是要求子女对父母的过失进行规劝。是要求子女对父母的过失进行规劝。“事父母几谏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无怨。”孔子并非主张不分是非曲直地孔子并非主张不分是非曲直地“愚愚孝孝”,他认为当子女发现父母有什么过失时,他认为当子女发现父母有什么过失时应进行规劝,但应注重方式方法。若对父母应进行规劝,但应注重方式方法。若对父母的过失视而不见或盲目服从,也不是真正的的过失视而不见或盲目服从,也不是真正的孝。孝。(3)忠恕)忠恕“忠忠”与与“恕恕”是孔子提倡的基本处世态是孔子提倡的基本处世态度。孔子与曾参谈话时曾说:度。孔子与曾参谈
26、话时曾说:“吾道一以吾道一以贯之。贯之。”曾参从孔子房里走出来,别的学曾参从孔子房里走出来,别的学生问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曾参说:生问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讲的孔子讲的“忠忠”,主要是主要是尽己为人。尽己为人。“主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忠信,徙义,崇德也。”“”“居之无倦,行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之以忠这要求做人要端正对人对事的态度,这要求做人要端正对人对事的态度,真心诚意,积极为人,勤勉办事,恪尽职真心诚意,积极为人,勤勉办事,恪尽职守。守。孔子讲的孔子讲的“恕恕”,主要是主要是推己及人。推己及人。“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2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要求做人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体谅别这要求做人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体谅别人、宽恕包容别人。人、宽恕包容别人。当然,忠恕必须合于道义。当然,忠恕必须合于道义。“或曰:或曰:以德报怨,以德报怨,何如何如?子曰:子曰:何以报德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德。”人们要用正直去回应恶意,用恩德来报答人们要用正直去回应恶意,用恩德来报答恩德。恩德。“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今吾于人也,今吾于
28、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德之贼也。”人们要人们要有是非标准,分清善恶。有是非标准,分清善恶。孔子的孔子的“忠忠”与后世无条件的与后世无条件的“君要臣死,臣不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的愚忠完全不同。的愚忠完全不同。“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所谓大臣者,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君君对臣要以礼法相待,臣对君应尽心办事,否则如孟对臣要以礼法相待,臣对君应尽心办事,否则如孟子所言:子所言:“君之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之君之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29、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则臣视君如寇仇。”(4)信)信“信信”在在论语论语中共出现中共出现38次次。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诚实不伪中的诚实不伪中的“实实”是是“信信”的核心内容。引的核心内容。引申为申为“诚信诚信”、“信誉信誉”、“信用信用”等。等。孔子认为从个人的立身行事到治国安邦,孔子认为从个人的立身行事到治国安邦,“信信”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至关重要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做事要做事要“敬事而信敬事而信”。为人要为人要“言而有信言而有信”修身要修身要“谨而信谨
30、而信”。社会越文明与需要社会越文明与需要“信信”:封建社会是金字塔:封建社会是金字塔形社会,上面是一个最高的皇帝,然后九品官形社会,上面是一个最高的皇帝,然后九品官统治下去,依靠人身依附关系建立社会秩序。统治下去,依靠人身依附关系建立社会秩序。现代社会是一个有个人自由的民主社会,个体现代社会是一个有个人自由的民主社会,个体都是独立自由的,但不会绝对自由,无都是独立自由的,但不会绝对自由,无“信信”社会就乱了,社会就完了。自由了的个人怎样社会就乱了,社会就完了。自由了的个人怎样建立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呢?那就是依靠契约建立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呢?那就是依靠契约(信用)。(信用)。“信信”带来的良性循环是
31、带来的良性循环是“信任信任”。与人相。与人相处,与人共事,处,与人共事,“朋友信之朋友信之”,“信则人任信则人任焉焉”。为政。为政“信则民任焉信则民任焉”,“民信民信”(取(取信于民)比信于民)比“足兵足兵”(使兵力满足国家安全(使兵力满足国家安全需要)需要)“足食足食”(使经济满足国民生活需要)(使经济满足国民生活需要)更重要。更重要。做到信需注意:做到信需注意:一是一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所作承诺所作承诺要符合道义,方可履行。所作承诺如果不符要符合道义,方可履行。所作承诺如果不符合道义,那就是不辨是非违背道义的信了。合道义,那就是不辨是非违背道义的信了。二是二是“言必
32、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要,要“敏于事而慎敏于事而慎于言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讷于言而敏于行”,发言论与承,发言论与承诺要慎重,否则因种种原因没法履行,前后诺要慎重,否则因种种原因没法履行,前后矛盾百出,矛盾百出,“信信”就付之东流了。就付之东流了。(5)德政)德政 孔子孔子“德政德政”的政治主张是其仁的思想在社会管理领的政治主张是其仁的思想在社会管理领域的体现。域的体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之。”“”“近者说,远者来近者说,远者来。”德政易于得到民众的拥德政易于得到民众的拥护。护。为政者的为政者的“身正身正”具有表率作用,益于社会稳
33、定。具有表率作用,益于社会稳定。“子路问政。子曰: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先之,劳之。请益。曰:请益。曰:无倦。无倦。”“”“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施政须施政须“先有司先有司(各负其责)(各负其责),赦小过,举贤才。赦小过,举贤才。”孔孔子认为子认为“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服。”重视民心、反对暴政、节用惠民等民本思想是孔子重视民心、反对暴政、节用惠民等民本思想是孔子一贯坚持的,一贯坚持的,荀子荀子曾引用孔子的话:曾引用孔子的话:“丘闻之: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
34、也;水则载舟,水则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礼记礼记中也记载了中也记载了“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的故事。德政的目的在于使社会达到德政的目的在于使社会达到“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程度,孔程度,孔子曾仰慕地说子曾仰慕地说:“无为而治者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其舜也与?夫何为哉夫何为哉?恭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的孔子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与道家的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有着不同的智慧视角。有着不同的智慧视角。道家的道家的“无为无为而治而治”主张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主张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孔子的孔子的“无为无为而治
35、而治”则主张通过有为的则主张通过有为的“为政以德为政以德”、“道之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德,齐之以礼”,提高成员的素质,发挥其主观能,提高成员的素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动性,从而达到“无为而治无为而治”。2.礼-人际规范 人是情感与理智兼有的生命存在。面对七情人是情感与理智兼有的生命存在。面对七情六欲六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的文明与野蛮、高尚与卑劣。生态度决定了人的文明与野蛮、高尚与卑劣。为了解决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为了解决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使人类群居的社使人类群居的社会有序,中国古代先哲们探寻到的手段是会有序,中国古代先哲们探
36、寻到的手段是“礼礼”。礼的最初含义便是举行仪式,祭神求福。举礼的最初含义便是举行仪式,祭神求福。举行祭祀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规范。随着时间的行祭祀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规范。随着时间的发展,礼逐步演变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发展,礼逐步演变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被引申到人们日常生活(如循的行为规范,被引申到人们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个人交往、婚丧嫁娶)和各级公衣食住行、个人交往、婚丧嫁娶)和各级公共活动(如政治、军事、外交、教育、文体)共活动(如政治、军事、外交、教育、文体)之中,后成为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和道德标之中,后成为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和道德标准。准。(1)礼之用)礼之用 在孔子理论体
37、系中,在孔子理论体系中,“仁仁”是一个本体性的是一个本体性的道德范畴和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道德范畴和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礼礼”则则主要是作为制度性的伦理范畴出现的,两者主要是作为制度性的伦理范畴出现的,两者是本末、体用的关系,是本末、体用的关系,“人而不仁,如礼人而不仁,如礼何?何?”“仁仁”是源于人情而又经过后天修养是源于人情而又经过后天修养体悟的道德自觉,并且是主导建立人伦秩序体悟的道德自觉,并且是主导建立人伦秩序“礼礼”的内在根据,的内在根据,“礼礼”是成全内在道德是成全内在道德情感的外在性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情感的外在性的伦理规范和制度。“礼礼”还是衡量一个人的行为是否为仁的外还是衡量
38、一个人的行为是否为仁的外在标准,在标准,“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动之不以礼,未善也。”真有仁德的人,若真有仁德的人,若有不合乎礼的做法,也是令人遗憾的。有不合乎礼的做法,也是令人遗憾的。(2)正名)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理,事情就办不成。)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的层次和分工管理的层次和分工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事物之所任何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都是因为它
39、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定以为该事物都是因为它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定性性,“别别”作为存在的事实具有普遍性。作为存在的事实具有普遍性。社会上每个人都有相应社会角色,若按礼行事,社会上每个人都有相应社会角色,若按礼行事,整个社会,各有所序,各有所司,即整个社会,各有所序,各有所司,即“定分定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父,子子。”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样一种理念: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样一种理念:人无论担任何种角色都要尽己,为君者要像君,人无论担任何种角色都要尽己,为君者要像君,尽到君的责任;为臣者要像臣,尽到臣的责任;尽到君的责任;为臣者要像臣,
40、尽到臣的责任;为父者要像父,尽到父的责任;为子者要像子,为父者要像父,尽到父的责任;为子者要像子,尽到子的责任。尽到子的责任。(3)礼治)礼治 礼本身包括了社会道德规范、政治制度、风俗礼本身包括了社会道德规范、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习惯等诸多方面,是社会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是社会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的总和,“,“以礼治国以礼治国”实质上就是以规范治国。实质上就是以规范治国。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法(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
41、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守规矩了。)德是礼所蕴含的内在本质德是礼所蕴含的内在本质,礼是德的外在表现礼是德的外在表现,两者在管理中以道德仁心为出发点两者在管理中以道德仁心为出发点,目的是引目的是引导人们向善导人们向善,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标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标,因因而是一种内在自觉性控制。政刑是利用严格的而是一种内在自觉性控制。政刑是利用严格的法
42、制、刑罚等强制的手段来管理法制、刑罚等强制的手段来管理,属于外在强属于外在强制性控制。制性控制。“礼治礼治”和和“法治法治”作为治国的两大理论和作为治国的两大理论和实践体系显示了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实践体系显示了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礼治礼治”的主要特点是:以的主要特点是:以“性善论性善论”为理为理论基石,相信人善良的本性,因而提倡人与论基石,相信人善良的本性,因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谐共处,统治者与民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谐共处,统治者与民众要相互体谅,主要手段是内在自觉性控制众要相互体谅,主要手段是内在自觉性控制的道德教化,形成了以理的道德教化,形成了以理(礼礼)服人的服人的“王王道
43、道”。“法治法治”的主要特点是:以的主要特点是:以“性恶论性恶论”为理为理论基石,对人的本性有着充分的警惕,因而论基石,对人的本性有着充分的警惕,因而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统治者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统治者对民众要示以威力,主要手段是外在强制性对民众要示以威力,主要手段是外在强制性控制的法律,形成了以力控制的法律,形成了以力(法法)制人的制人的“霸霸道道”。在建设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建设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过程中,无论是中国传统的中国传统的“礼治礼治”和和“法治法治”,还是西方,还是西方的法律思想,皆有丰厚的营养。的法律思想,皆有丰厚的营养。(4)礼让)礼让 从
44、恭敬神到恭敬人,恭敬始终是人遵循礼的重要从恭敬神到恭敬人,恭敬始终是人遵循礼的重要心理基础,礼貌谦让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心理基础,礼貌谦让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和良好起点。孔子继承发扬了这一宝贵的精要求和良好起点。孔子继承发扬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把神财富,并把“礼让礼让”作为实现仁爱忠恕、作为实现仁爱忠恕、“以以礼治国礼治国”的重要措施,的重要措施,“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礼让是一种境界。在孔子看来,远在尧舜时代的礼让是一种境界。在孔子看来,远在尧舜时代的贤明君主兴起的贤明君主兴起的“禅让禅让”之风有益于社会
45、发展,之风有益于社会发展,给先民带来了福利,给先民带来了福利,“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在功名面前泰伯在功名面前的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是一种用语言无法赞美的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是一种用语言无法赞美的至高精神境界。的至高精神境界。礼让是一种行为。孔子乐于助人,多次在物质上或礼让是一种行为。孔子乐于助人,多次在物质上或精神上施人以援手。他帮助过去世的穷朋友,精神上施人以援手。他帮助过去世的穷朋友,“朋朋友死,无所归,曰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于我殡。”也开导过不受时也开导过不受时人欢迎的乡村少年,人欢迎的乡村少年,“
46、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惑。子曰: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礼让是一种风范。自觉修养使孔子具有温文尔雅、礼让是一种风范。自觉修养使孔子具有温文尔雅、宽容大度、不卑不亢的君子风度。宽容大度、不卑不亢的君子风度。“君子无所争。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比比赛无论胜负都要拿得起放得下。赛无论胜负都要拿得起放得下。“子禽问于子贡曰: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夫子至于是邦
47、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与?子贡曰:子贡曰:夫子夫子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以得以得之。之。”孔子以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孔子以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态度对待人家,人家便主动把政事告诉他。态度对待人家,人家便主动把政事告诉他。(5)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人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孔子也提出,孔子也提出了一个相同的命题。了一个相同的命题。“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目。请问其目。子曰:子曰:
48、非礼勿视,非礼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克己克己”,如何自觉克制和战胜自己的不良欲望可以说如何自觉克制和战胜自己的不良欲望可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孔子的思路是是一个巨大挑战。孔子的思路是“博学于文,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不断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用礼衡量自己的言行,就可以自己的素质,用礼衡量自己的言行,就可以不违反社会行为规范了。不违反社会行为规范了。一个人如果心存善良,但他在处理问题时不依礼法,一个人如果心存善良,但他在处理问题时不依礼法,往往会出力不
49、讨好,事与愿违。往往会出力不讨好,事与愿违。“恭而无礼则劳,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恭、慎、勇、直,无疑都是美德,但如果失去了礼恭、慎、勇、直,无疑都是美德,但如果失去了礼的规范,这些美德就会成为缺点。的规范,这些美德就会成为缺点。孔子在生活细节方面非常注意符合礼的要求,即便孔子在生活细节方面非常注意符合礼的要求,即便在谈话时也非常谨慎的,以免轻率伤人,使人难堪。在谈话时也非常谨慎的,以免轻率伤人,使人难堪。“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问人于他邦,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再拜而送之。”
50、“”“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与瞽者,虽亵,必以貌。”“”“仁者,其言也讱。仁者,其言也讱。”孔子在饮宴、问路等各种场合的言行在形式上是遵孔子在饮宴、问路等各种场合的言行在形式上是遵礼,但其中深含着对人的尊重。礼,但其中深含着对人的尊重。3.和-社会理想 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说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说:“调声曰调声曰龢龢,调味曰,调味曰盉盉。今则和行而龢、盉皆废矣。今则和行而龢、盉皆废矣。”可见,三者称可见,三者称物各有侧重物各有侧重,但由于但由于“和和”既能兼指既能兼指“调声调声”与与“调味调味”,还可广泛用于其他领域,尤其是人际关系还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