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汇总文言文(一词多义) (按音序排列)1、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2、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 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 1、影响(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2、同“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6、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看不起。(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8、策: 1、马鞭。(执策而临
2、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 十二传木兰诗)9、长: ch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 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 、zh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 木兰 诗 )5 、zh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隆中对)15、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3、告辞( 居数日,辞去桃花源记)16、次: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
3、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祠中 陈涉世家)19、道: 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得道者 多助孟子二章)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1、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2、诸位,表多数(公等 遇雨 陈涉世家)23、度: 1 、d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2、渡过、越过(关山度 若飞木兰诗)24、端: 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核舟记)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29、分: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
4、曹刿论战) 3、长度 单位。(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4 、f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2、夫: 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 、f,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 3、丈夫 (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口技)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33、扶: 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诗)38、苟: 1、如果(苟富贵陈涉世家) 2、苟且(故不为苟得鱼我所欲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 表40、故: 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为学) 3、原因,缘
5、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所以,因此 (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42、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 楼之大观岳阳楼记/天下之伟观也观潮)43、冠: 1、居第一位(位冠群臣) 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 命) 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44、光: 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光线(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45、归: 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返回(太守归而游人从醉翁亭记/云归而岩穴 暝醉翁亭记)46、过: 1、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2、犯过失(人恒过) 3、超过,
6、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送东阳马生序)147、好: 1、美(秦氏有好女陌上桑 /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 2、喜欢(好为梁父吟隆中对 /好读 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示侄孙湘)48、号: ho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 2 、ho,别号。(故自 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3 、h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 、ho,号 召。(号令召三老 陈涉世家)49、还: 1、返回(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2 、xu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50、患: 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2、祸
7、患(生于忧患孟子二章)52、或: 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或王命急宣三峡) 2、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 世家)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53、极: 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2、尽、到(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3、穷尽,动词( 尝极东方墨池记) 4、非常、最(初极狭桃花源记)54、寂: 1、平静(视端容寂核舟记) 2、寂静(寂寥无人小石潭记)56、间: 1、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2、一会儿(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3、参与(又何间 焉曹刿论战) 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 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6、量词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 7、间隔
8、,隔开(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 所旁 陈涉世家)61、具: 1、同“俱”,全、都(百废具兴) 2、具有(各具情态) 3、详尽,详细(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 言所闻桃花源记)62、绝: 1、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2、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63、可: 1、大约(高可二黍许核舟记/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核舟 记)64、苦: 1、苦于(苦秦久矣陈涉世家) 2、使苦(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3、愁(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65、乐: 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醉翁亭记) 2、使快乐(钟鼓乐之关雎) 3、乐趣(而 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4、欢乐、快乐(游人去
9、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66、类: 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67、利: 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孟子二章)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孟子二章 /怀抱利器) 3、 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伤仲永) 4、物资(利尽南海隆中对)68、隶: 1、属于(世隶耕伤仲永) 2、跟着(隶而从者小石潭记)69、良: 1、真,实在(良多趣味三峡) 2、善良(此皆良实出师表)70、临: 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马说/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2、来到,在(临溪而渔醉翁亭记/临池学书墨池记) 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出师表)71、鳞
10、: 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满井游记) 2、鱼(呷浪之鳞满井游记 /锦鳞游泳岳阳楼 记)72、令: 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 家) 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陈涉世家)73、妙: 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 2、奇妙(以为妙绝)74、名: 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 敷陌上桑)75、谋: 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76、奇: q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峡江寺飞泉 亭记) 3 、j。零数。(长
11、约八分有奇核舟记)89、乳: 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90、善: 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墨池记)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公输) 3、擅长,动词 (京中有善 口技着 口技)92、上: 1、上面(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皇上(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93、少: sho1、一会儿(少时狼) 2、稍微(意少舒口技3、不多(饮少辄醉醉翁亭 记) 4 、sho,年轻(陈涉少时陈涉世家)94、舍: 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送东阳马生序/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 舆公输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95、甚: 1、超过、厉害、严重(孰知赋敛之毒甚于是蛇者乎
12、捕蛇者说) 2、十分(君美甚邹忌讽齐 王纳谏)96、胜: 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 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隆中对)97、食: 1 、sh,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 、s,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102、书: 1、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103、数: 1 、sh,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2 、sh,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 记) 3 、shu,屡次。(扶苏以数谏故
13、陈涉世家)107、望: 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 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08、文: 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观潮) 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彩饰(舍其 文轩公输)110、鲜: 1、鲜艳(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2 、xi ,少(陶后鲜有闻爱莲说)115、行: 1、品德(性行淑均出师表) 2、动词,走,行军(行收兵,比至陈陈涉世家) 3、行 列、队伍(皆次当行 陈涉世家)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5、往,去(乃行卜陈涉世 家)116、许: 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应,同意(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3、大约的数 量(高可二黍许 核舟
14、记) 4 、h,拟声词(曳屋许许声口技)117、学: 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118、寻: 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119、焉: 1、哪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语气词(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120、艳: 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满井游记) 2、欣羡(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121、夷: 1、平(船背稍夷核舟记)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南抚夷越隆中 对)123、已: 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蒹葭) 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3 、算了, 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陈涉世家) 4、
15、已经(骨已尽矣狼) 5、治愈,止以已大风捕蛇者说125、异: 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与朱元思书) 2、认为奇怪(父异焉伤仲永 /渔人 甚异之桃花源记)127、意: 1、心情(意少舒狼) 2、神情、态度(意暇甚狼)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 记)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狼)129、盈: 1、满(曾不盈寸核舟记) 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曹刿论战)131、友: 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蒹葭)132、余: 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满井游记)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134、欲: 1、想要(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2、愿望
16、(从民欲也)135、援: 1、提出、引(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136、缘: 1 、缘故2、沿着(缘溪行桃花源记)137、杂然: 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138、再: 1、第二次(再而衰曹刿论战) 2、两次(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139、曾: 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2、同“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 3、尚、还(曾不盈寸核舟记)141、指: 1、手指(人有百指口技) 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3、指点(皆指目陈胜陈涉 世家) 4、意图(知其指意陈涉世家)3142、至
17、: 1、极点(寡助之至孟子二章) 2、到(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至舍,四支僵 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3、周到(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143、志: 1、标记(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做标记(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3、志向(人之立志 为学) 4、立志(非志无以成学)144、质: 1、询问(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2、资质(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145、致: 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墨池记 /无 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隆中对)148、属: sh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2、隶属,归属(徒属皆日陈涉世家)
18、3、管辖(司命之 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 、zh,通“嘱”,嘱托。(属予作文 以记之岳阳楼记)151、自: 1、自己(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2、从(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三峡)152、足: 1、脚(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2、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足以(以中 有足乐者) 4、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153、卒: 1、士兵(卒买鱼烹食陈涉世家) 2、最终(卒或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154、作: 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孟子二章)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55、坐: 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9、2、坐在( 口技人坐屏障中 口技) 3 、通“座”, 座位(满坐寂然 口技) 4、犯罪(何坐?坐盗晏子使楚)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 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 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1、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3、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20、。(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孰为汝多知 乎?知:通“智”,聪明。5、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6、一切乌有(山市)乌通无,没有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8、屏弃而不用(为学)屏通摒,摒弃。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13、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1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15、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诎通屈,弯曲 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16、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
21、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1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20、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反: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2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22、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23、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24、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425、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22、。(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2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2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2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29、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无通毋,不要30、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31、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3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1 、 妻子今爱人(女方)。 古妻子和子女。 例遂率妻子荷担者(愚公移山)2 、 所以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用来,靠它来。 例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23、职分也( 出 师表 ) 的原因。 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 、 绝境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4 、 无论今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更不必说。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 记)5 、 稍稍今稍微。 古渐渐地、慢慢地。 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6 、 豪杰今才能出众的人。 古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 家)13、烈士今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15、交通今来往和运输。 古交错相通。 例阡陌交通。(桃花源记)2
24、0、可怜今值得怜悯。 古值得同情。 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让人 怜爱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21、中间今当中。 古中,当中;间,夹杂着。 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22、以为今认为。 古以,把;为,当做。 例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23、可以今能够。 古可,可以;以,凭,靠。 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24、从而今连词。 古从,跟随;而,而且。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 说)25、会计今会计,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古会,聚会;计,商议。 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 陈涉世家)26、不必今用不着;不需要。 古不一
25、定。 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27、作文今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古写文章。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初中文言虚词(12个)一、之1 、人称代词,他(们),她(们),代人。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好,好像在水的中央。2 、代词,它,它们,代物。驱之别院。译文: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译文:抬头观看它们(久了),脖子因此变僵硬了。3 、指示代词,它,指闻之,欣然规往。译文:听说太守派人找不到桃花源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助词1 、助词,的。5以君之力。凭你的力量。2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甚矣,汝之不
26、惠。译文:你太不聪明了。3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4 、助词,补足音节,不译。公将鼓之。译文:鲁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怅恨久之。译文: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5 、动词,到,去,往。辍耕之垄上。译文: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上。吾欲之南海,何如?译文: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译文:又暗地里派吴广到次所旁丛祠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广陵。至之市而忘操之。译文:等到到了集市却忘操之。二、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地点,对象,可译为“在”“到”“从”“向”“对”“给”。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文:在兵败之时受任,在危难之中奉命。
2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译文:三次到草庐之中来看望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青色是从蓝草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告之于帝。译文:向神话中的天帝禀告了这件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译文:对桓帝、灵帝没有不叹息痛恨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 、表被动,可译为“被”。吾不能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译文:我不能拿十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人之食于虎,无怪矣。译文: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3 、表比较,可译为“比”“过”“跟相比”。苛政猛于虎也。译文:苛酪的统治比老虎更厉害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译文:蜀道难行,比上青天还难。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译文
28、:老虎的力气,跟人相比不止大一倍。三、以1 、介词,凭,靠;用,拿;按照,根据;因为,由于。何以战?译文:靠/凭什么作战?以刀劈狼首。译文:用刀砍狼头。必以分人。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小大这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文: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并且”“又”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译文:平坦并且近的地方,游的人就多;险峻并且远地的地 方,到的人就少。表目的,可译为“以便”。以光先帝遗德。译文:以便发扬光在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表结果,可译为“以致”。以伤先帝
29、之明。译文:以致损害了先帝的英明。6表修饰,可译为“地”“着”“来”。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译文:黔没有驴子,有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着进入黔。 同“已”,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译文:得到鱼肚子中的字条,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3 、动词,认为。皆以美于徐公。译文: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四、其1 、人称代词,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的;她的;自己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文:看他射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是稍稍点点头。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译文:它打算钻洞进去,以便攻击他的背后。惧其不已。译文:害怕他们不停止。吾视其辙乱。译文: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怎么能要求它
30、日行千里呢?增其旧制。译文:扩大它的原来的规模。A、其夫呓语。译文:她的丈夫说梦话。B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译文:羊子终于被她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到老师身边完成了学业。2 、指示代词,这,那,其中的。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又前行,想走完这片树林。其船背稍夷。译文:那船的底部稍平一些。其一犬坐于前。译文: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前面。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译文: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 裕。3 、副词,表反问,难道。其真无马邪?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译文:其如土石何?能把土石怎么样呢?4 、副词,表推测,大概。其真不知马也。译文:大概是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31、!5、助词,表期望、命令,可译为“可要”“一定” 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安陵君一定/可要答应我。五、而1 、表并列,可译为“又”“和”“并且”“一边,一边”“或不译。中峨冠而髯者为东坡。译文: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又长有许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译文:永州的郊外出产奇的蛇,长有黑色的底子和白色的花纹。敏而好学。译文:聪明并且爱学习。儿含乳啼,好拍而呜之。译文:小孩含着乳头啼哭,妇人一边拍着小孩,一边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溪深而鱼肥。译文:溪水深,鱼儿肥。2、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或不译(有先后关系)先天下之忧而忧。译文: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
32、文: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 就消失了。日出而林霏开。译文: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就散开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习了知识接着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愠故而知新,译文:温习旧的知识然后知道新的知识。启窗而观。译文:先打开,后观看。野芳发而幽香。译文: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气。73 、表转折,可译为“却”“但”“但是”“可是”“然而”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出淤泥却不受沾染。千里常有,而伯乐不常有。4、表修饰,可译为“着”“地”,或不译。(“而”连接的主要是状语和中心语。)
3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译文:河同曲智叟笑着阻止他说。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文:纷纷地摆在前面的,是太守在举行宴会。朝而往,暮而归。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 六,为1 、介词,为,向,对;给,替;因为,为了。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不值得向/对外面的人说。为天下昌。译文:向天下人发出昌导。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渔人一件件地给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译文:替我祭奠望诸君的坟墓。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不要因为在分手的路口,就像儿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了手巾。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2 、介词,被。若为佣耕。译文:你被雇佣耕作。3 、动词,认为,当作
34、,做,当,担任,刻,是,筑,成为。孰为汝多知乎?译文:谁认为你聪明呢?武陵人捕鱼为来。译文: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以牒为械。译文:把木片当作器械。人之为学有难易乎?译文: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吗?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译文:陈胜,吴广都被编入强迫去守边的队伍并担任小队长。为宫室,器皿译文:刻宫室,器皿项燕为楚将。译文:项燕是楚国的将领。为坛而盟,祭以尉首。译文:(用土)筑台并在台上盟誓,用(两个)军官的头祭天。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译文:靠近岸边,水底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 中高地,成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大石,成为岩石。七、者1 、代词,的,的人,的事情,的东西,
35、的原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马能日行千里的,吃一顿有时要吃完一石粮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记述这 种快乐的人,是太守。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因难的和容易的吗?做它,那么困难的事 情也就容易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译文:生命也是我需要的,但我需要的还有比生命更 重的东西,所以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译文: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啊!2 、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后,表判
36、断。陈胜者,阳城人也。译文:陈胜是阳城人。粟者,民之所种。译文:粟是百姓种的。3 、助词,与“也”连用,表判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4 、助词,表停顿。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译文:北山有个愚公,年岁将近九十了。85 、助词,用在数词后,可译为“种”“样”。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译文:这几样都是用兵的吕祸患啊!或异二者之为。译文: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八、何(一)、代词。代词,什么。译文:何以战。凭什么作战。代词,为什么。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文: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愁铲不平呢?代词,哪里。君将何之?译文:您打算去哪里?代词,与“如”连用,组成“如何”结构,
37、可译为“把怎么样?”(二)、副词,多么。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文:差役吆喝得多么凶恶!老婆婆哭泣得多么悲苦!九、然1 、助词,地,样子。杂然相许。译文:纷纷地表示赞同。屋舍俨然。译文:房屋整齐的样子。若听茶声然。译文: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2 、代词,这样,如此。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虽然)如此,那么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这样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而衰亡。3 、认为是对的。吴广以为然。译文:吴广认为陈胜对形势的分析是对的。4 、连词,然而,可是,但是。风力虽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译文:风力虽然还
38、很猛,但是仅仅(只是)走路就会汗水流出来湿透背。十、焉1 、人称代词,他,它。复到舅家问焉。译文:又到舅舅家问他。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译文:以便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这篇文章)。2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译文:况且怎么处置挖下来的土石呢?译文:况且把挖下来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3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于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在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不再有人从这里出来,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译文:父亲对此感到奇怪,便借旁边的人家(邻居)的给他,当即 写了四句诗。今吾子又死焉。
39、译文:如今我的儿子又死于这。4 、助词,用于句末,表肯定,表反问,表感叹。可译为“了”“呢”“啊”。无陇断焉。译文:没有山冈阻隔了。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今已服矣,又何求焉!译文:现在越国已经驯服了,还有什么可求的呢!十一、则91 、连词,表承接,就,那么。战则请从。译文: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你去。然则何时而乐邪?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徒步则汗出浃背。译文:仅仅走路就汗出浃背。2 、连词,表假设,如果。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法家拂士,国外如果没有敌 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3 、表转折,却。黔无驴,有
40、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译文:黔没有驴子,有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着进入黔,运到 了却无所用。4 、副词,表判断,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像。十二、所1、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译文:生命,也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 2 、与“为”连用,构成“为所”句式,表被动。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译文:只剩下敌船被火焚烧。3、与“以”连用,构成“所以”词组,的原因,用来,用来的方法,用这些来/用这来/借此。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这就是先汉兴隆的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41、!吾知所以距子矣。译文: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能的。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 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 狼 )中的“ 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2)一般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狼 )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 语,是“在道
42、路上”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 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项羽本纪 )中的“兄”,本为名 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 )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 语,意思是“像狗一样”。(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 向。如“潭西南而望”( 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
43、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 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 亦精乎”( 卖油翁 )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10(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 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 西”讲。(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 “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8)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