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统编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 .会写“辩”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决”的意思。2 .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3 .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各自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4 .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教学重难点重点:1 .会写辩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决”的意思。2 .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3 .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各自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难点: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教学课时建议本课建议教学1课时教学流程预设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环节一:了解
2、名人,导入新课1 .名句导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2 .交流资料。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名句导入,引出课文主要人物之孔子,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课件出示: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随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提出质疑,激发学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文的兴趣。成儒家经典论语。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
3、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3.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对于文言文的学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习,把文章读通读顺尤环节二: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为重要。本环节按照初读课(1)教师范读。“试读一范读一指导文,读懂(2)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学生在书上做模仿教师范读,读好朗读一练读”的步骤进文意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停顿和字音。行。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可3.自读理解,合作交流。以更好的提取文章“观(1)
4、边读课文边看注释,把课文读懂。(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3)组织交流。请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意和难理解的句子意思。学习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词语,串联说句意。点”、“事例”,为接下来学习表达方法做铺垫。环节三:合作探究,明晰表达1.研读课文,找观点事例。(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课件出示: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书上勾画。小儿甲:日初出大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如何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学生在读书对话中感受两小儿是用生活常理来论证观点,使观点更具说服力。人物“观点。现
5、象。依据“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日初出大如丰蠢近者大日中时远户日中则如盘盂,远者小小儿乙。日初出远,日初出沧沧凉凉”远者凉日中时近2日中如探汤“近者热。(2)生根据表格汇报交流。2.合作朗读,学习表达。(1)分角色朗读两小儿的对话。(2)师生对话: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观点呢?说说理由。(3)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4)讨论:你们觉得谁的观点更有道理?(5)师小结;是的,他们俩都是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各有各的道理.,难怪连大智慧的孔子都无法决断呢。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视觉)小儿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触觉)师小结:我们再来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一“怎方法的归纳很有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必要,强调本单元语文环节四:一是为了说明观点,我们可以引用什么事例?这阅读要素:理解课文是总结全则文言文就引用了生活中的通俗事例;二是要考怎样借助具体是事例文,提炼虑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才更说明观点的?在此强方法有说服力?这篇就是用“生活常理”来进一步佐调方法策略。证观点,这样说明观点才能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作业评价以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辩论为引子,选择一个辩题,学会用“正反对比”“生活常理”这些思路表达方法与同学展开辩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