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2,第一章 导论,序 一.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三.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3,序,4,开放经济,开放经济使我们的世界成为“地球村” 开放经济使各国拥有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能给各国带来更多的财富吗?,5,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经济,How China runs the World Economy?,6,中国经济增长与世界经济,%,7,1.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传递,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传递:一个国家经济的盛衰如何对另一国产生影响。 对外贸易的传递作用:一国经济盛衰通过对外贸易渠道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另一国经济产生影响。
2、传递过程:需求-价格-供应,8,影响对外贸易传递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 一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 双边贸易关系 各国的经济贸易政策,9,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方式,货物贸易(TRADE IN GOODS) 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 资本跨国流动(FLOW OF CAPITAL) 劳动力跨国流动(FLOW OF LABOR),10,货物贸易,11,3.国际贸易是各国相互依存的重要方式,国际贸易是各国依存的重要方式 广义的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跨越国境的货物、服务的交换活动。,12,货物贸易是各国对外经济开放和经济往来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方式,也是各国增加财
3、富的重要而稳定的渠道。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和要素跨国境流动的不断增加,服务贸易在各国对外经济交往中占据比重逐步提高。,13,4.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相同点 交易内容 交易过程 交易目的,14,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差异 经营环境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语言及沟通方式、消费偏好、风俗习惯、法律、宗教信仰、经济货币政策、货币和度量衡、商业惯例、距离和运输条件、争端解决、市场调研难度等。,15,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经营风险的差异 信用风险 商业风险 汇兑风险 运输风险 价格风险 政治风险,16,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收益的差异 国际贸易可能有更高的收益率,但风险更大。 从汇率、市
4、场容量、交易达成的难度、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政府出口信贷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方面综合分析外贸经营收益及其变化。,17,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经营人才的差异 语言沟通、交流能力。 商业谈判能力。 了解与熟知国外由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宗教等构成的经营环境。 具备专业知识、掌握国际贸易惯例。,18,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 国际贸易研究重点关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问题,主要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及分配问题,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规律性。,19,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对象和方法图示,2
5、0,国际贸易研究内容具体包括: 各个历史时期国际贸易发展及特征,揭示其一般规律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 对外贸易政策。 不同类型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及主要特点。,21,第二节 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对外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22,一. 对外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末期对外贸易的产生 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 根本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3,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商品流通跨出
6、国界,产生了对外贸易。,24,(二)对外贸易发展 封建社会发展到中、后期,由于封建地租更多地采取货币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与对外贸易都获得较快的发展,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因素。,25,公元11世纪后,到14世纪,整个欧洲已经形成了几个主要贸易区,如以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为中心的地中海贸易区,包括德意志北部和北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汉萨贸易区,还有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等。与此同时,在亚洲形成了以中国、日本为主的东亚贸易区,和包括现今越南南部和柬埔寨的东南亚贸易区,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贸易区。,26,直到15世纪
7、前,国家之间的贸易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依照自愿交换的原则进行。贸易在自然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只是人们经济生活的一个补充,直到出于交换目的的商品生产的出现并获得长足发展。此时还不存在真正的“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国家之间的贸易带有很强的区域色彩。,27,二.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 (19世纪中期-一战前) (四)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 (五)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六)进入21世纪后的国际贸易结构特征,28,(一)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地理大
8、发现”的直接结果是将各洲独自发展的国家联系起来,使得国家之间的贸易具有了“世界”的概念。 地理大发现后,各国资源条件的差异使得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急速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专门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产生的巨大利润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9,(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国际贸易特点: 国际贸易总量实现快速增长。,30,世界贸易增长在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1800-1870 实际贸易量增长了9.6倍。,31,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机器大工业建立和发展以后,机制纺织品,特别是棉纺织品成为欧洲大宗出口产品,成为19
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大宗工业原料成为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另外,这一时期,机器设备、金属制成品如机车、铁轨、蒸汽机、矿山机械等,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在提高。 最后,这一时期,农产品,特别是谷物贸易大量增加,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由于其大规模生产的优势,也加入谷物出口国家的行列,扩大了谷物可贸易量和实际贸易量。,32,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英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19世纪中期,随着其他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国经济相继获得快速发展,它们开始在国际贸易中与英国展开竞争。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各
10、自占有的比例为33%、9%、10%、5%,1870年相应比例为22%、10%、13%、8%。尽管如此,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中心地位没有动摇。 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机器制造商囊括了全世界的机器、机车、铁路设备的制造。1870年,英国拥有的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位,超过荷、法、美、德、俄等国的商船吨位的总和。,33,(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 (19世纪中期-一战前),国际贸易特点 国际贸易规模继续扩张,但增长速度减缓。 1840-187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3.4倍,而1870-190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1.7倍,1900-1913年仅增长了62%,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第一次产业革命后
11、的100多年。并且在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也明显落后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1870-1900年,世界工业年增长速度为3.7%,世界贸易年增长速度为3.2%;1900-1913年,相应数字分别为4.2%,3.8%。 原因:急剧扩张的生产能力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一些国家,主要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先后出现几次经济衰退,除英国之外,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限制进口,抑制了国际贸易发展速度。,3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比 较稳定,但内部结构发生变化。1876-1913年, 世界初级产品贸易增加了2.1倍,制成品贸易增加了 2.2倍。制成品贸易中,
12、纺织品所占比例持续下降, 金属产品的比例持续上升,化学产品、纸张、木制 品、玻璃制品也增长迅速。在初级产品中,随着生 产的迅速发展,矿产原料所占比例快速上升,食品 和农业原料的比例下降。,35,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 尽管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仍占据第一的位置,但重要性却在大大降低。1870年,英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为22%,1880年下降到16.3%,1913年继续下降到13.1%。 但是,欧洲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仍控制着世界贸易,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1913年,欧洲占世界出口量的59%,世界进口量的65%,二是其他国家对外贸易对欧洲的依赖程度,19世纪80年
13、代,美国出口市场80%以上集中在欧洲,1913年,虽然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在提高,美国增加了对加拿大、亚洲等地的出口,但对欧洲出口仍占据其出口市场的60%。拉丁美洲对外贸易60%以上是与欧洲国家开展的。,36,(四)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增长极慢,1913-1938年,国际贸易年均增长仅为0.5%。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重要变化表现为,制成品贸易中,机械产品和武器产品贸易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初级产品贸易中,矿产品和石油所占比例迅速提高。由于战争的原因,这一期间的世界贸易中,欧洲的重要性降低,其他国家地位上升,特别是美国地位上升很快。1913年,欧洲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近2/3,
14、到1937年下降到1/2,同时期,美国的比重从13.2% 上升到15.5%,其他亚、非、拉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比重从20%上升到24%。,37,(五)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第一阶段:二战后-1973 第二阶段:1973-1990, 第三阶段:1990-。,38,第一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 1950-1973年,国际贸易额从607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9倍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高于之前任何一个时期,也高于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5.2%。,39,第二阶段是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 1975-1980年,世界贸易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仅为4%
15、,远远低于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进入80年代后半期,国际贸易增长逐步恢复,整个80年代,世界贸易出口量年均达到5%。,40,第三阶段,国际贸易重新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增长波动很大,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快速发展期,多数年份增长率超过4%,截止到2003年,除2001年外,其他年份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世界GDP的增长速度。这一阶段的增长归功于发达国家经济整体的复苏和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的发展也对世界贸易的增长做出贡献。,41,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1950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商品出口总值的34.9%, 1953年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
16、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初级产品,之后便呈现稳步攀升的势头,1960年为55%,1970年65%,70年代,两次石油提价使初级产品比重上升,制成品比重下降,从1970年的65%下降到1975年的57%。80年代以后,工业制成品贸易在稳步增加的同时,结构继续变化,2000年,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比重提高到74.8%,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高附加价值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的比例迅速增加,机械设备出口已经占发达国家出口的1/3以上,OECD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在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从1992年的30%提高到2000年的40%。同时,在制成品贸易中,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产品和钢铁等金属产品的比重在下降。,42,3.服务
17、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十年代以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1970年世界服务出口额为800多亿美圆,1980年增加到4026亿美圆,1990年8962亿美圆,2000年翻了一倍,达到16136亿美圆,1985年,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为16.1%,2004年上升到19.26%,近年来基本稳定在20%的水平。在服务贸易中,旅游、通讯、计算机、信息、保险、金融行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旅游服务从1980年的26.2%上升到1997年的31.7%,通讯、计算机和信息从37.8%上升到40.7%, 保险和金融从2.9%上升到5%。传统的服务行业比重在下降,如运输贸
18、易所占比重已经从1980年的33.6%下降到1997年的23.2%。,43,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在世界货物贸易中,发达国家所占比重1950年为60.7%,1960、1970、1985、1990、2001年的数字分别为65.9%、71.5%、65.5%、71.4%、64.1%。 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也是主体,2000年,发达国家在世界商业服务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73.3%。,44,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20世纪60年代,北美、西欧和日本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0%弱,1983年,这一比重上升到41%,19
19、93年将近47%,到2000年后,基本稳定在50%左右,也就是说,世界贸易的50%是在发达国家内部开展的,属于发达国家内部贸易。,45,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都参加一个或多个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46,由于各种类型的经济贸易集团都程度不同地在成员国之间推行贸易自由化,极大地促进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开展。欧洲经济共同体区内贸易比重1958年为34.1%,1990年上升至59.1%,1999年又上升到62.6%,2004年,欧盟实现东扩,成员国达到25个,区内贸易已经升至对外贸易总额的80%。亚太经合组织内部贸易比例1980年为57.6%,2
20、000年达到72.6%,同期,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贸易比例从33.6%升至54.9%。,47,6.各种类型国家经济发展对贸易的依存度都在提高 1965-1997年,世界GDP年均增长率为3.2%,同期世界商品和服务出口年均增长率为5.7%,由此导致世界贸易占世界GNP总值的比率迅速提高,从1970年的28%上升到目前的40%以上,其中,低收入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即对外贸易额占GNP或GDP的比率)从18%提高到40%,中等收入国家从25%提高到50%,高收入国家从29%提高到41%。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度报告,1990-2000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6.8%,同期世界GNP年均增长率
21、仅为2.3%,对外贸易依存度在继续提高,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地提升。,48,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二.对外贸易额(值)与对外贸易量 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四.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五.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六.贸易差额 七.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 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九.对外贸易依存度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49,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一)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察这种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50,(二)国际贸易 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
22、服务交换活动就 称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或世界贸 易。国际贸易活动是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活动构成 的。,51,(三)广义与狭义的概念 广义的对外贸易包括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狭义的对外贸易则只包含货物贸易的内容。 目前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仍然是货 物贸易,1980年,国际货物贸易占国际贸 易总额的比重为84.05%,2004年的数字为 80.74%。 2009年为78.43%.,52,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一)对外贸易额(值) 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与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
23、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数字是以美元表示的,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对外贸易额统计数字也以美元表示 。,53,(二)国际贸易额 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货物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国际货物贸易额世界货物进口总额或货物出口总额。 由于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其中不包括保险费和运费)统计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统计进口额,因此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54,与一个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不同,世界进出口总额没有任何独立的经济意义,因为它
24、经过了重复计算。 国际贸易额是指世界出口总额而言。2002国际出口贸易额,也就是国际贸易额的数字为80246.66亿美圆。,55,(三)对外贸易量 以货币表示的对外货物贸易额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也无法直接进行比较。 世界贸易额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2004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了9%,而货物贸易额的增长却达到21%。主要原因是初级产品价格和运输费用的急剧上升,由于价格上涨因素导致的货物贸易额的增长占到货物贸易额总增长的50%以上。,56,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
25、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货物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Merchandise Trade)。这一指标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货物贸易额的比较。,57,对外贸易量是用价格指数调整后的贸易额,它剔除了价格变化对贸易额的影响,相当于是按照不变价格或固定价格计算的报告期的贸易额,它主要反映贸易规模的状况,使得不同时期的贸易额可以直接进行比较。,58,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 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59,(一)总贸易体系 以国境为标准划
26、分进出口。 (二)专门贸易体系 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60,(三)关境与国境 国境是一国的领土范围。关境是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也称为关税领域。 关境小于国境:有些国家在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时,这些经济特区在国境内关境外,因此,关境小于国境。 关境大于国境: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此时,成员国关境大于国境。 关境等于国境,61,四.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直接贸易(Direct Trade):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货物从生产国直接卖给消费国,对生产国而言,是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而言,是直接进口贸易。,62,转
27、口贸易(Entreport Trade) 或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贸易,而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的货物可以直接从生产国运送到消费国。在转口贸易中,转口贸易国进口货物但不是用于本国消费,出口货物却又不是真正的货物生产国。,63,香港是著名的转口贸易区,64,举例:中美贸易差额的计算。 香港在中美贸易中的转口作用及其对贸易统计的影响。,65,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直接过境贸易,如在海运情况下,外国货物到
28、港后,在海关监管下,从一个港口通过国内航线运送到另一个港口,而后离境,有时,不需卸货转船。直接过境完全是为了转运而通过某国国境,承办过境的国家由此可获得与转运相关的费用。 间接过境贸易。指外国货物到港后,先存入海关保税仓库,未经加工改制后,从海关保税仓库提出,运出国境的活动。,66,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本质区别在于交易关系的确立不同,在过境贸易中,交易关系的确立是在出口国与进口国贸易商之间进行,而转口贸易情况下,转口贸易国的贸易商分别与出口国、进口国的贸易商订立买卖合同,达成实际交易。,67,五.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货物贸易共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
29、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这10类商品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9)。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68,国际服务贸易分类: (GATS)-服务提供方式,跨界供应(Cross-border Supply)。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如国际长途电话服务。 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
30、ad)。在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如国际旅游。 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一参加方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的介入而提供服务,如银行或保险公司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向当地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一参加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如艺人演出。,69,70,国际服务贸易按照部门进行分类(Total Commercial Service),1.运输服务(Transportation): 海运服务(Sea Transportation) 空运服务(Air Transportati
31、on) 其它运输形式服务(Other Transportation) 2.旅游服务(Travel) 3.其他商业性服务(Other Commercial Services): 通讯服务(Communication Services) 建筑服务Construction Services) 保险服务(Insurance Services) 金融服务(Financial Services)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特许与许可服务(Royalties and Licence Fees) 其它商业服务(Other Business Serv
32、ices) 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Personal,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Services ),71,六.贸易差额,对外贸易差额指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一般有三种情况: 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 贸易平衡,72,单位:万美元,73,七.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额占总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商品包括货物和服务。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包括对外货物贸易结构和对外服务贸易结构。,74,出口商品结构某类或者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出口总额 进口商品结构某类或者某种商品的进口额/进口总额 对
33、外贸易商品结构某类或者某种商品的进出口额/进出口总额,75,货物贸易 中国主要出口产品:机电产品,服装和其它纺织品,鞋类,玩具、旅游用品及箱包,高新技术产品等。 中国主要的进口产品:原油,大豆等初级 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工业制成品。,76,中国主要服务出口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而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中国旅游和运输服务的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一半以上。,77,(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 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 商品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78,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占78.43
34、%,服务贸易出口占21.57%. 世界货物出口中,农产品占9.6%,燃料与矿产品18.6%,制成品68.6%(其中,钢铁2。7%、化工11.9%、办公与通讯产品10.9%、汽车7.0%、纺织品1.7%、服装2.6%)。 世界服务出口中,运输占20.9%,旅游占26.0%,其他商业服务占53.1%.,79,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对外贸易国别构成。 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贸易额在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在本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80,计算公式 出口贸易的地区分布 该国对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出
35、口额/该国出口总额 进口贸易的地区分布 该国对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进口额/该国进口总额 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 该国对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进出口额/该国进出口总额,81,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指明一国出口货物的去向和进口货物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2010中国主要货物贸易伙伴(中国海关数据),82,2010年中国货物出口最终目的国居前五位国家和地区,83,2010年中国货物进口居前五位国家和地区,84,(二)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分为国际货物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85,计算
36、公式: 世界出口贸易的地区分布 国别(地区/集团)出口额/世界贸易总额 世界进口贸易的地区分布 国别(地区/集团)进口额/世界贸易总额 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 国别(地区/集团)对世界进出口额/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86,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地区分布(%),87,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依存度 一国对外贸易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 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一国对外开放程度。,88,出口依存度(系数) =出口额/同期GDP(GNP) 进口依存度(系数) =进口额/同期GDP(GNP),89,十.复出口与复进口,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 复进口是指输出外国的本国货物未
37、经加工再输入。 2009年,中国海关统计的复进口额达1068.1478 亿美圆,占总进口额的7.65%,90,第二章 国际分工,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西方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91,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16-18世纪中叶)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叶-二次世界大战)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 (二次世界大战后),92,关于分工的概念: 劳动分工 三次社会大分工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
38、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93,芭比娃娃的国际分工,94,反映国际分工的指标,主要包括: 一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结构; 一国各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一国各产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 等,95,一.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出现了宗主国和殖民 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96,二.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97,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形成以一组国家为中心的,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品生产国和以自然资源条件为基础的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体系。,98,国际分工体系
39、形成的标志: 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从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经济的双重依赖性:一是经济上依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二是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亚、非、拉国家依靠几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换取所需要的工业制成品。,99,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扩展到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他们之间也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 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除亚、非、拉国家之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100,最后,在现有分工格局基础上,贸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
40、国际定期集市、现场看货交易方式逐渐减少,代之以样品展览、商品交易所的产生和发展,此时的商品交易所开始依照商品大类品种实施专业化经营,并引入期货交易。,101,这一时期,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参加 国际分工的每一个国家都有许多部门首先是为世 界市场而生产的,而每一个国家消费的许多产品 都源自世界市场,直接或间接凝结着许多国家劳 动者的劳动。,102,四. 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在国际分工深化阶段,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世界工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主要特点是:,103,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
41、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 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10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了高精尖工业与一般工业的分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分工。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内部分工迅速发展。,105,服务业国际分工逐渐形成。 发达国家仍是国际服务业的主体,在服务业国际分工中居于主导地位。 在服务业的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在高技术投入、高资本投入、高人力资源投入、管理密集的服务行业占据控制地位,如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设计咨询等部门。发展
42、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拥有优势,如建筑承包、劳务输出服务项目。 发展中国家在服务业国际分工中参与程度不同,发展极度不平衡,只有少数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比较重要,多数国家微不足道。,106,跨国公司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构成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分工指公司各构成实体之间的分工,分工可以是水平型,如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的复制,或不同区位子公司间形成零部件分工生产协作;也可能采取垂直型,如规模庞大的石油公司,子公司分处于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 外部分工指公司通过外包合同、长期买卖合同、企业合作而同外部企业建立的分工协作关系。,107,由于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特性,这种内部分工和外部分工客观上就表现为
43、跨国界的国际分工。实质上,二战后国际分工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和载体。,108,第二节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起 着决定性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渐显著,109,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三.资本流动是推动国际分工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达国家之间分工居于主导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分工获得发展 产业内分工的发展 四.政府行为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11
44、0,第三节 西方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从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论到当代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其发 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为代表。 第二阶段,新古典贸易理论与扩展,以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秉赋论为基础,并由Samuelson、Stolper、Rybczynski加以扩展。里昂惕夫对要素秉赋论进行实证检验。 第三阶段,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围绕里昂惕夫之谜和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出现的新现象,如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国家产业领先地位转移等问题寻求理论上的解释,提出许多观点,如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说、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技术
45、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论、需求偏好相似说、产业内贸易说等。,111,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代表著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又名国富论。,112,斯密的国富论整体贯穿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贸易思想是其整个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认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他通过对家庭和国家的对比分析来描述国际分工、贸易的必要性,由此提出他的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113,在对其国际分工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在于: 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分工使
46、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能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114,斯密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115,结论 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因或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116,关于“绝对优
47、势”的衡量,有两种方法: 劳动生产率,即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用产量与这一产量所需的劳动投入量的比率表示。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反之,则处于劣势。 生产成本,即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要素投入量,用劳动投入量与其投入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率表示。,117,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历史条件和一国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因素构成的自然条件 。 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要比没有依照“绝对优势”进行分工之前有利。,118,举例: 英国、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的情形下
48、,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最终两国享有的产品总量都有所增加。,119,120,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不拥有绝对优势,是否能够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121,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122,比较优势论的产生 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产生与“谷物法”有关。,123,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各种产品生产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家都处于劣势,但它们在同种产品生产上的优、劣势程度是不相同的,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不同的。,124,比较优势论的结论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 中一国在两
49、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 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 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的那种产品,处 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 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方均可以获 得利益。,125,贸易模式 优势国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优势较小的产品。劣势国家出口劣势较小的商品 ,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 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原则是“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126,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假设与斯密基本相同,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存在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127,128,关于“比较优势”的衡量或确定,主要有两种方法: (1)相对劳动生产率,即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可以表述为: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 =,129,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 于另一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130,上例中, 英国酒相对于毛呢的劳动生产率 = 葡萄牙酒相对于毛呢的劳动生产率 = 1125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