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选修6.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41690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选修6.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选修6.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选修6.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选修6.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选修6.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图表导读教材图3-1-6亚马孙地区的开发读该图时要注意充分地从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热带雨林的分布区(除了亚马孙平原外还有巴西的东南沿海),热带雨林被破坏区域的分布特点(分布在热带雨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交通线沿线及铁矿比较丰富的地区),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就不难分析出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其中一些原因。教材图3-1-8湿地的功能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该图非常生动地展示了湿地的生态功能。读图时应结合图中的景观和

2、箭头来理解和记忆。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图表导读教材图3-1-10中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读该图的关键是把握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很多,类型多样。例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次生盐渍化、森林破坏严重等。生态问题地区差异显著,如西北地区主要是荒漠化,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地区是土地盐渍化,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破坏严重。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对每种生态环境问题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对每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应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分布区域每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都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形成的。因而首先要明确分布的区域。2.形成原因

3、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说,自然原因是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基础(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资源破坏、湿地减少等问题都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荒漠化往往发生在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而目前大多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原因。从人为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明确成因,有助于对环境问题的解决。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危害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环境自身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森林的破坏不仅会造成自然环境中其他要素的改变,也会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4.解决措施联系实际,针对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题1】“三北

4、”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分布在我国大地上,为我国的生态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读“我国生态工程与森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知识点一知识点二(1)在我国A、B、C三大林区中,最大的天然林区为(字母),最大的人工林区为(字母)。(2)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林业生态工程:D是,其作用是。E是,其作用是,同时,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河流流域的目的。(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4)在长江中、上游山地丘陵区植树造林,将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起何作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森林生态功能和保护森林的措施等

5、知识。我国的三大林区为东北林区(A)、西南林区(B)和东南林区(C),其中东北林区为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南林区为最大的人工林区。我国的生态林工程主要有“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所在的地区不同,其主要生态功能也不相同。“三北”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固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平原农田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和营造农田小气候,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风防浪。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答案:(1)AC(2)“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库、河道泥沙淤积(3)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

6、开发利用。(4)对径流量的作用:使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趋缓;对水质的影响:入河泥沙减少,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知识点一知识点二高效记忆1.图解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2.框图分析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湿地减少的原因分析造成湿地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泊、沼泽消亡的过程。湿地减少的原因用框图表示如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影响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哪些?这些环境问题是如何分布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及次生盐渍化等。1.森林破坏严重的两个地区主要是指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和西南林区。2.次生盐渍

7、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西部地区(松嫩平原地区)。由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活动而导致的土壤盐渍化叫次生盐渍化。上述地区的次生盐渍化是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排水不畅,可溶性盐较多,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所致。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云、贵、川、渝、鄂和黄河中游地区的晋、陕、甘、内蒙古、宁。南方水土流失是地形崎岖,降水多,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人为破坏植被所致。北方地区水土流失是土质比较疏松,夏季多暴雨,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所致。4.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涉及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11个省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8、例题2】图1所示地区石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在吞噬这里的土地。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图1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材料一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到喀斯特发育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材料二喀斯特地貌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1)图2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分布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2)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区形成的自然

9、条件,并简述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水的分布特征。(3)为什么喀斯特地貌区易出现石漠化现象?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解析:第(1)题,由图2可判断云贵高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多雨,冬季温暖少雨。第(2)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受岩石性质、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埋藏深。第(3)题,由于喀斯特地貌区土层浅薄,一旦植被破坏,表层土壤很容易被侵蚀而使岩石裸露。答案:(1)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凉爽多雨,冬季温暖少雨,气温年较差小。(2)自然条件: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气候湿润(降水量丰富)。分布特征: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埋藏深。(3)喀斯特地貌区土壤发育不良,土层较薄,

10、如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后极易造成岩石大面积裸露。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拓展延伸1.我国生态问题形成的背景2.我国次生盐渍化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1)分布特点:我国次生盐渍化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以旱田为主的农耕区,主要属温带半湿润地区。(2)原因:次生盐渍化是由灌溉方式不合理造成的,主要是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再加上春季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累积,形成次生盐渍化。1下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采伐后的示意图”,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A.水旱灾害频繁B.沙尘暴天气加重C.物种减少D.引发地震灾害解析:根据图中树桩的年轮可以看出,这些树木年限是参差不齐的,全部砍伐光是不科学的

11、,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但不可能引发地震灾害,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答案:D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第23题。2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3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解析:第2题,根据题干和表格数据可看出,该地存在围湖造田的现象,会导致空气湿度减小,旱、涝频率增加,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第3题,辽宁省位

12、于我国北方湿润、半湿润地区,不能推广蔗基鱼塘、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防止土地次生盐渍化。答案:2.A3.C2015年11月24日,2015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在安徽宣城召开。据此完成第46题。4除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包括()A.提供农林产品B.净化饮用水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C.减少空气污染、缓解温室效应D.提供重要休闲娱乐场所5在城市森林建设中()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C.要多引进国外的珍稀树种D.树种要整齐划一6森林的生态功能有()过滤尘埃,吸收噪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

13、展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A.B.C.D.解析:第4题,提供农林产品是森林的经济效益;净化饮用水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空气污染、缓解温室效应都是森林的生态效益。第5题,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种植适宜在当地环境生长的树种。第6题,不是森林的生态功能,其余都是森林的生态功能。答案:4.D5.B6.B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400多年后的今天,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很难寻觅,并且许多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照此下去,国药将不复存在,中医也将难行了。(1)你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2)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

14、因是什么?(3)你认为应如何保护中草药资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由于中草药绝大部分是用采集的野生植物制成的,动物药材多是用猎获的野生动物制成的,所以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就是由于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保护不够,使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第(2)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而人为原因是主要的。第(3)题,针对上述造成中草药资源短缺的原因,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答案:(1)动植物资源被破坏(数量、种类减少);环境污染严重。(2)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和过度掠采天然药材;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工业排

15、污严重,水、土污染严重。(3)保护中草药生长的原生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中草药资源;发展无公害的中草药人工种植业。8(2015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湿地面积随着人口、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开垦湿地。第(2)题,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有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等。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选修6.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