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行政实验教程》课件第三章.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441910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20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行政实验教程》课件第三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社会工作行政实验教程》课件第三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社会工作行政实验教程》课件第三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社会工作行政实验教程》课件第三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社会工作行政实验教程》课件第三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与行政环境 第一节: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第一节: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第二节第二节:社会工作行政环境:社会工作行政环境 第四节:实验结果第四节:实验结果第三节:实验过程第三节:实验过程第二节:实验工具包第二节:实验工具包第三节第三节: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 实验指南实验指南知识基知识基础础目录第一节第一节:实验基础:实验基础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社会服务机构是天然的使命团体,不用刻意去寻找社会责任,以社会责任为 己任就是它的天职。使命在社会服务机构行政管理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指导地位。知识基础第一节使命是社会服务机构存在的理由,或使命是社会服务机构在社会进步和经济

2、 社会发展中所担当的角色及履行的社会责任。它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机构存在的社会意义。一个社会服务机构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社会性的责任,通过社会服务能够满足社会各方对社会福利的需求。总之,有积极的社会性价值、有社会福利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即社会服务机构存 在的理由。所以,使命要表明机构应当担当的角色和履行的责任,即机构对自身生存发展的“目的”定位。在此意义上,使命不仅要回答机构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和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回答为什么做,使命是终极意义的目标。使命是社会服务机构存在的理由,或使命是社会服务机构在社会进步和经济 社会发展中所担当的角色及履行的社会责任。它有以下几层

3、含义:第二,使命通过制定机构宗旨、经营哲学、共同信仰和行动原则,并根据组织的意愿和服务对象的性质揭示组织长期发展的前景,为机构目标的确立和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所以,使命不仅规定了组织性质,也为组织发展确定了基本指导思想、原则、方向和行为准则,或说明了组织的指导思想、经营领域和主要工作任务。第三,使命是社会服务机构长期适用的组织目标,代表组织的社会形象,作为战略管理的一部分高于战略目标。使命的内容通常包括组织目的、经营哲学和组织宗旨,但在表述上并不需要三者俱全。第一,使命常常要说明社会服务机构存在的目的。任何机构都有与其他机构不同的存在理由,生存、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服务机构的目的,即使命要

4、反映出本机构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的理由。第二,经营哲学或理念。机构经营哲学的核心是价值观,反映组织在哲学文化价值层次上的存在理由。机构使命要表明组织活动所确立的价值观、基本信念、态度和行为准则,对机构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进行抽象概括。第三,组织宗旨。组织宗旨是指现在和将来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活动及应当成为什么性质和什么类型的机构,主要表明机构在业务能力层面上存在的理由。宗旨使价值观得以具体化,主要涉及机构总体指导方针、服务对象、主要任务、发展规模和未来事业发展方向等以业务为核心的内容。(一)使命陈述 1 使命陈述 使命陈述是正式书面文件,是对机构使命的明确表达。使命陈述

5、是机构沟通价值观、宗旨、定位和任务目标的有效方式。明确的使命陈述能够向内部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展现组织追求的目标、价值取向,协调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支持机构战略和宗旨,帮助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凝聚力、吸引资金,为组织的良好运作打基础。对使命的陈述有长有短。在实践上,有的组织喜欢用宗旨来代替使命陈述,也有把组织远景(愿景)和组织使命等同使用的。宗旨的陈述更加清楚地表明组织的价值偏好、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一)使命陈述 2 使命陈述的参考要素及要回答的问题 使命陈述最重要的是反映出机构存在的社会意义、核心价值观和主要服务领域。德鲁克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中指出,因为每一项使命宣言,都必须反映机会、能

6、力与奉献精神三项要素,否则势必无法凝聚组织内的人力资源去做好该做的事。我们将这三个方面细分为九个参考要素:服务对象、需求领域和程度、何种服务、服务的技术水平、关注生存和增长、观念、自我认识、公共形象、对员工的关心。分别陈述如下:(一)使命陈述 要素回答的问题服务对象存在哪些社会机构服务的特殊群体或事务 需求领域和程度把握慈善市场机会,能够满足哪些需求和参加哪些方面的活动与竞争 何种服务提供哪种类型的服务服务的技术水平具备何种专业能力和服务技巧以提供服务 关注生存和增长关心机构生存和发展的财务稳定性 观念机构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志向和道德准则 自我认知机构主要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是什么 公共形象

7、机构是否对社会环境和公众关心的问题承担起社会责任 对员工的关心尊重人才,把员工当作宝贵的人才,关注员工、志愿者的职业生涯和工作成长,注重员工工作环境和才能的发挥 使命陈述九项参考要素(一)使命陈述 3 使命陈述注意的问题 使命陈述要鲜明、清楚、定位准确和富有感召力。一般在机构发展的初期或小机构,组织对使命陈述往往比较模糊或不够重视,在机构逐步发展、任务逐渐清晰之后,才重新修订使命陈述。使命陈述应当注意表达的平衡性,既要比较全面又不能过于宽泛。使命是机构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一般在中观层次上进行表达,这样既能促进组织未来的发展又能表明现有的具体工作业务。评价一个使命陈述并不是以九个要素全部具备为标

8、准,一般能够反映其中几 个方面要素的使命陈述比较多见,其中对组织性质和服务的明确表述最为重要。(二)使命转换 使命转换是使命向目标的转换,就是将使命中的说词转换成更精确的目标,通过目标的分解完成使命任务。可见,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形式。通过阶段性地达成目标,使命就变成可操作的具体的行动,而目标则仅是暂时性的。使命转换的步骤是首先由组织使命到组织目标,再由组织目标到实际行动的转换。使命通过目标 任务的层层分解链条,实现组织的目的。彼得德鲁克非常重视使命的转化问题,他认为,行政领导的关键并不在于 领袖的魅力,而在于使命。领导者,其职责就是要将使命中的说词转换成更精确的目标,以便于执行。有了具体的行动

9、目标,才能开始行动,实现使命。所以使 命转换是达成使命的重要步骤,是行政领导的首要任务。(二)使命转换“许多年前,我有幸和一家大型医院的主管进行座谈,探讨急诊室的使命陈述。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才能达成一个非常简单并且(绝大多数人认为)极其浅显的陈述方式急诊室就是为受病痛折磨的人提供保障的地方。要做好这一点,你必须明确实际行动措施。使医生和护士感到十分惊讶的是,一流急诊室的职能仅仅是如此直白地告诉大多数就诊者只要就诊者能够一夜安睡,不需照料,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你也许会感 到惊讶,而实际上即使婴儿得了流感,变得烦躁不安,也不是什么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有医生和护士提供保障。我们就这样确定了使命,但它看起

10、来实在是太浅显了。然而使之转化成实际行动,则意味着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在一分钟内就能得到一位训练有素的医生或护士的接待。这就是使命的意义,这就是组织的目标!其余则是如何执行的问题了。一些患者被立即安排接受治疗,一些被安排去接受检查,还有另外一些则被告知:不用担心,回去睡上一觉,服一片阿司匹林。如果没有好转,明天再来看医生。但首要目标是立即接待每位患者,因为这是为患者提供保障的唯一方式。”使命陈述:急诊室就是为受病痛折磨的人提供保障的地方组织目标:首要目标是立即接待每位患 者 实际行动:首先执行的是,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在一分钟内就能得到一位训练有素的医生或护士的接待,接下来的执行是,“一些患者

11、被立即安排接受治疗,一些被安排去接受检查,还有另外一些则被告知:不用担心,回去睡上一觉,服一片阿司匹林。如果没有好转,明天再来看医生。”第二节社会工作行政环境 知识基础社会工作行政环境是指对社会工作行政的过程、方法、程序、效率、效果等 产生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社会工作行政环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社 会工作行政的一般环境和社会工作行政的具体环境。从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层面而言,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环境可以被看作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社会工作行政的具体环境可以被看作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内部环境。一、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环境 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环境是指从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外部对社会工作行政的过程、

12、方法等产生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环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宏观环境和特定环境,二者都属于外部环境因素。(一)宏观环境因素 社会工作行政的宏观环境是指对社会工作行政发生影响或制约作用的宏观社会因素的总和。社会工作行政的宏观环境与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外部宏观环境相对应。宏观社会环境一般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技术、法制、人口、社会结构等方面,这些宏观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并制约着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过程,如技术水平制约着社会工作行政的效率和方法,法制环境则影响着社会工作行政的具体过程和流程设计;在组织层面上,宏观社会因素则通过影响社会工作 行政组织的宏观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制约着社会工

13、作行政领导与决策,从而决定着社会工作行政的具体领域。宏观社会因素往往以间接的形式长远影响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过程,影响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运行。一、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环境(二)特定环境因素 社会工作行政的特定环境是指从宏观社会环境中区分出来的,对社会工作行政过程、组织运行与发展起明显制约作用的外部社会因素的总和。与社会工作行政过程和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密切相关的特定社会环境主要是国家的社会政策环境。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其实质是强调政府对社会福利事务领域的干预。社会工作行政就是将社会政策转换为具体社会服务的过程,因此社

14、会工作行政过程必然受到社会政策环境的影响。一般而言,国家、政府在社会政策领域的法律法规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和过程,国家、政府在社会政策领域的制度设置和运行机制直接制约着社会工作行政的内容和领域,如国家、政府在社会政策设计中的经费投入及资金供应模式决定着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资金来源结构,从而影响社会工作行政的具体过程;国家、政府在社会服务组织体系中的设计与服务传递模式直接塑造了政府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关系,从而影响社 会工作行政的具体方法。一、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环境(三)利益相关者 在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层面,我们可以从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相关利益群体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工作行政的特定外部环境。一般而言,

15、对社会工作行政组织而言,其利益相关者主要应包括:一是组织的服务对象,即组织服务的使用者。二是组织的资源提供者,即为组织提供资金、物质、时间等各类资源的组织和个人。组织的资源提供者包括政府,其往往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成为机构的重要资源提供者,不仅如此,政府也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为组织运行和发展设置特定环境从而影响组织;而其他企事业单位、组织或个人则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形式来为组织提供各种资源并影响组织环境和组织结构。一、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环境(三)利益相关者 一、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环境 三是其他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它们既是组织的服务对象和资源的竞争者,同时也是组织提供服务的合作者或者补充服务的提

16、供者,它们往往与组织发生各种形式的关系,构成影响组织的重要环境。四是社区,它既可以成为组织的服务对象,也是各类资源的提供者之一。之所以在此特别强调社区,是因为社会服务组织更多的是在社区层面提供各类服务。社区无疑是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具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社区环境的特殊性,它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工作行政系统中一类独立的环境空间,成为社会工作的另一领域与工作方法,即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相关利益群体不仅影响社会工作行政的领导、决策、筹资等宏观过程,也通过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具体服务过程来对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等产生影响。二、社会工作行政的具体环境社会工作行政的具体环境是指从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内部

17、对社会工作行政的过程、方法等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从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层面而言,社会工作行政的具体环境可以视为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内部环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内部的物理环境、人力与人际环境和制度文化环境。(一)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内部的物理环境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内部的物理环境主要指组织的办公环境及硬件设备、设施状况。在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行政人员要了解组织内的设施状况,做到充分利用,避免冗余和老化,并注意新设备的引进,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硬件设施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服务工作效果。二、社会工作行政的具体环境(二)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内部的人力与人际环境 社会工作行政内部的人力与人

18、际环境主要指组织成员的专业水平与精神状态。专业水平主要包括组织成员的受教育水平与教育背景、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训练经历等,精神状态则包括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归属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内部的人力与人际环境对行政过程和组织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组织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制约着组织工作运行的效率与效果,而组织的人际环境即士气和合作程度的高低,影响着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进而决定了组织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目标的达成。组织内部的人际环境非常重要,社会工作行政人员要注意组织内的人际环境建设,培养组织成员的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和组织归属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要注意

19、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保持组织效率和创造性。二、社会工作行政的具体环境(二)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内部的制度文化环境 组织内部的人力与人际环境既与组织成员的个体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也受到组织内部制度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组织成员的录用与人力资源管理,也要重视组织内部制度文化的塑造。组织内部的制度文化环境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的制度层面,包括组织目标、组织权力结构、组织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二是组织的文化层面,包括组织的价值观念、组织信念、经营管理哲学以及组织的精神风貌等。从管理的角度而言,组织内部的制度文化环境涉及组织目标与决策方法、组织领导风格、组织沟通方式、组织

20、管理等的特定模式。组织内部的制度文化环境既受到组织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与特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也与组织自身的制度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社会工作行政人员要对本组织文化环境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不仅要明晰其现状,明了其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及对组织运行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要对组织内部的制度文化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从而营造适合本组织的积极健康的组织制度与文化环境,这一点对社会工作行政活动的顺利进行与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二、社会工作行政的具体环境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 机构使命对于公众和社会的意义在于,指引机构发展的方向、提升服务机构存在的社会意义、为机构的持续发展提供路线保证,对

21、内则成为指导组织和成员行为的准则。知识基础第三节机构使命对于公众和社会的意义在于,指引机构发展的方向、提升服务机构存在的社会意义、为机构的持续发展提供路线保证,对内则成为指导组织和成员行为的准则。(一)机构使命、角色期待与社会信任 使命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使命的社会责任性。社会服务机构的任务是传递社会福利服务和政策,实践社会福利服务的各项工作内容,特别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问题展开具体的行动。二是机构的人文关怀价值理念来源于使命。就其服务对象而言,机构通过社会福利服务,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维护人的社会福利权益和尊严,倡导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三是社会价值取向,反映了机构的核心价值观和未来发展前景

22、。四是产生对机构的社会角色期待及信任。公众和社会就是根据使命这一根本价值原则和目标对社会服务机构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提出要求、期望和评判标准的,这就是社会角色期待。当公众对机构服务和经营活动与组织使命宗旨的判断一致时,就会对机构产生社会信任,从而大力支持机构,机构就会享有很高的信誉和良好的口碑,简单地说,信任形成了社会公信力。(二)“塔西佗效应”、公共权力与公信力 公信力实质上是公共权力,公众通过它来制约具有公权力的组织,监督公权力组织的行为。社会服务机构是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的一种,它的权力来源于政府授权和公众授权,与公众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信誉便成为人们评

23、价机构的确定性因素,人们根据机构的口碑信誉决定支持还是不支持机构。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公众的信任通过话语权转化成公信力,变成了一种监督力量,通过社会公众舆论话语权的转化形成符号权力,在公共领域施加压力,能够迫使政府、公共组织等改变其行为。(二)“塔西佗效应”、公共权力与公信力 公信力的丧失会出现“塔西佗效应”。这是古罗马政论家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对执政得出的一个结论: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这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从而陷入“塔西佗陷阱”。在这种情况下,公信力也会呈现出它的负功能的一面

24、,在行使这种公共权力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符号暴力、造谣中伤、假信息等等负面作用,对公权力机构造成更深的伤害。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快、受众广、信息真实性核实成本高,社会舆论势众,一旦失去公信力,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二)“塔西佗效应”、公共权力与公信力 总之,公信力的社会诉求是使命使然,社会公信力是评价机构生存合理性的根本依据。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会公信力的组织才可能更大范围地调动社会资源,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其宗旨。实践证明,公信力的缺失会使一个公益机构失去生存的社会基础。因此,在使命的驱动下,社会组织需要重视社会公信力建设。含义:社会公信力既是社会服务机构在服务管理中所具备的为社会公众所认同和信任的影响

25、能力,也是公众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服务机构实施政策以及其他社会性活动的普遍认同感、信任度和满意程度,是公民对机构服务效果的主观评价,它通过机构自律和法律约束来完成。对象分类:从社会政策角度看,社会服务机构一般采取混合福利模式,国家和公民社会都是机构社会福利的供给者,因此,社会公信力的对象可以区分为四个主体:国家、公民社会组织(资金提供者)、服务组织自身(服务提供者)、消费对象。将采取混合福利的四个利益相关方作为分析维度可呈现以下四个维度。一是针对国家的公信力,其受到政府的业务主管或支持,无论政府提供资金与否,福利服务组织都需要对其负责。二是针对社会的公信力,其中包括对主要资助者问责的应答责任。这

26、些组织也会对作为捐助方的合作伙伴负有责任。因这些组织使用公共财政拨款,每个纳税人均有权过问资金流向及运作效率,所以也要对整个社会拥有公信力。三是机构对自身的公信力。四是服务者对服务对象的公信力。坚守使命,恪守透明、尽责、诚信原则,建立内部自律和外部他律机制,这是机构公信力建设的总体原则。(一)内部自律的内容 内部自律是社会服务机构自身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和社会交代的重要内涵。内部自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建立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最高权力机构员工代表大会,建立理事会及其附属的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筹资委员会等决策管理核心机构,建立监事会作为监督机构,形成理事会、执委会和监事会

27、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第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是一切约束机制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机构运营的主要信息(如服务情况、对捐赠的资金的使用和运作、财务与投资报告和审计结果)要公开透明,要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地向出资人、政府、受益人和其他公众公开。第三,注重公共关系,塑造社会形象。可以利用适当的信息媒体形式进行宣传,机构要培养自己的报告、解释和辩护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与社会公众进行信息沟通。(二)外部他律的内容 外部他律指来自政府和社会的约束力量,主要包括政府对社会服务机构的行 政监管和社会监督。政府的行政监管主要包括对社会服务机构的准入监管、对社会服务机构的日常规范

28、监管、税收减免监管、组织变更与终止监管。在我国,对社会服务机构实施监管的法规主要是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政府相关部门或政府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都可对社会服务机构进行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包括捐赠人基于捐赠法对捐赠机构的监督、受益人基于合同法和信托法对服务机构的监督、行业协会对机构的监督、社会公众对机构的监督。第一节实验基础实验指南一一、实验目标、实验目标对于社会服务机构,使命决定着机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通过为机构设计使命陈述和完成使命转换的模拟实验,促使学生学习掌握社会服务机构使命的知识内涵和知识体系,学会使命陈述和转换的方法,通过模拟掌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加深对社会角色期

29、待、塔西佗效应和社会公信力之间关系的理解,充分重视内部自律和外部他律在机构管理中的作用,达到消化、理解知识的目的。掌握社会服务机构的一般环境构成要素和组织内部具体的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和物理环境对机构的直接影响。(一)理论目标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使命的含义和内容、使命在社会服务机构中的重要性、机构使命和公信力之间的关系,掌握使命陈述与使命转换的方法,能够将理论正确地应用到实践中,达到体验式学习的目的。通过为小组所成立的机构设计使命陈述、完成使命转换,使学生对机构定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后续项目的设计与开展。增强学生对机构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提高课堂模拟实验的真实性,使学生更加融入课堂、融入体验式教

30、学的模拟实验之中。体验团队学习的过程,体验开放性学习的思维撞击。(二)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二、实验内容 机构远景、愿景、使命、宗旨和战略目标的概念区分。使命的含义、内容和作用。使命陈述和使命转换的含义、方法与重要性。社会工作行政的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社会公信力的含义和对象分类,机构使命和公信力之间的关系。社会公信力建设的总体原则和内容。(一)知识脉络 愿景与使命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使命陈述和进行使命转换需要的实际资源支撑的对应性问题。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以现实为依据,找出模拟机构的环境要素的对应内容。(二)难点疑点第二节实验工具包实验指南一一、实验要求、实验要求(1)研读教材中关于

31、使命的内容,深化学习。(2)根据使命陈述的九个参考要素,对本机构的愿景和使命进行文本陈述。(3)搞清楚机构的愿景或远景,每人根据一个要素确立并撰写使命。(4)小组成员就这些使命表达进行讨论,从中选出最符合本机构意愿的使命陈述。(5)以单个要素为核心,结合其他要素最终确立使命并进行文本表达。(6)以现实为依据,找出模拟机构的环境要素的对应内容。二、模拟分析工具二、模拟分析工具 使命陈述九项参考要素表。社会服务机构失信案例。三、参考资料三、参考资料 民政部关于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塑造品牌与服务社会活动的通知.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杨道波.公益性社会组织约束机制研究

3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第三节实验过程实验指南本实验由课前基础课回顾、课堂中服务机构使命陈述和使命转换模拟实验和课后实验总结构成。这一章的内容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指导学生正确制定合适的机构使命并完成使命转换是后续实验顺利开展的基石。一、课前准备一、课前准备 预习主教材,自主学习社会服务机构使命、公信力建设和行政环境的相关知识。查找有关社会服务机构的材料和经典案例,包括守信案例和失信案例。阅读参考资料,增进对不清楚问题的理解。(一)学生任务(二)教师任务 讲解机构使命和行政环境,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提出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分任务组织教学,请学生分要素撰写使命,再合成使命;请学生反

33、思最初成立机构时,撰写的使命是为了突出哪些要素。请学生关注宏观环境的一般性约束和资源支持情况、具体环境的特殊性约束和资源支持情况。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实验过程由课程准备与课程说明、社会服务机构使命知识点模拟策划、模拟演示设计三个步骤构成。第一步主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式讨论和知识 意义理解的学习过程;第二步是理解基础上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模拟策划与设计,是自主学习与讨论的关键步骤;第三步是模拟展示。对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实验结果小结。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1.阅读主教材中关于使命的含义、内容、陈述和转换的部分,学习讨论机构使命与公信力的内容。努力钻研教材,深读、细读、精

34、读。进行自我追问,特别是要理解愿景与远景、使命、宗旨等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2.阅读教材关于行政机构的环境部分,特别要区分宏观环境和具体环境所指,找出当下现实中的本机构的具体环境对标是什么。3.提出疑难问题,记录在课本知识理解情况一览表上。解决疑惑知识点,可采用成员间讨论和网上解惑的方法,要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进行师生互动讨论。4.注意理解愿景与使命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意识到使命陈述和进行使命转换都需要实际资源支撑。(一)学习关于机构使命的知识、提问与回答【学生任务】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1.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使命的知识含义。注意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反思。2

35、.请学生比较在学习这一章之前确定的使命和之后对使命的理解。3.请学生比较企业使命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之间的差别。4.巡回参与各模拟机构的讨论。【教师任务】(一)学习关于机构使命的知识、提问与回答 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1.师生共同回顾成立机构时学生随机撰写的机构使命,由教师进行情景带入学习。2.允许学生携带手机、电脑、iPad等设备查找资料。3.使命要素以“分合”的学习方式组织对使命的陈述、撰写和表达教学。【教与学技巧】(一)学习关于机构使命的知识、提问与回答 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1.小组成员讨论并明确本机构的性质,通过分析机构面临的内外环境等内容,对本机构进行清晰的定位

36、。2.全体成员讨论机构使命,并进行机构总体使命陈述。3.依据使命陈述的九项参考要素,成员分别撰写使命。具体包括:服务对象、需求领域和角度、何种服务、服务的技术水平、关注生存和增长、观念、自我认识、公共形象、对员工的关心。4.结合机构章程、机构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等影响因素,商讨修正各机构的使命陈述。(二)进行使命陈述的撰写【学生任务】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1.带入学习。继续将学生带入情景仍是教师在本步骤的关键教学技术。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带入才能创造活跃的思维空间,把学生从心理感知引入认知环节。带入学习的本质是精细教学,教师要通过实验教学要求,运用实验教学的八大工具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主

37、动思考的学习情境。2.授权。给学生授权,即放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开动脑筋展开联想。3.辅导。在各个讨论组之间巡回观察、倾听、点拨和确认,发现各个模拟机构的特点,鼓励机构间的学习竞争。【教师任务】(二)进行使命陈述的撰写 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注意学习过程中偏离教材知识点的现象,教师要向学生强调以下关键点。(1)注意明确服务机构的性质。(2)区分愿景、远景、使命和宗旨之间的不同。(3)注意由使命向转换的行动的现实资源的可支持性。(4)区分宏观环境和具体环境。【教与学技巧】(二)进行使命陈述的撰写 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

38、1.从使命陈述的九个参考要素对本机构的愿景和使命进行文本陈述。2.指出所陈述的机构的愿景、远景和使命内容分别是什么。3.展示优选后的机构使命。4.评价其他组的使命陈述。(三)使命陈述的模拟展示【学生任务】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1.观察、记录和评价。认真观看学生的模拟实验过程,记录学生在模拟中反映出来的优点、缺点、基础知识把握情况及反映出来的课内外知识点学习和工作量情况等【教师任务】组别内容()模拟组()模拟组()模拟组优点缺点课外知识点观察记录表(三)使命陈述的模拟展示 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2.根据模拟实验教师评价记录表进行点评。模拟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点评总结,肯定学生在

39、机构成立大会模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和创新之处,对学生互评过程中出现的争执问题给出正确答案。对本章学习过程中的优点、缺点、收获及改进进行反思与总结,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教师任务】(三)使命陈述的模拟展示 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 组别内容()模拟组()模拟组()模拟组知识准备3 2 13 2 13 2 1课外拓展3 2 13 2 13 2 1实验设计3 2 13 2 13 2 1课堂参与程度3 2 13 2 13 2 1知识点清晰准确度3 2 13 2 13 2 1实验形式创新程度3 2 13 2 13 2 1综合得分3 2 13 2 13 2 1模拟实验教师评价记录表(三)使命陈述的

40、模拟展示 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教师任务】3.学习初期指出学生在进行使命陈述与转换中的缺点,后期则需要特别注意模拟结束后的纠偏。教师要以是否把握住使命陈述的要素和使命转换的可操作性作为核心依据指出偏误,再次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更加准确的掌握,和学生一起分析成败的原因,给出改进建议。(三)使命陈述的模拟展示 二、二、课堂模拟实验课堂模拟实验【教与学技巧】1.比较学习前后对机构使命的理解程度,清晰、完整、准确地进行使命再陈述。2.学习这一章的内容之后,加深对使命表达认知的清晰程度和对使命表达意义的理解。3.注意宏观环境的对标所指和具体环境的对标所指,列举对标的具体内容。(三)使命陈述的模拟展示 第四节实验结果实验指南一、一、课堂模拟试验结果课堂模拟试验结果(1)各机构成员分要素展示使命陈述文本。(2)各机构理事长展示本机构远景、使命陈述和战略目标文本。(3)理事长在将机构的使命陈述进行转换后,列出本机构必须具备的行动资源和技术能力。二二 、以现实环境为依据,理解宏观和微观环境要素的内容以现实环境为依据,理解宏观和微观环境要素的内容 学生对机构所处的现实宏观环境和具体微观环境要素做对标性陈述文本。三、评价各组表现,宣布各组模拟成绩结果三、评价各组表现,宣布各组模拟成绩结果 关键词清单使命陈述、使命转换、社会工作行政环境、公信力、塔西佗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社会工作行政实验教程》课件第三章.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