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物理基础,刘甫庚 北京医院核医学科 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核物理概念,核物理 研究原子核特性、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应用 原子能 放射性核素 基础医学研究 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知道吗?,人类在何时、那两个城市首次无节制地使用了原子弹? 那两个原子弹的名称分别叫什么?,牢记!,1945.8.6广岛-小男孩 1945.8.9长崎-胖子,原子能 用于医疗,则造福人类 用于战争,则毁灭人类,熟悉吗?,日本大地震致核泄漏,福岛核电站放射性释放后只有极少数气溶胶或微小颗粒可以进入大气,产生的碘-131和铯-137 放射性铯是核爆炸和反应堆运行产生的主要裂变产物。铯-137(半衰期30年)进入人体后易被
2、吸收,主要滞留在全身软组织、尤其是肌肉中。较大量放射性铯摄入体内后可引起急、慢性损伤,日本大地震致核泄漏,福岛核电站放射性释放后只有极少数气溶胶或微小颗粒可以进入大气,产生的碘-131和铯-137 碘-131(半衰期8天),通过气道呼吸或消化道进入人体,易被吸收,主要滞留在甲状腺,可致癌变,日本大地震致核泄漏,钚 -目前被应用于核武器和核反应堆。钚一旦侵入人体,就会潜伏在人体肺部、骨骼等组织细胞中,破坏细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 钚最稳定的同位素是钚244,半衰期约为8000万年,但它最重要的同位素是钚239,半衰期达到2.41万年。这次日本方面在土壤中检测出的是钚238、钚239和钚24
3、0,核辐射,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Sv 一次小于100Sv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Sv,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Sv /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Sv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Sv 一次性遭受4000 mSv会致死 1 Sv=1000 mSv1000000Sv 注:Sv,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 Sv,突发事件如何防护,一、体外照射的防护原则
4、1、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 2、尽可能远离放射源; 3、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 二、体内照射的防护原则 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福岛核辐射为何要吃碘?,服用碘片防辐射的机理: 如果身体已经有了足够的碘,就不会再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碘。碘片让身体吸收满非放射性碘元素,就能避免对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吸收。 但是,碘片的服用需要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随意服用可能导致碘超标,造成甲状腺肿大等疾病。 而含碘量较低的药物,对防辐射并无作用。 涂碘酒防辐射的做法是无稽之谈,碘必须内服才能在甲状腺中富集,否则毫无作用。而碘酒作为外用药,不能内服。,核物理基础的重
5、点内容,核衰变规律 概念 在核医学的意义 射线对物质的作用 概念 在核医学的意义,atomic nucleus,原子核能级,因核子不断运动而具有一定的能量 能级 分为基态和激发态 1、基态 原子核处于最低能量状态 (指在正常状态下,电子尽可能处于离核较近、能量较低的轨道上 ),此时原子所处的状态-基态,原子核能级,2、激发态 原子核获得能量时,跃迁到能量较高的状态 (在高温火焰、电火花或电弧作用下,基态原子中的原子因获得能量,能跃迁到离核较远、能量较高的空轨道上),此时原子所处的状态即为激发态 激发态为不稳定状态 能态或核结构改变,激发态(不稳定)基态,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一类原子 具有相同的原
6、子序数 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元素(element),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相同 质量数相同 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原子 化学性质相同 同一元素可包括若干种核素,核素(nuclide),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元素周期表上占据相同的位置,同位素(isotope),X:元素符号 Z: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A:原子核的质量数 即核内的核子数 N:核内中子数,原子核的表示方法,如果核素处于激发状态,在右上角加m,X:元素符号 Z: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A:原子核的质量数 即核内的核子数 N: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 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 基态的原子
7、和激发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同质异能素(isomer),原子核稳定性的力的来源,质量亏损 原子核的质量小于其所有核子质量的总和 亏损的质量转化为原子核的结合能 核力 核子之间很强的作用力 与电荷无关 短程(10-5m内表现),原子核的稳定性、放射性核素,原子核的稳定性决定于 核子之间的核力产生的稳定效应 质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不稳定效应 原子核不稳定的原因 核子数目过多或过少者不稳定 质子、中子比例合适者稳定 质子、中子数目均为偶数者较均为奇数者稳定,稳定核素 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 15N 13C 放射性核素 原子核不稳定 需要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2000多种核素 稳定性核素
8、仅300种左右 其余均为放射性核素,核衰变(nuclear decay),核衰变概念 放射性核素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 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 并转化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5种核衰变方式 衰变 - 衰变 + 衰变 衰变 电子俘获,衰变,概念 释放出射线的衰变方式 射线由粒子组成 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数为4 衰变反应式的表示:,母核,子核,粒子,8锂原子核的 衰变成8铍,衰变 释放粒子的衰变方式,-衰变,概念 释放出- 射线的衰变方式 - 射线由- 粒子组成 - 粒子实质上是负电子 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衰变反应式的表示:,- 粒子,反中微子,-衰变后,质子增加1,质量数不变 子体较
9、母体在元素周期表中右移1位,+衰变,概念 释放出+射线的衰变方式 +射线由+粒子组成 +粒子实质上是正电子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衰变反应式的表示,+ 粒子,中微子,+衰变后,质子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 子体较母体在元素周期表中左移1位,衰变,概念 核素由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 释放出射线的衰变方式 射线由光子组成,又称光子 不带电荷,质量数为0 衰变反应式的表示,光子,99Tcm 99Tc,镍,电子俘获 (electron capture),概念 核素衰变时由原子核从核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 电子俘获也发生在贫中子核素,由于核内中子相对不足而从核外内层的电子轨道上俘获一个电子,使其核内
10、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 衰变反应式的表示,中微子,201Tl,EC结果 质子少1 质量数不变 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左移动一个位置 多余的能量(核外内层轨道缺少了电子,外层轨道电子填充到内层轨道上,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能量大) 释放特征X射线 释出俄歇电子 多余能量递给更外层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释出,核衰变的基本定律,放射性物质按指数规律减少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不是同时的 单位时间内衰变数是个常数 放射性衰变规律表示式,N0为初始时放射性原子数 N为经过t时间后的放射性原子数 为衰变常数,A0为初始时间的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A为经过t时间的放射性活度。 为衰变常数,核衰变的相关概念
11、,衰变常数 物理半衰期 生物半排期 有效半减期 放射性活度,衰变常数() (decay constant),概念 每一种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百分数 是反映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 是放射性核素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 衰变常数越大,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越大 单位:h-1, min-1, s-1,物理半衰期(T1/2) (physical half life ),概念 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是放射性核素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 物理半衰期越短表明放射性核素衰变越快 单位:h, min, s,生物半排期(Tb) (biological half life),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各种途径从
12、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单位:h, min, s,有效半减期(Teff) (effective half life),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 由于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 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有效半减期与物理半衰期及生物半排期的关系 Teff = T1/2 Tb/( T1/2 + Tb) 单位:h, min, s,放射性活度 (radioactivity),概念: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 核医学中常用的反映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 国际制单位:Bq (贝克) 1Bq = 1次衰变/秒 KBq(103 Bq) MBq(106Bq) GBq(109 Bq) 旧专用单位:Ci
13、(居里) 1Ci=3.7 1010 Bq mCi(10 -3 Ci) Ci (10 -6Ci),放射性活度与质量的关系,放射性活度具有可测性 通过放射性活度可以求得样品的摩尔数与质量 放射性活度测量灵敏度显著高于任何分析手段 放射性活度测量到10-18g 荧光分析10-12g、光谱分析10-10g、微量化学分析10-9g,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是进行射线探测、射线诊断和射线治疗的基础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电离与激发 散射作用 湮没辐射 吸收作用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生成,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 形成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 当带电粒子(、粒子)通过物质
14、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电子脱离原子轨道,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 形成一离子对 失去核外电子的原子带有正电荷与自由电子形成离子对,电离与激发,激发 如果核外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形成自由电子 只能由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至能量较高的轨道 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电离与激发,Emission of a gamma quantum (gamma radiation, y-radiation) from an excited atomic nucleus 从激发状态原子核释放伽玛射线,概念 单位路径上形成离子对的数目 电离密度表示带电粒子电离能力的大小 下述情况下电离密度大
15、 带电粒子电量大 带电粒子速度慢 物质密度大 举例 粒子 -粒子 电量 2倍 速度 慢于 电离密度 大于 对机体损伤 重于,电离密度,概念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和能量的过程 弹性散射:仅运动方向改变而能量不变者 轫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原子核电场的作用,运动方向和速度均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线的形式辐射出来,散射,非弹性散射光子丢失能量,以X线形式辐射出来,形成轫致辐射光子 弹性散射光子 通常比非弹性散射光子射出角度变化大,散射对测量和防护的影响,粒子种类对散射的影响 粒子质量大散射不明显 -粒子质量小散射明显 韧致辐射释放的能量与 介质的原子序数的平方成正比 带
16、电粒子的质量成反比 随带电粒子的能量增大而增大,散射对测量和防护的影响,放射防护不同考虑 粒子 质量大,能量低 韧致辐射作用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粒子 韧致辐射在空气和水中非常小 但在原子序数较大介质中的韧致辐射明显 屏蔽-射线应使用原子序数较小的物质,例如塑料、有机玻璃、铝,概念 +衰变产生的正电子有一定的动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能量耗尽时和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511keV的光子而自身消失 PET成像基础 探测湮没辐射产生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光子,湮没辐射,正电子发射和湮灭辐射,吸收 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与物质相互作用,能量不断损失,当射线能量耗尽后,带电粒子
17、就停留在物质中,射线则不再存在 射程 射线被吸收前在物质中所行经的路程 影响射线射程的因素 射线比射线射程长 射线能量越高射程越长 介质密度越大射程越短,对射线的吸收作用越强,吸收作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子不带电,必须与物质原子的电子碰撞才发生电离 光子电离机制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生成,概念 光子与物质原子轨道(主要是内层轨道)电子碰撞,把能量全部交给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光子消失的作用过程 光电子 脱离原子轨道的电子 光电效应后释放X射线或俄歇电子 原子内层轨道形成空轨道,外层轨道电子很快填充到空轨道,释放出X射线或俄歇电子 原有光子消失,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发生几
18、率,随原子序数的增高明显增大 低原子序数的介质,水、生物组织中几乎不发生光电效应 射线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 在高原子序数的介质,碘化钠晶体、铅中发生率高 射线探测仪器、像机、SPECT 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有关,概念 能量较高的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碰撞,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轨道成为自由电子,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康普顿效应 释放出的电子称作康普顿电子 经散射后的光子称为康普顿散射光子 康普顿效应的发生几率 当光子能量为5001000keV时,康普顿效应较明显 介质的密度越高,康普顿效应越明显,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康普顿效应对探测的 不利影响及改
19、进方法,康普顿效应改变射线方向 定位错误、影像模糊 康普顿效应后射线能量降低 通过调节能量窗大小去除大部分康普顿散射光子,改善探测效率,概念 当光子能量1022keV时,其中1022keV的能量可能在物质原子核电场作用下,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 余下的能量变成电子对的动能 正电子在与物质中的原子碰撞后逐渐失去动能,最终发生湮灭辐射 电子对生成条件 必须条件 光子能量1022keV 有介质的原子核参加 发生概率大约与原子序数的平方成正比,电子对生成,电子对效应(electric pair effect),射线的减弱、吸收 射线通过物质时,由于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生成而损失能量,并逐
20、渐被物质吸收 射线穿透力的单位 一定物质的半值厚度:光子活度减半所需该物质的厚度 半值厚度的因素 入射光子能量越低,介质密度越大, 半值厚度越小,射线穿经物质时被减弱或吸收 放射防护的基础,辐射剂量学基础(了解),辐射剂量测定最终目的: 规避不合理辐射 度量辐射量 度量可能导致的生物学效应,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照射量,核医学常用的电离辐射量,照射量概念 直接度量光子或X射线对空气电离能力的辐射场强度的物理量 含义 光子或X射线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释放的全部正负电子,完全被空气所阻止是形成的同种符号粒子的总电荷绝对值dQ,与空气质量之比 X=dQ/dm,照射量(Exposure, X),计算吸收
21、剂量的理由 同一射线且同等照射量下,吸收电离辐射能可不同 不同的物质密度 不同的质量电子转换系数 吸收剂量概念 表示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 含义 电离辐射授予单位质量物质的平均能量d与该单位物质的质量dm之比 D= d/dm,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D),计算剂量当量的理由 相同吸收剂量下、不同射线种类、能量 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不同 剂量当量的概念 在吸收当量的基础上,考虑到生物效应的不同,而设计的一种电离辐射量 直接反映各种射线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的强弱的电离辐射量,当量剂量 (Equivalent dose,H),有效剂量(Effective d
22、ose),计算有效剂量的理由 生物体收到的内照射是非均匀性的 不能用当量剂量,而必须用有效剂量来评价组织、器官受害危害 有效剂量概念 是对非均匀性照射情况下,发生随机效应(辐射致癌、遗传效应)几率的评价 含义 在全身受到非均匀性照射的情况下,受照组织或器官的有效剂量与相应的组织权重因子的乘积的总和,有效剂量,组织权重表示受照射组织或器官的相对危险度 全身为1的情况下 性腺0.2 乳腺0.05 甲状腺0.05 红骨髓0.12 肺0.12,电离辐射生物效应 与放射防护,人类受到的电离辐射,天然本底照射 宇宙线、环境线、体内放射性核素、氡及子体 人工照射 医疗照射 利大于弊 非医疗照射 需要严密防护
23、、防范 核试验 核动力 核事故 职业照射 全世界人均人工照射源中,医疗照射份额最大,年个人辐射照射,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在人体内的发展过程 物理阶段 物理-化学阶段 化学阶段 生物阶段 电离辐射对人类的有害效应,不同人体组织、细胞区辐射敏感性,高度敏感性 组织 淋巴组织、胸腺、骨髓 细胞 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原始红细胞、原始粒细胞、幼稚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中度敏感性 组织 性腺、胃肠上皮、皮肤和眼 细胞 生殖细胞、小肠隐窝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皮脂腺细胞、汗腺细胞和角膜晶体细胞 低度敏感性 组织 骨骼、肌肉、结缔组织 细胞 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结缔组织细胞,电离辐射对人类的有害效
24、应,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因素,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发现铀盐的放射性 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的开端,因此,他和居里夫 妇共同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由于当时人类不认识放射性辐射的危害,也没有 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因此,他受到长期、严重的 放射性伤害,成为第一位被放射性物质夺去生命 的科学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危害,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 20多年后的各种危害,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危害,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危害,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危害,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危害,切尔诺贝利核泄漏,
25、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分类,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 体细胞受损躯体效应(全身效应、局部效应) 性腺受损遗传效应 近期效应与远期效应 近期效应 急性效应:急性放射病、急性皮肤损伤 慢性效应:慢性放射病、慢性皮肤损伤 远期效应(几几十年后):白血病、辐射致癌、辐射致白内障、辐射致遗传效应 随机效应和必然性效应 随机效应:癌症以外的躯体效应 发生几率与受照射剂量正相关、且存在阈值(见P37) 必然性效应:癌症、遗传效应,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因素,与电离有关的因素 高线能量传递 -粒子、中子产生的反冲核和质子、重离子 低线能量传递 X线、线、电子 与受照机体有关的因素 生物种系敏感性 个体敏感性 年龄、性别、
26、遗传、生理状态、营养状态 胚胎发育不同阶段敏感性不同 与环境有关的因素 温度效应、氧效应、防护效应、增敏效应,放射防护的生物学依据,电离辐射的必然性效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剂量 在防护工作中,控制必然性效应的发生是有效的 对低剂量电离辐射的三种观点 低剂量有益 低剂量刺激生物体生长、发育、强壮 有害有阈 高于阈值以上的照射才出现有实际意义的损害 线性有害无阈 损害无阈,其严重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防护措施的依据,专用放射性计量仪器 用于测量放射性药物或试剂所含放射性活度 是国家规定的核医学科唯一强制检定的计量工具,活度计,电离辐射的防护,目的 适宜防护标准 不过分限制操作 有益实践 名词解释 实践(p
27、ractice) 可以通过采用新的源或改变既有源的用途,使人类受到照射增加或受照射人数增加的人类活动 干预(intervention) 可以通过移开既有的源,改变其用途或减少受照射人数而使搜到照射减少的人类活动,电离辐射的防护,电离辐射的危害评价 不可接受 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理由全部接受 可耐受 虽不情愿,但可以合理接受 可接受 不作进一步改善也可以接受,表面污染监测仪 用于对工作人员体表、衣物表面和工作场所 有无放射性沾染和沾染多少的检测 剂量监测仪 测量工作场所的照射剂量 测量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吸收剂量,污染、剂量监测仪,放射防护体系基本原则 ,实践正当性 实践给个人、社会带来的利益大于代价,
28、抵偿造成的危害 防护最优化 实践的正当性一旦被承认并采纳,在经济、社会因素基础上,受照射可能性最低化 个人剂量和危险限值 上两项完成情况下,已极少需要个人剂量限值 如果有,保护个人,不受不合理损害,辐射防护剂量限值,基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文件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 60号出版物 我国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遵守剂量限值情况的确认 规定期限内 成年人50年 儿童算至70岁 剂量 内外照射引起的剂量总和 同一期间内摄入所致的待积剂量,放射防护措施 ,严格执行我国放射安全防护法规 控制外照射的
29、防护措施 内照射的防护措施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和处置 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去除 职业健康监护,控制外照射的防护措施 ,时间防护 减少受照射时间 距离防护 受照射剂量和距离的平方呈反比 屏蔽防护,不同射线种类 穿透深度,内照射防护措施,开放性放射性工作场所 按放射性核素用量、毒性和操作放射分类、分级设计场所 要求 尽量减少外照射 加强个人防护 防护用品、规章制度,注射车,铅桶,铅罐,内照射防护措施,放射性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 固体 短半衰期 放置10个T1/2后永久存放 长半衰期 指定地点永久存放 液体 水溶液、与水能混合 放射性浓集按固体处理 不溶于水的有机剂 按固体处理 气体 排放不超过相应地区空气
30、中的限制浓度 低浓度 稀释排入高空 高浓度 过滤、吸附、液体净化,通风橱,内照射防护措施,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去除 原则 及早清除 正确方法 防止扩大 除后监测 去污方法 物理去污法 表面去污:冲洗、擦洗、刷洗 小器皿去污:超声波去污 化学去污法 酸性去污、碱性去污、络合剂去污等,医疗照射的防护,医疗照射的范围 病人 医学诊断 治疗 帮助病人的人 知情并愿意 帮助病人 非职业照射 其它照射不包括在内 工作人员职业照射 诊治别人时产生的散射,医疗照射的现状及未来 使用不当造成问题引起重视 癌症、良性损伤 随着老龄化,医疗目的照射增加50100% 诊断:CT、DSA、SPECT、PET/CT 治疗:刀
31、、X刀、近距离放疗机 医用加速器 非辐射影像设备部分替代辐射诊断上升趋势,医疗照射的防护,医疗照射的防护,医疗照射的防护体系 医疗照射实践的正当性 接受诊治者得到大部分利益与危害 公众、职业、潜在照射也要评估 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 降低剂量的同时不损失诊断信息、疗效 医疗照射剂量限值 医疗照射病人剂量符合医学目的且处于尽量低的水平情况下,不施用限值 将采用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 孕妇的医疗照射 除非有重要临床指征,避免其腹部照射,医疗照射的防护,医疗照射的控制 责任 由各类许可证持有者保证接受医疗照射者的防护和安全 医师、技师、工程师、专家、负责人 实践正当性判断 证明医疗照射对受照射者和社会利大
32、于害正当 内容涉及正确的适应症、方法、频率 诊断检查、群体检查、医学研究中志愿者 防护最优化 设备、操作、质量保证,医疗照射的防护,医疗照射的控制 指导水平与剂量约束 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 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 核医学诊断、治疗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事故性医疗照射的预防和调查 许可证持有者 及时调查 审管部门规定期限内保持、提供记录,核医学检查和治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放射性药品 短半衰期(生物、物理) 优化剂量 避免错误 探测、显像仪器 尽量高的灵敏度,从而减少放射性药品用量 特殊人群特殊关照 孕妇、哺乳妇女、儿童 实践过程中医务人员和公众的防护 医务人员 使用了放射性药品的患者对公众的影
33、响,核医学科房屋设计,严格按放射性活性分区设计便于正确的放射性活性人流、物流管理 高、中、低、无放射性活性顺序分区 病人、工作人员双通道 病人注射前、后分别不同的候诊室 工作人员卫生通过间、病人专用厕所 防护设施 凡使用放射性活性的房间墙、天花板、地板能防护 防护专用通风、下水(如,衰变池) 放射性废物储存间 配备防护设备和器械 高活性实验室专用防护设备和器械 常规配备各种防护器械、设备,重要名词,元素-element 核素-nuclide 同位素-isotope 同质异能素-isomer 核衰变-nuclear decay 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 衰变常数-decay constant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实践-Practice 生物效应-Biological effect 放射防护-Radiological protection,思考题,1.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核衰变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其常见方式有哪些? 3.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