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科学眼科学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角巩膜缘角巩膜缘: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处,由于透明的角膜嵌入不透明的巩膜内,并逐渐过渡到巩 膜, 所以在眼球表面和组织学上没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 其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和房水引流 系统的所在部位, 临床上还是许多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组织学上还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 处。 视路视路: 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 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泪膜泪膜: 是指覆盖于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 为眼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为眼球前泪膜 (结 膜表面)和角膜前泪膜(角膜表面) 。可以
2、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 学特性,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 前房角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和虹膜根部的连接处。在角膜缘内面有一凹陷称为巩膜内沟,沟内有 网状组织和 Schlemn 管。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 泪道泪道:是泪液的排出通道,包括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视野视野:是指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反映了周边 视锐度。 麦粒肿麦粒肿:即睑腺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若为睫毛毛囊及其 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若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霰粒肿霰粒肿:即睑板腺
3、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有纤维结缔组织包囊, 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和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上睑下垂上睑下垂:指的是上睑的上睑提肌和 Muller 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 下垂,即向前方注视时,上睑缘约遮盖上部角膜超过 2mm。 泪溢泪溢:是指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是最常见的泪囊病,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中,伴发细 菌感染引起,多为单侧发病。主要症状为泪溢。 眼表眼表:是指位于上、下眼睑缘灰线之间的眼球表面全部的黏膜上皮,包括角膜上皮、角膜缘 上皮和结膜上皮。其健康取决于眼表上皮的完
4、整和泪膜的稳定两方面。 干眼干眼:是泪液和眼球表面的多因素疾病,能引起不适、视觉障碍和泪膜不稳定,可能损害眼 表,伴有泪液渗透压升高和眼表炎症。 结膜炎结膜炎: 结膜与外界环境的多种理化因素和微生物相接触, 当眼表的预防感染或局限感染的 防御能力减弱或外界致病因素增强时将引起结膜组织的炎症发生, 特征是血管扩张, 渗出和 细胞浸润。 翼状胬肉翼状胬肉: 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 常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 其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如果胬肉遮盖视轴区,会严重影响 患者的视力。 脓漏眼脓漏眼:是指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的征象, 双眼常同时受累。畏光、
5、流泪、 结膜高度水肿, 重者可突出于睑裂之外, 可有假膜形成。 分泌物由病初的浆液性很快转变为脓性, 脓液量多, 不断从睑裂流出,称为脓漏眼。 沙眼沙眼: 是指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 一。 Herbert 小凹小凹:沙眼的瘢痕特异性病理改变是瘢痕边缘围有滤泡,这种角膜缘滤泡发生瘢痕 化改变临床称为 Herbert 小凹。 角膜炎角膜炎:指角膜的防御能力减弱,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侵袭角膜组织引起炎症,称为角膜 炎。 角膜云翳角膜云翳:是指角膜炎愈合期角膜的浸润逐渐吸收,溃疡面逐渐修复,形成瘢痕。若浅层的 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
6、后面虹膜纹理,称为角膜云翳。 角膜斑翳角膜斑翳: 角膜云翳: 是指角膜炎愈合期角膜的浸润逐渐吸收, 溃疡面逐渐修复, 形成瘢痕。 若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较厚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称为角膜斑翳。 角膜白斑角膜白斑:是指角膜炎愈合期角膜的浸润逐渐吸收,溃疡面逐渐修复,形成瘢痕。若浅层的 瘢痕性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称为角膜白斑。 粘连性粘连性角膜白斑角膜白斑:是指角膜炎愈合期角膜的浸润逐渐吸收,溃疡面逐渐修复,形成瘢痕。若 浅层的瘢痕性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称为角膜白斑。若角膜瘢痕组织中嵌有虹 膜组织时,便形成粘连性角膜白斑。 表层巩膜炎表层巩膜炎:是一种复发性、暂时性、自限性巩
7、膜表层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炎症常累及赤 道前巩膜。 巩膜葡萄肿巩膜葡萄肿:由于巩膜的先天性缺陷或病理损害使其变薄、抵抗力减弱时,在眼内压作用下 巩膜以及深层的葡萄膜向外扩张膨出,并显露出葡萄膜颜色而呈蓝黑色,称为巩膜葡萄肿。 白内障白内障: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 后发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 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 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 生,形成混浊,称为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是指晶状体老化后的退行性病变, 多因素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 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
8、下降的改变。 青光眼青光眼: 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 病理性眼压增高时其主 要危险因素。 高眼压症高眼压症: 指的是临床上部分患者眼压虽已超过统计学正常上限, 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 经、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是指具有特征性青光眼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 但眼压始终在统计学正常 值范围,可诊断为正常眼压青光眼。 开角性青光眼开角性青光眼: 指的是眼压虽然升高而房角始终开放的青光眼类型, 房水外流受阻于小梁网 -Schlemm 管系统。 角膜后沉着物(角膜后沉着物(KP) :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形成 KP,其形成需要角
9、膜内皮 损伤和炎症细胞或色素的同时存在。常见于前葡萄膜炎。 虹膜后粘连虹膜后粘连:虹膜与晶状体表面的纤维蛋白性渗出和增殖可使二者黏附。称为虹膜后粘连, 可导致房水不能由后房流向前房,导致后房压力升高。 前房闪辉前房闪辉:是由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所造成的,裂隙灯检查时表现为前房 内白色光束。多见于活动性前葡萄膜炎。 交感性眼炎交感性眼炎: 是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受伤眼被称为 诱发眼,另一眼则被称为交感眼。 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脱离:随着年龄的增高,玻璃体内水分明显增多,同时胶状成分减少。老年人的玻 璃体进一步液化导致玻璃体脱离,玻璃体和视网膜内界
10、膜的分离称为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的分离。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 出性。 血血-视网膜屏障视网膜屏障:分为视网膜内屏障和外屏障,前者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闭合小 带和壁内周细胞形成, 后者是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其间的闭合小带构成。 任一种屏障受到破 坏,血浆等成分必将渗入神经上皮层,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或脱离。 硬性渗出硬性渗出:是指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时候,血浆内的脂质或脂蛋白从视网膜血管渗出,沉 积在视网膜内,呈黄色颗粒或斑块状,称为硬性渗出。 棉绒斑棉绒斑:主要是由于视网膜微动脉阻塞导致神经纤维层的细小梗死。为形态不规则,大小
11、不 一,边界不清的棉絮状灰白色斑片。 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裂孔: 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玻璃体后皮质的收缩对黄斑的切线向的牵拉力使得黄 斑的神经上皮层局限性全层缺损,多发生在老年人无其他诱发眼病相对健康眼。 视神经炎视神经炎:泛指视神经的炎性脱髓鞘、感染、非特异性炎症等疾病。因病变损害的部位不同 而分为球内段的视盘炎和球后段的球后神经炎。 皮质盲皮质盲:由于双侧枕叶皮质损害引起。特征为双眼全盲,瞳孔对光反射正常,眼底正常, VEP 检查异常。 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指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形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称 为屈光不正。 调节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
12、,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 视网膜上成清晰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老视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 调节能力逐渐下降。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散光散光: 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 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一个 焦点,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散光,平行光线经过规则散光眼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 屈光参差屈光参差:是指双眼屈光度数不等。双眼屈光差异不超过 1.00D 者称为生理性屈光参差,当 双眼屈光差异超过 1.00D 者,在双眼矫正或非矫正状态下就有可能会出现各种视
13、觉问题。 瞳孔近反射瞳孔近反射:为视近物时瞳孔缩小,焦点移近的调节和眼球内聚同时发生的现象,系大脑皮 质的协调作用。 正视正视: 当眼调节放松状态时, 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 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协同肌协同肌:同一眼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具有相同运动方向的肌肉称为协同肌。 弱视弱视: 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眼部检查无 器质性病变。 斜视斜视:是指在异常情况下,双眼不协同,在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某一眼位偏斜称斜视。 复视复视:斜视后,外界同一物体投射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即投射在注视眼中心凹和斜视 眼周边视野上,中心凹的物象在正前方,周边视网膜的物象在另一视觉方向上,因此一个物 体被感知为两个物象。称为复视。 混淆视混淆视:斜视后,外界不同物体分别投射在两眼黄斑中心凹,两个不同的物象在视皮质无法 融合,称为混淆视。 眼球穿通伤眼球穿通伤:由锐器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的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组织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