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尚未实现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政治使用石、木、骨器等;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青铜铸造发达(大量青铜器)经济成熟文字(甲骨文,金文)礼乐文化(礼乐制)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文化,炎黄子孙)文化社会之变政治动荡经济发展应变之法目 录各国之应对各家之应对12学习目标阅读史料并梳理信息,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动荡、经济发展的情形。通过观察时间轴、地图回顾春秋战国时期概况。通过回顾“百家争鸣”时期各家主张,认识”百家争鸣”的意义。梳理政治动荡及经济发展过程,理解战国时期变法必然性。第2课 诸侯
2、纷争与变法运动华夏认同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西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BC221BC475BC770BC1046公元前475年战国开始时间轴春秋战国大交融大变革大繁荣大发展大动荡华夏认同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兴修水利工商业发展私学兴起士人壮大百家争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兼并战争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 1社会之变政治动荡经济发展华夏认同(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逐至于雒(今河南有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
3、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1.列国纷争(1)王室衰微(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2 2)礼乐崩坏(分封制、宗法制瓦解)(3 3)诸侯争霸(五霸七雄)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一、社会之变列国纷争、华夏认同和经济发展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
4、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沈长云先秦史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中原 华夏认同北狄西戎东夷南蛮华夏认同民族交融态度从攘夷到融夷华夏认同从中原向四周扩散2.华夏认同(1)春秋时期: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产生华夏认同观念。(2)战国时期: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
5、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1)农业: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手工业:冶铁业发展,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3)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一、诸侯迭起-乱世之争铁制农具 青铜牛尊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井公私私私私私私私私 水利工程 各国货币 城市经济3.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铁犁牛耕农业进步小农经济初现新兴地主私田开拓公田不治井田制瓦解农民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
6、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铁农具的使用 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3.(2020北京朝阳区高一期末)依据地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并吞战国,海内为一”D“田氏代齐,六卿分晋”4(2020山东滨州高一期末)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这说明了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分封制的崩溃C血缘政治得到加强 D中央集权加强CCDA【巩固检测】1.(2020江苏
7、南京、盐城一模)西周时,“大国之卿皆命于天子”。春秋时期,各诸侯的正卿大都没有经过周天子“受命”,只是名义上仍叫“命卿”而已。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诸侯争霸兴起 B宗法观念消亡 C“礼崩乐坏”出现 D中央集权弱化2.(2020山东临沂高一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2应
8、变之法各国之应变各家之应变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燕昭王乐毅改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齐威王邹忌改革楚悼王吴起变法韩昭侯申不害改革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一)各国之应变变法运动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
9、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新编中国古代史1.背景变法的必然性(1)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2)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瓦解。(3)军事:诸侯争霸,各国意欲富国强兵。(4)阶级: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打击旧贵族势力,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发展封建经济。(5)文化:法家提倡变革,依法治国,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武器。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
10、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2.商鞅变法(1)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化改革。(2)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根本目的: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发展封建经济。(4)意义:特点:三最: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国富兵强,为统一奠定基础 推动建立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政治(兵强)经济(国富)社会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
1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巩固检测】1.(2020山东泰安高一期末)(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 B革除陈规陋习 C强化社会控制 D打击旧贵族势力2.“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A.建立县制B.什伍连坐 C.奖励耕织 D.焚烧诗书3.商鞅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革新秦国家庭制度 B打
12、击旧贵族势力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增殖秦国的人口DCC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二)各家之应变百家争鸣1.背景(1)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2)阶级:旧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士阶层崛起。(3)政治:王室衰微,礼崩乐坏。(4)军事:诸侯纷争,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先招揽人才。(5)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社会存在一定时期的思想
13、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意识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主要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春秋战国儒家 孔子 核心观念:仁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改良周礼教育贡献:有教无类、整理六经 孟子人性善;提出仁政思想 荀子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 老子 核心观念:道(朴素唯物论)哲学思想:对立统一矛盾(朴素辩证法)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逍遥自由阴阳家 邹衍五行相生
14、相胜墨家 墨子(下层平民)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法家 商鞅、韩非(新兴地主)变法图强、奖励军功;法为工具、中央集权2.主张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3.意义材料:诸子的思想不是凭空想象得来,而是导源于西周的官学,建构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战国后期,政治格局渐趋明朗,统一势在必行。此时诸子学说整体表现出一种务实倾向,力求可以切实地在当时的政治中运作诸子之学的目的是
15、一致的,只是准则各异,方法不同罢了。他们的思想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们直面现实的苦难,积极逆挽世运,以图天下大治。桓占伟百家争鸣中的共鸣以战国诸子“义”思想为中心的考察(1)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
16、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巩固检测】1.”(2020山东临沂高一期末)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即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这表明道家思想 A消极避世毫无可取之处 B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 C有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 D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2.(2020山东威海高二期末)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在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人的行为时,需要对“礼”赋予“法”的刚性。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礼法并重
17、B兼爱尚贤 C以法治国 D以民为本3.(2020山东日照高一期末)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其主张却不被采纳,主要由于 A孔子出身没落贵族 B诸侯忙于争霸无心变革 C仁政思想不符合现实需要 D儒家学说不适应当时社会变革CCA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 21 1 大变革的时代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分封制瓦解郡县制确立民族走向交融合 国家走向统一 宗法制瓦解官僚制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确立礼乐制瓦解百家争鸣战国变法运动谋求富国强兵士的崛起游说争辩社会之变各家之应变各国之应变识变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