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章 抗结核病药与抗麻风病药,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戴 忠,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常见,还有骨结核、结脑、肠结核、肾结核等。,一、结核病及其危害,结核病是传染病首位杀手,全球有1/3人感染过结核,全世界结核病患者约2000多万,每年新发约900万人,每年死亡人数高达300万。,我国结核病疫情六大特点: 一、感染人数多 我国约5.5亿人感染过结核,感染率达44.5%。 二、患病人数多 全国有结核病人450万,居世界第二。 三、新发患者多 全国每年新发患者约145万。 四、死亡人数多 全国每年约13万人死于结核病。 五、农村患者多 全国约80%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农
2、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六、耐药患者多 全国肺结核病人耐药者约占1/4。,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属,具有以下特点: 生长缓慢,可处休眠状态; 细胞壁富含脂质; 生活病灶复杂。,第一线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第二线药,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二、抗结核病药分类,(一)异烟肼(Isoniazid, INH, H, 雷米封, Rimifon),1952年人工合成,目前仍是治疗各种结核病的首选药。有以下优点:,三、常用抗结核病药,1.口服、静滴、腔内给药均可; 2.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均匀: (1)可透入细胞杀死巨噬细胞内TB菌;
3、(2)可透入空洞病灶、脑脊液、胸水及骨组织; 3.高效低毒,价格便宜; 4.可产生耐药,但无交叉耐药;,强大,与药物浓度正相关; 对增殖期结核杆菌较敏感; 对其他微生物作用弱; 单用易耐药,但无交叉耐药。,【抗菌作用】,【作用机制】,(1)抑制膜磷脂合成,致膜通透性增高。 (2)抑制胞壁分支菌酸合成,使细胞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亡。,异烟肼,异烟肼长期单独应用易产生耐药,耐药机制为: 1.过氧化氢酶减少、丢失,异烟肼难以活化。 2.菌膜通透性降低,药物摄取减少。,【耐药机制】,异烟肼,【药代学特点】,快代谢型(黄种人占50%):产物乙酰异烟肼,易致肝损害。 慢代谢型(黄种人占26%):
4、原型异烟肼,易致神经系统毒性。,1.神经系统毒性,治疗各型结核首选,单用预防、治疗合用。,【临床应用】,异烟肼,【不良反应】,四肢麻木、肌震颤、痛觉过敏、肌萎缩等。, 周围神经炎,原因,结构与B6相似竞争性抑制B6吸收B6排泄 与B6形成稳定的腙类化合物B6利用,服用时宜补充VitB6,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异烟肼,失眠、头昏、轻度精神兴奋,可逐渐消失。,一般剂量,大剂量,精神失常,癫痫、精神病、嗜酒者慎用。,中枢GABA由谷氨酸脱羧而成,VitB6为谷氨酸脱羧酶的辅酶,B6排泄 中枢GABA合成 中枢兴奋性 。,原因,2.肝毒性,暂时性转氨酶升高、黄疸、肝小叶坏死(快代谢型易见),应定期查肝功
5、。与利福平、吡嗪酰胺合用尤应注意。,3.其他,皮疹、发热、口干、胃肠道不适、粒细胞减少等。,异烟肼,(二)利福平(Rifampicin, RFP, R),1965年人工半合成的利福霉素类衍生物,橙红色,高效、低毒、口服方便。,【抗菌作用】 抗菌谱广,特异性抑制敏感微生物的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耐药易产生,为RNA多聚酶亚单位突变所致,不宜单用。,【作用机制】,利福平,1吸收:口服90-95%,晨起空腹顿服,与PAS联用需间隔6小时。 2分布:同异烟肼,分布均匀。 3代谢:同异烟肼(乙酰化)。 4排泄:尿、粪、唾液、泪液呈橘红色;巩膜、皮肤可黄染。,【药代学特点】,利福
6、平,1.结核病 合用治疗各型结核 2.麻风病 必要组分 3.细菌感染 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 4.严重胆道感染,【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毒性、过敏反应、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等。,利福平,(三)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 E),1.作用较INH、RFP弱,为抑菌药; 2.耐药产生较慢,对链霉素或异烟肼耐药菌有效; 3.与Mg2+结合,干扰细菌RNA合成; 4.合用治疗各种结核; 5.可致球后神经炎。,(四)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PZA, Z),1.酸性环境杀菌,在pH7时无活性; 2.对静止期结核杆菌有特殊杀灭作用; 3.无交叉耐药; 4.毒性较
7、大 (1)肝毒性:转氨酶、黄疸; (2)诱发痛风、关节痛等。 适于低剂量、短程疗法,(五)链霉素(Streptomycin, SM, S),1.对浸润性、粟粒性结核疗效好(近INH); 2.穿透力差:难进入细胞、纤维化、干酪化厚壁空洞,对骨结核、脑结核疗效差; 3.易产生耐药性,必联合用药; 4.毒性大,1g/d为宜,疗程2-3月。,1944年,为治疗TB的第一个药物。,四、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原则,早期、联合、规律、足量和全程督导用药。,五、结核病化学治疗方法,1.长程疗法(18个月), 初始期:较强药物联合治疗6-9个月至症状消失、空洞关闭、痰菌阴性。 巩固期:继续用药至少一年,联合用药或间歇用药(2次/w)。,2.短程疗法(6月):强效疗法,适于初治。,初治常用方案: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4个月 2()/4 2()/433 23(3)333/433 2()/4,复治常用方案:强化期3个月/巩固期5个月 2/1/5 2/1/5333 233333/13333/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