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第一节第一节 时代变迁与史家的历史思考时代变迁与史家的历史思考 第二节第二节 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第四节第四节 纪传体史书的纪传体史书的“会通会通”之作之作通志通志 第五节第五节 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概说概说 五代两宋时期(五代两宋时期(9071279),中国古代史学在思想上和),中国古代史学在思想上和学术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历史进程和社会面貌来看,学术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历史进程和社会面貌来看,五
2、代两宋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政治上,魏晋南北五代两宋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政治上,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门阀地主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出身朝隋唐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门阀地主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出身的庶族地主阶层兴起,成为政治权力的中心。第二,在民族关的庶族地主阶层兴起,成为政治权力的中心。第二,在民族关系上,周边民族发展壮大,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系上,周边民族发展壮大,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一方面又形成民族矛盾激化的局面。,一方面又形成民族矛盾激化的局面。五代两宋史学在理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历史评论和史五代两宋史学在理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历史评论和史学
3、批评大盛,在若干理论问题上有重大发展,影响深远。在北学批评大盛,在若干理论问题上有重大发展,影响深远。在北宋衰亡和政治纷争的刺激下,南宋史家注重本朝史撰述,成为宋衰亡和政治纷争的刺激下,南宋史家注重本朝史撰述,成为宋代史学的突出特点。宋代史学的突出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时代变迁与史家的历史思考时代变迁与史家的历史思考一、天人关系的理性认识一、天人关系的理性认识 “天人之际天人之际”是中国史学史上贯穿始终的重大理论是中国史学史上贯穿始终的重大理论问题,两宋思想家和史学家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探讨,问题,两宋思想家和史学家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探讨,达到了新的思想境界。达到了新的思想境界。作为北宋儒道复兴的
4、领袖人物,欧阳修对作为北宋儒道复兴的领袖人物,欧阳修对“天人感应天人感应”的灾祥的灾祥说、天谴论作了全面批判,影响非常重要。说、天谴论作了全面批判,影响非常重要。理学的兴起发展到了二程的时候,重新形成了理学的兴起发展到了二程的时候,重新形成了“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的世界观,即世界观,即“天理天理”世界观。世界观。宋代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一面破除了对宋代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一面破除了对“天命天命”的迷信,一面重的迷信,一面重建了对建了对“天理天理”的信仰。的信仰。第一节第一节 时代变迁与史家的历史思考时代变迁与史家的历史思考二、二、“正统论正统论”的兴起的兴起 两宋的史学家、思想家提出两宋的史学家、思想
5、家提出“正统论正统论”,并进行了,并进行了长期的、热烈的争论,这是宋代史学在历史思想方面又长期的、热烈的争论,这是宋代史学在历史思想方面又一个重大的成就,对其后中国史学、政治、文化都产生一个重大的成就,对其后中国史学、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了深远影响。在宋朝建立之初,仍然沿用在宋朝建立之初,仍然沿用“五德相生五德相生”说,认为周禅位给宋说,认为周禅位给宋,周为木德,木生火,则宋朝应为火德,色当尚赤。当时,客,周为木德,木生火,则宋朝应为火德,色当尚赤。当时,客观上需要一种新的历史观和政治理论去说明宋朝开辟了一个崭观上需要一种新的历史观和政治理论去说明宋朝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具有根本
6、不同于五代诸朝的正当性。新的历史时代,具有根本不同于五代诸朝的正当性。欧阳修的欧阳修的“正统论正统论”提出之后,立即引起热烈争论。提出之后,立即引起热烈争论。第一节第一节 时代变迁与史家的历史思考时代变迁与史家的历史思考三、史论与史评的发展三、史论与史评的发展 宋代史学注重理论思维,思想成就较高,还突出地宋代史学注重理论思维,思想成就较高,还突出地表现在史论和史评著作大量涌现,呈现繁荣局面。表现在史论和史评著作大量涌现,呈现繁荣局面。南宋晁公武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特立特立“史评史评”类,以著录历史评论类,以著录历史评论和史学评论两方面的撰述,从此和史学评论两方面的撰述,从此“史评史评
7、”成为史部一个很重成为史部一个很重要的门类。要的门类。欧阳修作欧阳修作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其撰述旨趣在于,其撰述旨趣在于“仰师仰师春秋春秋”进进行行“议论褒贬议论褒贬”,拨正五代以来发生混乱的价值标准,重新使,拨正五代以来发生混乱的价值标准,重新使人们的思想恢复应有的秩序。人们的思想恢复应有的秩序。北宋著名史论著作有范祖禹北宋著名史论著作有范祖禹唐鉴唐鉴、孙甫、孙甫唐史论断唐史论断等。等。第二节第二节 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一、五代宋初的官修史书一、五代宋初的官修史书 北宋由宋祁、欧阳修编撰的北宋由宋祁、欧阳修编撰的唐书唐书行世之后,此书行世之后,此书被
8、称为被称为旧唐书旧唐书。一部。一部旧唐书旧唐书凝聚了唐代以至凝聚了唐代以至后晋数代史家的心血。后晋数代史家的心血。五代时期撰成的另一部唐史著作是王溥编纂的五代时期撰成的另一部唐史著作是王溥编纂的唐会唐会要要。旧五代史旧五代史 北宋四大部书:北宋四大部书:太平广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文苑英文苑英华华册府元龟册府元龟。第二节第二节 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二、二、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和和新唐书新唐书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由欧阳修撰成。由欧阳修撰成。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之之“新新”意,在于意,在于欧阳修师法欧阳修师法春秋春秋,把一套,把一套“褒贬义例褒贬义例”贯穿于对
9、五代历史贯穿于对五代历史的记述之中,并重视史论,用以表达自己的历史思考和社会政的记述之中,并重视史论,用以表达自己的历史思考和社会政治思想。治思想。新唐书新唐书主持修撰者为欧阳修。主持修撰者为欧阳修。新唐书新唐书本纪、志、表之本纪、志、表之序,以及序,以及选举志选举志仪卫志仪卫志出自欧阳修,列传为宋祁所撰出自欧阳修,列传为宋祁所撰,范镇作志,吕夏卿制表。,范镇作志,吕夏卿制表。新唐书新唐书同样贯穿着欧阳修师法同样贯穿着欧阳修师法春秋春秋的思想旨趣,他所撰写的本纪,如同编年大事记,并的思想旨趣,他所撰写的本纪,如同编年大事记,并有一定书法以寓褒贬。有一定书法以寓褒贬。新唐书新唐书编修时得以参考的
10、唐朝文献编修时得以参考的唐朝文献以及后人撰修的唐史著作要远远超过以及后人撰修的唐史著作要远远超过旧唐书旧唐书。第二节第二节 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三、国史纂修及其成就三、国史纂修及其成就 宋代官修国史,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完备有序的从史料搜宋代官修国史,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完备有序的从史料搜集到史书修撰的制度和程序,且所修史书种类、名目繁多。集到史书修撰的制度和程序,且所修史书种类、名目繁多。宋朝继承唐代制度,新皇帝即位后,即诏修先朝宋朝继承唐代制度,新皇帝即位后,即诏修先朝实录实录,实录实录的史料来源大致是的史料来源大致是时政记时政记起居注起居注日历
11、日历、私人记录、墓志行状以及史官采集的见闻。、私人记录、墓志行状以及史官采集的见闻。在宋朝,本朝史的撰修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动和党争发生了在宋朝,本朝史的撰修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动和党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关系。前所未有的密切关系。除了除了“实录实录”“”“国史国史”之外,宋朝还设立专门机构编修之外,宋朝还设立专门机构编修“会会要要”,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第二节第二节 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四、史学批评的发展与史家修养论的深入四、史学批评的发展与史家修养论的深入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和和新唐书新唐书代表了宋代新兴的一股史学
12、思潮。代表了宋代新兴的一股史学思潮。针对史学效法针对史学效法春秋春秋刻意褒贬的思潮,苏洵则辨析经学和刻意褒贬的思潮,苏洵则辨析经学和史学的区别及其关系,从而阐明史学的区别及其关系,从而阐明“什么是史学什么是史学”的问题。的问题。郑樵十分尖锐地批评以褒贬为事的史学风气,指出其有悖于史郑樵十分尖锐地批评以褒贬为事的史学风气,指出其有悖于史学传统。学传统。两宋理学家将史学当作两宋理学家将史学当作“穷理穷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重要途径,他的重要途径,他们强调史学要以们强调史学要以“大义大义”“”“明道明道”为先,热衷进行史学批评,为先,热衷进行史学批评,对史学的认识颇有可取之处。对史学的认识颇
13、有可取之处。曾巩也论述了史家所应具备的修养,在理论上具有较高价值。曾巩也论述了史家所应具备的修养,在理论上具有较高价值。第三节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一、司马光主修编年体通史一、司马光主修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司马光主持编修的司马光主持编修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伟大的,是一部伟大的编年体通史,代表着宋代史学的最高成就。司马编年体通史,代表着宋代史学的最高成就。司马光与司马迁合称光与司马迁合称“两司马两司马”,成为中国史学史上,成为中国史学史上并峙的高峰。并峙的高峰。在编修在编修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时,司马光制订了一套严密时,司马光制订了一套严密
14、合理的方法和步骤,为史书撰述提供了宝贵的经合理的方法和步骤,为史书撰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代表了宋代史学在编纂方法上达到的水平验,也代表了宋代史学在编纂方法上达到的水平,被后世称为,被后世称为“长编之法长编之法”。与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同时完成的,还有同时完成的,还有资治通鉴目资治通鉴目录录3030卷。卷。第三节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二、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的“资治资治”思想思想 “资治资治”的撰述思想决定了其书的内容以政治、的撰述思想决定了其书的内容以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司马光认为,历史上盛衰治乱之变的根本原因在司马光认
15、为,历史上盛衰治乱之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于“君臣君臣”的政治见识、能力和举措。的政治见识、能力和举措。在司马光看来,决定在司马光看来,决定“国家盛衰国家盛衰”“”“生民休戚生民休戚”的首要因素是君主的修养和能力。的首要因素是君主的修养和能力。司马光特别强调司马光特别强调“官人官人”即选用人才对于政治统即选用人才对于政治统治的重要性。治的重要性。司马光认为,维护司马光认为,维护“礼治礼治”秩序是进行政治统治秩序是进行政治统治的根本原理。的根本原理。第三节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三、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叙事艺术的叙事艺术 首先,首先,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善于叙
16、写战争,有不少是脍善于叙写战争,有不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炙人口的名篇。其次,司马光对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过程的叙述也其次,司马光对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过程的叙述也堪称典范,具有鲜明的特点。堪称典范,具有鲜明的特点。叙事则提要钩元,行文则删繁就简;疏而不露,简而扼要;言必有据,没有空话;事皆可征,没有臆说;文字精炼,没有费辞。翦伯赞学习司马光编写通鉴的精神 第三节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四、袁枢的四、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以事件为中心,按照以事件为中心,按照资治通资治通鉴鉴原来的年代顺序,分类编辑,标以醒目的题原来的年代顺序,
17、分类编辑,标以醒目的题目,抄上原文和司马光的史论。目,抄上原文和司马光的史论。袁枢对袁枢对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改编,创造了中国史学史的改编,创造了中国史学史上一种重要的史书体裁即纪事本末体,这是其书上一种重要的史书体裁即纪事本末体,这是其书最大的贡献。最大的贡献。袁枢之后,多有仿作,纪事本末体史书蔚为大观袁枢之后,多有仿作,纪事本末体史书蔚为大观,成了与编年体、纪传体三足鼎立的史书系列。,成了与编年体、纪传体三足鼎立的史书系列。按本末之为体也,因事命篇,不为常格;按本末之为体也,因事命篇,不为常格;非深知古今之大体,天下经纶,不能网罗隐非深知古今之大体,天下经纶,不能网罗隐括,无遗无滥。文省于纪
18、传,事豁于编年,括,无遗无滥。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斯真决断去取,体圆用神,斯真尚书尚书之遗也之遗也!章学诚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史通义书教下书教下 第四节第四节 纪传体史书的纪传体史书的“会通会通”之作之作通志通志一、通史撰述理论的发展一、通史撰述理论的发展 通史撰述的重大成就使中国史学的通史撰述的重大成就使中国史学的“通史家风通史家风”得到了理论上得到了理论上的总结和阐发,主要反映于郑樵在的总结和阐发,主要反映于郑樵在通志通志中提出的中提出的“会通会通”的史学思想。的史学思想。郑樵郑樵“会通会通”思想的理论价值,反映在历史观方面,是强调重思想的理论价值,反映在历史观方面,是
19、强调重古今之相因,极古今之变化;反映在历史文献学方面,是提出古今之相因,极古今之变化;反映在历史文献学方面,是提出广搜博览,然后能成一家之言的原则。广搜博览,然后能成一家之言的原则。马端临马端临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是继是继通典通典之后又一部典制体通史巨著之后又一部典制体通史巨著。马端临将历史的。马端临将历史的“会通因仍之道会通因仍之道”分为分为“理乱兴衰理乱兴衰”“”“典章典章经制经制”两个层面。两个层面。第四节第四节 纪传体史书的纪传体史书的“会通会通”之作之作通志通志二、典制史范围的扩大二、典制史范围的扩大 继继通典通典之后,宋代史家郑樵之后,宋代史家郑樵通志通志、元代史家马端临、元代史家马端
20、临文献通考文献通考都在典章制度史的撰述上作出重要贡献,合称为都在典章制度史的撰述上作出重要贡献,合称为“三通三通”,成为中国典章制度史的三大经典。,成为中国典章制度史的三大经典。郑樵郑樵通志通志虽然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但其书的主要价值在于虽然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但其书的主要价值在于 二十略二十略即典制史部分。即典制史部分。通志通志和和文献通考文献通考在在通典通典之后进一步扩大了典制史的撰述范围。之后进一步扩大了典制史的撰述范围。郑樵郑樵通志通志二十略二十略突破了典制史主要记述政治方面典章制突破了典制史主要记述政治方面典章制度的藩篱,将范围扩展到了社会、文化、自然的重要方面,极度的藩篱,将范围扩展到
21、了社会、文化、自然的重要方面,极大地开阔了历史视野,为发展新的专门史提供了途径。大地开阔了历史视野,为发展新的专门史提供了途径。第四节第四节 纪传体史书的纪传体史书的“会通会通”之作之作通志通志三、郑樵三、郑樵通志通志的史学价值的史学价值 首先,首先,通志通志总序总序批评班固断代为史,表彰和阐批评班固断代为史,表彰和阐发中国史学的发中国史学的“通史家风通史家风”,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通史,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通史撰述理论,撰述理论,通志通志集中反映出郑樵以集中反映出郑樵以“会通会通”为主为主的学术思想。的学术思想。其次,郑樵在其次,郑樵在通志通志中一再提倡中一再提倡“实学实学”。第五节第五节 两宋史学
22、的其他成就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一、本朝史的撰述一、本朝史的撰述 关于本朝的撰述,除官修者外,南宋时期涌现出大量的私修本关于本朝的撰述,除官修者外,南宋时期涌现出大量的私修本朝史,数量之多,水平之高,都令人惊叹,这是宋代史学一个朝史,数量之多,水平之高,都令人惊叹,这是宋代史学一个突出的特点和成就。突出的特点和成就。宋代本朝史撰述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北宋史,以探求、总结宋代本朝史撰述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北宋史,以探求、总结北宋灭亡的历史教训;一是南宋初期北宋灭亡的历史教训;一是南宋初期“中兴中兴”历史的回顾和总历史的回顾和总结。结。在蔚为大观的本朝史撰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部巨著:李在蔚为大观的
23、本朝史撰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部巨著:李焘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徐梦莘、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三朝北盟会编、李心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五节第五节 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二、吕祖谦和朱熹的史学二、吕祖谦和朱熹的史学 南宋时理学家一方面继承了二程的史学思想,以读史为南宋时理学家一方面继承了二程的史学思想,以读史为“穷理穷理”“”“致知致知”之学,并主张之学,并主张“先经后史先经后史”,一方面致力于历史撰,一方面致力于历史撰述的实践,成果斐然,成为宋代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其后述的实践,成果斐然,成为宋代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其后的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
24、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当的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当推吕祖谦和朱熹。推吕祖谦和朱熹。在南宋,最有影响的学派有三支,一是以朱熹为宗的朱学,一在南宋,最有影响的学派有三支,一是以朱熹为宗的朱学,一是以陆九渊为宗的陆学,一是以吕祖谦为宗的吕学,而各有特是以陆九渊为宗的陆学,一是以吕祖谦为宗的吕学,而各有特点。点。第五节第五节 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三、民族史观和少数民族史记述三、民族史观和少数民族史记述 宋人的民族历史观,将传统的宋人的民族历史观,将传统的“夷夏大防夷夏大防”,与,与汉书汉书区分区分汉与新莽的汉与新莽的“正闰论正闰论”相结合,来区分宋朝与
25、北方诸强邻不同相结合,来区分宋朝与北方诸强邻不同的现实和历史地位,强调夷夏正闰观,在所撰史书中,更竭力的现实和历史地位,强调夷夏正闰观,在所撰史书中,更竭力对历史上和现存民族政权的鄙视和批评。对历史上和现存民族政权的鄙视和批评。关于两宋的少数民族史记述。两宋史家对诸民族政权在言论上关于两宋的少数民族史记述。两宋史家对诸民族政权在言论上的藐视与在史著中的关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毕竟因其对两宋的藐视与在史著中的关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毕竟因其对两宋政权的军事威胁太甚,为现实应对计,也需要了解其历史与现政权的军事威胁太甚,为现实应对计,也需要了解其历史与现实情况,以供朝廷决策和军事外交参考。宋朝始终重视
26、对北方实情况,以供朝廷决策和军事外交参考。宋朝始终重视对北方诸民族政权和境内各民族史的著述。诸民族政权和境内各民族史的著述。第五节第五节 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四、历史笔记、地理书和出使记四、历史笔记、地理书和出使记 中晚唐兴起的历史笔记,在宋代获得迅速发展,数量激增,作中晚唐兴起的历史笔记,在宋代获得迅速发展,数量激增,作者众多,历史笔记的撰述有了更加自觉的史学意识。者众多,历史笔记的撰述有了更加自觉的史学意识。宋朝史家承继唐代全国地理总志的编纂,相继编修了几部重要宋朝史家承继唐代全国地理总志的编纂,相继编修了几部重要的全国地理志,以反映和颂扬的全国地理志,以反映和颂扬“大一统
27、大一统”社会、政治理想,并社会、政治理想,并下启元、明、清三代下启元、明、清三代“一统志一统志”的编纂传统,在中国历史地的编纂传统,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两宋先后与辽、金订立条约,互派使节,也不断派出行人出使两宋先后与辽、金订立条约,互派使节,也不断派出行人出使高丽、西夏、蒙古。使者回国后照例要作高丽、西夏、蒙古。使者回国后照例要作行程录行程录上呈朝廷上呈朝廷,并著有纪行诗、文,载之文集,这些出使行记以当时人的亲,并著有纪行诗、文,载之文集,这些出使行记以当时人的亲见亲闻反映了边疆、境外史地,记录了民族和对外关系。见亲闻反映了边疆、境外史地,记录了民族和对外关
28、系。第五节第五节 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五、金石学与考史之学五、金石学与考史之学 中国古代史家之留意于金石铭文者甚早,但对其进行比较系统中国古代史家之留意于金石铭文者甚早,但对其进行比较系统的搜集、整理、研究并用于证史、考史,则开始于宋代,并得的搜集、整理、研究并用于证史、考史,则开始于宋代,并得到迅速发展,欧阳修到迅速发展,欧阳修集古录集古录和赵明诚和赵明诚金石录金石录是具有标是具有标志性的著述。志性的著述。宋代的考据学十分繁盛。针对他人史书所作的纠谬,代表性著宋代的考据学十分繁盛。针对他人史书所作的纠谬,代表性著述首推吴缜述首推吴缜新唐书纠谬新唐书纠谬五代史记纂误五代史记纂误。宋代学者因精于考史而受到清朝考据学家之尊崇者,当首推王宋代学者因精于考史而受到清朝考据学家之尊崇者,当首推王应麟。应麟。思考题:思考题:、试论宋代史学在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上的重要成、试论宋代史学在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上的重要成就。就。、试论宋代的通史撰述及其、试论宋代的通史撰述及其“会通会通”思想。思想。、为什么说宋代史学兼重、为什么说宋代史学兼重“义理义理”和和“考据考据”?、试论宋代史学的时代特点。、试论宋代史学的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