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原因第三节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之可持续发展之路路第四第四节节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及其成因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及其成因第五第五节节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界定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界定n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u 第一类是由于自然的力量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震、海啸、火山、风暴等;u 第二类是纯粹由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造成
2、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核辐射、化工危险物泄漏等;u 第三类是人类活动与自然力双重因素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大自然为自己服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占有和使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问题。二、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问题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社会问题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一)结构功能主义(一)结构功能主义n 帕森斯u 社会为了自身的运行必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在系统内加以分配,并能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从而实现整合和
3、模式维持的目标。n 默顿u 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是我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潜功能”向“显功能”转化的表现。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二)冲突论(二)冲突论n 社会中的权力分配是不平等的,掌握权力的精英影响着社会事件。n 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有利于精英利益的社会安排。n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必然制造环境威胁。n 全球环境危机正是全球财富与权力分化的直接后果。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三)建构主义(三)建构主义n 从过程的、动态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u 对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总是通过特定的、
4、具体的社会过程,经由社会不同群体的认知与协商而形成的;u“环境问题”一词是不同群体表达自身意见的一个共同符号;u 特定的环境状况最终被“确认”为环境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群体之间意见交锋产生的暂时结果;u 对“环境问题”进行解构很有必要。解决特定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利用科学知识、大众传媒、组织工具以及公众行动成功地建构环境问题,并使之为其他人群所接受,进入决策议程,最终转变为政策实践。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四)符号互动论(四)符号互动论n 从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 u 现在全球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与其说是自然生态的问题,不如说是人类的社会问题三
5、、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五)女性主义(五)女性主义n 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u 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于为保护自然而战u 地球上的生命组成一张相互联系的网,并无上下高低的等级之分u 一个健康的平衡的生态体系应保持多样化状态u 重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反对将人与自然分离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六)马克思主义(六)马克思主义n 生态环境是优先存在的n 人化自然的影响不断加深n 生态环境通过影响生产关系而影响经济关系乃至社会结构n 人与生态环境必须和谐相处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解释(七)风险社会理论(七)风险社会
6、理论n 关注技术理性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及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u 人化自然所带来的技术性风险不断威胁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并摧毁着现代制度应对风险所依托的理念与方法u 生态环境风险可能会导致其他风险的弥漫u 生态环境风险日益成为全球性政治议题一、国际背景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国际背景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n 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表现为其存在及影响超出国界,成为全球问题n 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面对和解决一、国际背景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国际背景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二)全球共存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二)全球共存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人口膨胀能源危机空气污染
7、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全球变暖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二、生态环境问题的文化根源二、生态环境问题的文化根源生态环境问题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以消费主义为主导的生活观以理性主义为主导的人生观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三、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人类欲望和自信心的无限膨胀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模式科技的双刃性生态环境问题一、可持续发展概述一、可持续发展概述(一)可持续发展由来(一)可持续发展由来n 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正式提出一、可持续发展概述一、可持续发展概述(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n 可持续发
8、展的宗旨是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u 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u 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一、可持续发展概述一、可持续发展概述(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公平原则可持续原则和谐原则统筹原则高效原则阶梯原则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一)实现经济的理性增长(一)实现经济的理性增长n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人类社会的
9、发展u 经济增长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类社会生存的需求,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代际需求等多重因素。u 经济的理性增长是一种健康的、包容的、有利于穷人的、整体和谐的增长方式。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二)积极引导和促进公民有序(二)积极引导和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参与n 个人要承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责任u 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以合理的消费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成为生态生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u 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中要充分发挥民众的力量,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鼓励公民以个人或组
10、织的形式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因此要保障公民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建设和环 境保护的行动者。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三)充分发挥企业的生力军作用(三)充分发挥企业的生力军作用n 企业应充当起环保的主力u 以法律形式确定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以利益引导企业自觉行动;u 以严厉的经济措施和刑事措施规定与约束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增加破坏生态环境的成本,从而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四)积极利用社区载体(四)积极利用社区载体n 鼓励社区参与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治久安之策u 社区对环境的
11、责任关切超过了其他主体的关切程度u 社区群众能够对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管理自然资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能够针对社区内部资源滥用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地提出解决方案。u 社区管理较之政府管理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五)强化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五)强化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职责n 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有着十分重要且无可替代的责任u 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措施,采用促导、强制、参与三种干预方式较大限度地减轻建设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新污染源的产生和已有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治理,统筹整个生态环境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三、生态文明建设三、生态文明建设(一)生态
12、文明建设的(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内涵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诉求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满足民生需求为根本目标三、生态文明建设三、生态文明建设(二)(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n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态环境良好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其影响,注重社会与自然的内在契合。u 在内容方面,强调整体性,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实现生态和谐理念的贯彻,以系统性和战略性思维思考国家整个系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实现的目标。u 在手段方面,强调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道德约束手段等多管齐下,实现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u 在具体路径方面,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导、约束甚至强制
13、社会组织、企业、家庭等具体行为选择,构建多部门合作与社会广泛参与机制。三、生态文明建设三、生态文明建设(三)(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的具体举措1.倡导生态文化2.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3.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修复与生态保护并举4.构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的政治体制 5.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 一、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一、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大气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分布失衡与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二、我国二、我国农村农村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问题的现状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匮乏各种生态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严重三、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三、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生态
14、环境问题人口压力和资源短缺社会发展理念的局限公民环保意识不强文化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一一、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回顾、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回顾 (一(一)改革开放前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改革开放前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20世纪50-60年代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开始关注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一一、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回顾、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回顾 (二(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n 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n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15、环境治理与保护管理体系。二二、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成就和不足的成就和不足(一(一)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取得的)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取得的成就成就1.法制化建设成绩斐然,“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局面已经形成 2.公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公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机制初步建立 3.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保护与环境成绩突出 4.保护与建设同步推进,生态社会建设成绩斐然5.积极参与全球环保事务,国际合作机制逐步形成 6.重视资源整合和社会动员,科学、有效和合理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二二、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成就和不足的成就和不足(二二)中
16、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保护面临的面临的挑战挑战1.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治理与保护任重道远2.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影响深远,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缺乏文化支撑 3.现代化模式落后,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可持续动力不足 4.公民社会建设薄弱,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社会参与机制尚待完善5.农村投入不足,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城乡差距显著6.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多部门协调合作机制亟须加强 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一)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一)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处n 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n 其次,必须走出“人
17、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二)重新解读社会发展的宗旨,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二)重新解读社会发展的宗旨,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n 正确认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u 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u 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u 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三)改变消费行为的取向,倡导生态(三)改变消费行为的取向,倡导生态消费消费n 建立
18、和倡导新的消费模式与取向是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当务之急。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四)强化全社会的环境责任,倡导和促进公众(四)强化全社会的环境责任,倡导和促进公众参与参与n 加强环境保护,政府是主导,群众参与是重要的社会力量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五)关注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无差别(五)关注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无差别对待对待n 树立城乡环境一体的意识,采取系统工程,城乡共同参与,走城乡环境治理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科学治理之路。n 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倾斜和资 金人员的投入
19、,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无人管的局面。n 增强农村基层政府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大治理力度,发展生态农业,做好生态发展规划。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六)健全环境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制度(六)健全环境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制度保障保障n 生态环境制度是建设生态社会的制度基础【本章要点本章要点】1.生态环境问题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社会学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理论范式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建构主义、符号互动论和女性主义等。2.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的产生与发展
20、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3.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它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公平、可持续、和谐、统筹、高效和阶梯的原则,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公民、企业、社区、政府等不同主体的职责。生态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生态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本章要点本章要点】4.我国城乡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人口压力和资源短缺;第二,社会发展理念的局限;第三,公民环保意识不强;第四,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滞后。5.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应该从
21、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复习思考复习思考】1.什么是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2.目前,全球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3.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4.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看法。5.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现状如何?有什么样的挑战?我们该怎么办?【推荐阅读推荐阅读】1.向德平,主编城市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王正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的跨学科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4.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奚旦立,主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刘燕华,周宏春,主编中国资源环境形势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7.日饭岛伸子环境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8.左玉辉,主编环境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李友梅,刘春燕环境社会学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10.杨东平,主编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美文森特帕里罗,等当代社会问题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程伟礼,马庆,等中国一号问题:当代中国生态文明问题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