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十四章.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445961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9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十四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十四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十四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十四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十四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本章要点 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外,还取决于许 多其他因素的作用,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 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 全面发展过程。这是现代化过程和非现代化过程的本质区别。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日益 整合;()整个社会的日益理性化,特别是“工具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2、()经济持续而迅速 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持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城市化过程;()社会成员的心理和价值观的现代性特征的增长;()物质产品、人口、符号、信息、交往以及权力实施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即全球化过程。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特征,可用“迟发展效果”的概念来表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代化过程往往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现代化过程是外部力量作用 的结果,因而其现代化过程表现为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 作用。关键概念与内容提要 关键

3、概念: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分化人的现代化理性化全球化 迟发展效果“二元”社会结构 前面我们主要是从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等不同层次及方面,考察了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问题。然而,我们所考察的社会整体结构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 系,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之中。稳定只是相对的,发展变化是绝对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命题本身就内含了社会的变化。因此,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了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我们就必须研究社会变迁过程,掌握社会变迁的规律。这也是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进行动态的考察。第十四章 目录第一节 社会变迁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

4、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一节 社会变迁一、社会变迁的类型(一)社会变迁的规模(一)社会变迁的规模 依社会变迁的规模,可区分为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整体变迁是指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它是从社会结构体系各个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变迁合力中演化出来的。局部变迁是指社会各个构成要素自身以及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如家庭模式、经济体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二)社会变迁的方向(二)社会变迁的方向 从社会变迁的方向,可区分为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仅就社会变迁这一概念来说,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不含有评价性的意义。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两种有关社会变迁方向的划分是在一定的抽象意义上做

5、出的。在现实社会变迁过程中,进步和倒退两个方向上的社会变迁往往是同时存在、同时进行。一、社会变迁的类型(三)社会变迁的方式(三)社会变迁的方式 从社会变迁的方式这一角度,可区分为渐进的社会变迁与激进(革命)的社会变迁。渐进的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的内部关系以及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相对均 衡。激进的社会变迁是指迅速飞跃式的社会变迁,常常表现为社会革命,它是社会结构的相对均衡遭到彻底破坏、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需要重组时所发生的改造社会的重大社会变迁。(四)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四)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 从这一角度,可区分为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一)环境与社会变迁

6、(一)环境与社会变迁 这里所讲的环境不是指一般的社会环境,而是指那些和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二)人口与社会变迁二)人口与社会变迁 一定的人口状况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人口状况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流动。人口状况与整个社会发展比例失调,会给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带来直接影响。(三)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三)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 社会制度或设置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又给予社会变迁以直接的影响。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四)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四)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 社会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人们的道

7、德观念和社会评价的思想体系。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发生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即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体系。因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基本方面,并且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五)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五)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科学技术是指在社会体系中独立存在的知识系统。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对人类社会的变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推动社会变迁的主要力量。(六)经济与社会变迁六)经济与社会变迁 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是社会变迁最重要的因素和内容,对社会变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变化既包括社会物质财富量的增加,也包括质的提高;既包括不同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的

8、更替,也包括同一社会形态内经济结构、劳动方式的变化。三、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 西方社会学理论家曾对社会变迁的根源和机制做过大量研究。他们所提出西方社会学理论家曾对社会变迁的根源和机制做过大量研究。他们所提出的社的社会会变迁理论,主要包括在进化理论、循环理论、均衡理论和冲突理论中。变迁理论,主要包括在进化理论、循环理论、均衡理论和冲突理论中。在社会进化论看来,社会变迁好似生物有机体的进化。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成分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与此同时社会有机体的管理和调节 机制也日益分化和复杂。历史循环理论认为,一个文明或社会的历程是起源、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在文明解体或衰亡的基础上,新

9、的文明诞生、成长,但最终还会走向衰落和解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这样一种循环往复变化的历史。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均衡理论同社会进化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进化的均衡理论。认为,社会变迁是一种历史的进化进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系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冲突理论则认为,社会体系是一个各个部分都被矛盾联结在一起的整体。由于不可调和的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因而社会变迁是必然的。四、社会协调发展 协调的社会变迁是分层次实现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一方面要求从整体上规划社会的变迁,避免不协调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求发挥每一社会 结构构成要素直至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持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

10、自近代以来,世界上社会变迁的重要潮流之一,是社会现代化的潮流。如果说社会变迁涉及的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最一般的社会变革,社会现代化则更集中 体现为人类社会自近代以来所发生的重大变革,即我们所讲的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由来 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的社会变迁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面发展过程。社会学家通常是从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等角度

11、分析现代化过程的。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则以“现代性”的概念探讨了现代化的本质。从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先发展国家还是迟发展国家,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现代化”都是它们发展的主题和目标,各 个国家都在以不同的模式和通过不同的道路,朝着这一目标迈进。这一世界性的社会变迁,不仅已经深刻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而且还将更深刻、更全面地改变整个世界。二、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一)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一)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过程 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为主要形式,社会现代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现代化作为一种过程而不是某些

12、指标的堆 积,是一种与前现代社会发展相比独具特色的发展过程。因此,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既不存在绝对的“传统”与“现代”之分野,更没有一劳永逸的现代化。(二)社会现代化(二)社会现代化绝非绝非“西方化西方化”或或“欧洲化欧洲化”社会现代化绝非意味着发展中国家都要按照西方国家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发展,跟在它们后面亦步亦趋。由于不同社会在前现代时期社会结构的差别、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内外环境的制约,实际上不可能按照某种“普遍模式”推进本社会的现代化。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将普遍的现代化特征同本国的历史条件与文化传统有机结合的产物,都必须根据本国具体的、历史的内外条件,进行现代化建设

13、。二、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三)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三)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过程 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是指一个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原有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各种要素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从历史的延续性看,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上一个阶段以至以前阶段 的延续,但又是上一阶段和以前阶段的发展,截然分开或完全一致都实际上取消了发展。因此,没有一个绝对继承传统的现代化进程,也没有一个绝对拒绝传统的现代化进程。(四)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四)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经济增长和社会其他结构要素的关系以及

14、社会现代化的目标两个方面,来看现代化的全面发展过程。.经济增长和社会其他结构要素的关系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是与国际环境、制度、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因素 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变迁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过程。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在某种意义上,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手段。其最终目的应该是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一、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一)社会结构的分化(一)社会结构的分化 1.个人角色的分化:个人角色的分化是指个人所扮演或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分。2.社会组织的分化:社会组织的分化表现为,承担多种功

15、能的单一组织向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组织的转化。3.社会地位的分化: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地位分化的类型和表现。(二)高度的社会整合二)高度的社会整合 伴随社会日益分化过程而出现的是社会高度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意味着封闭性的社会格局逐渐消失,人们之间基于分工与合作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普 遍主义的社会规则成为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原则,不同社会成员的价值目标和利益目标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协调起来。二、理性化 理性是指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具体地讲,是指人们在确定行动目标和采取社会行动时,为了实现更高的效率,对目标和所需手段(工具)进行选择,这些工具和手段能产生较高

16、的效率。韦伯可以说在社会学历史上最早分析了一个社会的“理性化”过程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意义。按照韦伯的解释,理性主义至少要包含这样几个要点:()明确意识到行动的目的,把所追求的具体目标做价值上的排列,并根据价值的大小对它们进行比较;()预测并计算后果来权衡行动的必要性,考虑目的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对效果负责;()根据目的选择手段,并对各种手段进行比较和选择,以付出最小而收益最大为选择标准;()在行动过程 中表现出严格的首尾一贯性。三、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一)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一)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展(二)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二)科学技术极大

17、地改变了社会结构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关系、互动形式和过程、社会的组织形式、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观念。现代交通、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 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空间结构的限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空间和时间的组织方式。(三)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三)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财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向人类社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甚至带来了灾难。例如,现代生物遗传工程的发展,就向原有的道德观念、家庭婚姻关系提出了挑战,而克隆技术的发展,更是将有关人类社会生存和基本价值的问题提到了人类的面前。四、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一)经济持续而迅速地

18、增长(一)经济持续而迅速地增长 在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下的现代经济同长期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的前现代经济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经济或生产迅速地不断增长,经济不发达或普遍匮乏的状况逐渐消失。(二)经济结构的改变二)经济结构的改变 现代化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表现为经济结构的改变。其首要的标志,就是经济增长的内容由以农业为主转变到以工业为主,即“工业化”。(三)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相互促进三)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相互促进 从经济增长的过程来看,比较成功的工业化过程,同时也保持和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增长。四、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四)第三产业四)第三产业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

19、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自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给现代经济结构带来了新的变化。在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里,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渐超过了工业,在 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这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工业化并不矛盾。(五)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也是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五)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也是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如果经济的增长不能使所有社会成员消除贫困,不断改善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条件,而是扩大贫富差别,一部分人上“天堂”,一部分人进“地狱”,那么,这种经济增长将陷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现 代化的经济发展过程是量的增长、经济结

20、构的改变与社会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 量的提高三者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五、城市化 所谓城市化的过程,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所谓城市化的过程,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村中城市特质增加的过程。一个国家城市化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村中城市特质增加的过程。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水平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标明。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标明。城市地区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集中了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因而聚集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社会城市化的发展,取决于若干条件。第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二,

21、社会文化条件。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背景。六、人的现代化 一个社会的现代化,不仅是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科学技术及城市化的发展,还有作为任何社会和社会变迁基本因素的人的现代化。因此,在一个社会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现代制度是不可能很好运行的。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英克尔斯最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人的现代化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六个国家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的现代性的大规模调查,对人的现代性做出了系统的阐述。在他看来在他看来,所谓,所谓人的现代化主要人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包括以下内容:内容:现代人应该具有与宿命论相对立的效能感;乐

22、于接受社会变迁;现代人应该具有与宿命论相对立的效能感;乐于接受社会变迁;愿意接受愿意接受新的生活新的生活经经历(具有历(具有开放性);尊重并愿意考虑各种不同的意见;积极开放性);尊重并愿意考虑各种不同的意见;积极获取并获取并关心新的知识和信关心新的知识和信息;守时惜时,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无论在公共生活息;守时惜时,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无论在公共生活还是在还是在私人生活中都趋向于计私人生活中都趋向于计划性;基于对理性的信赖而对周围的人给予信赖;划性;基于对理性的信赖而对周围的人给予信赖;重视专门重视专门技术和公正的分配;有较技术和公正的分配;有较高的受教育和职业期望;具有普遍主义的取向,高的受

23、教育和职业期望;具有普遍主义的取向,不因不因特殊的个人特征而给予不同的对特殊的个人特征而给予不同的对待;对生活采取分析的态度;倾向于更积极待;对生活采取分析的态度;倾向于更积极地解决问题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等。而不是回避问题等。七、全球化(一)全球化的概念和(一)全球化的概念和历史历史 全球化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涉及多种学科、具有多种维度的历史过 程。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等经过十年的研究和跟踪,归纳了众多有关全球化问题的学说,给全球化下了一个他们认为是更精确的定义:“(全球化能够被看作)一个(或者一组)体现了社会关系和交易的空间组织变革的过程可以根据它的广度、强度、速度以及影响来加以

24、衡量产生了跨大陆或者区域间的流动以及活动、交往以及权力实施的网络。”七、全球化(二)全球化的特点(二)全球化的特点 赫尔德等人在详尽分析了当代全球化过程之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描绘了它的根本特点。()时空方面:全球流动、交往和网络的广度、强度、速度以及影响是史无前例的,而且涉及所有的社会领域。()组织方面: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权力关系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化和组织化。()汇合角度:在从政治到生态的社会生活所有方面,全球化的影响实现了独有的交汇。()多样化形式:19世纪晚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全球化形式依然存在,但是移民、文化以及生态全球化的不同模式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反思性:世

25、界范围内的精英和大众对全球相互联系的意识不断发展,成为国家精英和跨国社会力量自觉追求的各种政治和经济工程。()对抗性:随着国家、公民以及社会运动努力抵制或控制全球化的影响,不断增强的全球化意识已经在从文化到军事所有领域中引发了多种形式的对抗。七、全球化()区域化:当代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相互强化的趋势。()西方化:当代全球化的模式依然存在着高度不对称,但与20世纪初相比,它们已经变得更少欧洲中心化或者大西洋中心化。()领土性:全球化一直不断推动着国界和政治管辖范围的划分与重新划分,因而全球化的当代模式对领土原则作为组织政治统治、实行政治权威的唯一或首要基础提

26、出了挑战。()国家形态:在全球化的冲击面前,各个国家在进行内部调整并且控制或调节全球化冲击的方式,与19世纪晚期相比出现了重大区别。()民主治理:今天的全球化产生了一组全新的政治和民主困境,即如何把一个以领土为基础的民主治理体系与社会和经济生活的跨国组织以及全球组织结合在一起。七、全球化(三)全球化的(三)全球化的矛盾矛盾.全球化下的不平等与不平衡在一个相互联系不断扩大的全球体系中,网络和权力实施空间范围的扩大,使得权力问题成为全球化诸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全球化过程是一个参与的过程还是一个垄断的过程?是一个被动接受的 过程还是一个积极应对的过程?是一个中心化下

27、的多样化过程还是一个多样化共存的过程?.全球化下的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人员、资本、信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全球问题大量出现。.全球化下的文明和文化全球化不仅是一个政治、经济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发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起点之时,所面临的历史条件与发达国发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起点之时,所面临的历史条件与发达国家有家有很大不同很大不同。()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曾经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这些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迈向现代化时,经济基本上都处于十分贫穷落后的状态之中,现

28、代工业基础薄弱,政治腐败,文盲率极高,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业已形成,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中占有优势地位。二、迟发展效果 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 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龙将这这 些特殊性些特殊性称为称为“迟迟发展效果发展效果”。这些这些 “迟发展效果迟发

29、展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二)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三、“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 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迟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于一个正在进行重大社会转变的发展中国家来讲,“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是不

30、可避免的。在可以控制社会冲突的范围内,“二元”社会结构也许是迅速 推动现代化的一种选择,但值得重视的是,“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以及发展差距的拉大,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冲突。四、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政府是国家政治、经济独立的捍卫者、维护者。()政府推动并且控制社会现代化过程。()政府往往成为“迟发”国家现代化的组织者和计划制定者。()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第五节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一、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一)初始阶段(一)初始阶段 从19世纪中叶(约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辛亥革命)。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旧的封建王朝

31、体制下探索现代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时期。(二)现代转型和权威危机二)现代转型和权威危机阶段阶段 从1911年辛亥革命起至1949年约40年的时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中国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转型,即从封建王朝制度转向了共和制度,在形式上建立起了与现代化潮流相一致的政体,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向制度层面的转型。(三)现代化三)现代化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自辛亥革命以来长期的政治混乱局面,第一次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实现了国家高度的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并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资本主义模式转向社会主义模式。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新时期(一)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主

32、义的历史(一)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历史要求要求 我们之所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改革,其根本原因就是要调整和变革社会主义社会各要素之间不断出现的各种不协调、不适应的关系,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建立起真正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制。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有很多标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我国现代化建设 的“两个100年”为标志的宏伟发展

33、规划。思考题 如何理解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多种模式并存的问题?如何理解“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的讨论和争论?如何理解我国“两个年”的现代化目标?如何理解“迟发展效果”?如何理解社会结构分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意义?如何理解全球化过程对我国现代化的意义?阅读书目 孙立平社会现代化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雷默 在“北京共识”下“共同进化”国际先驱导报,2010-04-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十四章.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