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本章要点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社会学具有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服务和谐社 会建设的功能。中国社会学者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充分利用当前我国社会快速转型 和社会建设实践的宝贵资源,创造自己的理论和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 增添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关键概念与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社会学社会运行良性运行协调发展个人与社
2、会社会进步 社会代价理论自觉 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社会学的对象问题的正确解决,规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从而也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第一章 目录第一节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 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 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一节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
3、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一、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一方面,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传统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根据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特别是圣西门的思想,各自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一、社会运行
4、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社会学由以出发的思想社会学由以出发的思想资料一般地说资料一般地说有这样几个有这样几个方面:方面: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第二,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第三,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第四,17-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它发源于英国,既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自杀率等的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 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
5、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一一)社会)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类型 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 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因此,社会的中性运行也可称为有障碍的常态运行。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
6、、失控。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种恶性运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更全面广泛地感受到了它。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还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不仅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如果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社会也会经常处于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之中;如果再不注意,还会陷入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二)定义中的其他概念二)定义中的其他概念 所谓“具体科学具体科学”,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而是对社会系统进行有社会 学理论视野的、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研究的具体科学。所谓“综合性综合性”,表明社会学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
7、专门研究 的东西为对象的,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研究领域的单科性 学科。所谓“条件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要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即 人口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与心理条件。所谓“机制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例如动力机 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城乡协 调机制、区域协调机制、阶层划分机制等。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 上述社会学定义,也即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首先表现在它跟中国历史上 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在墨子中,就有对夏桀乱、商汤治,纣王乱、武王治的评价。而在墨子中,则有对治乱原因和达到治的方法的探讨
8、:“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此外,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尽人皆知;老庄的“无为而治”,无人不晓。其次,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 密切相关。最后,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改革开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它提供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一)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一)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分类 第一类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
9、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至于不属于这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则可以看作第三大类,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二)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二)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观点 第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第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第三,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观点,有代表性的有(1)“剩余说”,即认为 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
10、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2)“学群说”,即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3)“调查说”,即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4)“问题说”,即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5)“未定说”,即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三)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三)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第一,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研究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第二,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 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进行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第
11、三,在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五、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一)区别 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所以成为该学科的本质规定,即规律性。作为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分支学科的出现,不仅不能说明作为本质规定的学科研究对象的所谓“共有化”,反而恰恰是以其研究对象的特有性为基础的。研究领域是指一门学科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不同的社会学科可以从自己特有的视角研究同一领域、同一现象;没有哪一个领域能为哪一门学科所垄断,成为后者的专有品。(二)联系(二)联系 不同的研究领域中确实存在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正是对不同领域中存在的规律性
12、的理论概括。六、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而不是那种僵死的二元对立的关系。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贯穿于社会学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学 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第二,区别社会学的学派,如唯实论和唯名 论等,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第三,确定社会学的属性,如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也是以这个问题为准绳的;第四,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例如社会互动、社会分层、社会问题、社会控制无一不直接、间接地包含着或体现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六、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
13、会学基本问题 从现实上说,这个问题也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 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回答的问题。实际的社会生活,归根到底是个人,也即每个社会成员,如何从社会获得资源和机会的问题;或者反过来说,是社会 如何将社会资源和机会分配给每个社会成员的问题。(二)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二)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大体由下述三个层次组成:第一,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与哲学联结点的社会哲学层次;第二,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
14、次,也即作 为综合性具体科学的社会学层次;第三,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分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概念内容的层次。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一、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 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角色,基本群体,家 庭、婚姻与性;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与 现代化;等等。以人的社会化为例。人的社会化以及个体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家庭婚 姻与性,主要是对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细胞”分析或微观分析,那么,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等,则是对社会
15、良性运行规律性的“骨骼”分析或宏观分析。如果说,所有这些内容都主要是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的静态分析,那么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运动则是对它的动态分析。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 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社会问题、社会越轨、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 障等。为什么要控制犯罪、违法、违警、不道德等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 呢?是为了从另一个方面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在控制越轨行为时,不仅要动用 国家、法律、纪律等硬控制手段,而且要使用风俗、道德、信仰和信念等软控制手段。三、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方法的内容 社会学调查,是指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 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和整理,从而得
16、 出较为科学的认识和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社会某一方面的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四、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 按照前述定义来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能够为各分科社会学提供社会学的角度,从而能够较清楚地说明各分科社会学的含义,以及它们与社会学、与相 关学科的区别。例如,什么叫“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就是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现象的边缘性学科。换言之,它着重研究教育在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功能。它既与着重研究教育规律本身的教育学相区别,又与着重
17、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社会学不同。由此可见,贯串众多分科社会学的仍然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孙本文于20世纪30年代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社会学地位的看法“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此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社会行为原理为社会生活现象的一部分,而关于部分的社会现象,故社会学为一种普通的社会科学。”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学者魏镛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科学分类,认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处在并列的地位;认为社会学是从人类的群居生活中去研究人,而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
18、等则是分别从人类的权力关系、人类的思想、人类的“记忆”、人类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去研究人。郑杭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 出了一种与上述观点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把全部社会科学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属于第一层次的是像历史唯物论这样的哲学科学;属于第二层次的是社会学、历史学这样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属于第三层次的是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法学等专门社会科学。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
19、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有两种主要意见,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或政治科学,另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后一种意见认为科学社会主义要揭示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生、发展和胜利的规律,必须对作为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所有方面做综合性的考虑,而 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政治斗争上。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一、社会学的社会功能(一)科学理性功能(一)科学理性功能 社会学的科学理性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认识和改造现代社会的有效的工具。(二)人文价值功能(二)人文价值功能 社会学不仅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
20、科学理性功能,而且有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人文价值功能。“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是社会学的深层理念。得出这一深层理念,是基于这样的事实:迄今人们看到的每一个社会进步,都是伴随着社会代价的。纯粹的进步、理想状态的进步,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三)服务建设功能(三)服务建设功能 在实践中,社会学的科学理性功能和人文价值功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是同时综合起作用的,从而集中体现为一种服务建设功能。社会学能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和谐提供学理支撑。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理论自觉”中的中国社会学 从世界范围看,社会学是西方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从中国的情况看,近百年前社会学被引入中国,在
21、中国获得较大发展,被取消27年后又不得不重建,归根到底也是适应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需要。受到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启发而提出的“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命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如果没有“理论自觉”,如果还是用西方的观点、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巨变,还是在西方的笼子中跳舞,那么,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不过是西方的观点、西方的理论的某种案例、某种例证。我们应通过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创造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我们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思考题.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22、?.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是何关系?阅读书目1.郑杭生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郑杭生,杨心恒,苏国勋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3.郑杭生,李迎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宋林飞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5.波普诺社会学1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郑杭生,杨敏社会互构论:世界眼光下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