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Contents Page目录页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求职、择业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分析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Transition Page过渡页心理探索一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一、求职择业的概述 所谓择业,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过程。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人们把职业看作“生活必需”,也以此达到“赚钱”的目的,同时也在职业中承担社会责任,追求个人价值。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择业者不仅要考虑到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
2、需要。二、个性心理对求职择业的影响气质与求职择业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有着神经生理学的基础,有较强的稳定型。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气质能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职业中,气质不仅关系到工作的效率,还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以为,人的气质由人的体液决定。不同的体液对应不同的气质特点,从而影响着择业心理。事实上,大多数人总是以某种气质为主,又附有其他气质。气质类型特点职业范围胆汁质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能忍受强的刺激,能坚持长时间工作而不知疲劳,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以自我克制适合从事开拓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公共关系人和推销员等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
3、敏捷,适应性强,善于交际,易接受新鲜事物,兴趣多变,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不稳定适合从事多变和多样化的职业,如外交官、商人、记者、律师和运动员等,不适合做一些细致、单调的工作黏液质安静沉稳,头脑清醒,情绪兴奋性低,注意力容易集中,善于忍耐,自制力强,反应速度慢,稳定性强,不善于随机应变,交际适度适合从事一些固定性的工作,工作环境和内容一成不变,如会计、文秘、收银员和行政文员等,不适宜从事具有冒险性的工作抑郁质谨慎小心,敏感多虑,情绪体验深刻,做事认真,孤僻胆小,不善交往,动作迟缓,耐受性差,防御反应明显适合从事安静、细致的工作,如护士、幼儿教师、校对、保管员和打字排版等工作二、个性心理对求职择业
4、的影响性格与求职择业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性格中表现的个体对劳动对工作的态度成分,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就。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家霍兰德经过几十年的跨国研究,提出了职业人格理论。他根据性格特性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把人划分为六种个性类型,这六种不同性格的人在选择职业上具有明显差异。我们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爱好问卷”测试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具体表现匹配职业现实型重视物质的实际利益,喜欢操作工具,不愿意与人打交道、喜欢户外活动机械、建筑、野外工作、工程安装探索型强烈的好奇心,重分析,对工作有极大热情,对人不感兴趣,喜欢挑战,不喜欢遵循很多固定程序的任务工
5、程设计、生物学、实验研究艺术型想象力丰富,易冲动,好独创,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喜欢非系统的、自由的,要求有一定艺术素养的职业音乐、美术、文学、影视社会型乐于助人、善于交际、易合作、重感情,有较强人道主义倾向,喜欢处于集体的中心地位医生、教育、就业指导企业型精力充沛、自信、热情洋溢,富于冒险,支配欲强,爱争辩,精明,耐心经理、销售、房地产、经纪人、政治家常规型易顺从,能自我抑制,喜欢稳定的高度有序的工作,愿意执行命令,不喜欢作判断图书管理、计算机操作、会计、统计二、个性心理对求职择业的影响兴趣与求职择业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带有稳定性、主动性、持久性等特征。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
6、作产生兴趣,在工作中就会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容易在工作中出成就。反之,则会影响积极性的发展,有可能一事无成。一般来说,兴趣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但兴趣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与一个人的个性有内在的联系。所以,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兴趣有客观的分析,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调整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应社会的需要,争取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职业,使自己的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二、个性心理对求职择业的影响能力与求职择业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特征。能力是就业的砝码,能力强,就业定位高一些;能力差,就业定位就低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应结合自身专业能力特点准确
7、定位。在择业时,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选准与自己职业能力倾向相同的职业,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Transition Page过渡页心理探索二求职、择业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一、择业心理误区 所谓择业心理误区,就是个体在求职过程中,对自我求职目标的期望、评价等方面,存在不乐观或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的一种影响求职的心理倾向。常见的大学生求职心理误区有以下几点:自负心理自卑心理急功近利心理偏执心理依赖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心理懈怠心理 (一)自负心理 一些大学生对自己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或者认为自己身出名门,紧俏专业;有的大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抱着“是我去择
8、业,而非职业选择我”的错误观念。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需求不了解,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厢情愿地谋求高薪职位,结果由于目标定位不切合实际,在择业过程中屡屡碰壁。高不成,低不就,花中选花,越选越差,最后错过花期。(二)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沮丧、失望、脆弱等心理现象。这些学生面对就业问题时总感到自己学校不是名牌,学历不高,专业不热,既没有关系可利用,又没有金钱可打点,总之自己一无是处。一般来说,硬件劣势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及受到用人单位性别歧视的女生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三)急功近利心理 有些同学择业时过分看重地域,一心只想在大城市,留在沿海发
9、达地区,留在跨国公司。为了功利,不惜抛弃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这当然能得到一时的满足,然而抛开专业优势和自己兴趣去竞争,时间一长就很容易遭受挫折。(四)依赖心理 部分大学生的观念仍停留在“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上,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消极地等待就业单位选择。有些学生寄希望于父母、学校、老师,怀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超然于求职之外。还有一些独立能力较弱的女生受传统观念、家庭环境的影响,就业时也存在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继续发展,形成依附心理,觉得只要找个条件好的男友甚至嫁个有能力的丈夫,自己有无工作和工作理想都无所谓。(五)焦虑心理 对大学生来说,就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很多大学生面对
10、就业和步入社会深感焦虑,眼看着毕业的脚步越来越近,眼看着身边同学一个个“名花有主”,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担心择业上的失误导致终身遗憾,担心专业学非所用,担心下一次应聘又会被拒之门外。毕业生择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很正常,但不能过度。(六)抑郁心理 在全社会就业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形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择业过程中遭受挫折是正常的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一次次吃了闭门羹后,才推开那扇属于自己的门。有的学生受挫后不能正确对待、不思进取、漠然置之,甚至放弃一切努力,把自己孤立起来,自我放逐,不与外界交往,这样就会导致抑郁心理发生。(七)偏执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学生的偏执心理主要表现为追
11、求公平的偏执,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和对专业对口的偏执。特别是面对社会上择业的不良风气,如搞关系走后门。有的学生以偏概全,不能正确对待,把自己的择业挫折全部归咎为社会不公,给自己造成阴影;认为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人为操作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学得好不如关系好,能力强不如容貌强。(八)懈怠心理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中出现了“不就业一族”。有些大学生因对工作岗位挑挑拣拣,“高不成,低不就”,自动放弃就业机会;有的在学校附近租房“安营扎寨”,一边打工,一边找工作;有的干脆待在家里靠父母养活。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考研、出国、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等原因而选择“不就业”,从而获得继续升学、办理出国手续、做
12、好创业准备等“缓冲期”。二、大学生择业心理矛盾 心理矛盾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状态。一般心理矛盾是促进心理发展的动力。但过分强烈,会对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大多数大学生不合实际的过高预期,使他们处于两难的心理困境。长期存在于择业求职中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生价值与艰苦创业精神缺失之间的矛盾渴望竞争与害怕竞争之间的矛盾择业目标定位的矛盾(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美好的向往。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会更迫切和强烈。面对纷繁的社会,他们豪情万丈,渴望着展翅高飞,大干一场。
13、然而由于他们真正接触社会较少,涉世未深,对职场上的规则尚不能完全掌握。在很多时候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以致形成极大反差。调查表明,在择业取向中,受市场经济与精英意识的双重作用,大学生既表现出市场经济影响下的较为功利化的就业取向,同时又无法摆脱精英意识影响下的理想化特征,出现了理想的自我膨胀和现实的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二)人生价值与艰苦创业精神缺失之间的矛盾 很多大学生都希望从专业出发选择职业,将来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然而他们往往又不愿意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到艰苦的地方去,或者说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总是想走捷径,想攀高枝,想一夜暴富。殊不知,“一屋不扫,
14、何以扫天下”,哪一个将军不是从小兵开始的。调查发现:极少大学生乐于去小城镇及边远地区工作,5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别无他求时才会考虑,30%以上的学生不能接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与缺乏艰苦创业精神的矛盾造成大学生就业空间缩小,从而加大了就业难度。(三)渴望竞争与害怕竞争之间的矛盾 就业渠道的多样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大多数学生都渴望能一显身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当他们真正面对竞争时,又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缺乏勇气。总之,大学生表现出退缩心理往往向外归因,认为是社会风气干扰太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却不知真正的原因是他们主观努力不够,没有实践的能
15、力和勇气。调查表明,5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竞争力一般,担心比不过别人;30%的大学生认为竞争取胜的把握很小;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能胜出。(四)择业目标定位的矛盾 有的学生由于缺乏对自己个性特征、知识结构、能力大小的正确认识,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普遍撒网,多头开花,这实际上是目标不明确、定位模糊的表现。很多事情都是在犹豫不决中失去机会,犹豫不决是机会的天敌。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应该明确自己能做什么,善于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社会因素三、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和心理矛盾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毕业人数剧增而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市场尚未规范,加之社会上还存在着不正之风,对就业工作和毕业生
16、就业心理产生巨大冲击,使一些学生心态失衡,产生逃避、依赖等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功利倾向日益严重,他们在择业时越来越多地考虑目前的、现实的利益,缺乏择业的社会意识、长远意识。学校因素三、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和心理矛盾的原因分析 社会发展变化飞快,高校教育尚不完全适应发展需要。高校教育目前处于调整期,短时间内无法紧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大学生就业难和高校教育质量不高有密切关系。高等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另外,相对于国外,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相对滞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毕业生新旧择业观冲突,茫然不知所措,导致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种种心理适应问题。如何保持健康
17、的择业心理、自信心、心理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家庭因素三、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和心理矛盾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为拉动内需,高校实行收费上大学,学费一度上涨。收取费用既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又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但很多大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仍然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部分大学生经济状况窘迫,加上虚荣心作祟,自尊受伤害,则容易产生委屈感、受辱感和不公平感等,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此外,部分家长受传统观念束缚,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子女安排一切,却忽视了子女的主观愿望和性格优势,这些也容易使大学生在择业时产生矛盾心理。个人因素三、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和心理矛盾的
18、原因分析1毕业生本身处于矛盾期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选择。自我和超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奉献与索取的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的矛盾等充斥着就业过程,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是前所未有的。2旧择业观的影响受传统的“铁饭碗”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时定位不切实际,过分考虑工作的稳定性和待遇问题。还有部分人一心往发达城市和沿海城市挤,不愿意去基层、西部地区,更不想吃苦自主创业。不少毕业生认为找不到好工作就不能报答父母,无颜见江东父老。3自我定位不准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要么自视甚高,要么评价过低,甚至有的没有定位,随波逐流,在择业过程中茫然徘徊。没有正确的自知,就难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工
19、作,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4个人能力和素质不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就业顺利与否。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但仍存在缺陷。有的大学生注重知识学习,忽视人际交往;有的大学生知识面窄,文科生不了解理科常识,理科生不了解人文常识;还有一些学生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低,实践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有的学生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这些都会影响就业。Transition Page过渡页心理探索三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对于一个身心发展还不很完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的大学生来说,择业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就业中产生心理冲突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现实。每个大学生都要运用正确的调适方法提高择业中的抗
20、挫折能力,正确看待困难与失败,有效排除异常心理,争取成功择业。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自我调试要做到以下几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自己,确立合理目标要有诚信意识增强应变性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自觉性从一次就业到多次就业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现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日趋健全,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大学生在确立职业时要认识到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工作变换是极为正常的,期望一劳永逸是难以现实的。职业生涯像一场马拉松,领先和落后都只是暂时的。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毕业生应不急于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
21、,要学会在运动变化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从单一就业到多渠道就业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少数学生仍然心存幻想,抱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建立过高的就业期望,眼光只盯着理想的岗位,如公务员、跨国公司、大型外资企业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结果屡屡失败。大学生就业应多角度观摩,全方位出击,多渠道就业。无论是流动就业,临时就业,还是弹性就业,只要能展示自身的价值,体现自己的能力,做什么工作都行。异军突起的民营、私有企业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历史潮流中已占据半壁江山。淡化专业对口观念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主干,是知识结构的主体。专业对口,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则。但
22、是在目前市场经济下,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需要一一对应,要适应这种新形势,就要求大学毕业生从专业的框框中解放出来,主动地在广阔的社会中寻找切入点,大胆尝试,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同时,大学生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就业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二、正确认识自己,确立合理目标(一)学会认识自己 认识自我是择业过程的第一步。择业时,每个毕业生都必须客观评价自己,全面了解社会需求。这样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求职成功的心理基础,也是现代职业最为重要的职业品质之一。青年学生必须树立应有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世上只有没能获得成功的人,没有
23、不能获得成功的人。同时要积蓄自信的资本,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养自信的心理素质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着手:相信自己的力量。01发现自己的优势。02要善于抓住机遇。03三、要有诚信意识 在求职过程中,诚信是获得对方好感和信任的秘诀,诚信是达到目的的最好手段。相反,不讲信用、弄虚作假只会引起用人单位反感,即使侥幸蒙混过关,也会给今后的工作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四、增强应变性 应变是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要求保持最大适应性。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计划赶不上变化”。求职中的灵活变通是一种良性的态度转换。没有
24、变通性与适应力,仅仅是诚实自信,就会显得迂腐或呆板,导致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五、培养竞争意识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性社会,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职业竞争是社会竞争之一。随着人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成为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法则。大学生应该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要抓住机会,而不要消极地被动等待。首先,要敢于竞争,作为时代骄子的年轻人,要体现年轻人敢想敢说敢干的特性,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不能前怕狼,后怕虎,唯唯诺诺,胆小怕事。要敢为天下先,欲与天公试比高。其次,要善于竞争,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特长,扬长避短,古人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
25、求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宝贝放错了地方可能就一文不值了。最后,还要有敢于承受挫折的竞争心态,任何竞争都存在失败的可能,求职也不例外,只有充分考虑了失败的后果,做好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才能提高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从一次次的跌倒中一次次地腾飞。理性情绪法(正确归因法)六、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自觉性 大学生在运用理性情绪法时,应首先分析自己的消极情绪有哪些,找出非理性观念(绝对化、完美主义、予取予求),并对其进行挑战、质疑和辩论,同时对比两种观念下个人的内心感受,鼓励自己向理性观念方面转化,从而排除不良情绪。适度宣泄法六、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自觉性 宣泄
26、的方式有很多,如倾诉、哭泣、运动等,但要有节制,要适度,要注意方式方法、时间场所及要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能一味只考虑自己痛快而忘了别人的感受。宣泄应是无破坏性的,较妥善的办法是向朋友、老师倾诉,一吐为快,也可以去打球、爬山、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来宣泄情绪。自我慰藉法六、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自觉性 自我慰藉就是自我安慰,实际是自我辩解。人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果遇到困难,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不必苛求自己。毕业生择业遇到挫折时,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另辟蹊径可以缓解动机的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有助于保持心理安宁和稳立。大学生找个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承认并接受现实,才能得以
27、解脱痛苦。情绪转移法六、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自觉性 有时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这时可以采取缓冲的办法,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使自己没有时间、精力、甚至空间,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得心理平衡。例如,可以把择业问题暂时放一放,出去旅游,或学习一门技术,或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松弛练习法六、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自觉性 松弛练习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和躯体上放松的办法。通常可以通过肌肉放松、音乐放松等训练,让心理焦虑、恐惧得以消除。自我调整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环境调节法、自我激励法、自我暗示法、自我升华法等。这都是一些事后应变的方法,关键还是要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磨炼坚强的意志,培养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在择业压力面前,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六、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