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同步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449761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同步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同步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同步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同步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同步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同步习题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能攻之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B必知疾之所自起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C若使天下兼相爱视人之家若其家 D亏臣而自利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以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虚词的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项,第一个“焉”,兼词,于是,如此;第二个“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 B项,两个“所”均为动词前助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 C项,第一个“

2、若”,如果;第二个“若”,像。 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接,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故选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故窃异室以利其室窃以为过矣 B恶施不孝交相恶则乱 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D不知乱之所自起起不相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第一个“窃”,偷窃,第二个“窃”,私下里。 B项,第一个“恶”相当于“何”,“怎么”,第二个“恶”,厌恶。 C项,第一个“

3、攻”,治疗,第二个“攻”,攻击。 D项,两个“起”都译为“起源”。故选D。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韩非子将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B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C“圣人”有多种解释,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圣人”指的是孔子。 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

4、众的利益和要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借助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尤其要关注书下的注释,如年号、朝代、官职变迁、称谓等。 C项,“圣人指的是孔子”错误,“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的“圣人”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故选C。 4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疾:病 B故亏父而自利亏:使受损失 C盗爱其室室:家 D天下之乱物乱物:杂乱的物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词语的用法以及意思,还可以进行

5、知识迁移,联系成语、所学的文言文来理解实词的意思;还可以借助字形结构进行推测。 D项,“天下之乱物”意思是“天下的混乱之事”,“乱物”指纷乱之事,混乱之事。 故选D。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攻:治疗 B君之不慈臣慈:慈爱 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恶:怎么 D不可以不劝爱人者劝:劝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

6、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D项,本句意为“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劝”意为鼓励。 故选D。 6下列有关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亏父而自利 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B故亏臣而自利 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C虽父之不慈子 慈:形容词用作动词,疼爱 D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

7、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B项,“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错误,“利”应该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B错误。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墨子.非攻上) 武王践功,梦见三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商之周,天赐武王黄鸟

8、之旗。王既已克殷,成帝之来,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之所以诛纣也。若以此三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 (墨子.非攻下) 注践功:即位。反:同“翻”。之:“作”字误写。成:完成。来:同“赉”,赏赐。维:同“于”。 7.(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墨子的_主张。 (2)武王身为商纣之臣却举兵诛纣,而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为什么呢?请结合第二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非攻 (2)墨子主张“非攻”,而“诛”并不是“攻”。武王秉承天命,顺应民意,诛杀暴君,还天下太平,恰恰是行圣王之道,所以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以此观之,墨子为民立场鲜明,他反

9、对的是不义,战争,并不反对正义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原文的意思,然后进行分析总结。 (1)第一则材料墨子指出有些人不辨黑白,不能分清楚道德与不道德,不能正确对待义和不义,攻打他国是不义的;第二则材料举了武王诛纣的例子,说明,“诛”是诛杀不义,“诛”不是“攻”;综合两则材料来看,都是阐述了墨子的“非攻”主张。 (2)墨子虽然主张“非攻”,但是并不是完全反对战争,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正义之战,他也是赞同的。墨子主张“非攻”,而“诛”并不是“攻”,武王秉承天命,顺应民意,诛杀暴君,还天下太平,恰恰是行圣王之道

10、,所以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 参考译文: 现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明白是不对的。大的错事如攻打他国,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德和不道德的区别吗?!因此可知天下的君子,在分辨义与不义上,思想认识是很混乱的。 (墨子.非攻上) 周武王即位,梦见三位神人说:“我已经使殷纣沉湎在酒色之中,你去攻打他,我一定是你战胜他。”武王于是去攻打纣这个疯子,灭商兴周。上天赐给武王黄鸟

11、之旗。武王既已战胜殷商,承受上天的赏赐,命令诸侯分祭诸神,并祭祀纣的祖先,政教通达四方,而天下没有不归附的,于是继承了汤的功业,这即是武王诛纣。如果从这三位圣王来看,则(他们)并非“攻”,而叫做“诛”。 (墨子.非攻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

12、谋曰:“始我所特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

13、之以事断予之念,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天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选自墨子.尚贤上,有删改) 8下列

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者,指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远者,指关系疏远,不在君主身边

15、的人。 B国,指诸侯国;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远鄙,指远方边邑;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边境的百姓。 C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D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亦置卿、大夫、士等。 10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 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 C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

16、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12第三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

17、列德”和“尚贤”对举,由“而”字连接,中间不能断开,说的是“古者圣王之为政”的特点,据此排除A、D两项; “高予之爵”和“重予之禄”为对称结构,故应在“高”“重”之前断开,且“举”的宾语是“之”,动宾后要断开,据此排除B项。 故选C。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国,指诸侯国”错误,“国”指国都。 故选B。 10【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项,“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错误,从文中来看,“贤良之士”并非指“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 故选B。 11【答案】(1)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 (2)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9、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举,拿、把;授,授予;贤者,贤能的人;三者,指上文提到的高爵、厚禄以及政令决定权;为,因为。 (2)故,所以;所以,用来的;为,担任,做;辅相,宰相;承嗣,即丞司,属官。 12【答案】墨子举这些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如果任用有德才的士人,就可以建立名声、成就功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据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第三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然后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观点是什么

20、,接着分析这些例子的内容,分析例子和观点之间的关系。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本段开头墨子提出的观点,以及举例之后墨子的总结。本段开头墨子说,“故古者圣王之为政断予之令”,即圣王任用有德才的人不受身份限制;列举事例之后墨子提出“故得士则谋不困则由得士也”,即总结前面事例中圣王任用有德才士人的益处。由此可知,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如果任用有德才的士人,就可以建立名声、成就功业。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

21、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墨子说:“比如想要增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中擅长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得到增加了。何况贤能的人又具有敦厚的德行,善辩的言谈,广博的学识呢,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和社稷的良佐,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的贤能之士也就可以得到增加了。” 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国政,说道:”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

22、他富有,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尊贵,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亲密,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接近。”因此,国家中富裕而显贵的人听到这话,都回来商量说:“先前我们所凭借的是富贵,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贫贱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与君主的亲密关系,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关系疏远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在君主身边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在君主身边,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远离君主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

23、说:“我们先前因为远离君主而无所凭借,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等到边邑郊外的臣子,宫中的宿卫之官,国都中的一般人,四方边地的人听到了,都争先做合乎道义的事。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君主用来役使臣下的,只有一种东西;臣下借以侍奉君主的,只有一种途径。就好像富足的人家,有高墙和很大的屋子,墙修完了,仅在墙上开一扇门,有盗贼进入,关闭他进来的门再寻找他,盗贼就无从出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君主抓住了关键。 “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按德行排列位次,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田和工坊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

24、任用他来做事情,给他决断的权力。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禄不多,那么百姓就不会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没有决断权,那么百姓就不会畏惧他。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个时候,按德行来排列位次,按官级担任职务,按照功劳来决定赏赐,衡量功绩而分发俸禄。因此,官员并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也不会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以公心,抛开私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把政事交给他,天下太平;大禹在阴方之中提拔了伯益,把政事交给他,九州统一;商汤在厨房里提拔了伊尹,把政事交给他,他的治国谋略得

25、以施行;周文王在渔猎者中提拔了闳天和泰颠,把政事交给他们,西方的人臣服。所以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有优厚俸禄和尊贵地位的大臣,也没有不谨慎警惕施政的;即使是农田与工坊中的人,也没有不竞相劝勉而崇尚德行的。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因此得到了士的辅佐,谋划国事就不会陷入困境,身体就不会劳累。功成名就,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这是得到了贤士的缘故啊。” 三、小作文 13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下,墨家的“兼爱”思想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请以此为话题,写一个议论文段。不超过250字。 【答案】“兼爱”思想创造地转化自爱自利为相爱相利。“兼爱”的互利性、互助性、对等性以及爱人若己的方式,使人与人和睦相处、共

26、存共荣、良性互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危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社会失序、人们的精神失守、道德失范、价值失衡,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我们学习墨子思想,借鉴其兼爱学说的精华,对于人类正确认识自身,认识外界,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社会,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微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主要内容,把握命题人的基本意图。本题属于议论类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

27、,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文要求以“兼爱”为话题,写一个议论文段。重点在于明晰墨家的“兼爱”思想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墨子的思想是现代急功近利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思想,与社会发展所倡导的价值观有共通之处。比如墨子的兼爱在很大程度上与和谐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凝聚剂,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而兼爱也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兼爱”的意思是视人如己。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了视人如己的“兼爱”思想,大家相互间就更容易消除隔阂,开展正常交往。在和睦相处的情况下去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安定有序,并维护人民大众的整体利益,最终形成一个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作文要着重分析“兼爱”思想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同步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