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参考模板范本.doc

上传人(卖家):林田 文档编号:449828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参考模板范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某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参考模板范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某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参考模板范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某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参考模板范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某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参考模板范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前 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县旅游业跨越发展,建成旅游文化强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根据国家、省州有关推进供给侧改革和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云南建设旅游强省等有关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对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关要求和全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结合国内外旅游发展形势和全县旅游业发展实际,紧紧围绕把县建成旅游文化强县的总目标,面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消费需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方向,以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为主线

2、,以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推进集聚融合、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为重点,编制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科学指导全县旅游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造“养生福地、生态”旅游品牌,把县建成云南省最具活力的民宿旅游示范区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富民强县作出新贡献,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目 录第一章 县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回顾总结1一、发展现状和成效1(一)旅游经济平稳较快增长1(二)旅游项目建设成效明显1(三)旅游要素设施不断完善2(四)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2(五)旅游客源市场不断

3、拓展3(六)旅游行业管理逐步规范3二、主要做法和经验4(一)抓统筹,强保障4(二)抓规划,强引导4(三)抓项目,强支撑4(四)抓突破,强重点5(五)抓宣传,拓市场5(六)抓管理,强职责5(七)抓服务,培要素6(八)抓培训,育人才6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6(一)融合发展观念有待强化6(二)资源开发利用不高7(三)旅游服务水平低7(四)体制机制不活7(五)宣传推介力度不够7(六)专业人才缺乏7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环境分析8一、国内外旅游发展形式8(一)世界旅游发展态势和趋势8(二)我国旅游发展态势和趋势8(三)云南旅游发展态势和趋势9二、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9(一)加快建设滇中产业新区带来的新机遇9

4、(二)加快全省综合交通建设带来的新机遇9(三)加快建设戛洒江一级电站带来的有利条件9(四)加快建设哀牢山国家公园带来的有利条件10三、面临挑战和不利因素10(一)旅游发展认识不够统一10(二)旅游建设发展观念落后11(三)旅游开发建设缓慢滞后11(四)旅游供给市场能力薄弱12(五)生产要素资源短缺约束12第三章“十三五”发展思路和目标13一、发展方向和路径13(一)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14(二)旅游发展路径和突破点15二、发展指导思想和原则16(一)旅游发展指导思想16(二)旅游发展基本原则16三、发展定位和战略17(一)旅游发展的定位17(二)旅游发展的战略19四、发展目标和指标20(一)旅游

5、发展总体目标20(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20(三)旅游发展目标21五、发展的主要任务21(一)突破交通“瓶颈”制约21(二)加快旅游开发建设22(三)完善旅游产业体系22(四)建设民宿经济示范带23(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23(六)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4(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4第四章 建设发展布局和功能区规划25一、建设发展的总体布局25二、着力建设“中国彝族虎文化旅游城”25(一)建设发展目标和定位25(二)建设功能布局和品牌25(三)建设发展的重点内容26三、重点建设“哀牢山嘉生态文化旅游区”28(一)建设发展目标和定位28(二)建设功能布局和品牌28(三)建设发展的重点内容28四、重点建设

6、“法脿白竹山旅游景区”30(一)建设发展目标和定位31(二)建设功能布局和品牌31(三)建设发展的重点内容31五、重点建设“绿汁江三江湖休闲旅游区”32(一)建设发展目标和定位32(二)建设功能布局和品牌33(三)建设发展的重点内容33六、重点建设“马龙河生态健身休闲旅游区”34(一)建设发展目标和定位34(二)建设功能布局和品牌34(三)建设发展重点内容35七、重点建设“大庄田园观光休闲旅游服务区”36(一)建设发展目标和定位36(二)建设功能布局和品牌36(三)建设发展重点内容36八、积极培育“三大旅游走廊”37(一)积极培育东西彩旅游走廊37(二)积极培育南北双新旅游走廊38(三)积极培

7、育南部沿江旅游走廊38第五章“十三五”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规划39一、实施四大旅游建设工程39二、旅游城镇建设工程和项目39(一)中国彝族虎文化旅游城建设项目39(二)嘉风情旅游小镇建设项目40(三)法脿民族文化旅游小镇建设项目41(四)大麦地农业休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41(五)大庄田园观光休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42三、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和项目42(一)中国彝族虎文化旅游成城建设项目43(二)查姆湖休闲区提升建设项目44(三)白竹山旅游景区建设项目45(四)绿汁江农业休闲旅游区建设项目46(五)哀牢山九天湿地旅游区建设项目47(六)哀牢山生态自驾游开发项目48(七)马龙河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区项目49四、

8、旅游特色村建设工程和项目50(一)旅游特色村建设发展目标50(二)重点旅游特色村建设项目51(三)旅游特色村建设发展内容51五、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和项目52(一)游客服务中心体系建设项目53(二)自助自驾游服务体系建设项目53(三)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53(四)旅游公共标识体系建设项目54(五)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项目54第六章 产品开发和产业建设规划55一、旅游产品和线路开发55(一)开发十大旅游产品系列55(二)办好节赛旅游活动59(三)培育“四线两环一圈”旅游线路61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63(一)加强旅游住宿设施建设63(二)加强旅游餐饮设施建设63(三)加强旅游娱乐设

9、施建设64(四)加强旅游购物设施建设64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64(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64(二)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65(三)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66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67(一)推进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67(二)推进旅游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67(三)推进旅游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68(四)推进旅游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69(五)推进旅游与工业园区融合发展69(六)推进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69第七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71一、加强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71(一)强化政府主导地位作用71(二)统筹部门形成发展合力71(三)整合旅游建设发展力量71二、 创新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7

10、1(一)创新旅游开发建设模式71(二)创新旅游建设发展机制72三、 制定旅游发展的促进政策72(一)财政金融支持政策72(二)建设用地支持政策72(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73(四)生态建设支持政策73四、加强区域内外的旅游合作73(一)扩大旅游对外对内开放73(二)加强县内区域旅游合作73(三)加强对外区域旅游合作74五、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管理74(一)建立人才培育成长机制74(二)扩大各类人才培养途径74(三)加强人才队伍科学管理74六、加强旅游行业管理75(一)建立旅游标准体系75(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75(三)提升旅游服务水平75(四)营造良好旅游环境76第一章 县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回

11、顾总结“十二五”期间,县依托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以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内外旅游大发展为契机,抓住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机遇,把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度重视旅游开发与建设发展,积极开展旅游业建设项目,加快推动景区景点、城乡旅游开发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一、发展现状和成效 (一)旅游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县始终围绕加快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综合实力。随着加强旅游开发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十二五”期间,全县接待游客达257.3万人次,年均增长18.3%;实现旅游收入13.16亿元,年均增

12、长24.8%;旅游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升。(二)旅游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推进重大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5年,纳入州级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5亿多元。其中,查姆文化旅游区、白竹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大麦地现代农业观光自驾游营地及老黑山旅游景区等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李方村“锣笙源”云南彝族生态旅游村品质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农家乐和生态农庄建设力度;元双公路、双新公路面等级得到提升,东和酒店、大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结合实际开发了虎文化节、虎笙节、大彝乐节、仙鹤节、花鼓舞节等各种文化旅游节庆,为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

13、旅游要素设施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县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要素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旅游要素不断得到完善。在旅游城镇建设上着力。依托县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围绕“山水园林城、休闲宜居地”的目标定位,加大查姆湖旅游景区、县城园林景观、绿化亮化、路管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中国彝族虎文化旅游城”,营造了文明、整洁、靓丽的山水园林县城环境,同时加快推进嘉、法脿、大麦地、大庄等旅游小镇建设。在旅游景区建设上着力。初步开发建设了查姆湖旅游景区、老黑山旅游景区、大麦地现代农业观光自驾游营地、白竹山旅游景区等。在旅游特色村建设上着力。充分整合扶贫异地搬迁、迁村并点以及美丽乡村、新农村、传统村

14、落改造等项目和资金,完成了法脿镇李方村、大麦地镇普龙村、大庄镇大罗块村、安龙堡乡凹子村等重点乡村旅游村庄建设,扶持发展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家乐40余家,按照 “一村一品牌、一镇一特色”的思路做强做优乡村旅游,实现旅游增收、农民致富。在推动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上着力。截止2015年底,全县共有旅游住宿接待设施105家,总客房约1300间,总床位数2400个;社会餐馆390家,餐位数7340个,农家乐43家,接待规模约1200人,文化娱乐设施19家,接待规模2230人,旅游要素设施逐步完善。(四)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 随着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打造特色旅游

15、产品为重点,突破交通“瓶颈”制约,积极开发了以县城查姆湖、法脿白竹山、大麦地现代农业观光自驾游营地、绿汁江农业观光基地等为重点的民族文化体验、农业休闲旅游、自驾车旅游、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和开拓了不同的旅游市场,不断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扩大旅游市场占有率;以中国彝族虎文化节、法脿虎笙节、嘉七月十五节等为特色的民族文化节庆产品系列;以少数民族服饰、农业果蔬产品、风味餐饮食品及地方名特产品为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依托不断改善的旅游交通条件,逐步开发了妥甸大麦地嘉,妥甸李方村等旅游线路产品。(五)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为了不断拓展客源市场,“十二五”期间,县加大对浓郁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的山水风光进行宣传

16、,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提升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一是每年成功举办“中国彝族虎文化节”、法脿“虎笙节”,安龙堡“大彝乐”节,大麦地“迎新年暖冬之旅”自驾游、嘉“七月十五”节等,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扩大旅游对外宣传,促进旅游市场培育。二是邀请央视频道记者到我县拍摄彝族过年生吃猪肝是真的吗,节目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推介了我县独特美食,丰富延伸我县民族饮食文化内涵。三是每年在虎文化节期间举办“虎文化节美食大赛”,发现、挖掘、整理了我县部分特色美食。四是积极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外出宣传推介活动。加强与各种媒体的合作,通过电 视、广播、 网络、微信、宣传片、宣传册等全 方位、多角 度

17、、大容量 、高密度地推介,使“养生福地、生态”旅游形象主题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内涵更加丰富。(六)旅游行业管理逐步规范五年来,县以“加大旅游行业贯标,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抓好旅游行业安全”为抓手,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了旅游要素企业星级评定工作,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加强旅游市场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安全意识,全力保障全县旅游业安全稳定发展。一是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各环节的责任主体,与旅行社、星级酒店、特色生态旅游农庄、特色餐饮名店和农家乐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严格安全防范

18、规章制度,要求各旅游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应急预案。三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市场检查。四是注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组织、督促旅游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宣传讲座。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安全防范网络化、宣传教育经常化、管理制度化。“十二五”期间,实现零旅游投诉和零旅游安全事故。二、主要做法和经验(一)抓统筹,强保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工作,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全县四大产业之一来培育,坚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预算一定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和项目规划、形象推广、市场监管、人才培训等工作;成立

19、了县旅游文化产业推进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旅游文化产业的组织领导。为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住宿餐饮业发展的意见县行业业态布局规划明码标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机制,夯实旅游发展基础。(二)抓规划,强引导科学编制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白竹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规划嘉旅游区总体规划县妥甸旅游开发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嘉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普龙自驾游营地概念性规划中国彝族虎文化园总体策划等,推动融合发展。(三)抓项目,强支撑一是抓好项目申报和储备。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哀牢山国家公园、大麦地镇普龙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嘉镇麻旺村

20、旅游扶贫重点村、大麦地现代农业观光自驾游营地建设项目已列入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中国彝族虎文化园、白竹山旅游景区、大麦地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小镇、法脿镇雨龙村委会李方村、嘉镇麻旺村旅游扶贫村、9个乡村旅游富民村工程建设项目列入了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抓投资促增长。五年来,纳入州级考核的旅游重点建设项目12个,重点前期及重点招商项目5个,总投资5亿多元,查姆文化旅游区、李方村“锣笙源”云南彝族生态旅游村、大麦地现代农业观光自驾游营地等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三是做好项目招商。根据国家、省州的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哀牢

21、山国家公园,中国彝族虎文化旅游城、三江湖旅游景区、白竹山旅游景区等旅游重大项目的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四)抓突破,强重点在旅游基础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努力打造李方村“锣笙源”云南彝族生态旅游村和大麦地现代观光农业自驾游营地建设,形成大麦地“暖冬之旅”和白竹山“夏凉之旅”两个旅游品牌。紧紧围绕白竹山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目标,不断提高景区质量和服务水平。(五)抓宣传,拓市场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宣传,积极促进旅游市场培育。通过媒体、节庆活动等方式,做好我县民族文化、民族风情、自然景观的宣传,进一步拓展我县旅游市场的占有率。(六)抓管理,强职责为进一步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

22、,有效预防旅游安全事故,切实保护好广大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旅游行业管理职能职责,积极开展对旅游行业的执法检查和集中整治活动,制定县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全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各环节的责任主体,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旅游事故风险,全力保障全县旅游业安全稳定发展。(七)抓服务,培要素“十二五”以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城的逐步扩建,旅游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外来人口数不断增加,我县住宿接待设施犹如雨后春笋,大酒店、东和酒店及查姆湖周边的宾馆、客栈陆续投入市场,极大地提高了全县的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树立了县域旅游形象,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

23、挥了积极的作用。(八)抓培训,育人才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旅游人才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初步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人才培训模式。五年来,共培训在岗从业员工1500余人次,促进了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看到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融合发展观念有待强化近年来,县领导干部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认识虽有提高,但对旅游业发展态势掌握不准,对发展旅游业的信心不足,加快旅游业发展缺乏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和

24、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开发及相关产业建设中,缺乏旅游业融合和创新发展意识,理念不新、思路不清。(二)资源开发利用不高县旅游资源禀赋虽有优势,但景点分布相对零散,旅游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旅游开发程度低、旅游产品单一,市场吸引力不高,品牌作用不强。(三)旅游服务水平低商务酒店、旅游宾馆、农家乐数量少、档次低,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全,旅游业体系不完善,旅游产业要素不齐,旅游产品不成熟,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供给市场薄弱,影响了我县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四)体制机制不活县旅游业发展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和市场运作的资金少,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入和发展机制。哀牢山国家公园、三

25、江湖景区等优质资源仍在“沉睡”,生态资源还没有很好的转化为旅游资源、经济资源,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五)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对旅游文化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宣传、营销力度不够,文化底蕴挖掘不深,特色不明显,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娱乐性、竞技性、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产品不多,旅游产品种类单一,旅游整体形象不鲜明,品牌知名度低,市场影响力偏弱。(六)专业人才缺乏县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偏低,旅游发展面临着高层次旅游人才和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严重短缺、旅游服务、项目策划和管理等人才缺乏,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小,结构不合理,“小马拉大车”现象十分突出,不适应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需要

26、。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环境分析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期,国家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加大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和“两业”培育,促进相关服务业发展等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为县“十三五”期间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一、国内外旅游发展形式(一)世界旅游发展态势和趋势近年来,世界进入了大众旅游休闲时代。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预测,未来10-15年世界旅游总消费年均增长率4.5%左右,到202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17万亿美元;全

27、球国际旅游入境人数将以4.2-5.0%的增长率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6.0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将达到1.4万亿美元,世界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将促进我国和云南省的国际入境旅游持续发展,也为县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二)我国旅游发展态势和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5年我国的国内外旅游总人数突破40亿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39.5亿人次,海外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6000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66万亿元。预测到2020年,我国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迈向全面小康型旅游大

28、国,国内居民年人均出游次数将达到4次,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60亿人次,国际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2.5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10000万人次以上),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到7.5万亿元,为县的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空间。(三)云南旅游发展态势和趋势随着云南省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和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预计到2020年,云南省接待海内外游客规模将突破5.0亿人次,其中接待海外入境过夜旅游者将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到850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700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提高到10.0%以上。随着云南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既对旅游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

29、力,也为县拓宽了省内旅游市场发展空间。二、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加快建设滇中产业新区带来的新机遇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加快推进滇中产业新区建设发展。县紧靠滇中产业新区的西区,随着滇中产业新区加快建设发展,不仅将带动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将有力地带动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二)加快全省综合交通建设带来的新机遇随着峨山-楚雄高速路、-景东-云县高速路段,彩云-嘉、-新平、大庄-鸡冠山、云南驿-元江、恐龙山-河门口等高等级公路建设,为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开发建设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将有效突破县的交通“瓶颈”制约,畅通县东西南北纵横骨干交通路网,凸显县的

30、地理区位优势,从而带动县城镇和旅游开发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三)加快建设戛洒江一级电站带来的有利条件 戛洒江一级电站,是红河上游河段水电规划中的第一个梯级电站工程,也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顾农田灌溉、城镇供水、旅游发展及梯级电站调节等在内的综合性水电工程项目。电站建成后,将形成总库容为17.41亿立方米的库区,不仅可以发展库区航运,也可开发湖泊旅游、湖滨休闲度假等,从而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四)加快建设哀牢山国家公园带来的有利条件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荟萃,经过多年努力,保护成效显著,已具备生态旅

31、游开发的相应条件。2014年国家林业局批复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目前哀牢山国家公园规划方案已上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随着哀牢山国家公园规划方案的实施,必将促进县西部旅游片区的旅游建设发展,并与东南部旅游片区相结合,带动整个西部和东南部片区的旅游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三、面临挑战和不利因素在看到国内外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和省州县旅游发展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看清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不少的问题和困难,需要从问题导向切入,在“十三五”发展中高度重视,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一)旅游发展认识不够统一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旅游发展,并将旅游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开

32、发建设,但总体看全县对旅游发展尚存在认识不足和不够统一的突出问题。少数领导干部、乡镇和政府部门人员甚至认为发展旅游是“软指标”,表面上顺应国家、省州的有关政策和县委、政府的要求讲一讲,但实际上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更缺乏强有力的举措来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也缺乏对旅游建设发展、产业培育的统筹协调和配合,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县的旅游开发建设与产业发展。(二)旅游建设发展观念落后部分干部和群众的旅游发展观念相对落后,突出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缺乏旅游市场观念,看不到快速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还停留在传统的资源导向观念上,认为县发展旅游没有多少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导致旅游开发

33、建设缓慢滞后,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等也比较薄弱。另一方面,突出反映在推进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开发及相关产业建设中,缺乏旅游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意识,大多数乡镇未抓住集镇乡村建设、移民搬迁等机遇,结合旅游发展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小镇和乡村;也缺乏结合旅游发展打造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休闲果园的理念和思路;部分乡镇对传统民居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传承人发掘保护不足等。 (三)旅游开发建设缓慢滞后县虽然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但旅游资源开发除个别旅游景区点外,基本上还处于初期开发和自发发展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旅游建设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不明确,对旅

34、游建设发展总体布局、建设重点和建设时序不清晰,无法有效指导旅游开发建设;二是缺乏对重点旅游项目的策划和规划,既无法有效进行招商引资,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等,也使旅游开发建设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尚未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产品;三是旅游通达条件差,旅游服务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水平低,宣传促销薄弱,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导致县的旅游吸引力差、市场竞争力较弱,不仅难以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趋势,就连县内和周边区域的旅游消费需求都难以满足。(四)旅游供给市场能力薄弱近年来,由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集中在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上,因此旅游开发建设严重滞后,旅游市

35、场主体发育不足,旅游产业体系不完善,缺乏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导致旅游供给市场十分薄弱。(五)生产要素资源短缺约束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制约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特色产业发展薄弱,地方财力有限,群众收入较低,财政投入和社会投资旅游业资金较少,旅游开发建设相对缓慢滞后;导游、酒店、景区等一线旅游服务人才少,懂旅游、善经营、会管理的旅游经营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十分缺乏,从而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县旅游的建设发展。第三章“十三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方向和路径根据对县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现状、发展机遇和市场趋势的预测分析,结合对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见图3-1),面向旅游市场消费需求,

36、确定县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路径如下。 内部因素 战略矩阵 外部因素优势(S)加快发展的强烈意识和愿望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立体气候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弱势(W)旅游发展观念薄弱交通“瓶颈”制约开发建设缓慢滞后生产要素资源短缺机遇(O)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观机遇推进滇西边境山区扶贫攻坚开发加快建设滇中产业新区加快建设彩鄂、双新高等级公路加快建设戛洒江一级电站加快建设哀牢山国家公园 OS抢占市场策略抓住机遇,突出文化生态特色开发文化、生态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形象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保持高位旅游市场占有率 OW融入市场策略抓住机遇,克服弱势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突

37、破交通“瓶颈”制约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融入滇中旅游市场挑战(T)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旅游产品的同质性交通“瓶颈”约束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灾害TS开拓市场策略主动迎接挑战,充分发挥优势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开拓专项旅游市场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扩大旅游市场占有率TW跻入市场策略主动迎接挑战,努力克服弱势突破交通“瓶颈”制约加强旅游开发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不断跻入旅游市场图3-1 旅游发展SWOT分析与应对策略矩阵图 (一)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 突出文化生态特色,抢占高位市场。抓住旅游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旅游市场为导向,采取OS组合策略,突出以彝族“查姆”、“三笙”文化等特色民族文化,以哀牢山、白竹山、石碑山

38、、三江湖、绿汁江等为特色的自然风光作为全县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着力打造民族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旅游等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系列,加快培育“神奇哀牢、秘境”旅游品牌形象,迅速抢占高位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带动全县旅游持续快速发展。加强区域旅游合作,融入滇中旅游市场。抓住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和现实机遇,克服自身弱势和不足,以旅游市场为导向,采取ST组合策略,以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为重点方向,加快旅游开发建设,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尽快融入滇中旅游市场。东北部旅游片区要以楚雄旅游为带动,顺势融入楚雄及滇中旅游市场;东南部旅游片区要以新平旅游为带动,顺势融入玉溪乃至滇中旅游市场;西

39、部旅游片区要以新平、景东、镇沅旅游为带动,顺势融入玉溪和旅游市场,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强化特色旅游产品,开拓专项市场。主动迎接市场竞争挑战,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比较优势,以旅游市场为导向,采取OW组合策略,以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为重点方向,突破交通“瓶颈”制约,积极开发以县城、法脿、嘉、安龙堡、大麦地等为重点的民族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以哀牢山、白竹山、石碑山、绿汁江等为重点的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以三江湖、大湾湖、绿汁江、石羊江、马龙河等为重点的康体养生、农业休闲旅游产品;以交通干线为依托的自驾车旅游产品;以旅游特色村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产品等;吸引和开拓不同的专项旅游市场,不断提升旅游市

40、场竞争力,扩大旅游市场占有率。(二)旅游发展路径和突破点根据旅游发展的方向,要按照“品牌引领、项目带动、城乡互动”的发展路径,以旅游城镇建设为龙头,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旅游特色乡村建设为补充,力争规划期内在旅游发展空间、项目建设、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等四方面有所突破,努力把县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实现建设旅游强县的发展目标。 实现旅游发展空间突破。以开发中国彝族虎文化旅游城作为旅游发展的空间突破口和切入点,加大旅游开发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尽快打响旅游品牌,成为旅游发展的龙头和增长极,并带动法脿白竹山文化生态旅游区、绿汁江避寒休闲区、哀牢山嘉生态文化旅游区等开发

41、建设,以重点旅游区建设带动全县旅游发展,实现旅游发展空间上的突破。 实现旅游项目建设突破。通过策划、规划一批以旅游景区、旅游小镇、旅游特色村为重点的旅游项目,加大政府主导和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近期要加大查姆湖休闲旅游区、白竹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绿汁江农业休闲区,嘉、法脿、大麦地等旅游小镇,李方村、普龙村等旅游特色乡村建设力度,支撑重点旅游区建设发展,以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区域旅游亮点,实现旅游项目建设上的突破。 实现旅游产品开发突破。根据旅游市场消费需求,结合旅游发展空间突破和项目建设突破,充分发挥县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立体气候等比较优势,重点开发以民族风情体验、生态休闲旅游、

42、自驾自助旅游、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强精品旅游产品培育,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重点旅游产品开发促进旅游产品体系完善,实现旅游产品开发上的突破。实现旅游市场开拓突破。以旅游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遵循旅游市场扩展的空间规律,以开发本地和滇中旅游市场为突破口,以开发大西南旅游市场为重点,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省内外游客,以重点旅游市场开拓推动旅游市场发展,实现旅游市场开拓上的突破。二、发展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旅游发展指导思想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和现实机遇

43、,坚持以人为本、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以“发展大旅游、打造大品牌、培育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县资源环境和区位比较优势,面向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突破交通“瓶颈”制约,推进旅游开发建设,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二)旅游发展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满足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以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落脚点,把旅游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城乡和产业建设、群众就业和增收等相结合,加快旅游开发建设,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

44、化旅游需求,带动贫困地区就业增加、群众脱贫致富、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以优势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项目建设为抓手,发掘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旅游开发建设,培育名牌旅游景区,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彰显特色地方文化,打造既符合旅游市场需求,又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不断提高旅游建设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突出特色原则。遵循开发有特色、建设有重点、发展有先后的要求,突出优势旅游资源开发,以打造中国彝族虎文化城、白竹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绿汁江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

45、区、哀牢山嘉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为切入点,注重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农业休闲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尽快形成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和谐发展原则。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建设中政府、企业、社区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服务者、经营者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与氛围,积极招商引资引企,引导社区居民和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拉动、企业为主、社区参与”的旅游建设发展新格局,促进旅游的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切实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

46、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型旅游开发模式、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模式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低碳旅游,统筹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三、发展定位和战略 (一)旅游发展的定位发展目标定位。按照“发展大旅游、打造大品牌、培育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发展思路,面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消费需求,以建设旅游强县为目标,以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开发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把县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滇西边境山区民宿旅游示范区、云南省重点新兴旅游区和楚雄州民族文化旅游展示区,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产业发展快、经济贡献强、就业带动大、环境保护好的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简称“一地三区一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某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参考模板范本.doc)为本站会员(林田)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