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丽乡村掀起了一波乡村建设的热潮。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幸福村居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美好乡村美丽办宜居宜业宜游人村共美追溯历史,在民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一批知识精英为乡村建设的理想付出了一生心血,虽然持续不断的外战和内战使得他们的努力终被蹉跎,但是先辈们的理想并没有被后来人遗忘。u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掀起一场规模大、时间长、波及广的乡村建设运动。不久,这场在历史上引人注目的温和改良运动因抗战爆发中断,又因政治因素被淹没在历史大潮当中。1949年后,他们在中国大陆的实践经验被带到台湾、东南亚等地,成为全球化下农村建设的一条出路。u这一乡村建设运动期间,全国出现了数百个乡村建设团
2、体和机构,涌现了一大批乡村建设的杰出人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u晏阳初定县u梁漱溟邹平u卢作孚北碚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晏阳初(18901990)u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后转美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191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u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历史学,获硕士学位。u19441945年,美国锡拉丘兹等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晏阳初大学毕业后,立志献身平民教育。u19231949年长期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总干事。1926年在河北定县(今定州市)开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40年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后名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195
3、0年离台湾赴美国。u50年代以后,协助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及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u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及该院理事会主席。晏阳初还曾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担任顾问。晏阳初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晏阳初(18901990)u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在那个年代,以他这样的海归背景,谋得一份体面的美差混上个高官显贵并非难事,但他的头衔却是:平教总会总干事这是个靠募捐化缘的公益性的清贫组织。u他成为了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平民教育运动,成立平民教育促进会(平教会)主持定县乡村建设实验工作创建“乡村建设学院”u1943年,在美国举
4、行“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纪念大会”,晏阳初与爱因斯坦、杜威等世界名人共十人,被全美纪念委员会膺选为“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晏阳初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为什么选择定县?u县域规模,影响会比较大“集中人力物力于这一县境,工作一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应可将这一县建设成为20世纪中国所需要的典型”u已有基础定县有一位乡绅米迪刚,已经在定县的翟城村做了不少开化民智的事,比如办新学、创办自治公所、讲演社、图书馆等。u容易传布定县离北平不远,又处于华北一带的中心,交通便利,改良的结果容易传布。晏阳初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u博士下乡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晏阳初像一个布道者,他到处演讲宣传,动员人们
5、同他一起去服务中国的农民,振兴中国的农村,建设一个新中国。他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者。陈筑山曾在16岁考中秀才,后前往日本、美国留学11年,辛亥革命后成为第一届国会议员。辞去了北京法政专科学校校长一职,成为平教总会的平民文学部主任。郑锦曾在日本留学10年,是梁启超的好友,后来任平教总会的视听教育部主任。冯锐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博士,回国后在南京任东南大学的教授。后辞去南京的教职,任平教总会生计教育主任。还有很多这些洋博士们,原本都有体面的职位和丰厚的收入,但他们却甘心情愿放弃这一切,跟着晏阳初奔赴距北京两百多公里的河北定县,住进农民土屋。上世纪30 年代初,河北定县,晏阳初(左一)和平民教育促进会
6、的同事们在一起。晏阳初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u教育思想开办平民学校,教农民识字,只是“定县实验”的第一步。但是如果农民的经济状况不能得到改善,生计问题不能解决,他们就会慢慢失去读书识字的兴趣。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文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力,解决“愚”的问题;生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产力,解决“穷”的问题;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康力,解决“弱”的问题;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团结力,解决“私”的问题。晏阳初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u社会调查晏阳
7、初及平教会同仁在定县乡村建设中,十分重视社会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第一步是先调查每村的情况,包括的项目有每村位置、家数、人数,村长副村长姓名、年龄、职业,可作平民学校的地点,耕地亩数、主要农作物、寺庙及宗教信仰人数等等,非常具体详细。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最后摸清了全县的基本情况。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切合实际的乡村建设方案。1930年7月晏阳初制定了一个定县乡村建设“十年计划”方案,其实施的主要内容及方式贯穿了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晏阳初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u四大教育u生计教育生计巡回训练学校,培养“表证农家”,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建立合作组织,成立合作社达130个;推广优良品种,棉花为
8、主要经济作物,推广优良棉花种子,改良猪种和鸡种;平教总会与高等学校开展合作,第一个合作单位是清华学校的农科。u卫生教育致力于保健制度的建立:第一级是保健员,负责村单位的保健卫生工作;第二级是保健所,为区单位卫生机关,负责约3万人口的区域;第三级是保健院,为全县卫生之最高机关。u文艺教育在识字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平民文学、艺术教育和农村戏剧。编辑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以及简单易认的认字教材,并办了农民报。建立广播站,成立农民剧团等等。其中特别注重对农民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平民学校授课 晏阳初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u四大教育u公民教育触及到政治制度的改革组织起农民
9、经营信用社,洽商银行以低息给农民贷款,收获季节时,组织起运销合作社,直接将粮食运往碾米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行政组织。根据这一宗旨,定县所设计的新县政机构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公民服务团,是最基层的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培养民力、组织民力、运用民力”;第二级是乡镇建设委员会,代替传统的乡(镇)公所,设委员6-12人,这个乡委会从本地长者和小学老师中选出,一经选定,由县政府委任为乡镇长。为防止这个委员会滥权,又设乡镇公民大会加以监督,同时,公民服务团既可以在公民大会上制衡乡委会,又要服从乡委会的日常指挥。第三级是县政委员会,委员7-11人,由县长与县政建设研究院院长(晏阳初任院长)商量聘任,同时对原来
10、县政府进行改革,撤销合并原来的机构,仅设立民政、财政、教育、经济、公安五科,精简了人员,提高了效率。晏阳初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u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创办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等,其实施的导生传习制度,是定县乡村建设运动中一大特色,目的是以最经济、最快捷、有计划、有组织、能持续、能自动推进的教育方法,来普及大众教育,达到扫除文盲的目的。社会式教育,定县成立了“社会式教育委员会”(后改为社会式教育部),定县的社会式教育有其特定的含义,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尤其是平民学校毕业生的继续教育问题,通过同学会这一组织使平民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能继续接受四大教育,并通过他们把四大教育推广到农民中去,发挥他们作
11、为乡村建设运动骨干力量的作用。家庭式教育,是联合各个家庭中地位相同的分子施以相当的训练,以增强家庭责任感,实现“家庭社会化”,另一方面使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得到相当的教育,从而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民”。晏阳初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u定县模式定县模式是一种立足于农业发展的教育兴农乡村改造模式。它倡导通过民众教育的扩展、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应用、传统经验的改造、先进组织的建立和有效运作,实现农民素质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等社会各个层面的改进,进而实现农村以至国家的现代化。正如晏阳初所说:“定县实验,使我们抛下了东洋眼镜、西洋眼镜、都市眼镜,换上一副农夫眼镜”。应当说,定县模式体现出晏阳初对传统和现
12、代性有机结合的独到思考,不失为一条比较符合当时中国国情、颇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晏阳初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后续世界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的奠基人按原来晏阳初的设想,这“四大教育”做下去,需要在定县干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但是他才干到第七年,战争来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使得定县实验戛然而止。随之,将“定县经验”推向华中、华西。为了培养乡村建设人才,于1940年,晏阳初在四川重庆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1945年改名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1950年定居至美国后,仍数十年奔波于菲律宾、泰国、印度、歌伦比亚、危地马拉和加纳等20多个落后国家,从事第三世界平民教育。60年代在菲律宾
13、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晏阳初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u梁漱溟(18931988)u1911年加入同盟会京津支部,顺天中学毕业后任京津同盟会机关报民国报编辑兼记者。u1916年任南北统一内阁司法总长秘书。1917年10月,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席。1924年辞离北大,赴山东主持曹州中学高中部。u1928年任广州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1929年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并接办北平村治月刊。u1931年与梁仲华等人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院长,倡导乡村建设运动。u1946年作为民盟的代表参加政协会议,是年再访延安,并以民盟秘书长身份,参与“第三方面”人士国共调停活动
14、。u1947年退出民盟后,创办勉仁文学院,从事讲学与著述。1950年初应邀来北京,历任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u1980年后相继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文化书院发展基金会主席等职。梁漱溟政教合一的“邹平实验”u梁漱溟(18931988)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作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在儒学传统面临崩溃的局面下仍深刻地挖掘和高扬中国儒家理念的精华,并试图通过乡村建设将其变为现实。乡村建设运动的开展是其运用儒家文化拯救中国农村的实际行动,著有乡村建设理论,将其思想理论化。梁漱溟曾在广东倡导“乡治”、在
15、河南尝试“村治”,到山东则改称为“乡村建设”。梁漱溟政教合一的“邹平实验”梁漱溟政教合一的“邹平实验”u乡村建设研究院乡村建设研究院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乡村建设研究部,由梁漱溟任研究部主任,该部招录大学毕业生或大专毕业生40名,两年毕业,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实验县任科长和辅导员等职务;第二部分是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负责训练到乡村服务的人才,招录对象是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每期一年结业,结业后各回原县,担任各县乡村建设的骨干工作;第三部分是乡村建设实验区,以邹平县为实验地。实验区有县政府,隶属乡村建设研究院,县长由研究院提名,省政府任命。1932年邹平由乡村建设实验区改为县政建设实验县。乡村建设研究
16、院于1935年还成立了一个乡村建设师范,地址在研究部内,梁漱溟曾任校长半年。课程除乡村建设理论、乡村教育和精神陶冶外,其他与普通师范课程相同。梁漱溟政教合一的“邹平实验”u乡学村学邹平实验县的行政区划经过撤并,整改为14乡。全县整个行政系统实行教育机关化,以教育力量代替行政力量。县以下设乡学,取消乡(镇)公所,几个村或10个村有一乡学,乡学就是“政教合一”的机构,乡学下设村学。设置乡学村学的目的是培养农民的新政治习惯农民对团体生活及公共事务的注意力与活动力。领袖与农民的结合,政事与教育的结合,并寓事于学,把人生向上之意蕴涵其中。其构想是一个政治原则和伦理原则的混合体,充满了儒家的理想色彩。u“
17、团体组织、科学技术”“团体组织”即把分散谋生的农民组织起来,主要是组织合作社,在这个方面邹平做得很好,影响很大。“科学技术”即改良农业品种、提倡植树造林等。u乡约通过对旧“乡约”的“补充改造”而建构的“新社会”;“从理性求组织”,也就是依赖伦理来建构并治理新的社会秩序,发挥“中国人讲的老道理”的作用,既不要律治,也不要武治;乡约是不依赖政治力量,以礼俗代替法律,依赖广大农民群众,依赖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梁漱溟政教合一的“邹平实验”u历史意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以及日本、台湾在农村建设中,均在其实践中吸收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有价值的内容甚至某些可操作性的具体设计,如合
18、作组织的建立等,由此可见这一历史的现实意义。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提出,经济建设要“从农业引发工业,更从工业推进农业;农业工业垒为推进,农业乃日进无疆。”这里明显有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思想。“邹平为我过去致力乡村建设之地在邹平首尾不满八年,幸承地方父老不弃,而实未能为地方造福,思之歉然。”梁漱溟政教合一的“邹平实验”u卢作孚(1893-1952)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乡村建设理论家和实干家。民族救亡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大主题,晏阳初、陶行知和梁漱溟等人选择通过兴办教育来复兴农村,进而实现民族自救。而卢作孚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选择的自救方法不是救亡,而是建国,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19、。于是他选择实业救国,结合实业和农村建设,把乡村打造成一个现代化都市,并以此做为国家实现现代化“经营参考”的样板。1927年春,民生公司创办还不到两年,卢作孚出任了北碚峡防团务局局长,由此开展了轰轰烈烈、卓有成效的以北碚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实验。卢作孚实业兴乡的“北碚模式”u北碚“乡村现代化”蓝图经济方面 矿业有煤厂、有铁厂、有磺厂。农业有大的农场、有大的果园、大的森林、大的牧场。工业有发电厂、有炼焦厂、有水门汀厂、有制碱厂、有酸厂、有大规模的造纸厂。交通事业山上山下都有轻便铁道、汽车路、任何村落都可通电话、可通邮政,较重要的地方可通电报。文化方面研究事业注意应用的方面,有生物的研究、有理化的研究
20、、有农林的研究、有医药的研究、有社会科学的研究。教育事业有实验的小学校、职业的中学校、完全的大学校,社会有伟大而且普及的图书馆、博物馆、运动场和民众教育的运动场。人民皆有职业、皆受教育、皆能为公众服务、皆无不良嗜好、皆无不良习惯。地方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皆可游览。一个生产的区域、一个文化的区域、一个游览的区域,实现乡村现代化一个生产的区域、一个文化的区域、一个游览的区域,实现乡村现代化卢作孚实业兴乡的“北碚模式”卢作孚实业兴乡的“北碚模式”u举措从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里,他在峡区修筑铁路公路,治理河道河滩,开发矿业,兴建工厂、农场、电站,创办学校、科学院、博物馆、图书
21、馆、医院,规划城区,扩宽街道,绿化环境,建立公园、运动场、俱乐部、报社,开办农村银行等等。尤为突出的是,他在峡区:创建了以“中国西部”命名的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科学博物馆;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了抗战时期大后方最大的现代化纺织厂大明纺织染厂;建设了川东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卢作孚实业兴乡的“北碚模式”u北碚实验区的成功是民国时期中国众多乡村建设实验中时间最长、成就特大的一个。卢作孚在北碚的乡建实验从年肇始一直延续到解放,北碚实验区的范围跨越江北、巴县、璧山和合川四县。在卢作孚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建设,北碚实验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事业方面建有厂矿、铁路,文教事业方面建
22、有中国西部科学院、各类中小学及文化补习夜校、报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社会公共事业方面建有公园、医院、通电通水通道路,基本上实现了卢作孚当初的乡建构想。u评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参观北碚建设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1944 年,美国一家杂志撰文称赞“北碚是迄今为止中国城市规划最杰出的例子”。卢作孚实业兴乡的“北碚模式”u北碚模式乡村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以文化教育为重点。卢作孚实业兴乡的“北碚模式”1939 年晏阳初到北碚参观了卢作孚的乡村建设后所说的那样:“北碚有卢作孚先生所热心经营的乡村建设区,他无论如何要我和梁漱溟先生前去参观一下
23、,我看到那里的工矿经济建设,都很有成绩。将来希望本会能和那边合作,使他们的经济建设,与我们注重的教育政治工作有一个联系”,“他们所做的种种工作,虽然不同于我们的县政改革,但共同建设中国的最大目标却完全相同。所以,双方的合作,不过是时间问题”。卢作孚与晏阳初在乡村建设上虽然有一致的目标,但在建设主张和实践上有明显的差异。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定县模式立足于农业发展的内涵式乡村改造模式北碚模式走乡村城市化道路的模式u回溯历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u相比于乡村建设的实在,我们乡村规划能够做到的是什么?u能否满足村民的真正需求,而不只是表面功夫?u存在的问题:村民住宅集中建设,建设得富丽堂皇,却没有村民愿意进来住?反思乡村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u美丽乡村、美好乡村(安徽)、幸福村居(珠海),建立这些条件优越村庄示范,对于大量的普通村是否有真正的示范价值?谢 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