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灯笼灯笼【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把握理解文中内容,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丰富感情。3.品味文章典雅的用语,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把握理解文中内容,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灯笼”中的家国情怀。【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包括灯笼的图片等)2.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背景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一、情景导入提到灯笼,大家都
2、不陌生,那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的形象,总能让我们联想到喜气洋洋的景象。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的作者情怀。二、检查预习二、检查预习1.灯笼文化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 2000 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灯笼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经过历
3、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2.作者简介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作者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的一个乡村;在曲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5 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文学创作;1930 年在山东当老师,创作了许多散文,灯笼是其中之一;1938 年 4 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4、。3.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争讼(sn )斡旋(w xun)静穆(m )怅惘(chn wn)褪色(tu )熙熙然(x )(2)结合语境,了解词义。斡旋:调停,调解。静穆:安静而严肃。思慕:怀念;追慕。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褪色: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熙熙然:指一副快乐满足又舒适的样子。暖融融: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马前卒: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三、朗读课文,把握节奏三、朗读课文,把握节奏1.老师示范朗读第一段。读这一段时,注意语速的变化,开头不宜快,快了就流于飘忽;最后一句要读出深情。注意下文的节奏。虽不像/扑灯蛾,(连)爱
5、光明/而至焚身,(停,转折)小孩子/喜欢火,(连)喜欢/亮光,(连)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连)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连)玩火/玩灯,(连)除夕/燃滴滴金,(连)放焰火,(连)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连)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停)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2.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适合的朗读方式或齐读,或自读,要通过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的语流语速、声调语气等,读出课文语言的美感。四、整体感知,把握内容四、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
6、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2.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第 3 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 5 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 6 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 7 段元宵节看灯;第 8 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 9 段,纱灯上描红;第 10 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第 11 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3.给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第一部分(1-2)小时候喜欢灯笼的原因。第二部分(3-12)有关灯笼的回忆和联想。五、再读文本,体会感情五、再读文本,体会感情1.由上述分析可知
7、,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的意义和灯笼中蕴含的情感,请再读文本,体会文中的感情。【明确】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2.细读文本,找出文中描写祖父和母亲的语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情。祖父:“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
8、却又大摇其尾巴”。对祖父的神态举止描写,表现出祖父的慈爱和博学。小小的灯笼就是温馨月夜中的长幼情笃。母亲:“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语言、动作描写表达出母亲的慈爱和关心,小小的灯笼就是母爱的光的闪射。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灯笼通过抒写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展示了灯笼的意义,以小见大,体现了作者对亲情、乡情的感念和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七、布置作业七、布置作业模仿本文围绕“灯笼”叙事的方法,以“过年的那些事”为题,写几件有关联的事,200-300 字。八、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小孩子爱火天性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灯笼灯笼 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感悟历史沧桑纱灯上描红,承载传统文化联想爱国名将,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燎原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