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细胞比容与比重血细胞比容与比重血浆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血细胞的数量以及生理功能血细胞的数量以及生理功能上节课主要内容:上节课主要内容:血液凝固过程血液凝固过程ABOABO血型分型依据血型分型依据输血原则输血原则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四节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1.血液凝固血液凝固v概念: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概念: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凝胶状态(血凝块血凝块)的过程)的过程v实质:血浆中实质:血浆中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原(酶促反应)转变为(酶促反应)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血纤
2、维)。(血纤维)。血清与血浆血清与血浆v血液凝固血液凝固1 12 2小时后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小时后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色透明液体,称血清血清。区别区别:v成分:成分:血清:血清:不含不含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少了少了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多了多了在血凝过程中由血小板释放的某些物质。在血凝过程中由血小板释放的某些物质。v获取方法获取方法 血清自然凝固后获得血清自然凝固后获得 血浆系全血加抗凝剂离心沉淀后获血浆系全血加抗凝剂离心沉淀后获得得凝血因子凝血因子v参与血液凝固的化学物质参与血液凝固的化学物质按命名编号的凝血因子按命名编号的凝血因子编号编号同义名同义名编号编号同义名同义名
3、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抗血友病因子抗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凝血酶原血浆凝血激酶血浆凝血激酶组织凝血激酶组织凝血激酶斯图亚特因子斯图亚特因子钙离子钙离子血浆凝血激酶前质血浆凝血激酶前质前加速素前加速素接触因子接触因子前转变素前转变素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v除除因子(因子(CaCa2+2+)外均为蛋白质;外均为蛋白质;v除除因子外,其它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因子外,其它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v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其中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其中、合成时需维生素合成时需维生素K K参与;参与;v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3.3.凝血过
4、程凝血过程-“瀑布学说瀑布学说”v“瀑布学说瀑布学说”:血血液凝固是凝血因子液凝固是凝血因子相互作用的接力式相互作用的接力式连续酶促反应过程连续酶促反应过程。v即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即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被激活的过程,其最终被激活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纤维蛋白形成。结果是纤维蛋白形成。v血液凝固大致分为血液凝固大致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内源性)(内源性)因子启动因子启动 (外源性)(外源性)因子启动因子启动
5、 v根据因子根据因子激活过程的不同,分为激活过程的不同,分为内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参与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和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和外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启动启动凝血的因子凝血的因子来自组织)两条途径。来自组织)两条途径。v血液凝固分为血液凝固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凝血酶
6、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形成三个阶段。S KS KPK PK 内源性激活内源性激活 a a HK HK 外源性激活外源性激活 aa CaCa2+2+a a PFPF3 3+Ca+Ca2+2+a a Ca Ca2+2+PFPF3 3+Ca+Ca2+2+aa a a CaCa2+2+aa aa aaaa aa aa 表表面面激激活活磷磷脂脂表表面面阶阶段段血血纤纤维维形形成成S S:血管内皮胶原组织、血管内皮胶原组织、异物表面异物表面PKPK: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K K: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HKHK:高分子激肽原高分子激肽原PFPF3 3:血小板因子血小板因子3
7、 3组织损伤组织损伤加速加速或或延缓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血液凝固的方法v延缓:(延缓:(CaCa2 2)草酸盐草酸盐(用于实验室)(用于实验室)柠檬酸钠柠檬酸钠(用于体内)(用于体内)降低血浆中游离的降低血浆中游离的CaCa2 2浓度,达到浓度,达到抗凝抗凝的目的。的目的。v加速:维生素加速:维生素K K能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促进能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促进凝血;适当凝血;适当提高温度提高温度促进酶促反应、利用促进酶促反应、利用粗糙面粗糙面促进凝血因子激活,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促进凝血因子激活,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从而加速血液凝固。从而加速血液凝固。(温热盐水沙布)(温热盐水沙布)
8、4.4.体内抗凝系统体内抗凝系统(1 1)抗凝血酶)抗凝血酶和肝素和肝素v抗凝血酶抗凝血酶是主要的是主要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由,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v作用机制作用机制:v通过其分子中的通过其分子中的精氨酸残基精氨酸残基与与a a、aa、aa、aa、aa分子中的活性部位分子中的活性部位丝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结合,使这些凝血因结合,使这些凝血因子灭活,产生抗凝作用。子灭活,产生抗凝作用。v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抗凝血酶抗凝血酶的直接抗凝作用非常缓慢而且的直接抗凝作用非常缓慢而且较弱,但较弱,但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作用可增强约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
9、作用可增强约20002000倍。倍。肝素(肝素(heparinheparin)v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和和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产生。产生。v能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结合增强它们的能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结合增强它们的抗凝作用,特别是肝素可明显加强抗凝作用,特别是肝素可明显加强抗凝血酶抗凝血酶的抗凝活性。的抗凝活性。(2 2)蛋白质系统)蛋白质系统v蛋白质系统包括蛋白质蛋白质系统包括蛋白质C C、凝血酶调制素、蛋凝血酶调制素、蛋白质白质S S和蛋白质和蛋白质C C的抑制物。的抑制物。v蛋白质蛋白质C C主要作用主要作用:v在磷脂和在磷脂和Ca
10、Ca2+2+存在的情况下,灭活因子存在的情况下,灭活因子和和;v阻碍阻碍a a与血小板上的磷脂结合,削弱与血小板上的磷脂结合,削弱a a对凝血对凝血酶原的激活作用;酶原的激活作用;v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增强纤溶酶活性。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增强纤溶酶活性。v蛋白质蛋白质S S可增强蛋白质的作用。可增强蛋白质的作用。v凝血酶调制素可促进蛋白质凝血酶调制素可促进蛋白质C C的激活。的激活。S KS KPKPK a a HK HK aa CaCa2+2+aa PFPF3 3+Ca+Ca2+2+a a Ca Ca2+2+PFPF3 3+Ca+Ca2+2+aa a a CaCa2+2+aa a
11、a a aa a a a a a TFPI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抗凝血酶抗凝血酶抗凝血酶抗凝血酶抗凝血酶抗凝血酶抗凝血酶抗凝血酶(3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TFPI)vTFPITFPI主要来自小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相对稳定主要来自小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糖蛋白。的糖蛋白。目前认为目前认为TFPITFPI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性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抗凝物质。v主要作用主要作用:与:与a a结合,抑制结合,抑制a a的催化活性;并的催化活性;并在在CaCa2+2+存在的情况下,与存在的情况下,与a a复合物结合,形复合物结合,形成成a-TFPI-aa-T
12、FPI-a四合体四合体,抑制,抑制a a复合物复合物活性,对外源性凝血途径产生负反馈抑制作用。活性,对外源性凝血途径产生负反馈抑制作用。二、纤维蛋白溶解二、纤维蛋白溶解v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v基本过程:基本过程:纤溶酶原激活、纤维蛋白降解。纤溶酶原激活、纤维蛋白降解。v生理意义:使血液保持液态、限制血凝的发展、生理意义:使血液保持液态、限制血凝的发展、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栓形成。v纤溶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纤溶系统由四部分组成:v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原)v纤维蛋白溶解酶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纤溶酶)v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v纤溶
13、酶原抑制物纤溶酶原抑制物(一)纤溶酶原的激活(一)纤溶酶原的激活1 1.血管内激活物血管内激活物2 2.组织激活物组织激活物3 3.活化的活化的a a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组织激活物组织激活物 尿激酶尿激酶尿激酶原尿激酶原 PAI-1PAI-1 纤溶酶原纤溶酶原 纤溶酶纤溶酶 抗纤溶酶抗纤溶酶 巨球蛋白巨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FDPFDP(二)纤维蛋白的降解(二)纤维蛋白的降解 纤溶酶的选择性较差,除能水解纤维蛋白外,纤溶酶的选择性较差,除能水解纤维蛋白外,还能水解纤维蛋白原及多种凝血因子还能水解纤维蛋白原及多种凝血因子、等。等。因而纤溶系统也有对抗血液凝固的作
14、用。因而纤溶系统也有对抗血液凝固的作用。(三)纤溶抑制物(三)纤溶抑制物v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1(PAL-1PAL-1)由血小板或内皮细胞由血小板或内皮细胞分泌分泌,能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的活性;能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的活性;补补体体C C1 1抑制物抑制物主要灭活主要灭活a a、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v抗纤溶酶和抗纤溶酶和巨球蛋白巨球蛋白能抑制纤溶酶的活性。能抑制纤溶酶的活性。凝血、抗凝、纤溶的动态平衡凝血、抗凝、纤溶的动态平衡第五节第五节 血量、血型和输血血量、血型和输血一、血一、血 量量v正常人总血量约占体重的正常人总血量约占体重的7 7
15、8 8。v循环血量循环血量约占总血量的约占总血量的9090;v贮存血量贮存血量约占总血量的约占总血量的1010。含贮存血量较多。含贮存血量较多的器官,称的器官,称贮血库贮血库,如肝、肺、皮下静脉丛。,如肝、肺、皮下静脉丛。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贮存血量贮存血量 v血量恒定:血量恒定:血压恒定血压恒定,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 条件条件v失血失血10%10%: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恢复恢复v失血失血20%20%: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 障碍障碍临床症状临床症状v失血失血30%30%:出现生命危险:出现生命危险临床
16、临床一次急性失血占总血量的一次急性失血占总血量的10%10%后血量的恢复后血量的恢复v心血管活动加强,贮血库血管收缩;心血管活动加强,贮血库血管收缩;v组织液生成减少、回流增加;组织液生成减少、回流增加;v肾小管重吸收水、电解质增加,弥补循肾小管重吸收水、电解质增加,弥补循环血量(环血量(1 12 2h h););v肝合成蛋白质增加(肝合成蛋白质增加(2424h h);v骨髓造血增强(骨髓造血增强(4 46 6w w)。二、血二、血 型型v血细胞膜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血细胞膜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称型,称血型(血型(blood groupblood group)。
17、v人类有许多血型系统,包括红细胞血型、白细胞人类有许多血型系统,包括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和血小板血型,其中最基本的是血型和血小板血型,其中最基本的是ABOABO血型系血型系统。统。v凝集原与相应的凝集素相遇时,可发生特异性免凝集原与相应的凝集素相遇时,可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并解体,即发生疫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并解体,即发生凝集凝集反应。反应。(一)(一)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1 1.ABO.ABO血型的分型血型的分型红细胞膜表面红细胞膜表面A A、B B凝集原(抗原)的有无及种类。凝集原(抗原)的有无及种类。红细胞凝集原红细胞凝集原血型血型红细胞凝集原红细胞凝集原血型
18、血型A A凝集原凝集原A A型型A A、B B凝集原凝集原ABAB型型B B凝集原凝集原B B型型A A、B B凝集原均无凝集原均无O O型型 半乳糖半乳糖 N乙酰葡萄糖胺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半乳糖胺乙酰半乳糖胺 岩藻糖岩藻糖 葡萄糖葡萄糖H 抗原抗原A 抗原抗原B 抗原抗原凝集原凝集原H H抗原抗原:是形成是形成A A、B B抗原的结构基础,抗原性较弱抗原的结构基础,抗原性较弱。A A抗原抗原:在:在H H抗原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原的基础上增加了N N乙酰半乳糖胺乙酰半乳糖胺,抗原性,抗原性 较强。较强。B B抗原抗原:在:在H H抗原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原的基础上增加了半乳糖半乳糖,抗原性较强。,
19、抗原性较强。v人类人类ABOABO血型系统中,在血浆内还含有血型系统中,在血浆内还含有不能对不能对抗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的凝集素(抗体)抗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的凝集素(抗体)。vA A型血血浆中含型血血浆中含抗抗B B凝集素,凝集素,无抗无抗A A凝集素;凝集素;vB B型血血浆中含型血血浆中含抗抗A A凝集素,凝集素,无抗无抗B B凝集素;凝集素;vO O型血血浆中含型血血浆中含抗抗A A和抗和抗B B凝集素;凝集素;vABAB型血血浆中型血血浆中既无抗既无抗A A,也无抗,也无抗B B凝集素。凝集素。v注意:注意:凝集原与相应凝集素相遇时,可发生特异凝集原与相应凝集素相遇时,可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0、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并解体,即发生性免疫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并解体,即发生凝集反应。凝集反应。凝集素凝集素2.2.红细胞的亚型红细胞的亚型vA A1 1型:红细胞膜上有型:红细胞膜上有A A和和A A1 1凝集原,血浆中只含抗凝集原,血浆中只含抗B B凝集素。凝集素。vA A2 2型:型:红细胞膜上有红细胞膜上有A A凝集原,无凝集原,无A A1 1凝集原凝集原,血浆血浆中含抗中含抗B B和抗和抗A A1 1凝集素。凝集素。v同样同样ABAB型血也可分为型血也可分为A A1 1B B型和型和A A2 2B B型。型。A A2 2型、型、A A2 2B B型型在在A A型血和型血和ABAB型血中不
21、超过型血中不超过1 1。ABOABO血型系统的组成血型系统的组成血型血型凝集原凝集原凝集素凝集素A A1 1型型A+AA+A1 1抗抗B BA A2 2型型A A抗抗B B抗抗A A1 1B B型型B B抗抗A AA A1 1B B型型A+AA+A1 1B B无无A A2 2B B型型A AB B抗抗A A1 1O O型型H H抗抗A A抗抗B B(二)(二)Rh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RH systemRH systemvRhRh血型的发现:血型的发现:v结果提示结果提示:人类红细胞上有与恒河猴人类红细胞上有与恒河猴(RhRhesus esus monkey)monkey)红细胞同样的抗原,故
22、称红细胞同样的抗原,故称RhRh抗原。抗原。恒河猴红细胞恒河猴红细胞家兔家兔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人类红细胞人类红细胞凝集凝集凝集凝集免疫反应免疫反应1 1.Rh.Rh血型的分型与分布血型的分型与分布vRhRh血型有血型有C C、c c、D D、E E、e e五种抗原,其中五种抗原,其中D D抗抗原原的抗原性最强,故的抗原性最强,故通常将含有通常将含有D D抗原的红抗原的红细胞称为细胞称为RhRh阳性阳性,不含有不含有D D抗原的称抗原的称RhRh阴性。阴性。v我国汉族和大部分民族的人我国汉族和大部分民族的人9999为为RhRh阳性。阳性。2 2.Rh.Rh血型的特点和临床意
23、义血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vRhRh血型的重要特点血型的重要特点:无论是无论是RhRh阳性还是阳性还是RhRh阴阴性其血浆中均没有天然的(先天性)抗性其血浆中均没有天然的(先天性)抗RhRh凝凝集素(抗集素(抗RhRh抗体)。抗体)。v但但RhRh阴性者阴性者接受接受RhRh阳性者阳性者的红细胞后,可发的红细胞后,可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后天获得性抗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后天获得性抗RhRh抗抗体,凝集体,凝集RhRh阳性红细胞。阳性红细胞。新生儿溶血新生儿溶血 RhRh阳性红细胞阳性红细胞 (分娩)(分娩)RhRh阴性的母亲阴性的母亲 RhRh阳性的胎儿阳性的胎儿(第一胎)(第一胎)抗抗RhR
24、h抗体抗体 RhRh阳性的胎儿阳性的胎儿(第二胎)(第二胎)凝集反应凝集反应 溶血溶血临床临床RhRh血型不合引起输血溶血血型不合引起输血溶血 RhRh阴性受血者阴性受血者 RhRh阳性阳性红细胞红细胞(第一次第一次)阳性阳性红细胞红细胞(第二次)(第二次)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溶血)(溶血)抗抗RhRh抗体抗体临床临床三、输三、输 血血 凝集原与相应的凝集素相遇时,可发凝集原与相应的凝集素相遇时,可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并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并解体,即发生解体,即发生凝集反应。凝集反应。v因此,在输血时必须选择相同的血型,因此,在输血时必须选择相同的血型,以避免发生凝
25、集反应。以避免发生凝集反应。ABOABO血型各型之间的输血关系血型各型之间的输血关系供血者红细胞供血者红细胞(凝集原)(凝集原)受受 血血 者者 血血 清(凝集素)清(凝集素)O O型型(抗(抗A A抗抗B B)A A型型(抗抗B B)B B型型(抗抗A A)ABAB型型(无)无)O O型型(H H)A A型型(A A)B B型型(B B)ABAB型型(A AB B)注:注:表示有凝集反应;表示有凝集反应;表示无凝集反应表示无凝集反应v注意注意:在输血时主要应避免供血者红细胞在输血时主要应避免供血者红细胞被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所凝集被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所凝集。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cros
26、s-match testcross-match test1.1.交叉配合试验,交叉配合试验,主侧凝集,禁止输入主侧凝集,禁止输入。2.2.异型输血(异型输血(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不宜进行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不宜进行。在特。在特殊情况下,异型输血时,输入的量不宜过多,速度不殊情况下,异型输血时,输入的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并严密观察。宜过快,并严密观察。3.3.同一献血者重复输血,仍需做交叉配合试验,防止同一献血者重复输血,仍需做交叉配合试验,防止RhRh血型不合。血型不合。4.4.相同血型输血需做交叉配血试验的,防止相同血型输血需做交叉配血试验的,防止A A亚型不合。亚型不合。献献 红
27、细胞红细胞 红细胞红细胞 受受者者 主侧主侧 次侧次侧 血血血血 者者 血血 清清 血血 清清 Summary 血液凝固过程血液凝固过程ABOABO血型分型依据血型分型依据输血原则输血原则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生理心脏生理第三节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二节第二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第四节第四节 器官循环器官循环第四章第四章 血血 液液 循循 环环v血液循环:血液循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v循环系统:心和血管组成。循环系统:心和血管组成。v心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v血管血管:容纳血液、提供血液运行容
28、纳血液、提供血液运行的管道和实现血液与组织之间物的管道和实现血液与组织之间物质交换,调整各器官血流量。质交换,调整各器官血流量。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生理心脏生理 心脏的泵血作用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是由心肌电活动心肌电活动、机械机械收缩收缩和和瓣膜活动瓣膜活动三者相互联系配合才得以实三者相互联系配合才得以实现。现。一、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与心率(一)心动周期与心率v心动周期: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舒张构成一个机械心脏的一次收缩舒张构成一个机械周期。以平均心率为周期。以平均心率为7575次计算,每一心动周期次计算,每一心动周期约约0.80.8秒。秒。v心房心房 收缩期收缩期
29、0.10.1秒秒 舒张期舒张期0.70.7秒秒v心室心室 收缩期收缩期0.30.3秒秒 舒张期舒张期0.50.5秒秒v全心舒张期全心舒张期:从心室开始舒张到从心室开始舒张到下一心动周期心房开始收缩前,下一心动周期心房开始收缩前,心房、心室均处于舒张状态。心房、心室均处于舒张状态。v全心舒张期全心舒张期:心泵血过程中心泵血过程中心室心室血液充盈的主要时期血液充盈的主要时期。v心率心率(HR):(HR):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安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率约静状态下心率约:6060100100次分次分,平均,平均:7575次分次分。v心率的心率的生理变异生理变异:随年龄、性
30、别、昼夜和机体所处的随年龄、性别、昼夜和机体所处的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v新生儿心率可达新生儿心率可达:140140次分次分;女性较男性快;情绪;女性较男性快;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时心率增快;体温升高激动和剧烈运动时心率增快;体温升高11,心率可,心率可增加约增加约1010次分。次分。v心动周期心动周期: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v注意:注意:心率增快心率增快心动周期缩短心动周期缩短,主要引起,主要引起舒张期舒张期缩短缩短,可能对心输出量、动脉血压和冠脉血流量产,可能对心输出量、动脉血压和冠脉血流量产生不利影响。生不利影响。6060秒秒心动周期与心率
31、之间呈倒数关系。心动周期与心率之间呈倒数关系。心动周期心动周期=心率心率临床临床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泵血的基本原理心脏泵血的基本原理心室肌心室肌收缩收缩或或舒张舒张 心室内压力心室内压力变化变化心房:心室:动脉心房:心室:动脉压力差变化压力差变化 房室瓣、半月瓣启闭房室瓣、半月瓣启闭 血流方向变化血流方向变化(射血或充盈)(射血或充盈)心室容积变化心室容积变化1.1.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第一心音第一心音)v心室射血过程主要由于心室射血过程主要由于心室肌收缩心室肌收缩而实现。而实现。v分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分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1
32、1)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v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持续约持续约0.05s0.05s。心室肌开始收缩心室肌开始收缩室内压力室内压力升高升高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关、半月瓣未开房室瓣关、半月瓣未开血液暂存于心室血液暂存于心室心室容积不变心室容积不变 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2 2)射血期:历时约)射血期:历时约0.26s0.26s:快速、缓慢快速、缓慢射血期。射血期。心室肌心室肌继续收缩继续收缩 室内压室内压明显升高明显升高房内压房内压室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动脉压房室瓣关、半月瓣开房室瓣关、半月瓣开血液射入动脉血液射入动脉心室容积减小心室容积减小 射血期射血期2.2.心室舒张期心室舒
33、张期 心室充盈过程心室充盈过程主要由主要由心室肌舒张心室肌舒张而实现。而实现。心室的舒张与充盈包括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心室的舒张与充盈包括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1 1)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0.07s0.07s心室肌开始舒张心室肌开始舒张室内压力下降室内压力下降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半月瓣关、房室瓣未开半月瓣关、房室瓣未开 血液暂于心房、腔静脉血液暂于心房、腔静脉心室容积不变心室容积不变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2 2)充盈期:)充盈期:0.33s0.33s,快速、减慢充盈期和房缩期。,快速、减慢充盈期和房缩期。心室肌心室
34、肌继续舒张继续舒张室内压明显下降室内压明显下降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开、半月瓣关房室瓣开、半月瓣关充盈充盈心室容积增大心室容积增大充盈期充盈期(3 3)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0.1:0.1秒,占充盈量的秒,占充盈量的101030%30%。心房肌收缩心房肌收缩房内压力升高房内压力升高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开、半月瓣关房室瓣开、半月瓣关充盈(充盈(101030%30%)心室容积增大心室容积增大房缩充盈期房缩充盈期小结:心泵血的基本过程小结:心泵血的基本过程v窦房结发出的窦房结发出的兴奋兴奋经特殊传导系统的传导,引起经特殊传导系统的传导,引起心心室肌兴奋
35、收缩室肌兴奋收缩,心室肌收缩使,心室肌收缩使心室内压迅速升高心室内压迅速升高,先高于房内压,后高于动脉压;先使房室瓣关闭,先高于房内压,后高于动脉压;先使房室瓣关闭,后使半月瓣开放,血液从心室射入动脉,心室容积后使半月瓣开放,血液从心室射入动脉,心室容积减小。减小。v心室开始心室开始舒张舒张,心室,心室内压内压即开始即开始下降下降,先低于动脉,先低于动脉压,后低于房内压;先使动脉瓣关闭,后使房室瓣压,后低于房内压;先使动脉瓣关闭,后使房室瓣开放,血液从心房和腔静脉被开放,血液从心房和腔静脉被“抽吸抽吸”而充盈至心而充盈至心室,心室容积增大。室,心室容积增大。心泵血过程中压力差、瓣膜、血流方向、
36、心室容积的变化心泵血过程中压力差、瓣膜、血流方向、心室容积的变化时时 相相时间时间(s)(s)压压 力力 变变 化化房房室室瓣瓣动动脉脉瓣瓣心内血流心内血流方向方向心室心室容积容积心心室室收收缩缩期期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0.02-0.02-0.030.03室内压迅速上升,室内压迅速上升,房内压房内压 室内压室内压 A A压压关关关关无无不变不变快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0.11 0.11 房内压房内压 A A压压关关开开 室室A(A(快快)缩小缩小减慢射血期减慢射血期0.170.17房内压房内压 室内压室内压 A A压压关关开开 室室A(A(慢慢)缩小缩小心心室室舒舒张张期期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0.
37、03-0.03-0.060.06室内压迅速下降,室内压迅速下降,房内压房内压 室内压室内压 A 室内压室内压 A 室内压室内压 A 室内压室内压 A A压压开开关关房房 室室增大增大(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1.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v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troke volume,SVSV)一侧心室收缩)一侧心室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简称一次所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搏出量。v正常值约正常值约606080ml80ml,平均,平均70ml70ml。每搏输出量心舒末期容积心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舒末期容积心缩末期容积 70ml
38、70ml125ml125ml55ml55ml射血分数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jection fraction)v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搏出量搏出量射血分数射血分数=-=-*100100 心舒期末容积心舒期末容积v安静状态下,健康成人射血分数为安静状态下,健康成人射血分数为55%55%65%65%。v射血分数可用作动态评价心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射血分数可用作动态评价心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125ml125ml55ml55ml70ml70ml;EF=56.0%EF=56.0%150ml150ml80ml80ml70ml70ml;EF=
39、46.6%EF=46.6%2.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v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cardiac output,COCO):一侧: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即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即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正常正常值值4.54.56.0L/min,6.0L/min,平均约平均约5.0L/min5.0L/min。v心输出量是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乘积心输出量是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乘积。即即: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心率v心输出量:衡量心功能的基本指标。心输出量:衡量心功能的基本指标。心指数心指数v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以每平方米体表
40、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心排血指心排血指数数(又称心指数,(又称心指数,cardiac indexcardiac index,CICI)。)。v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指数,称静息心指数,正常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指数,称静息心指数,正常值约值约3.03.03.5L/min.m3.5L/min.m2 2。v心指数可以随不同生理条件而改变,一般心指数可以随不同生理条件而改变,一般1010岁左右的静岁左右的静息心指数最大,可达息心指数最大,可达4.0 L/4.0 L/(minminm m2 2)以上,以后随年)以上,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若心指数小于龄增长而下降。若心指数小于2.5 L/2.5 L/(mi
41、nminm m2 2)则须考)则须考虑心力衰竭的可能。虑心力衰竭的可能。(四)(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v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心率1.1.搏出量搏出量v每搏输出量心舒末期容积心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舒末期容积心缩末期容积v凡能改变凡能改变心舒末期充盈量心舒末期充盈量、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和和动动脉血压脉血压的因素均可改变搏出量。的因素均可改变搏出量。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 充盈时间充盈时间 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心舒末期充盈量心舒末期充盈量 心缩末期容积心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动力动力阻力阻力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影响每搏输
42、出量的基本因素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基本因素(1 1)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v前负荷前负荷:心室肌开始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心室肌开始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v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适当增加,必将改变心肌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适当增加,必将改变心肌肌小节的初长,使之接近或达到肌小节的初长,使之接近或达到最适初长最适初长,从而,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加。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加。v这种由于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改变引起心肌收这种由于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改变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改变的调节形式,称缩强度的改变的调节形式,称异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v机制机制:粗细肌丝相互重叠程
43、度的变化粗细肌丝相互重叠程度的变化.左室充盈压左室充盈压初长度初长度粗细肌丝有效重叠粗细肌丝有效重叠起作用的横桥数起作用的横桥数心肌收缩强度心肌收缩强度v通常情况下,左室充盈压为通常情况下,左室充盈压为5 56mmHg6mmHg,由图可见,由图可见心室具心室具有较大程度的初长度储备有较大程度的初长度储备。决定前负荷决定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的因素:的因素:心舒末期充盈量心舒末期充盈量=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心缩末期余血量心缩末期余血量v循环血量与静脉回心血量的关系循环血量与静脉回心血量的关系 v心肌收缩力与心缩末期余血量的关系心肌收缩力与心缩末期余血量的关系v充盈时
44、间与心舒末期充盈量的关系充盈时间与心舒末期充盈量的关系v控制临床输液量和速度的重要控制临床输液量和速度的重要性性!临床临床(2 2)后负荷)后负荷v肌肉开始收缩后才遇到的负荷,对心室而言,后肌肉开始收缩后才遇到的负荷,对心室而言,后负荷是指负荷是指动脉血压动脉血压。v在心率、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当后在心率、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当后负荷增大(动脉血压升高)时,射血阻力增大,负荷增大(动脉血压升高)时,射血阻力增大,导致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同时,射血导致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同时,射血期心肌纤维缩短速度和程度均减小,搏出量将减期心肌纤维缩短速度和程度均减小,搏出量
45、将减少。少。v选用扩血管药以适当降低动脉血压,可使搏选用扩血管药以适当降低动脉血压,可使搏出量增加。出量增加。80170临床临床(3 3)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cardiac contractilitycardiac contractility)v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v影响因素:兴奋影响因素: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各个环节。收缩耦联过程中各个环节。胞质内胞质内CaCa2 2浓度浓度 横桥活动各步骤的速率横桥活动各步骤的速率 活化横桥数目活化横桥数目 ATPATP酶的活
46、性等酶的活性等 心脏泵血功能通过心脏泵血功能通过与初长度无关的收缩与初长度无关的收缩能力这个因素改变而能力这个因素改变而实现的调节,称等长实现的调节,称等长调节。调节。2.2.心率心率v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但如果心率太快(如果心率太快(超过超过160160180180次次/分分),舒张期缩),舒张期缩短,心室缺乏足够的充盈时间,充盈量减少,搏出短,心室缺乏足够的充盈时间,充盈量减少,搏出量可减少到正常的一半左右,心输出量开始减少。量可减少到正常的一半左右,心输出量开始减少。v心率低于心率低于4040次次/分时,心舒期延长,心室充
47、盈早已分时,心舒期延长,心室充盈早已接近最大限度,不能再继续增加充盈量和搏出量,接近最大限度,不能再继续增加充盈量和搏出量,故每分心输出量下降。故每分心输出量下降。v提示: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心提示: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都会减少。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都会减少。前负荷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心肌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动脉血压动脉血压*表示一定范围表示一定范围(五)心力贮备(五)心力贮备v概念: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概念: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v意义:反映心脏的健康程度、心脏泵血功能。意义:反映心脏的健康程度、心脏泵血功能。舒张期贮备量:舒张期贮备量:15ml收缩期贮备量:收缩期贮备量:5560ml心率贮备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搏出量贮备v组成组成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