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OC中编综述-订正-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2534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5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OC中编综述-订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OC中编综述-订正-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OC中编综述-订正-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OC中编综述-订正-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OC中编综述-订正-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OC注意:本课件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课程基本内容,不宜以之取代教学视频与教材的学习。要目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1、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2、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1、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情况2、战后世界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要目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1、中国官僚资本的所指与特性 2、

2、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要目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2、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这一时期,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主要的社会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以及革命斗争的主力(农民阶级),同1919年五四运动前没有什么根本不同,但是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

3、社会力量的生长,中国的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了的营垒,中国工人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是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因此,这一时期的30年,是翻天覆地的30年。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

4、、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促使欧洲走向衰落(欧洲列强中,德国战败;英、法虽为战胜国,但受到削弱)和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第二,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三,具体对中国而言,一战时欧洲列强忙于战争而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国以及日本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

5、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压迫和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人民,是帝国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疯狂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扩军备战,终于引发了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在思想文化方面,战后的欧洲思想界弥漫着空前的危机意识和悲观氛围,弥漫着对于西方现代文明以及作为其思想背景的启蒙主义甚至更广义的理性主义的批评,形形色色的人文主义思潮和反现代思潮纷纷涌现,西方自身的前途成为了一个足堪忧虑的大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交战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从

6、反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及其革命运动的高涨,一战前后,欧洲社会主义思潮与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2、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1、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2、十月革命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即把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局部问题,变为各个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

7、从帝国主义之下解放出来的总问题。3、十月革命给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革命的进程。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1、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一战”结束后,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了本国政权。他们对内实行残酷镇压人民的反动统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这个局面的出现,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密不可分。1919年3月,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头目墨索里尼正式组织了“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党”。1922年1

8、0月,意大利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府。德国法西斯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0年希特勒控制了“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1934年8月,德国总统兴登堡病死,希特勒自封为“元首”,称德国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1、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续)日本国内的法西斯主义思想,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基本主张是:用“天皇归一”的国体意识来统一国民思想,用“国家改造”来建立天皇制独裁政权,使日本尽快强大起来,以取代欧美列强,成为亚洲霸主。1920-1929

9、年,日本国内出现法西斯团体(国本社、一夕会等),它们的大本营就是以垄断财阀为后台的日本军部。1930年,日本军内最大的法西斯组织樱会成立,它控制了日本军部。这不仅意味着日本法西斯势力正式登上政治舞台,而且意味着新的侵略战争临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武装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2、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对于法西斯国家的野蛮侵略,世界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

10、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互相配合。1942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互相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苏联红军在同年7月至1943年2月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发动诺曼底战役,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德国法西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1945年5月7日、8日,德国代表先后在西方盟军司令部和苏军司令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2、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续)对于日本的侵略,亚洲各国人民在长时间里进行了英

11、勇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亚洲一些国家的人民先后于1932年4月(朝鲜)、1940年9月(越南)1941年12月(泰国)、1942年3月(印度尼西亚)、1942年5月(菲律宾、缅甸)投入抗日战争。中国军民是在亚洲大陆上抵抗日本侵略的主力。1944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全面展开攻势作战。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14日,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同盟国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和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1、战后世界政治

12、形势的新情况 第一,在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第三,占世界陆地面积23、人口34的亚非拉美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许多原殖民地、附属国争得了或正在争取政治上的独立,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而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上述情况表明,国际帝国主义受到明显削弱和多方面的牵制,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各国人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

13、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2、战后世界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近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1946年4月,毛泽东撰写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的党内文件,指出只要世界人民力量向世界反动力量进行坚决的和有效地斗争,就可以克服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同时又指出,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取得某些妥协,但是这种妥协,“并不要求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人民随之实行

14、国内的妥协,各国人民仍将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斗争。”正是按照这种科学分析,当蒋介石集团依仗美国政府作靠山,发动全面内战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并且赢得了胜利。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继续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后来也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三者,就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推翻这“三座大山”的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的北洋军阀政府,史称北洋政府。1925年至192

15、7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取代北洋政府统治全中国的,是国民党控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史称国民党政府。为什么要推翻这“三座大山”呢?毛泽东在1925年12月1日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开篇就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而“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分析。”毛泽东在这里强调的,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认清各阶级在中国社会中代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看它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什么作用。(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北洋政府是以外国帝国主义列强为靠山的。为了

16、维护自身的统治,它不惜出卖国家利权,从而使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伸展。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27年4月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在此阶段外国垄断资本已牢牢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外国资本不仅垄断了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而且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以及若干主要轻工业。第二阶段,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此阶段,在“日满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中国东北的经济完全为日本垄断资本所统治。在关内,沦陷区的经济也完全被殖民地化。第三阶段,1945年抗战结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此阶段,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国民党统治区几乎形

17、同美国的殖民地。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续)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在日本侵华期间,沦陷区完全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并使沦陷区工业的发展服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需要,造成了沦陷区经济的畸形发展。抗战胜利后,在美国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美国商品在中国的大量倾销,给予中国民族工商业以摧毁性的打击。其次,帝国主义在中国倾销其廉价农产品,使得中国农产品价格急剧下跌,极大地打击了中国农业,严重损害了中国农民的利益。最后,使中国的反动势力更加依靠外国垄断资产阶级。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通过出卖国家主权来

18、换取美国出钱、出枪、出顾问。发动反人民的内战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续)从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观目的。能否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关系到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能否坚定不移的高举反帝斗争的旗帜,并制定出适当的反帝斗争策略,为人民指明反帝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1939年12月和1940年1月,毛泽东在比较集中的阐述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

19、和殖民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对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有清醒的认识。与此同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需要在中国寻找代理人,而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正是充当了这样的角色。正因为如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这个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地主有权处置自己的土地,包

20、括自由买卖在内。二是地租与田赋分开。封建剥削制度是以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在中国,大部分的土地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只有少部分属于农民。地主以及旧式富农将土地出租给农民,向他们征收苛重的地租(主要是实物地租)。除地租外,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手段往往是超经济的。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常常是三位一体的。地主不仅发放高利贷,有的还兼营商业。而商人、高利贷者也往往在获利后去购买土地,使自己成为地主。这个三位一体的的结合,残酷地压榨着中国农民。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

21、济(续)反动政府当局在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封建剥削制度的同时,还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等,直接对农民进行掠夺。首先是征收田赋,其次是征收盐税,再次是征收各种杂税,1937年杂税名目就达1756种。最后是强迫农民服劳役(如修筑公路、碉堡等)和服兵役。在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下,中国农村的经济日益陷入绝境。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另外,由于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农村无法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等条件,这就从根本上严重限制了中国工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中

22、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1、中国官僚资本的所指与特性中国的资产阶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来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系较少并受它们压迫的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国民党新军阀在全国建立了反革命统治。旧中国买办阶级与反动的国家资本政权结合在一起,官僚买办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买办资产阶级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就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

23、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除国家垄断资本外,官僚的私人资本也属于官僚资本。而掌握着官僚资本的阶级,就是官僚资产阶级,即中国的大资产阶级。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2、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1)垄断金融体系 中国管理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国民党政府通过加入“官股”、改组有关机构等,将原北洋军阀的两大金融支柱即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控制起来。随后,又成立了“国家的”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它们被赋予经理国库、发行兑换券、铸发国币、经募内外公债等项特权。以这“四行二局”(二局为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不仅完全主宰

24、了全国的金融业,而且直接操纵着全国的经济。发行“法币”,是四大银行完成其金融垄断的有决定意义的步骤。长期地、无限制的发行纸币,一是使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合法地搜刮了不下三亿元民间白银,二是造成了通货的恶性膨胀和物价的急剧上涨。发行内债,是把广大人民主要是农民的财富,转化成为官僚资本集团财产的又一种办法。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2、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续)(2)从事商业投机活动 官僚资本集团在垄断金融的同时,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从事大规模的商业投机活动。官僚资本实际上主要是商业投机资本。外汇和对外贸易,是由他们垄断的。如孔祥熙家族独资经

25、营的天津祥记商行专门贩卖匹头、煤油、颜料等洋货;宋子文家族经营的华南米业公司享有洋米进口免税、垄断洋米运销的特权。他们借助于国民党政府实行的贸易统制政策和专卖制度,控制了大量商品。他们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进行收购,又以垄断价格出售,从而获取高额利润。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2、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续)(3)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 官僚资本集团还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1935年国民党政府成立的“资源委员会”,垄断了全国主要的重工业和矿业。它下属的厂矿一部分是接收的北洋军阀时期的官僚资本企业,一部分是依靠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的贷款和技术新建的企业。由官

26、僚资本控制、支配的以“民营”或者“官商合办”形式出现的工业企业,大多是通过兼并民族工业而来的。1937年9月,国民党政府又成立工矿调整委员会,以适应非常时期也就是全面抗战时期生产需要的名义,兼并民营工业,扩大官营工业。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又接收了日伪工厂4411家,其中发还原主或标卖的仅10,其余绝大部分成了官营企业,或者化“公”为私,成了官僚资本家的私产。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2、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 总之,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的国家垄断资本是在工业生产发展、一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经过一般垄断而后进入国家垄断的不同,而半殖民地中国的官僚资本

27、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直接利用国家政权。一方面掠夺工农劳动群众及其他小生产者;另一方面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兼并民族资本,而直接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中国官僚资本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军阀、官僚政府建立和加强军事独裁统治的过程。中国官僚资本不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是官僚资产阶级积极利用超经济的特权,主要在从事金融和商业投机的过程中,在充当帝国主义的买办的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正因为如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二、“三座大山”的重压(四)民族资本主

28、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地生长起来的,受到了外国资本压迫、官僚资本排挤、封建生产关系束缚、军阀官僚政府压榨等四大绳索的阻碍,因此也就具有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二,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全国抗日战争前,民族资本中80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占20。二、“三座大山”的重压(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

29、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当一部分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一些民族资本家利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 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的双重身份。因此他们也就不敢提出彻底的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政治纲领,从而也不可能有效地去动员和组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的力量。二、“三座大山”的重压(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

30、处境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地位 上述情况,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而在另一个时期,就有可能跟在买办资产阶级后面,成为它的助手。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人数不多,经济实力不强,但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重要性。他们具有爱国的立场,不少人还掌握着发展生产所需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以这个阶级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的。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出身于这个阶级,或者与这个阶级有比较多的联系。这个阶级在社会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它曾经

31、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现代工业,形成了民族市场,同时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它逐渐形成为民主革命的一种政治力量。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之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长时间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他们同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因而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因为在长时间里,他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

32、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他们同广大人民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只有实行这个方案,才能维持他们的独裁统治。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首领蒋介石对法西斯主义政治理论的极力推崇,以及其党徒对蒋介石个人独裁的大力宣传,都说明了这一点。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2、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让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尽管辛亥革命的流产已经宣告了资

33、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这个方案重新提了出来,幻想可以实现建立由民族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统治的国家的政治主张。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人士更大力鼓吹过“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这种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对于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现实是一种批判,但却不具备现实可行性。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政治

34、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提出这种明确的主张,经历了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的探索过程。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纲领。1925年1月,中共四大提出了工人阶级应当领导民主革命的明确主张。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建国前夕所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中,对于中国共产

35、党的政治主张和建国方案作了系统的论述。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续)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一建国方案?第一,它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最迫切的愿望推翻“三座大山”的重压。这一时期,从大革命的兴起到土地革命的进行,从全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到全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的发展,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第二,它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日益成长壮大,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客观事实。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全党的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自觉性和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党在人

36、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为党的建国方案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续)第三,它反映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从而为中国人民在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地争取广泛的国际同情和援助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一建国方案,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方案,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的方案。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

37、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首先,帝国主义不容许。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如果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就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这是它们不能容忍的。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更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它们的竞争对手。其次,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

38、的软弱性,使得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他们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的纲领,无法动员农民这个最广大的群众;由于不敢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根本不掌握军队。因此,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很大的分量,往往把实现民主政治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让步这种幻想之上。而中国的反动统治者既不能容忍、更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它绝不会对于中间势力关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作出原则性的让步。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续)第三,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阶级斗争尖锐、激烈,使得任何改良的、中间性的政治方案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这种情况在抗战胜利后,

39、表现得尤为明显、突出。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中国两个命运、两种前途之间的斗争异常尖锐、激烈,而且主要的形式就是武装的军事的斗争。广大中间力量,特别是那些信奉和平改良,手上没有一兵一卒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只能在国共两党所代表的政治道路中择一而从。严酷的事实教育了他们,使他们逐步放弃了走中间路线的幻想,而站到了拥护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在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总地来说,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它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最初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不可行。只有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三、两个中国之命运本章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OC中编综述-订正-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