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高考地理高考地理(课标专用)考点一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等级体系考点一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等级体系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A A组统一命题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课标卷题组五年高考1.(2017课标,4,4分)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城市交通。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高低取决于外部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四个选项中,站点的用地面积和信息化水平都属于内部公共服务设施,A项和C项可以排除。地铁站点外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2、种类和数量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周边的人流量,与周边的环境质量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B项正确。规律总结规律总结地铁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高低与人流量大小关系密切。人流量大的地方,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高,反之则低。2.(2017课标,5,4分)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判断和推理。读图可知,甲、乙、丙站点距离近(在5千米以内)且级别都较高,说明沿线区域人流、物流量大,又因地处内环线附近,故应该为中心商务区,A项正确。3.(2017课标,6,4分)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读图可知,该城市空间被一条大河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城市空间形态不是沿河流和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城市环线中心为一级站点,人流量大,为一个核心,沿地铁线的方向又出现了多个一级站点,说明这些站点处也是城市发展核心,故该城市空间形态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C项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城市多核心模式的形成过程:随着城市的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的市中心由于地价高、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等原因,使远离中心的区域也出现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
4、同的核心,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4.(2016课标,4,4分)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答案答案A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
5、明确,由此可知该地区的城市职能明确,这限制了各核心城市服务种类的随意变动,故A项正确。审题方法审题方法本题关键信息是“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城市职能不同,即通过分工限制了服务种类。5.(2016课标,5,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答案答案B由于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所以该地区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故B项正确。分工明确对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品升级影响很小,故A、C、D项错误。审题方法审题方法空间规划的实施是着眼于各城市的不同分工进行的,即空间规划的实施
6、使各个城市主要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利于同类产业集中在一个城市。6.(2016课标,6,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答案答案D提高乡村人口比重与城市化水平有关,和经济发展有关,与城市空间规划无关,故A项错误。地区人口密度变化与人口增长有关,与城市空间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该地区空间规划的实施,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各城市,加强了区内各城市的协调,而不是竞争,并由此提高了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城市群,故C项错误。该地区城市在外围,中心有面积较大的“绿心”,且各城市之间有不可侵占的绿地,这种规划有利于优化城乡用地结
7、构,故D项正确。审题方法审题方法“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这些信息表明该地城乡用地结构得到很好的规划与限定,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与保持。7.2019课标,36(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
8、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图 图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答案答案(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解析解析从文字材料“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可知,鲁尔区城市具有数量众多、单个城市人口规模较小的特征。由图中城市建成区的分布与所占区域面积比例可知,鲁尔区城市建成区集中连片且面积广大,因此区域内城市间距离近,城市密集分布。考点二城市化考点二城市化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
9、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1.(2015课标,1,4分)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答案答案D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及其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故A、B项错误;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
10、设用地导致地表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C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D项正确。审题技巧审题技巧“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说明湿地减少,地面建筑物增加。进一步分析可知,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减少,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
11、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2.(2017课标,2,4分)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答案答案D绿化隔离带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分离车道”,则“用地类型”应相同,故可排除A项;同时景观整齐美观应是规划的共同要求,也是居民的共同爱好,故可排除B、C两项;则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人为管理差异所致,结合选项,可能是道路两侧属于不同行政区,而管理差异所致。故D项正确。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12、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面三题。3.(2015课标,1,4分)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D项正确。审题技巧审题技巧准确理解雨水花园的概念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解答该题的前提,而把握题目设问中的“主要目的”是解题的关键。树皮覆盖层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雨水渗透速度,但这对于主要用于收集雨水的雨水花园来说,显然不是主要目的。另外在该题
13、中,有些题肢不易判断,可从整个题组角度来分析,如此题可依据下一题设问,从侧面判断C项不是主要目的。4.(2015课标,2,4分)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答案答案B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的净化作用较强,B项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的颗粒物质比较大,雨水通过快,不能起到净化作用。5.(2015课标,3,4分)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答案答案C
14、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名师点拨名师点拨本题组以“雨水花园”为切入点,考查了人类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改造,以及对水资源的利用,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特点。考点一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等级体系考点一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等级体系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下图),回答下面两题。B B组自主命题组自主命题省省(区、市区、市)卷题组卷题组1.(2019天津文综,8,4分)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
15、业功能明显减弱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2.(2019天津文综,9,4分)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A.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答案答案BD本题组以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功能区的相关知识;从2004年与2016年的土地利用情况图中获取和解读有用信息;通过分析2016年与200
16、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对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思考,彰显了人地协调观。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2016年与2004年相比,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比重增大,说明工业功能增强,A项错误;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增大,说明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项正确;乙河以东的地区,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南、北两端,C项错误;乙河以东的地区,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D项错误。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沿河地区工业用地比重没有明显增加,不一定会加大河水污染,A项错误;职住分离明显,工业用地范围扩大,会增加交通压力,为了便于职工上下班,
17、应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项正确;工业用地面积增大,表明工业发展较快,就业岗位可能增多,B项错误;居住区集中分布在甲河和乙河沿岸的城市中部地区,C项错误。思路分析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特点,然后根据用地变化特点推知可能产生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注意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3.(2018北京文综,10,4分)该城市()A.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答案答案
18、A本题考查城市建设。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越大,说明土地利用强度越大。区土地利用强度最大,应该是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商业网点最为密集,A项正确、C项错误;区域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生活、经济活动较为密集,不宜建垃圾填埋场(造成污染),B项错误;区土地利用强度小,生产、生活活动少,释放废热少,热岛效应弱,D项错误。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条件(1)必须远离饮用水源,尽量少占农田,利用荒地和当地地形。一般选择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填埋场与居民区的最短距离为500 m。(2)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4.(2018北京文综,11,4分)甲处土
19、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城市化。保护耕地和种植业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减弱,与题意不符,B、C项错误;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不会引起土地利用强度的明显增大,A项错误;卫星城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大,D项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卫星城的作用:分散大城市主城区的职能;减轻主城区的人口压力、住房压力;缓解交通拥堵;减轻主城区的环境污染。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回答下题。5.(2016北京文综,11,4分)据
20、图推断()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若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则出行次数应该多,A项错误;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郊区,则出行次数多,又加上距离住宅区远,出行能耗较高,B项正确;若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则出行次数应该多,C项错误;若丁为中心商务区,则出行次数多,距离住宅区较远,出行能耗较高,D项错误。审题方法审题方法本题题眼为“出行能耗”的概念。从概念可知出行距离越远,出行次数越多,出行能耗越大。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
21、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某市中心城区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6.(2016天津文综,6,4分)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答案答案C 本题考查对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规律的分析。等值线越密,梯度越大,故该城市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小于南部地区,A项错误;地租相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故B
22、项错误;地租等值线稀疏的区域与距市中心相同距离的其他区域相比,地租更高,是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其交通设施较好,故C项正确;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其环境质量较差,故D项错误。评析评析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影响城市地租因素的知识以及等值线图的读图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等值线的疏密与梯度、数值的关系。7.(2016天津文综,7,4分)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城市工业区位的选择。图中甲地的地租等值线向郊区凸出,表示其地租与距市中心等距离的其他
23、区域相比更高,表示甲地环境质量较好,交通通达度较高,符合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对环境和交通的高要求,故A项正确。钢铁、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产业园区通常规模较大,占地较多,应布局在地租相对较低的区域。评析评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城市规划以及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是明确图中甲地的特点,再与选项中的四个工业园区的区位要求相对照,找出最佳选项。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8.(2016江苏单科,13,2分)上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B.C.D.答案答案A住宅区是城市各功能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一般占地面积达40%60%;图中只有符合,故A项正确。9.(2016江苏单科,1
24、4,2分)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答案答案C图中甲侧有山脉,此处气温应明显低于两侧;同时功能区应为工业区、应为商业区,商业区处地租最高;据此可判断C项正确。评析评析本题组通过提供翔实的信息,考查了功能区特征、气温、地租分布等重要知识点,属于“双基”型题目,提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立足“双基”,加强解读信息能力的训练。下图表示H市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10.(2015天津文综,7,4分)结合上图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答案
25、答案D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出商业区的分布状况;与15年前相比,现在工业区布局分散;从人口分布来分析,也不能判断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据图分析,路网密度中部、南部增大,D项正确。11.(2015四川文综,5,4分)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面两题。答案答案C由两幅图对比可以读出甲地带在0:00时人口较密集,而10:00时人口非常稀疏;且中心城区10:00时人口变得更为密集,因此推测甲地带为住宅区,上午10
26、:00绝大部分居民由住宅区转移到中心城区工作。故选C。12.(2015四川文综,6,4分)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答案答案B由图可知该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是集中紧凑布局,路网密集,因此推断该城市位于平原地区。故选B。评析评析本题组难度中等偏易。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3.(2015北京文综,3,4分)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A.B.C.D.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体系。读图可知,级别最高,次之且级别相等,比级别低且两
27、者级别相等,级别最低。博物馆服务范围最大,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次之,B项正确。14.(2015江苏单科,1,2分)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下面两题。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据图分析,当时东京城位于水陆交通枢纽,便捷的交通使人口高度集聚,商业繁荣发达,D项正确。15.(2015江苏单科,2,2分)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城市功能。东京当时为北宋都城,以行
28、政功能为主,A项正确。16.2015福建文综,37(2)(3),20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材料二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1)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分)(2)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8分)答案答案(1)地处河谷平原,地势
29、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2)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至今。解析解析本题以关中地区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楚河地区两则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读图分析、判断、表达能力,以及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1)描述城市的区位优势,要分别从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水源)及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基础、交通条件、城市等级和相关职能)两方面进行,注意答案的完整性。(2)分析“秦腔飞地”的成因,要紧紧围绕材料一的信息,除了古丝绸之路和自然条件之外,还要考虑到人口迁移的
30、原因。评析评析本题难度中等,综合性强,体现了注重能力的命题思想,解题关键是要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避免思路出错,另外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考点二城市化考点二城市化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两题。1.(2019浙江4月选考,7,2分)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A.B.C.D.答案答案A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小,应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应不断降低,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总和为100%,根据数值可判断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城镇人口比重。2.(2019浙江4月选考,8,2分)图中折线反映了()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
31、降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答案答案C图示时期,城镇人口比重在逐渐上升,A错;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为平稳,B错;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在不断下降,与城市化没有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与城市人口比重呈正相关关系,故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C项正确。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3.(2019江苏单科,11,2分)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4
32、.(2019江苏单科,12,2分)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地下水位上升 地表气温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加 地表径流增多A.B.C.D.答案答案BC本题组考查城市化过程中地面硬化对地下水、气温、生物多样性、地表径流等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准确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并论证探讨问题。综合思维学科素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通过分析地面硬化带来的影响,使学生明白发展的同时应顺应自然规律。第3题,图中三条折线分别代表1989年、2002年、2015年距市中心不同距离的不透水面比例,分别比较1015千米、1520千米、2025千米、2530千米的区域,可以很直观地看出1520千米区域不透水
33、面比例变化最大,也说明该区域内城市化速度最快,B项正确。第4题,不透水面的增加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阻止了雨水的下渗,地下水位会下降,地表径流会增多;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会减少;地面的硬化使得城市整体空气湿度降低;硬化的地面与绿地相比,增温速度更快,地表气温会升高,故说法错误,说法正确,C项正确。图盘山景观图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下题。图天津部分“沽”村落旧址示意图5.(2017天津文综,2,4分)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A.城市的扩展B.河流的改道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答案答案A 本题考查城市化。读图可知,环
34、线内为目前天津市的建成区,“沽”村落作为旧址分布在城市建成区内,故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已难寻觅的主要原因为城市的扩展,A项正确。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根据环线道路的分布确定天津目前的城市范围是关键。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6.(2016海南单科,10,3分)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
35、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答案答案C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左右。读图知,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C。7.(2016海南单科,11,3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答案答案B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由市中心向外迁移,但产业多数还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
36、离逐渐增加,故选B。8.(2016海南单科,12,3分)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B.C.D.答案答案A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将部分产业迁移到郊区。故选A。9.(2016上海单科,11,2分)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海绵城市”是指
37、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答案答案C“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减少因地下水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水漏斗区,减缓地面沉降。10.(2016上海单科,12,2分)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退耕恢复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答案答案D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增加雨水下渗,利于“海绵城市”建设;上海本身耕地少,退耕恢复湿地,作用有限,不能很好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完善排水系统,加速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雨水收集。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
38、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下面两题。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城市交通。读图可知,该时段总体来看,郊区进入城区方向的车道拥堵,应该是人口由郊区移向城市中心区的上班时间,即8:00左右,A项正确。11.(2015山东文综,3,4分)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B.12:00C.14:00D.18:0012.(2015山东文综,4,4分)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城市环境问题
39、。由题干可知,北京市“钟摆”交通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大量就业岗位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故解决该现象应该从减少城市中心地区就业岗位入手,D项正确。评析评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获取并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了解“钟摆”交通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解题关键。C C组教师专用题组组教师专用题组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14课标,1,4分)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我国珠三角的城市化过程。图中显示农民自建的“握手楼”楼层高、房间多,不可能为自
40、住考虑,也不适宜外来人口长期定居;“握手楼”位于珠三角某中心城市周边,利于外来人口租住,故其直接目的应是出租房屋以增加收入,故D项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本题易错选B。本题以景观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化及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读出图中的有效信息,把握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外来务工人员多)、农民、“握手楼”(图片信息显示楼较高且密集)。2.(2014课标,2,4分)“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握手楼”吸引城区人口居住,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41、,城区人口多,房价昂贵,故B项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珠江三角洲城市中的商品房价格昂贵,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买(租)不起;在城市周边的农民自建楼价格相对较低,而且交通也较为便利,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和生活开支契合,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多选择郊区农民的“握手楼”。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2014大纲全国,10,4分)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答案答案D图中显示区域中唯一的港口位于甲城附近,而甲地所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港口是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
42、知识总结知识总结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等)。其中对城市具体位置影响明显的是资源和交通,交通枢纽位置易形成城市,如河流交汇处、道路交会处等;港口是河运或海运的枢纽,易形成城市。4.(2014大纲全国,11,4分)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依上题分析,该国的主要收入源于甲城的港口,故甲城是该国的经济中心,因经济地位重要而成为首都。信息解读信息解读注意材料中“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则甲港口收入必然是该国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则依托甲港
43、口的城市必然是该国经济中心。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下面两题。5.(2012大纲全国,8,4分)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纬度河流 降水地形A.B.C.D.答案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长江流域,但局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小于100人/km2),故图示区域应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图中还显示该区域人口分布相对集中,中部多周边少且人口密度差异极大,由此可判定图示区域应是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河流较多,故人口分布相对集中,而周边地区则为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因而人口分布较少,故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河流,D项正确。6.
44、(2012大纲全国,9,4分)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 D.水路交通枢纽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城市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D项正确。与甲城市比较,乙城市并没有地形平坦、陆路交通方便的优势(乙为重庆,山地为主,陆路交通不具备优势),A、C项错误;两城市水资源都较充足,B项错误。“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7.(2017江苏单科,11,2分)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
45、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A.2000年B.2005年C.2007年D.2011年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城市环境问题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小汽车在出行方式中所占比例大。“绿色出行”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应该是小汽车出行方式占比明显下降、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方式占比上升的年份,读图可知D项正确。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城市环境问题。读图可知,市民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和自行车比重增大,小汽车比重先增(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后减(城市“绿色出行”方式盛行),该变化主要改善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8.(2017江苏单科,12,2分)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
46、主要影响是()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9.(2015安徽文综,25,4分)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面两题。答案答案D本题利用柱状图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选D。10.(2015安徽文综,26,4分)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
47、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图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面会使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故排除A、D;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可能会因建设用地增加而增加,排除B;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人口增多,生产生活释放废热增多,最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故选C。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1.(2014四川文综,9,4分)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和读图比较分析能力。由图可知,201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
48、在2千米和4千米处比1990年减少,A、B项错误。10千米处与8千米处相比,10千米处两线差值更大,故D项正确。12.(2014四川文综,10,4分)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答案答案D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A项错误。由图可知,该时间段,郊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而市中心及附近人口密度不断降低,是由于城市中心地区以商业等活动为主,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调整的反映,D项正确。城市中心商业活动发展,地租水平也会不断提高,B项错误。城市等级与城市地理
49、位置、交通、资源等方面有关,与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和城市等级相关程度不大,C项错误。13.2014重庆文综,14(1)(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咖啡是世界主要饮品之一。世界某咖啡连锁企业的原料实行全球化采购,我国云南的小粒种咖啡也是其原料之一。小粒种咖啡树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 800 m、年均温1920、土壤排水良好等环境中。下图是某城区用地示意图。(1)该企业原料全球化采购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其原因。(6分)(2)该企业拟将上图中A、B两处作为咖啡店的备选地,请分别说出A、B处的两点区位优势。(要求:两处回答的区位优势不重复,每处回答超过两点的按前两点计分)
50、(8分)答案答案(1)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产品品质;增加产品品种。(2)A处: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消费能力强。B处:租金便宜;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解析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集聚与分散。全球化采购能够充分利用各地原料的优势,获取高质量和低成本的原料,并可以保证产品品种的丰富性。(2)本题考查的是城市功能分区及其主要特点。A处位于市中心,靠近商业中心,因此人流量大、交通便利且消费能力强。B处位于郊区,因此地价(租金)便宜;靠近绿地,环境优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A A组组 2017201920172019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考点基础题组三年模拟考点一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等级体系考点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