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14.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2c5).doc

上传人(卖家):老黑 文档编号:453662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14.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2c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14.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2c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14.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2c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14.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2c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14.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2c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画树的画法 学科 美术 学段 高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 五年级下册第 14 课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 7 月 是否已实施 是 个人信息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将以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本课是中国画知识体系的一部 分,也是小学阶段运用中国画表现山水的起始课,是在低年级笔墨游戏和花鸟课程基础之上,应 学段、学情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 “点叶法”的有关知识,学生还能 够利用不同笔墨画出形态生动的树,提高国画绘画的表现能力,同时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传 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同时感受笔墨之美,接受传统文化的陶冶。 本课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作为理论支撑。主要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 究,创设协作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1 1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将以前的国画知识为基础,重点学习 中国画的“点叶法” ,并运用其法表现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欣赏、了解树的结构特点和多姿态 的形态,感受树的自然美,了解树的枝、干的不同画法,感悟绘画的智慧。并利用各种树的摄影 图片唤起学生学习本课的愿望。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点

3、叶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学习画家的 表现技法。在小学阶段设置山水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同时 感受笔墨之美,接受传统文化的陶冶。 地位、作用及关系:地位、作用及关系: 中国画树的画法这一课是中国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小学阶段 运用中国画表现山水的起始课,与六年级上册中国画建筑画法 、 中国画山水画法构成 山水画单元。但是本册书中,只有中国画树的画法一课,因此本课在此册书中可以独立成 为一个单元。山石树木是学习山水画的基础,学生掌握树木的基本画法和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山 2 水画做准备。 2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及能力: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4、及能力:学生在三年级至四年级,已经学习了青蛙、荷花、猫头鹰、大 熊猫等画法,已经初步学习了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对于中锋和侧锋用笔,浓、淡、干、湿用墨方 法已经有所了解。在五年级上学期又学习了果蔬白描一课 ,学会简单运用中国画的线条进行 写生造型的方法。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写实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 及一定的造型能力。这些能力为完成本课学习新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水平,秉承知识的延续性、运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 在学习树木画法时重温前面所学的中国画知识,用勾、皴、擦、点、染等方法画树木,再加入简 单的小景组合成画面。学生对树枝的前后穿插表现是个难

5、点,需要老师深入解决。 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问题: (1) 在完成创作画时, 对使用的绘画材料不熟悉, 对墨色浓淡的把握不准确。 (通过教师示范, 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墨、色调配方法) (2) 学生对树枝的前后穿插遮挡关系表现不充分,树的姿态单一。树叶安排缺少 疏密关系。(课堂上出示大量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树木照片,对花、叶、枝干、环境等给予概要的 讲解,有利于学生绘画,艺术实践过程中每人一张树的图片参考) (3)墨色缺少变化,生硬单一。 (在示范环节重点解决) (4)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用问题来调控课堂,引导学生边思考、边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3. 3. 教

6、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欣赏、自主探究、直观演示、比较分析等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示范、教师范画。 4 4技术准备:技术准备: 教具准备:树的相关图片、国画绘画工具、教师范画。 技术准备:ppt 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国画绘画工具。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中画树的基本方法,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美。尝试用中 国画画树的方法,画一幅以树为主,适当添加环境的水墨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山水画树木画法的学习、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提高对笔墨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加深对

7、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悟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体验水墨表现的 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国画兴趣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习用点叶法表现树。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笔墨画出形态生动的树。 教学流程图 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老师这里有几张咱们班同学拍的关于树的照片,咱们一起欣赏一些!这是哪位 同学拍的? (学生介绍) 2. 出示课件:树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树也是画家常常表现的题材,今天我们就来学中 国画树的画法。 3出示板书:中国画树的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式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8、验导入,自然进入学习情境。 二、讲授新知二、讲授新知 (一)树干的结构和画法(一)树干的结构和画法 1. 观察树的结构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树干和树枝的生长有什么特点? (2)教师总结: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2.观察出枝规律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中的枝干都是朝什么方向生长的?像什么呢? (2)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树的枝干向上生长,像鹿角,我们称为“鹿角枝” 。 5 (3)出示课件:古人有“四面出枝”之说。那你怎么理解“四面出枝”?又如何表现四面出 枝呢? (4)教师小结:四面出枝的意思是指树的前后左右都会长出枝条。我们画的时候,要先画前 面的树枝,再画后

9、面被遮挡住的树枝。这样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鹿角枝,知道鹿角枝的生长方向。通过动画为树枝 画出线条,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四面出枝”的含义及绘画方法,感悟中国画的智慧。 3.树枝的组织 (1)出示课件:老师这里有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教师小结:第二幅构图表现出了枝干由粗到细的特点,同时以“女”字形分布,最好 不要出现等边三角形,还要疏密得当。 【设计意图】用最直观的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对树枝组织的思考,切实解决枝干组织问题。 4. 学生尝试体验。 (1)出示课件:学生初步体验,边尝试边思考:怎样表现树的特点? 6 (2)展示个别学生的

10、课堂练习作业,说一说,作画时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验并主动探究,总结归纳,初步形成对国画树的认知。 3. 教师示范树干。 (1)蘸墨蘸色的技巧,水分不要太多,用试笔纸吸掉毛笔上的多余水分。 (2)先画主干,后画分枝,画的时候先左后右。 (3)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还要注意穿插关系,三条枝交叉最好不要出现等边三角形。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4)刚才我们体验了画树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添加树叶,让一棵树更有生命力! 【设计意图】教师的直观演示,加强直观性,明确作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一步解决教学重 难点。 (二)树叶的形状和画法(二)树叶的形状和画

11、法 1. 讲授点叶法 (1)出示课件:先给大家介绍一种中国画的技法“点叶法” 。 (板书:点叶法) (2)出示课件:浓破淡。先用淡墨点出叶子,等稍微干一点后再用浓墨点出稍重一点的叶 子,这样就能表现出树叶的远近虚实关系。 2. 学生尝试体验 (1)请学生运用“点叶法”画一画树叶。 (2)展示个别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指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正:点的时候要注意疏密聚 7 散、错落有致,还要注意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前面的可用稍微重的墨色,远处可用淡墨。 3. 树的外轮廓 (1)出示课件: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教师小结:第一幅作品中树叶大小不一,缺少疏密变化,也没有概况取舍,而且墨色 没

12、有浓淡的变化,树的外轮廓太整,缺少美感。第二幅作品中的树叶有疏密变化,墨色也有深浅 变化,有近实远虚的效果。树的外轮廓有参差变化,有自然的美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初步尝试,体会点叶法的绘画技法,并用最直观的图片和问题,引起 学生对树的外轮廓的思考,切实解决教学难点。 (三)教师示范(三)教师示范 1. 教师示范完整的树的画法,并适当添加背景。 【设计意图】教师的直观演示,加强直观性,明确作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一步解决教学重 难点。 8 2. 出示教师范画。 (四)作品欣赏(四)作品欣赏 1. 学生作品欣赏。 2. 画家作品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启发构思,激发学生

13、绘画热情。 三、艺术实践三、艺术实践 1. 艺术实践内容: 用中国画的技法画一棵树或一组树,可适当添加环境。 9 2. 具体要求: (1)枝 姿态生动。 用笔用墨。 注意树枝的遮挡关系、疏密变化。 (2)叶 抓住树叶的特征。 注意树叶的墨色变化、疏密变化。 【设计意图】明确作业要求,给学生留下大胆实践的空间。 四、展示与评价四、展示与评价 评价要点: 1.我作品中的树有浓淡的变化。 2.我作品中的树姿态生动,疏密适当。 3.我作品中的树画面构图巧妙。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作品评价能力,加深对国画的理解,感受成功的喜悦。 10 五、课后拓展五、课后拓展 1. 出示课件:今天我们运用“点叶法”表

14、现出了水墨的树,如果添加上色彩就能表现出不同 季节的树,我们下节课可以去尝试。树叶的表现方法还有一种,叫做“夹叶法”,哪些树叶适合 用“夹叶法”表现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2. 教师总结:我们校园里有各种植物、树木,课后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有时间可以对景写 生,多去尝试!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 一、学生自身学习效果评价一、学生自身学习效果评价 (一)学生参与课堂过程评价 1.学生围绕知识点,能够积极思考、主动体验,学习兴趣浓厚。 2.课堂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并能将本课技法恰当地运用到艺术实践活动中。 (二)学生作业效果评价 1.能运用中国画技法“点叶法”创作出姿态生动的树。

15、2.作品中的树枝干疏密得当,浓淡干湿变化丰富,姿态生动。 (三)学生课后自我评价 1.我作品中的树有浓淡的变化。 11 2.我作品中的树姿态生动,疏密适当。 3.我作品中的树画面构图巧妙。 二、教师自身教学效果评价二、教师自身教学效果评价 1.教学设计围绕重难点,教学直观,思路清晰,过程流畅。 2.学生初步体验环节效果显著,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地位,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3.教师的演示环节有效解决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 一、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一、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尝试的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而形成教

16、学坡度。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并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体。在本课中,凡是能通过学生观察而发现的新知,教师决不先行说出或事先示范。从而培 养其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先出示一幅枯树的图片让学生探究枝干的画法, 让学生说说自己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 困惑,尝试总结枝干画法,在这样的反复探究和练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做到了自 我探究、发现问题、遇到问题进而思考,再去有目的地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了自己的 方向,在不觉中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二、教师示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二、教师示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国画技法性很强,笔墨技法需要

17、教师正确示范和引导:基本用笔方法,中锋、侧锋、顺锋、 逆锋、点厾法等;墨法有浓、淡、干、湿,浓破淡、淡破浓等。教师要帮助学生规范学习中国画。 课上教师出示大量不同地域和季节的树木照片,对花、叶、枝干、环境等给予概要讲解,有利于 学生绘画。教师示范是一个重要学习途径,但过度示范会使全班学生作品形成千人一面的不良后 果,所以应引导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将教师示范的技法恰当地应用到树木形象中,大胆动手,细 心收拾。教师示范后还展示出其它不同构图的作品,开阔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范画引导学习法这 一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表现出有墨色变化姿态多样的树,从根本上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时效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时效性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丰富了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大量树的摄影作品,丰富了学生对 树的视觉感受,在讲解“鹿角枝”和“四面出枝”这个环节时,利用 ppt 课件动画勾勒出出枝方 向,让学生直观感受鹿角枝,知道鹿角枝的生长方向,同时了解“四面出枝”的含义及绘画方法, 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并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12 附: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 附:学生作品附:学生作品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美术 > 人美版(北京) > 五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14.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a02c5).doc)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